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间发热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来源 :医学综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an3307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间发热会增加产妇器械辅助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率,对新生儿造成短暂的不良影响,因此备受临床关注。产间发热的影响因素分为感染性因素与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产妇自身炎症、慢性疾病或胎膜早破、多次的阴道检查等,可以引起产妇发热但没有感染的临床依据的称为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高体质指数及催产素等。其中硬膜外相关的产间发热机制尚不明确。探索产间发热的相关因素,针对病因及时干预或调整镇痛方案,有助于临床推广分娩镇痛,改善母婴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其他文献
葡萄霜霉病连年均有发生,为明确葡萄霜霉病防治最佳窗口期及药剂,筛选出目前使用较多,效果相对较好的药剂进行最佳窗口期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4%氟吡菌胺+66.6%乙磷铝400倍液和28.2%噁唑菌酮+2.8%氟噻唑吡乙酮1500倍液在雨季来临前开始喷雾使用,对葡萄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载脂蛋白(Apo)是人体组织中参与脂蛋白运输与代谢的重要蛋白质,其中ApoB基因突变显著降低人体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和清除效率,ApoE基因多态性是遗传性高脂血症的重要影响因素,ApoA5基因突变使三酰甘油代谢率降低而非酯化脂肪酸增多,三者均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密切相关。AMI是一种以动脉脂质沉积及斑块形成为病理基础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传统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并不能完全反映AMI的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寻找更有力的预测指标。Apo基因多态性导致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血脂水平、冠状动脉脂质沉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