葛根与复方脑脉通给药后大豆苷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来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ee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复方脑脉通和葛根药材提取物中大豆苷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复方脑脉通提取物中其他成分对大豆苷元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按大豆苷元1.002 5 mg·kg-1分别灌胃给予复方脑脉通提取物和葛根提取物,不同时间点采血后进行UPLC-MS分析,测定血浆中大豆苷元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通过SPSS 16.0软件对不同药动学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豆苷元线性范围6.175~741.0μg·L-1,定量限6.175μg·L-1,最低检测限1.235μg·L-1。复方脑脉通和葛根药材提取物中大豆苷元的达峰浓度和清除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参数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UPLC-MS专属性强、准确、灵敏,适用于以大豆苷元为主要成分的药物的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复方脑脉通中其他药材对大豆苷元的吸收及清除有较大影响,使大豆苷元的达峰浓度及清除速率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大鼠灌胃白头翁中白头翁皂苷B7(齐墩果酸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苷)后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及其体外
建立黄芪注射液的1H NMR指纹图谱,并对8批黄芪注射液进行初步的质量分析。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分别建立黄芪注射液的初级和次级代谢物1H NMR指纹图谱,借助1H-1H化学位移相关谱(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