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朋辈引领的分组学习(简称PLTL)是一种针对理工专业学生,通过学生分组教学、组内互动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的课程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课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被聘任为朋辈组长,进行相应培训,进而领导一个学习小组(6—10人)开展课程学习。
【关键词】 朋辈引导;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PLTL符合社会构建主义理论,也即个体的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协商构建起来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更有能力的同辈的引导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确切地说,由于学习者与引导者拥有“相近发展区”,可以更快更容易地达成认知成长的目的。
一、开展“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的背景与意义
传统的“师徒制”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技能传授。拿我校的机械专业教学班为例,每班50名左右的学生人数,无论是进行专业基础课教学,还是专业实训教学,在辅导学生环节1名教师是苦于无分身之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很难做到及时到位,往往是事倍功半,课堂出现状况在所难免。
如何破解这个困境,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的论述,帮我们理清了思路——能者为师,“师徒制”同样包括学生对学生的技能传授。
二、“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的实施办法
根据不同年级课程的安排,我校“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教学模式按年级分成三种形式。
1、高一学生做学习组长。课堂学习,组长把关,自主学习。
面对专业知识一片空白的高一新生,科任教师的专业引导虽然关键,但学生集体的学习氛围营造尤为重要。以《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为例,把学生的学习模式分为四层:第一层同桌互助学习,互为师徒;第二层四人学习小组,设小组长(小师傅);第三层八人一大组,设学习组长(师傅);第四层老师把关。两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四人协商解决;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习组长解决;学习组长也解决不了的困难,师生协商解决。这样层层设置,多层互助,从课堂到课后,学生互助学习之风盛行。能力不足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正常的掌握相关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在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提升,老师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习能力严重不足的学生。我从12级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至今,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显著的,考试合格率由以前的50%提升为如今的80%以上,优秀率达30%以上。
2、高二学生做社团社长。社团活动,社长负责,提升能力。
以《手工绘图社团》为例,该社团招生对象主要是高一新生,社长则从高二学生中挑选。社长除了有以往理论学习的经验,对实操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哪些知识是后期专业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由他们来参与制定社团活动的内容,指导团员的活动,非常富有时效性。该社团成立两个学期,均被评为校“优秀社团”,第一期25位社团成员,有13位獲机械项目竞赛队参训资格。
3、高三学生做实训助教。实训课堂,助教助力,提高效率。
在专业实训课中,往往1个专业教师上课很吃力,而实训助教参与实训教学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选理论、实操过硬的部分高三学生做为助教,留在校内顶岗实习,担任高二学生的技能指导师傅,辅助参与教学。这种学生给学生当师傅,学生给学生当徒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专业实训老师的授课压力极大的减轻了,教师重心放在课堂的首次讲解演示上,课下学生的答疑解惑、动手实践演示的事情交给实训助教,由学生师傅指导学生徒弟进行实训。教师则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安全和教学设计上,引导好学生师傅去指导好学生徒弟,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实施过程中关注的问题
1、教师作为整个学习团队的核心,是“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实施的策划者。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是自我提升的目标;准确了解学生,挑选合适的学生师傅(组长、社长、助教)是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2、学习组长、社长、助教作为学生团队的领导者,是“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实施的一个重要主体。需要学习进度较快、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担任。他们应该能够带领一个学习小组,完成如下工作:在教师带领下,参与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提前于教学进度进行预习;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教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者的角色;为其他同学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学习指导和帮助;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的学生师傅,服务今后的学生。
3、其他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社团的主干部分,要完成如下任务:在教师带领下,参与课程学习,跟随组长、社长、助教,按教学进度完成任务,争取成为新的学生师傅。
四、“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
对于班级学生来说,学生朋辈引导协作以师徒制模式为基本架构,学习优秀、沟通能力强的学生为师傅,其余学生为徒弟,两者在学习过程中互动互促,共同成长。
1、对于学生师傅来说,“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是促进个体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发展的良好模式。
首先,“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有助于学生师傅个体学习能力的发展及迁移。他们利用“教”的机会,与徒弟互动,重新建构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教学相长”过程中温习已有的知识,并将这些学习经验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最终通过“教导”朋辈,扩大自身学习领域,进而获得另一种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其次,“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还有助于学生师傅个体情商的进一步发展。他们接受教师的指导,学习如何沟通、互动、指导(或领导)的技巧。同时,他们必须把这些技巧整合复制应用到其他朋辈身上。这个过程让学生师傅比其他朋辈获得更多的指导(领导)他人的机会,最终通过“教导”朋辈,积累指导(或领导)、沟通、互动的经验,进而为今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对于学生徒弟来说,“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则是减少学习压力、增加个体学习动力和效率的良好模式。
首先,“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有助于减少学生徒弟个体学习压力,促进学习的效率。在“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这种学习情境中,师傅与徒弟彼此处于平等地位,他们能以相似思维、语言结构、认知发展历程,在较无压力的情况下(相对于来自教师的压力),学习到课程中应该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大减小了知识和技能在个体间迁移的困难程度(相对于从教师到学生的迁移)。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促进了学习的效率。
其次,“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有助于学生徒弟构建更强的学习动机。同时在师徒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有更强的动机来弥补这些不足,进而产生自发性的学习动机。
五、结论
本文在朋辈引领的分组学习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教学实际,提出了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中职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促进学生师徒内在与外在的自我成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赵伶俐.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及运用——查有梁教授教育模式理论述要[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2):12-16.
[2]顾宇峰,《职业院校“技能师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学生管理,2015年8期。
[3]雷刚,《一种新型“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9期
【关键词】 朋辈引导;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PLTL符合社会构建主义理论,也即个体的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协商构建起来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更有能力的同辈的引导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确切地说,由于学习者与引导者拥有“相近发展区”,可以更快更容易地达成认知成长的目的。
一、开展“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的背景与意义
传统的“师徒制”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技能传授。拿我校的机械专业教学班为例,每班50名左右的学生人数,无论是进行专业基础课教学,还是专业实训教学,在辅导学生环节1名教师是苦于无分身之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很难做到及时到位,往往是事倍功半,课堂出现状况在所难免。
如何破解这个困境,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的论述,帮我们理清了思路——能者为师,“师徒制”同样包括学生对学生的技能传授。
二、“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的实施办法
根据不同年级课程的安排,我校“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教学模式按年级分成三种形式。
1、高一学生做学习组长。课堂学习,组长把关,自主学习。
面对专业知识一片空白的高一新生,科任教师的专业引导虽然关键,但学生集体的学习氛围营造尤为重要。以《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为例,把学生的学习模式分为四层:第一层同桌互助学习,互为师徒;第二层四人学习小组,设小组长(小师傅);第三层八人一大组,设学习组长(师傅);第四层老师把关。两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四人协商解决;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习组长解决;学习组长也解决不了的困难,师生协商解决。这样层层设置,多层互助,从课堂到课后,学生互助学习之风盛行。能力不足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正常的掌握相关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在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提升,老师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习能力严重不足的学生。我从12级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至今,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显著的,考试合格率由以前的50%提升为如今的80%以上,优秀率达30%以上。
2、高二学生做社团社长。社团活动,社长负责,提升能力。
以《手工绘图社团》为例,该社团招生对象主要是高一新生,社长则从高二学生中挑选。社长除了有以往理论学习的经验,对实操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哪些知识是后期专业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由他们来参与制定社团活动的内容,指导团员的活动,非常富有时效性。该社团成立两个学期,均被评为校“优秀社团”,第一期25位社团成员,有13位獲机械项目竞赛队参训资格。
3、高三学生做实训助教。实训课堂,助教助力,提高效率。
在专业实训课中,往往1个专业教师上课很吃力,而实训助教参与实训教学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选理论、实操过硬的部分高三学生做为助教,留在校内顶岗实习,担任高二学生的技能指导师傅,辅助参与教学。这种学生给学生当师傅,学生给学生当徒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专业实训老师的授课压力极大的减轻了,教师重心放在课堂的首次讲解演示上,课下学生的答疑解惑、动手实践演示的事情交给实训助教,由学生师傅指导学生徒弟进行实训。教师则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安全和教学设计上,引导好学生师傅去指导好学生徒弟,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实施过程中关注的问题
1、教师作为整个学习团队的核心,是“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实施的策划者。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是自我提升的目标;准确了解学生,挑选合适的学生师傅(组长、社长、助教)是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2、学习组长、社长、助教作为学生团队的领导者,是“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实施的一个重要主体。需要学习进度较快、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担任。他们应该能够带领一个学习小组,完成如下工作:在教师带领下,参与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提前于教学进度进行预习;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教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者的角色;为其他同学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学习指导和帮助;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的学生师傅,服务今后的学生。
3、其他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社团的主干部分,要完成如下任务:在教师带领下,参与课程学习,跟随组长、社长、助教,按教学进度完成任务,争取成为新的学生师傅。
四、“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
对于班级学生来说,学生朋辈引导协作以师徒制模式为基本架构,学习优秀、沟通能力强的学生为师傅,其余学生为徒弟,两者在学习过程中互动互促,共同成长。
1、对于学生师傅来说,“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是促进个体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发展的良好模式。
首先,“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有助于学生师傅个体学习能力的发展及迁移。他们利用“教”的机会,与徒弟互动,重新建构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教学相长”过程中温习已有的知识,并将这些学习经验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最终通过“教导”朋辈,扩大自身学习领域,进而获得另一种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其次,“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还有助于学生师傅个体情商的进一步发展。他们接受教师的指导,学习如何沟通、互动、指导(或领导)的技巧。同时,他们必须把这些技巧整合复制应用到其他朋辈身上。这个过程让学生师傅比其他朋辈获得更多的指导(领导)他人的机会,最终通过“教导”朋辈,积累指导(或领导)、沟通、互动的经验,进而为今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对于学生徒弟来说,“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则是减少学习压力、增加个体学习动力和效率的良好模式。
首先,“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有助于减少学生徒弟个体学习压力,促进学习的效率。在“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这种学习情境中,师傅与徒弟彼此处于平等地位,他们能以相似思维、语言结构、认知发展历程,在较无压力的情况下(相对于来自教师的压力),学习到课程中应该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大减小了知识和技能在个体间迁移的困难程度(相对于从教师到学生的迁移)。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促进了学习的效率。
其次,“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有助于学生徒弟构建更强的学习动机。同时在师徒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有更强的动机来弥补这些不足,进而产生自发性的学习动机。
五、结论
本文在朋辈引领的分组学习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教学实际,提出了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中职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促进学生师徒内在与外在的自我成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赵伶俐.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及运用——查有梁教授教育模式理论述要[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2):12-16.
[2]顾宇峰,《职业院校“技能师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学生管理,2015年8期。
[3]雷刚,《一种新型“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