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潜在的教育体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内涵丰富,外延深厚,面前面临主要问题:再与“应试教育”相比之下,“素质教育”不够被重视;素质教育的教条化及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素质教育脱离实际,局限于本本等等。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是高等教育改革中重要环节。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国内外大学不断追求和探索的重大课题,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学素质教育是由一种潜质教育,化知为识,化识为智,化智为能的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内涵丰富,外延深厚[1]。各国在面向21世纪创新战略中,都把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到了教育改革的议程。近几年,中国大学推进素质教育就采取了以上一些重要措施。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基本素养为基础,崇尚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注重全面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是高校实施现代化教育之路的必然选择。从总体上来说,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所以强调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适应性,是因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在我国进入WTO之后,经济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方式与策略必须有所调整与改变,否则就会出现落后、过失的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到了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尽管我国素质教育已有几十年的改革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素质的发展与完善[2]。对目前素质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1 再与“应试教育”相比之下,“素质教育”不够被重视
“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得分为标准,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一种教育方式。同时,不同阶段应试教育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的命运,故对比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个人“素质教育”更被人们所重视[3]。面对这一问题国民教育的转型已被提出,之所以要转轨,一是时代的需要,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应被素质教育所替代,提高国民素质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提法的根据、出发点或初衷,是完全正确的。
目前,大学生处于社会与学校交接点,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地位应被提升,素质教育应该代替应试教育来成为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一到门槛,素质教育应该代替应试教育作为衡量一名大学生的标准,提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降低尤为重要。提升大学生的德,智,体,能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符合目前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的,是大学为社会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意义。
2 素质教育的教条化及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由于中小学中应试教育占主导作用,学生们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而且现在的大学又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为获取足够的生源,对思想道德修养的把关并不严格,仅仅通过一名学生的政治课程的得分情况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素质,致使素质教育教条化吧,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一些思想道德水平较差的学生进入到学校,而且当这些学生在学校违反校规时并没有明确的管理条例给予一定的处分,致使学校风气越来越差。
解决这样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高校教师齐心协力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大学生们的文化修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意识。使学生认识用知识丰富自己,做社会有用的人才的意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其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進一步明确的管理条例,对于触犯学校管理底线的同学按规办事,按例执行。
3 素质教育脱离实际,局限于本本
目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虽然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实际上很多内容和指导思想仍停留在计划中,素质教育因为缺乏背景和环境依托,很难在教育中运行,无法得到预期效果。尽管我们提倡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但实际上很多高校仍然没有将素质教育和学校教学、科研等同对待,将其置于次要位置,不能得到足够重视,在师资配置上,在高校素质教育上的教师仅限于辅导员班主任。
解决目前的问题,应该所有教师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教育上来,实行导师制,每个老师带3-4名同学,每周进行一次活动,通过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将积极的信息传递给每个组员,极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学生以自己为中心,忽略团队利益和集体利益,缺少责任感。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广大教师队伍应在课内课外教学工作中,掌握学生动态,尽最大可能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从内心关爱他们。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0):5-23.
[2]周竞学,杨昌勇.论以专业为载体的素质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14(6):17-21.
[3]鲁明川,曲士英.高职素质教育的思想文化诉求[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73-77.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是高等教育改革中重要环节。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国内外大学不断追求和探索的重大课题,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学素质教育是由一种潜质教育,化知为识,化识为智,化智为能的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内涵丰富,外延深厚[1]。各国在面向21世纪创新战略中,都把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到了教育改革的议程。近几年,中国大学推进素质教育就采取了以上一些重要措施。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基本素养为基础,崇尚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注重全面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是高校实施现代化教育之路的必然选择。从总体上来说,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所以强调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适应性,是因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在我国进入WTO之后,经济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方式与策略必须有所调整与改变,否则就会出现落后、过失的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到了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尽管我国素质教育已有几十年的改革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素质的发展与完善[2]。对目前素质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1 再与“应试教育”相比之下,“素质教育”不够被重视
“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得分为标准,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一种教育方式。同时,不同阶段应试教育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的命运,故对比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个人“素质教育”更被人们所重视[3]。面对这一问题国民教育的转型已被提出,之所以要转轨,一是时代的需要,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应被素质教育所替代,提高国民素质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提法的根据、出发点或初衷,是完全正确的。
目前,大学生处于社会与学校交接点,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地位应被提升,素质教育应该代替应试教育来成为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一到门槛,素质教育应该代替应试教育作为衡量一名大学生的标准,提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降低尤为重要。提升大学生的德,智,体,能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符合目前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的,是大学为社会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意义。
2 素质教育的教条化及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由于中小学中应试教育占主导作用,学生们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而且现在的大学又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为获取足够的生源,对思想道德修养的把关并不严格,仅仅通过一名学生的政治课程的得分情况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素质,致使素质教育教条化吧,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一些思想道德水平较差的学生进入到学校,而且当这些学生在学校违反校规时并没有明确的管理条例给予一定的处分,致使学校风气越来越差。
解决这样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高校教师齐心协力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大学生们的文化修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意识。使学生认识用知识丰富自己,做社会有用的人才的意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其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進一步明确的管理条例,对于触犯学校管理底线的同学按规办事,按例执行。
3 素质教育脱离实际,局限于本本
目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虽然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实际上很多内容和指导思想仍停留在计划中,素质教育因为缺乏背景和环境依托,很难在教育中运行,无法得到预期效果。尽管我们提倡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但实际上很多高校仍然没有将素质教育和学校教学、科研等同对待,将其置于次要位置,不能得到足够重视,在师资配置上,在高校素质教育上的教师仅限于辅导员班主任。
解决目前的问题,应该所有教师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教育上来,实行导师制,每个老师带3-4名同学,每周进行一次活动,通过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将积极的信息传递给每个组员,极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学生以自己为中心,忽略团队利益和集体利益,缺少责任感。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广大教师队伍应在课内课外教学工作中,掌握学生动态,尽最大可能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从内心关爱他们。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0):5-23.
[2]周竞学,杨昌勇.论以专业为载体的素质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14(6):17-21.
[3]鲁明川,曲士英.高职素质教育的思想文化诉求[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