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核心素养是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继承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参与。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通过联系时事政治、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扩展教材内容、重视实践活动等措施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目标;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一、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提出了“双基”教学目标,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这一教学目标过分突出了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001年以后,我国进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将过去的“双基”目标,改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落实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摆正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性质定位,但是由于现实高考制度的弊端,导致众多学校的教师盲目追求“升学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所偏失,过分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在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的培育正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新的旗帜。
二、从核心素养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在我国进行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今天,教育体制改革也有了质的飞跃,那就是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让青年一代能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而不被历史所淘汰。核心素养是可以培育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继续学习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当核心素养与各科的学习相结合时,便产生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科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各学科之间的核心素养是有差异的,核心素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体现在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参与。
三、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高中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政治这门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高分数,不惜对学生大搞题海战术,他们认为只要学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可是这恰恰背离了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的本质。思想政治课程与一般的智育课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思想政治课程重视的应该是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而不仅仅只是试卷上的高分数。此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了对高中生进行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培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相关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更理性的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走上积极健康的人生道路。
四、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一)联系时事政治,增强政治认同
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就是政治学科的典型特色,这需要政治教师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多了解国内外近期发生的要点新闻,要学会理性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本是对政治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对时政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缺乏对事件的深层次把握。为此,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们,应多加关注时事政治,同时鼓励学生多去了解时事政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树立强烈的政治认同感,才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
(二)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理性精神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真正的哲学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理性的看待一切事情。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内容。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存在联系的,做任何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质变,走向人生的成功。当然事物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的学习,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能够让学生直面人生的挫折与失败。
(三)扩展教材内容,进行法治教育
建国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可是据有关资料显示,青少年无视法律、违法乱纪的事件层出不穷,当然这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互联网的冲击都有着密切关系,可是这与我们思政课教学的不当也有着重要联系。在核心素养提倡高中政治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今天,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们,要学会扩展教材内容,增加相关法律知识的讲授,将这些法律知识,灵活的与我们的课本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接受法治教育。
(四)重视实践活动,促进公共参与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为紧密、便捷。21世纪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一个人要想得到全面发展,就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够锻炼自己、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作为当代中学生,不能因为学习的压力,而放弃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要主动通过社会活动将自己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增强主人翁意识,重视公共参与,促进整個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6,01:4-7.
[2]张蕾.中学政治核心素养:内涵、特征及培养路径[J].教育导刊,2017,01:65-68.
[3]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关键词:教学目标;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一、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提出了“双基”教学目标,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这一教学目标过分突出了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001年以后,我国进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将过去的“双基”目标,改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落实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摆正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性质定位,但是由于现实高考制度的弊端,导致众多学校的教师盲目追求“升学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所偏失,过分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在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的培育正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新的旗帜。
二、从核心素养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在我国进行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今天,教育体制改革也有了质的飞跃,那就是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让青年一代能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而不被历史所淘汰。核心素养是可以培育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继续学习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当核心素养与各科的学习相结合时,便产生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科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各学科之间的核心素养是有差异的,核心素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体现在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参与。
三、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高中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政治这门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高分数,不惜对学生大搞题海战术,他们认为只要学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可是这恰恰背离了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的本质。思想政治课程与一般的智育课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思想政治课程重视的应该是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而不仅仅只是试卷上的高分数。此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了对高中生进行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培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相关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更理性的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走上积极健康的人生道路。
四、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一)联系时事政治,增强政治认同
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就是政治学科的典型特色,这需要政治教师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多了解国内外近期发生的要点新闻,要学会理性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本是对政治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对时政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缺乏对事件的深层次把握。为此,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们,应多加关注时事政治,同时鼓励学生多去了解时事政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树立强烈的政治认同感,才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
(二)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理性精神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真正的哲学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理性的看待一切事情。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内容。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存在联系的,做任何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质变,走向人生的成功。当然事物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的学习,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能够让学生直面人生的挫折与失败。
(三)扩展教材内容,进行法治教育
建国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可是据有关资料显示,青少年无视法律、违法乱纪的事件层出不穷,当然这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互联网的冲击都有着密切关系,可是这与我们思政课教学的不当也有着重要联系。在核心素养提倡高中政治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今天,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们,要学会扩展教材内容,增加相关法律知识的讲授,将这些法律知识,灵活的与我们的课本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接受法治教育。
(四)重视实践活动,促进公共参与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为紧密、便捷。21世纪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一个人要想得到全面发展,就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够锻炼自己、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作为当代中学生,不能因为学习的压力,而放弃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要主动通过社会活动将自己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增强主人翁意识,重视公共参与,促进整個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6,01:4-7.
[2]张蕾.中学政治核心素养:内涵、特征及培养路径[J].教育导刊,2017,01:65-68.
[3]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