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迸发活力 为民众创造福祉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buk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末隆冬,寒风渐紧,大地冰封,但在古都大同,充满活力热力的群众文化活动依然热度不减。在云冈美术馆、和阳美术馆,多项艺术展纷纷揭幕;在北魏文化园,“云冈杯”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的名家作品和优秀参赛作品,为众多书法爱好者与市民呈上艺术盛宴;在大同大剧院,既有展现大同脱贫攻坚故事的原创话剧《热土》会演连场爆棚,也有群众演群众看的文艺演出让这里暖意盎然;在大同古城,“游山西·读历史”2020年大同古长城徒步大赛启动,汇聚众多户外运动团队,共同传承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
  近年来,大同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精彩,特色彰显,覆盖全面,致力于提高供给质量,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致力于让群众文化活动与现实需求对接,将欢乐和文明送到千家万户,让群众文化工作真正实起来、热起来、强起来。通过不断创新、探索、实践,逐渐走出了“大同路径”,办出了“大同特色”,创出了“大同模式”。
  搭建文化“大”舞台
  构建信仰“同”心圆
  文瀛湖畔,天空湛蓝,湖光山色间,各美其美的五大场馆交相辉映,勾勒出古都大同全新的天际风景线。在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上,大同市着力构建大舞台、大平台。近年来,共投资近40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美术馆、体育馆及配套设施,成为全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去岁金秋,当大同大剧院全新建成开放,大同市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惠民演出月活动,10余支国内外艺术院团的中外艺术家,用精彩的演出为市民奉献一场场文化大餐,让市民备享文化福祉。今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大场馆根据各自条件,不断推出服务市民、面向大众的文化活动,让城市文化氛围热力不减、高潮迭掀。
  近年来,大同市在推进古城整体保护重点修复的进程中,以历史古建为依托,在古城建设多个文化广场,成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舞台,并在全市建设文化公园20座,着力打造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全力改善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全市6县4区10个图书馆、文化站全部提档升级,拥有乡镇文化站99个,村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998个,实现了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以文化鼓舞人心、鼓足干劲,大同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群众文化的主旨,贯穿到群众文化活动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做到心同、志同、方向同、导向同。在群众性文艺团体和协会均建立基层党组织,成立10个文化类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并成立全市体育行业社会组织党委,行业党委下属有22个党支部及联合支部,覆盖了全市所有体育社会组织。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积极引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展现新时代群众文化的信仰、情怀和担当。
  突出主体“群”广建
  幸福获得“众”普惠
  灵丘县红石塄乡龙渠沟社区,依山傍水,易地搬迁后村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今年,该县把乡亲们组织起来,通过发掘改造、创意升级,创作新型实景演出,老百姓的家就是舞台,老百姓的院落、楼台就是表演的布景,以土得掉渣的接地气表演形式,展现新的社区风采。乡村文化引爆了乡村旅游,助推了乡村振兴,“五一”“十一”假期,有数万游客走进该社区,民宿客栈预约爆满,土特产供不应求,农家餐厅一桌难求,让“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成为了现实。
  依畔着唐河水的灵丘县北泉村,山清水秀,从2015年开始,利用传统的荷花节,组织本村村民把乡土、田园、山水文化融为一体,创作了乡村实景演出《山水北泉》,迄今已连演6年。在湿地风光宜人的浑源县神溪村,从2019年起,借神溪湿地和历史文化资源,创作了大型实景演出《神溪记忆》,把神溪律吕神祠的古老传说与乡村文化凝炼升华,让参演的当地群众备感凝心聚力。
  近年来,大同市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着力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按照“政府搭平台、定基调,群众登舞台、唱主角”的原则,引导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结出硕果。在工作實践中,把每一个乡村和社区都努力打造成一个文化“群落”,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传统艺人、文化能人成为“群主”,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带头人,引导群众自发组织各类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创作反映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民风民俗的群众文化剧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截至11月底,全市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1.7万场,参与人员近100万人次,受益群众达300万人次。其中群众文艺小分队、乡土文化能人和文化活动带头人活动16383场,群众体育活动200多项,全民健身运动会49场,文联所属各协会举办各类讲座、比赛、展演活动60多场。
  彰显品质“文”为先
  倾情“化”育满城芳
  今年11月下旬在古都大同举办的“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是一项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活动,既是对“魏碑故里”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与延伸,活动期间开展的书画笔会交流、书法艺术家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市民关注魏碑、热爱书法的热情。
  近年来,大同市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突出体现高品位、高格调、高水准,彰显大同文化魅力,树立古都文化品牌。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书法、雕塑、绘画、音乐、戏剧、舞蹈、器乐等文化艺术活动,众多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演艺节目,有力推动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通过持续不断、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彰显出以文“化”人、以文铸城的显著成效。全市上下洋溢着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张扬着蓬勃的文化发展活力,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古都的文化气韵愈加彰显。目前,全市共有文化艺术体育类协会135个、会员111927人,文旅类行业协会14个,文旅行业协会会员和企业职员5万余人,文联所属10大协会会员1万余人,经常参加群众团体、体育社团、俱乐部活动的会员30余万人,文化志愿者2000多人。全市培养农村、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队伍1500多支,乡村群众文艺队伍289支、乡土文化能人艺人162名、乡村文化带头人358名。
  选自《大同日报》
其他文献
今年1月27日,2021第七届“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年度盛典在新浪大连、目睹直播、大连出版社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步直播。盛典仪式上,第七届“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揭晓。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90后”作家田胜胜的《追梦的泥人》从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749位作者的1036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大白鲸”儿童文学“金鲸”作品。这是继大同作家石囡作品《大耳博士的房间》摘得20
期刊
我又一次来到了这里,这个贯穿了我整个童年的地方,这个在我生命里永远不会遗忘的地方。这是在那之后,第一次回到了这里,仍是熟悉的脸旁,熟悉的家居,熟悉的味道 ,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少了一双大手与那个温暖的怀抱。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去照顾我,就把我送回了爷爷家,从我记忆开始,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那里不像现在,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只有一个热闹的大院子。  爷爷家门前,有一棵梧桐树,
期刊
我家祖辈都在左云旧高山。史上曾建武州塞,我就出生在城墙上挖的一孔窑洞里。城东地下都是大同炭,过去南山头的大炭旺火一直除夕着到十五。我祖宗、我爷爷、我爹都是农忙出地种庄稼,农闲下窑去背炭。我和二弟都下过煤窑,我三弟一直做矿井地质工作几乎天天下井,直至青磁窑矿地质副总,临近退休还时常下井。  耳闻目睹多了,再看看资料,影影绰绰知道大同煤矿的些许零碎事。  大同煤田包含两套煤系。一是石炭二叠纪煤系,包括
期刊
我们睡到半夜,常会被尿憋醒。三个孩子在子时或丑时,差不多轮流着从被窝里爬起,睡眼迷离,大声喊娘。  “娘——,紧尿了,拉灯。”三两声呼叫,睡梦中的娘会猛然醒来,黑暗中,摸索着抬臂,伸手,揪灯绳,拉灯。“咔嚓”一声,屋里瞬间铺满浑黄的光,吓得地下寻食的老鼠“哧溜哧溜”蹿到躺柜后的鼠洞里。随后,就是我们哗啦啦如流水的尿声。在寂静的夜里,尿声会让我们自己也陡然激灵一下,随后,尿盆递给娘,她把尿倒进地下的
期刊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为自由、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宗白华)尽管政治上混乱黑暗,但是经济、文化、工艺依然曲折前行,民族交流融合加强,文艺兴盛,出现了一大批风流名士,文学、书法交相辉映,人才辈出。“士人并以文义为业”(沈约《宋书·宗悫传》)。文人追求书法美成为自觉的艺术实践活动,此景之下,文房器用日趋精良,呈现新风尚。  工欲善
期刊
我們每个人,都站立在生活,这方偌大的舞台上,上演着不同的剧目,或喜乐或悲伤。而这其中,感人的故事,从未缺席。不断地,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2020年,就像一位路人,和我们擦肩而过。而这位路人的身上,却上演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许多人,在生活的舞台上,将其演绎成一部部憾人心扉的“大剧”,令我们,至今回味不已。  “抗疫有我!”这不是一句普通的誓言,更包含着不舍、依恋与牵挂。临行前,大同市五医院护士长富云
期刊
为什么叫糊窗花?这是我小时候说惯了的。为什么不是贴窗花?因为我生在农村,乡言土语,打小就叫糊窗户;如果再在窗户里边贴上花,就叫糊窗花,习惯成自然。说贴窗花,有点文,不顺口。  过去庄户人家穷,如果家里没有什么重大的喜庆事,比如娶媳妇、嫁闺女,比如庆大寿或别的什么,一般来说一年就糊一次窗户,每逢这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扫尘刷家、糊新窗户。特别是腊月廿三祭灶日,也是扫尘日,大清早,妈妈就做好了饭,再打好一
期刊
我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将笔记本推还回去。  她站在大槐树下,茂密的枝叶遮住灿烂的阳光,连带着掩住了她眼睛里的明亮。她仍旧面带微笑看着我,轻声说:“我没办法再留着它了,只好先拜托你先帮我保存。里面的内容你可以随意翻看,只是不要弄丢了……”  “可是平生姐,这个本子不是你最宝贝的东西吗?怎么突然就要交给我呢?”我盯着她眼底的乌青,暗自揣测她是不是熬了一整夜。任平生抿了抿嘴唇,耸耸肩语气轻松道:“你知道我
期刊
古人讲“烟火人间”,所指多是一个个古老的村庄。诸如“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之类的。因为人间不仅要有烟火气,更要有泥土味,就连村子里飘荡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被称作“土语”、“土话”。  有这样一幅图景,深深地植入脑海里:三九隆冬,口泉河的冰面上泛着凌冽的白光,河床弯曲的地方,有一道斜坡,常有灶灰、瓦渣等各类垃圾圪闹一簸箕一簸箕倒下来,故被称作“灰沙坡”。灰沙坡再
期刊
在大同梁思成纪念馆,人们不仅能管窥一代建筑大师内心的文化情怀、古建学识、巨匠精神,更能了解大师与山西与大同的文化渊源,从中读懂大同的古城保护、文脉传承、发展理念。  梁思成纪念馆位于大同古城东城墙带状公园北侧,是一座青砖灰瓦筑就的两进四合院落。馆名由中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弟子罗哲文所书,馆内陈展主题为“大师·大同”,设有四个展厅,以大量文字、图片、书籍介绍了梁思成的家世、学识和成就,特别对梁思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