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绿色的车身带着风尘的气息,置身其中,有一种亲切又熟悉的归属感。车厢顶部悬挂着黝黑的老式电扇,温热的风吹在脸上,让人昏昏欲睡。找到座位后,我从包里翻出一本书,把它捧在手里,却没有阅读的打算。我随意翻了两页,便又将目光投射到车厢内的旅人身上。他们的脸上有被时光挖掘过的清晰的皱纹,指甲间有因为劳作而残留的黑色污垢,我庆幸自己能遇见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倾听他们的谈话,以及享受他们的沉默。
每个人的记忆里都该有一列长长的火车。它独处了太久,当年岁日长之后,便如同树皮一般坚脆而又易碎,成了珍品,成了宝藏。
六岁的时候,我因为家庭原因,被家人当成一件换季的衣服般放置于舅舅家里,这一放就是一年。那是一个依靠开采煤炭维持经济的城市,舅舅住在城市远郊的一处平房里,院子里有狗,菜地里有鸡,这些对于一个六岁的孩童来说,足够打发一段漫长而又重复的时光。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独自离开院子,向南走去,我头顶着一片巨大的荷叶,漫无目的地走,与其说走,不如说是一场孤军奋战的逃离。穿过一片荒芜的杂草和规整的田地之后,我便突兀地看见一条黝黑的铁轨。我顽皮地跳上铁轨的一边,张开双臂保持平衡,摇摇晃晃地朝着铁轨延伸的方向前行。没过多久,身后便有一列“咣咣咣”的火车呼啸着从远处驶来,并卷着凶猛的来自远方的风。我慌忙逃开,却站在离它很近的地方没有离去。
那是个夏日的傍晚,远处的天空被烧得通红,火车在我离很近很近的地方开过,我的脸上充满了惊恐的欢悦,猛烈的风鼓起我的衣衫,穿过我的身体。那种感觉,如同在飞。
车窗外青山连绵,层层叠叠的绿色在光的温暖下显得活泼鲜亮,铁轨两边是不知名的植物,枝叶茂盛,富有生命力。我专心地看着窗外,当火车轰然驶过的时候,一群受惊的小鸟便扑打着翅膀从一片苍翠中冲出来,在低空盘旋片刻,随即又隐没在另一处青翠之中。
我的右边是一个中年男子,可能是因为过于疲惫,他上车之后便很快闭眼睡去。对面则是一男一女,都是二十岁出头,火车发动没多久,便慢慢熟络起来,不停地聊天。当我对窗外的风景意犹未尽的时候,一列火车竟突兀地从我眼前掠过,并发出如同怪兽般的吼叫。我被吓了一跳,对面交谈的两人也停了下来。车厢内瞬间黯淡下来,窗外是列车模糊不清的残影,玻璃则浅浅地映着我的模样。我太熟悉自己的面孔,可是那一刻,我却似乎认不出来。
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这场劫难的离开,我微微地屏住呼吸,如同即将卷入一场战役。待窗外重现青山层叠的景色之时,车厢内的气氛瞬间又像发酵的面包般松软开来。
火车喘着粗气,在一处小站停靠下来。这个小站年代久远,看上去像个没有十字架的简陋的教堂。作为一个车站,它因为偏远而不被重视,因为不被重视而变得老旧,也恰恰因为老旧,才拥有了自己的味道。
车厢内渐渐热闹起来,有些人匆匆地拿起行李下了车,又有些人急急忙忙走上来,一屁股坐在了还有余温的位子上。另外一处站台上有一些村民,他们每个人的脚下放着两三个藤编的篮筐,上面盖着一块素布。坐在我身边的中年男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醒来,眼睛因疲惫而微微发红。他说,那些人都是住在附近的村民,每天都要在这里等待着去往北京的列车,他们将家里的水果、蔬菜以及小型的家禽带到北京去卖。
换句话说,这个破旧的小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希望。
一个皮肤黝黑的老人蹲在地上,抽着烟,并不时地抬头和一旁的站台值班员搭话,熟络而又悠闲。我常常好奇,那些站台上的人们以及途中的人家,是怎样看待我们这些匆匆过客的。我还没来得及想到答案,那位老人突然转过头来,看着我,仿佛一眼看穿了我的心思。我一怔,一脸的尴尬,随即对他回以善意的笑。
我突然想起一首80年代的老歌,歌手与歌名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歌曲中一个幽幽的女声这样唱道:
车站就像舞台/有聚散悲欢/每个人的脸上表情在替换/有人无意留恋/有人心挂牵/只有我茫然/茫然于路的两端……
天色渐渐地暗下去,我猜想,用不了多久,小站的那一排苍凉的白炽灯就会带着暖意亮起,并招来几只飞虫萦绕。
火车又载着我们出发了,继续向北方驶去,它铆着可以穿越白天与黑夜的劲儿,发出铿锵的节奏。一切过于短暂,短暂得看不清,嗅不到。
在不经意间抬起头来,车窗外的天已呈灰蒙蒙的白色,如同脏兮兮的衬衫。薄纱般的白雾萦绕在天地之间。不一会儿,蛋黄般饱满诱人的朝阳渐渐浮现,白纱如烟般散去,一缕缕温暖的微光扯去天地间最后的伪装,将世间最真实的模样赤裸裸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光到达我们眼睛的时候,已经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所以,我们所见的,即是过去。包括我们所谓的人生抑或是青春,都是由无数个如同冰碴般细碎的过去所堆砌成的。而当下的我们,站在这个坚不可摧的冰山上,面对更加寒冷未知的明天,面对从未到达的旅途,只能继续行走。
每个人的记忆里都该有一列长长的火车。它独处了太久,当年岁日长之后,便如同树皮一般坚脆而又易碎,成了珍品,成了宝藏。
六岁的时候,我因为家庭原因,被家人当成一件换季的衣服般放置于舅舅家里,这一放就是一年。那是一个依靠开采煤炭维持经济的城市,舅舅住在城市远郊的一处平房里,院子里有狗,菜地里有鸡,这些对于一个六岁的孩童来说,足够打发一段漫长而又重复的时光。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独自离开院子,向南走去,我头顶着一片巨大的荷叶,漫无目的地走,与其说走,不如说是一场孤军奋战的逃离。穿过一片荒芜的杂草和规整的田地之后,我便突兀地看见一条黝黑的铁轨。我顽皮地跳上铁轨的一边,张开双臂保持平衡,摇摇晃晃地朝着铁轨延伸的方向前行。没过多久,身后便有一列“咣咣咣”的火车呼啸着从远处驶来,并卷着凶猛的来自远方的风。我慌忙逃开,却站在离它很近的地方没有离去。
那是个夏日的傍晚,远处的天空被烧得通红,火车在我离很近很近的地方开过,我的脸上充满了惊恐的欢悦,猛烈的风鼓起我的衣衫,穿过我的身体。那种感觉,如同在飞。
车窗外青山连绵,层层叠叠的绿色在光的温暖下显得活泼鲜亮,铁轨两边是不知名的植物,枝叶茂盛,富有生命力。我专心地看着窗外,当火车轰然驶过的时候,一群受惊的小鸟便扑打着翅膀从一片苍翠中冲出来,在低空盘旋片刻,随即又隐没在另一处青翠之中。
我的右边是一个中年男子,可能是因为过于疲惫,他上车之后便很快闭眼睡去。对面则是一男一女,都是二十岁出头,火车发动没多久,便慢慢熟络起来,不停地聊天。当我对窗外的风景意犹未尽的时候,一列火车竟突兀地从我眼前掠过,并发出如同怪兽般的吼叫。我被吓了一跳,对面交谈的两人也停了下来。车厢内瞬间黯淡下来,窗外是列车模糊不清的残影,玻璃则浅浅地映着我的模样。我太熟悉自己的面孔,可是那一刻,我却似乎认不出来。
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这场劫难的离开,我微微地屏住呼吸,如同即将卷入一场战役。待窗外重现青山层叠的景色之时,车厢内的气氛瞬间又像发酵的面包般松软开来。
火车喘着粗气,在一处小站停靠下来。这个小站年代久远,看上去像个没有十字架的简陋的教堂。作为一个车站,它因为偏远而不被重视,因为不被重视而变得老旧,也恰恰因为老旧,才拥有了自己的味道。
车厢内渐渐热闹起来,有些人匆匆地拿起行李下了车,又有些人急急忙忙走上来,一屁股坐在了还有余温的位子上。另外一处站台上有一些村民,他们每个人的脚下放着两三个藤编的篮筐,上面盖着一块素布。坐在我身边的中年男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醒来,眼睛因疲惫而微微发红。他说,那些人都是住在附近的村民,每天都要在这里等待着去往北京的列车,他们将家里的水果、蔬菜以及小型的家禽带到北京去卖。
换句话说,这个破旧的小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希望。
一个皮肤黝黑的老人蹲在地上,抽着烟,并不时地抬头和一旁的站台值班员搭话,熟络而又悠闲。我常常好奇,那些站台上的人们以及途中的人家,是怎样看待我们这些匆匆过客的。我还没来得及想到答案,那位老人突然转过头来,看着我,仿佛一眼看穿了我的心思。我一怔,一脸的尴尬,随即对他回以善意的笑。
我突然想起一首80年代的老歌,歌手与歌名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歌曲中一个幽幽的女声这样唱道:
车站就像舞台/有聚散悲欢/每个人的脸上表情在替换/有人无意留恋/有人心挂牵/只有我茫然/茫然于路的两端……
天色渐渐地暗下去,我猜想,用不了多久,小站的那一排苍凉的白炽灯就会带着暖意亮起,并招来几只飞虫萦绕。
火车又载着我们出发了,继续向北方驶去,它铆着可以穿越白天与黑夜的劲儿,发出铿锵的节奏。一切过于短暂,短暂得看不清,嗅不到。
在不经意间抬起头来,车窗外的天已呈灰蒙蒙的白色,如同脏兮兮的衬衫。薄纱般的白雾萦绕在天地之间。不一会儿,蛋黄般饱满诱人的朝阳渐渐浮现,白纱如烟般散去,一缕缕温暖的微光扯去天地间最后的伪装,将世间最真实的模样赤裸裸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光到达我们眼睛的时候,已经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所以,我们所见的,即是过去。包括我们所谓的人生抑或是青春,都是由无数个如同冰碴般细碎的过去所堆砌成的。而当下的我们,站在这个坚不可摧的冰山上,面对更加寒冷未知的明天,面对从未到达的旅途,只能继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