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阐明当前对虾养殖中病害发生情况,本文通过对一对虾养殖场定期采样,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分别对对虾体内及水环境中弧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及主要病毒性病原进行了跟踪检测,同时检测了水环境中的氨氮及亚硝基氮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该对虾养殖场中存在的主要病原为多种致病弧菌和EHP,未检测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及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该养殖场中弧菌检出种类达到16种,其中主要的弧菌种类有Vibrio parahaemolyticus、V.alginolyticus、V.owensii、V.vulnificus、V.harveyi,且存在导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副溶血弧菌(VPAHPND);养殖中期大棚养殖池水体氨氮及亚硝氮浓度分别达到(3.5±2.0)mg/L、(8.2±0.7)mg/L,显著高于室外养殖池水体氨氮及亚硝基氮浓度(P<0.05)。养殖期跟踪的7个虾池中,出现严重对虾病害的大棚养殖池比例达到100%,而室外池仅出现轻度对虾病害,发病池比例为25%。根据研究结果推测,造成大棚养殖池对虾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养殖对虾感染弧菌及虾肝肠胞虫,同时,养殖密度大、水体氨氮及亚硝基氮浓度过高等在对虾病害发生中起到了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当前对虾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