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安先生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vs18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編辑部主任周芳大姐下乡调研采风,我全盘负责杂志的稿件。
  一天,我从众多自由来稿中发现一件不同寻常的稿件,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像鼓胀着一肚子气的蛤蟆,上书正楷蝇头小字:杨家将。落款:褚安先生敬呈。
  稿件是曲艺唱词,足有一百多页。审阅稿件,令我失望大于期望。
  稿件多是些赞词。赞词,鼓书艺人的行话:万能贯口,这些贯口放在《杨家将》里可以用,放在《罗家将》里照样可以用。
  抽去这些贯口,褚安先生这篇东西的确就不是东西了。
  对于褚安先生的来稿,我一笑置之。
  时过多日,我正在写作,进来一人,头戴古铜色礼帽,手执文明手杖,微胖,八字胡,面孔上窄下宽,略显扁圆。来人把文明手杖倚着墙角轻轻安放,问道:“动问,您是编辑大人否?”
  我对“大人”二字由生疏进而惊讶,打量着来人。
  来人说道:“鄙人,褚安先生,涉足市里考研,顺便看看我的《杨家将》!”
  褚安先生抬头瞄一眼桌面的稿子,拇指、食指捻着八字胡,说道:“鄙人对曲艺写作已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惊骇地望着褚安先生。
  褚安先生又催问自己的作品《杨家将》,我未敢谈及稿件的不足,婉转地说稿件太长,不适合我们这家小刊。褚安先生翘首问道:“《红楼梦》长不长?长就是排斥优稿的理由吗?”
  我长话短说,劝其另寻高门。褚安先生大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之势,气哼哼地走了。
  时过半年,我与周芳大姐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晚会”节目组稿,我举荐了褚安先生。
  编创、演唱人员被邀请到编辑部,褚安先生位在其列。褚安先生主动请缨,自己创作、演唱一肩挑。褚安先生朝向周芳大姐笑笑:“能者多劳嘛!”
  审查稿件时,褚安先生慢悠悠地站起身来,轻咳两声,抱拳说道:“诸位,褚某献丑了,听俺一一道来!”
  褚安先生写作的是评书,一拍醒堂木,褚安先生眼睛瞪得溜圆。评书说到我军坚守阵地,越军冲锋抢占山头,褚安先生模仿着我军指战员向敌军喊道:“如果胆敢再向我发起第二次冲锋,今日便是你们的忌日!”
  总体而言,褚安先生的评书多是标语口号式的语言,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周芳大姐组织众人讨论,最终,褚安先生的稿子被拿下!
  褚安先生大拇指竖在胸前,情绪激越:“我力排众议,可以自豪!”
  会议不欢而散,我与周芳大姐走进办公室。我小心翼翼地对她说道:“要不,把褚安先生辞退了吧!”
  周芳大姐叹口气:“请神容易送神难啊!”
  说话间,鼓书艺人霍虎走进来,说道:“何必为这个狂妄的家伙置气!”
  接下来,霍虎便讲起了褚安先生的身世。
  褚安先生是暮生儿,家境贫寒,幼时拜师学唱大鼓书。褚安先生三十岁未曾婚娶,孑然一身去了东南乡卖艺,竟然领回来一位老地主的小老婆。褚安先生领着地主婆踏进家门,老母亲居然喊了声:“大姐!”
  褚安先生躬身说道:“娘亲错矣,这位是您家儿媳!”
  霍虎绘声绘色的演讲逗得我哈哈大笑,没承想,突然门外飞过来一嗓子:“霍虎,真是欺人太甚,气杀我也!”
  霍虎举目一看,褚安先生立在门口。
  褚安先生盯着霍虎问道:“我把你家儿郎扔井里了吗?”
  “封住你个孬种的嘴!”霍虎飞起一脚把褚安先生踹了个嘴啃泥。
  褚安先生翻身起来,环顾四周,顺手操起半截砖,抖抖地举着,喝道:“霍虎,你胆敢向我发起第二次冲锋,今日便是你的忌日了!”
  言罢,褚安先生有些得意,哈哈大笑。
  霍虎勾着手:“你敢放马过来?!”
  我与周芳大姐急忙制止了这场恶斗。
  第二天,褚安先生递交了辞呈,很是沮丧。
  周芳大姐挽留,褚安先生摆摆手:“罢了,罢了,书香之地,小人得志,我还是去了为好!”
  褚安先生边走边摇头:“可惜我旷世之才!”
  我与周芳大姐走进办公室刚刚坐稳,忽地,霍虎过来喊:“褚安先生被车撞了!”
  不由分说,我与周芳大姐急急奔向出事地点。
  褚安先生被撞倒在车前,伤势并不重,脚崴了,脸面蹭破一块皮,鼻孔冒出血来。众人急忙招手喊来出租车,霍虎抱起褚安先生送进车内。车刚要启动,褚安先生却喊道:“停车,搀扶我下来!”
  众人以为褚安先生落下了什么物品,搀扶着褚安先生下车。没承想,褚安先生下车就地卧倒,便又招呼人搀扶着上车。如此折腾,着实让人费解。
  “我学富五车之人,岂能让无耻小人抱上车去?此举,乃抵消鼠辈所为,还我儒雅之身!”褚安先生言罢,垂下头去。
  出租车载着褚安先生一溜烟儿远去,众人一片哂笑。
  [责任编辑 吴万夫]
其他文献
大约九年前,我参加慈溪市作家的作品研讨会。当时,岑燮钧只写随笔,属于文史类随笔,有较厚的文史功底。我信口说:“文笔不错,你可以写写小小说嘛。”  岑燮钧一起步,走得就好。当然,他有个惯常的小小说概念——侧重故事的情节。其实,小小说的首要任务是写人物。小说史,不是故事史,而是人物史,人物形象史。于是,他转为注重人物。其间,他的小小说,有时也在“故事”和“人物”之间动摇,像钟摆。现在这三篇,又重视“人
期刊
雾  树枝间绕几丝,池塘上飘一团,不是炊烟,是起雾了。  田野的雾大。走到杨坟堂,西天的太阳像颗巨大的蛋黄,北边的王楼也蒙蒙一团。过一座废弃的土窑,沿庄稼地里的小路向北,雾里有鸟儿倏地飞过,不见影儿,只听到翅膀扑棱的声音渐渐远去。  王楼和闫楼的交界处是片洼地,长着茂盛的淮草,左折右拐的小路如蛇一样钻进淮草丛中。  我啃着一根“哑巴秆”,正慢悠悠地走着,听见前面有人咳嗽。迎面来了一个人,身体隐在浓
期刊
丢下饭碗,孩舅便去村街站着,我的外婆说他在家里能把尾巴憋折。我猫咪般地围着孩舅转来转去,故意喊着“孩——”,拖着长长的尾音,那个“舅”字迟迟不肯出口。孩舅眼睛瞪得溜圆:“叫我什么?”  我笑嘻嘻地把“舅”字喊出口。  孩舅乐了,弓身拍我的小脑袋:“叫舅舅的,怎能光叫一个‘孩’字呢?”随即,孩舅掏出五分钱硬币,大大咧咧地说:“买糖豆儿去吧!”又嘱咐:“慢点儿跑,别摔倒!”  我买糖豆儿回来,孩舅歪着
期刊
三爷年过三十,本来是婚姻无望了,娶了三奶奶有点儿老牛吃嫩草的意思。哥嫂们取笑三爷是绊倒拾个铜钱,老祖宗倒是没有看上三奶奶这副尊容。  三奶奶在正房里吃饭放出响亮的屁,老祖宗立刻沉下脸来把她赶出去。  做饭,面案上的活儿,三奶奶是搭不上手的,老祖宗对其委以重任,让她烧火。每到做饭的时候,嫂子、弟媳们手忙脚乱地做饭,三奶奶像七品县令一样悠闲。偶尔,三奶奶也会过来帮忙剥葱择菜,老祖宗看见就有意识地安排一
期刊
刚到胡杨林他还是闻到一点儿冬天的气息,背阴的地方还残留着冬天的痕迹。胡杨林里的野草只露出一点儿小嫩尖,羊群忙活了一天肚子还没有吃饱。晚上,牧羊人买买提还是爬到牧羊小屋顶上,扯几捆干苜蓿甩到羊圈里。马无夜草不肥,羊也要加一点儿夜草,补充一下胃里的不足。眼见着就要到产羔期了,那些母羊不吃好怎么生产出健壮的小羊羔?  他坐在牧羊小屋的门槛上,看着胡杨林懒洋洋的样子,心里就有一点儿着急。铜钱大的树叶泛着浅
期刊
刘爱国的背从小就驼,背上像背了一个南瓜,村里人喊他驼子。  起初,谁这么喊他,他就很不高兴,指着谁就骂。  “随别人喊,喊刘爱国,你答应。喊你驼子,你也答应。”他叔刘金柱劝他。  后来,只要谁喊驼子,刘爱国就答应,再不骂人。喊着喊着,村里人几乎忘了他的真名。  驼子会剃头。他的手艺是刘金柱教的。 靠着剃头,驼子除了养活自己之外,手头还比较活泛。  那个春天,村里做媒有点儿名气的张婆婆给驼子介绍了脑
期刊
小小说,1500字左右,篇幅短,尺水兴波,并非易事。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文學是语言的艺术。由此可见,语言对于小小说举足轻重。小小说,仅仅语言准确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写出一番意趣、景象,轻笼着文学的氛围。老舍的小说,有着北京老胡同四合院的味道;赵树理的小说,亲切、风趣、质朴;孙犁的小说,明丽、清新、柔美。  小小说若没有味儿就像一杯白开水,小小说的味儿考量着作者的文学修养与语言功力。  语言的修炼是
期刊
枫城的清晨,寒风凛冽。高大的方健全副武装,疾步踏雪而行。  方健刚跨进教室,白人同学约翰逊劈头盖脸就问:“你今天怎么还上学?”  方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有吭声,朝座位走去,放下书包坐下。  肥胖的约翰逊紧跟而上,咄咄逼人地问:“你的爸爸妈妈,不是与加拿大首例武汉肺炎患者乘同一班机吗?”  方健感到纳闷儿:“你怎么知道的?”  约翰逊:“请你直接回答,是不是同一班机?”  方健:“是的!怎么了?
期刊
那年冬天,雪特别大,大得罕见,雪花来不及分开那样,一嘟噜一嘟噜降下来。  一匹白马打雪帘中闯出来,像是雪塑的马,浑身散着热气,鼻孔两股气一出就被寒气凝住。一个汉子骑着白马,马已够快了,他仍时不时地挥鞭。  疾奔的白马一路扬起雪尘,到了洞桥头,缓了脚步。山河镇位于杭州至宁波的官道上,官邮必经这个小镇,小镇前的洞桥又是唯一过口,桥头是一个三岔路口。雪在天空打着旋儿,公差已辨不清方向了。  公差朦胧中看
期刊
寓 言  狼来了,羊不懂,为什么没人喊叫?  同病相怜的人,为什么要被门窗隔开?  晴朗的日子里,谁把晦暗的云,涂抹在了玻璃上?  眼睛湿漉漉的,像突然驻足的雾。  为什么消毒?  为什么轻微的一声咳嗽,竟然长久震颤?  每个人都在忙,忙着监视别人,忙着清理自己。  每只口罩都是防范。  每堵墙都是屏障。  每盏灯都是醒着的夜晚。  与狼共舞,人类增添的,不仅仅是阅历。  一盒龙虾  一盒龙虾,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