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末隆冬,寒风渐紧,大地冰封,但在古都大同,充满活力热力的群众文化活动依然热度不减。在云冈美术馆、和阳美术馆,多项艺术展纷纷揭幕;在北魏文化园,“云冈杯”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的名家作品和优秀参赛作品,为众多书法爱好者与市民呈上艺术盛宴;在大同大剧院,既有展现大同脱贫攻坚故事的原创话剧《热土》会演连场爆棚,也有群众演群众看的文艺演出让这里暖意盎然;在大同古城,“游山西·读历史”2020年大同古长城徒步大赛启动,汇聚众多户外运动团队,共同传承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
近年来,大同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精彩,特色彰显,覆盖全面,致力于提高供给质量,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致力于让群众文化活动与现实需求对接,将欢乐和文明送到千家万户,让群众文化工作真正实起来、热起来、强起来。通过不断创新、探索、实践,逐渐走出了“大同路径”,办出了“大同特色”,创出了“大同模式”。
搭建文化“大”舞台
构建信仰“同”心圆
文瀛湖畔,天空湛蓝,湖光山色间,各美其美的五大场馆交相辉映,勾勒出古都大同全新的天际风景线。在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上,大同市着力构建大舞台、大平台。近年来,共投资近40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美术馆、体育馆及配套设施,成为全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去岁金秋,当大同大剧院全新建成开放,大同市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惠民演出月活动,10余支国内外艺术院团的中外艺术家,用精彩的演出为市民奉献一场场文化大餐,让市民备享文化福祉。今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大场馆根据各自条件,不断推出服务市民、面向大众的文化活动,让城市文化氛围热力不减、高潮迭掀。
近年来,大同市在推进古城整体保护重点修复的进程中,以历史古建为依托,在古城建设多个文化广场,成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舞台,并在全市建设文化公园20座,着力打造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全力改善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全市6县4区10个图书馆、文化站全部提档升级,拥有乡镇文化站99个,村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998个,实现了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以文化鼓舞人心、鼓足干劲,大同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群众文化的主旨,贯穿到群众文化活动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做到心同、志同、方向同、导向同。在群众性文艺团体和协会均建立基层党组织,成立10个文化类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并成立全市体育行业社会组织党委,行业党委下属有22个党支部及联合支部,覆盖了全市所有体育社会组织。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积极引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展现新时代群众文化的信仰、情怀和担当。
突出主体“群”广建
幸福获得“众”普惠
灵丘县红石塄乡龙渠沟社区,依山傍水,易地搬迁后村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今年,该县把乡亲们组织起来,通过发掘改造、创意升级,创作新型实景演出,老百姓的家就是舞台,老百姓的院落、楼台就是表演的布景,以土得掉渣的接地气表演形式,展现新的社区风采。乡村文化引爆了乡村旅游,助推了乡村振兴,“五一”“十一”假期,有数万游客走进该社区,民宿客栈预约爆满,土特产供不应求,农家餐厅一桌难求,让“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成为了现实。
依畔着唐河水的灵丘县北泉村,山清水秀,从2015年开始,利用传统的荷花节,组织本村村民把乡土、田园、山水文化融为一体,创作了乡村实景演出《山水北泉》,迄今已连演6年。在湿地风光宜人的浑源县神溪村,从2019年起,借神溪湿地和历史文化资源,创作了大型实景演出《神溪记忆》,把神溪律吕神祠的古老传说与乡村文化凝炼升华,让参演的当地群众备感凝心聚力。
近年来,大同市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着力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按照“政府搭平台、定基调,群众登舞台、唱主角”的原则,引导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结出硕果。在工作實践中,把每一个乡村和社区都努力打造成一个文化“群落”,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传统艺人、文化能人成为“群主”,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带头人,引导群众自发组织各类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创作反映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民风民俗的群众文化剧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截至11月底,全市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1.7万场,参与人员近100万人次,受益群众达300万人次。其中群众文艺小分队、乡土文化能人和文化活动带头人活动16383场,群众体育活动200多项,全民健身运动会49场,文联所属各协会举办各类讲座、比赛、展演活动60多场。
彰显品质“文”为先
倾情“化”育满城芳
今年11月下旬在古都大同举办的“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是一项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活动,既是对“魏碑故里”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与延伸,活动期间开展的书画笔会交流、书法艺术家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市民关注魏碑、热爱书法的热情。
近年来,大同市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突出体现高品位、高格调、高水准,彰显大同文化魅力,树立古都文化品牌。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书法、雕塑、绘画、音乐、戏剧、舞蹈、器乐等文化艺术活动,众多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演艺节目,有力推动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通过持续不断、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彰显出以文“化”人、以文铸城的显著成效。全市上下洋溢着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张扬着蓬勃的文化发展活力,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古都的文化气韵愈加彰显。目前,全市共有文化艺术体育类协会135个、会员111927人,文旅类行业协会14个,文旅行业协会会员和企业职员5万余人,文联所属10大协会会员1万余人,经常参加群众团体、体育社团、俱乐部活动的会员30余万人,文化志愿者2000多人。全市培养农村、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队伍1500多支,乡村群众文艺队伍289支、乡土文化能人艺人162名、乡村文化带头人358名。
选自《大同日报》
近年来,大同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精彩,特色彰显,覆盖全面,致力于提高供给质量,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致力于让群众文化活动与现实需求对接,将欢乐和文明送到千家万户,让群众文化工作真正实起来、热起来、强起来。通过不断创新、探索、实践,逐渐走出了“大同路径”,办出了“大同特色”,创出了“大同模式”。
搭建文化“大”舞台
构建信仰“同”心圆
文瀛湖畔,天空湛蓝,湖光山色间,各美其美的五大场馆交相辉映,勾勒出古都大同全新的天际风景线。在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上,大同市着力构建大舞台、大平台。近年来,共投资近40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美术馆、体育馆及配套设施,成为全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去岁金秋,当大同大剧院全新建成开放,大同市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惠民演出月活动,10余支国内外艺术院团的中外艺术家,用精彩的演出为市民奉献一场场文化大餐,让市民备享文化福祉。今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大场馆根据各自条件,不断推出服务市民、面向大众的文化活动,让城市文化氛围热力不减、高潮迭掀。
近年来,大同市在推进古城整体保护重点修复的进程中,以历史古建为依托,在古城建设多个文化广场,成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舞台,并在全市建设文化公园20座,着力打造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全力改善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全市6县4区10个图书馆、文化站全部提档升级,拥有乡镇文化站99个,村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998个,实现了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以文化鼓舞人心、鼓足干劲,大同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群众文化的主旨,贯穿到群众文化活动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做到心同、志同、方向同、导向同。在群众性文艺团体和协会均建立基层党组织,成立10个文化类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并成立全市体育行业社会组织党委,行业党委下属有22个党支部及联合支部,覆盖了全市所有体育社会组织。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积极引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展现新时代群众文化的信仰、情怀和担当。
突出主体“群”广建
幸福获得“众”普惠
灵丘县红石塄乡龙渠沟社区,依山傍水,易地搬迁后村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今年,该县把乡亲们组织起来,通过发掘改造、创意升级,创作新型实景演出,老百姓的家就是舞台,老百姓的院落、楼台就是表演的布景,以土得掉渣的接地气表演形式,展现新的社区风采。乡村文化引爆了乡村旅游,助推了乡村振兴,“五一”“十一”假期,有数万游客走进该社区,民宿客栈预约爆满,土特产供不应求,农家餐厅一桌难求,让“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成为了现实。
依畔着唐河水的灵丘县北泉村,山清水秀,从2015年开始,利用传统的荷花节,组织本村村民把乡土、田园、山水文化融为一体,创作了乡村实景演出《山水北泉》,迄今已连演6年。在湿地风光宜人的浑源县神溪村,从2019年起,借神溪湿地和历史文化资源,创作了大型实景演出《神溪记忆》,把神溪律吕神祠的古老传说与乡村文化凝炼升华,让参演的当地群众备感凝心聚力。
近年来,大同市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着力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按照“政府搭平台、定基调,群众登舞台、唱主角”的原则,引导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结出硕果。在工作實践中,把每一个乡村和社区都努力打造成一个文化“群落”,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传统艺人、文化能人成为“群主”,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带头人,引导群众自发组织各类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创作反映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民风民俗的群众文化剧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截至11月底,全市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1.7万场,参与人员近100万人次,受益群众达300万人次。其中群众文艺小分队、乡土文化能人和文化活动带头人活动16383场,群众体育活动200多项,全民健身运动会49场,文联所属各协会举办各类讲座、比赛、展演活动60多场。
彰显品质“文”为先
倾情“化”育满城芳
今年11月下旬在古都大同举办的“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是一项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活动,既是对“魏碑故里”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与延伸,活动期间开展的书画笔会交流、书法艺术家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市民关注魏碑、热爱书法的热情。
近年来,大同市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突出体现高品位、高格调、高水准,彰显大同文化魅力,树立古都文化品牌。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书法、雕塑、绘画、音乐、戏剧、舞蹈、器乐等文化艺术活动,众多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演艺节目,有力推动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通过持续不断、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彰显出以文“化”人、以文铸城的显著成效。全市上下洋溢着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张扬着蓬勃的文化发展活力,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古都的文化气韵愈加彰显。目前,全市共有文化艺术体育类协会135个、会员111927人,文旅类行业协会14个,文旅行业协会会员和企业职员5万余人,文联所属10大协会会员1万余人,经常参加群众团体、体育社团、俱乐部活动的会员30余万人,文化志愿者2000多人。全市培养农村、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队伍1500多支,乡村群众文艺队伍289支、乡土文化能人艺人162名、乡村文化带头人358名。
选自《大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