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原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学好”,首先要“好学”。因此,努力上好地理课、上活地理课的前提是要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把学生推上主动学习的地位。教学经验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联系。以下从我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一些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课如有精彩的导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能直接吸引住学生,唤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要设计好导入,最重要的是深入了解授课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联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知识状况,以及对学生未来可产生的影响。在授课前,可根据知识的内容,或用风趣的语言创设意境制造悬念、激发想象,或巧妙设问,诱导学生思维,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如果导入能把授课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生活、生产实例联系起来,辅之以生动简练的语言,往往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奇特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我首先讲了个故事:有个年轻的孕妇在一艘海轮上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而在日期计算上,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岁,请问这种情况可能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吗?并且试分析这艘海轮是在什么洋上航行?经过了哪条特殊的经线?它是向什么方向航行的?这样设疑一下引起了学生的强烈的兴趣,恰到好处地引入新课。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对讲解时区、日界线问题,听得津津有味,跨越日界线的日期变更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运用个性化特色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较大程度地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语言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据国外一名心理学家测定:感情的全部表态=7%言词+38%声调+55%面部表情。所以一个地理教师在注重语言艺术的同时,还要重视在课堂中的体态语言,要使学生为之动情引起注意。教师的语言是调控学生注意力的工具,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功能,把教学内容准确、简洁、有层次地表达出来。课堂语言的声调高低,速度快慢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重点内容可放重音,放慢速度或稍作停顿,也可用轻声,同时还可辅以简单、明了、形象的体态语言,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这样描述地理现象时形象生动、有声有色;讲述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时由浅深入、层层推进;提出问题时有的放矢、富有启发;解释疑问时深入细致、举一反三。恰当地运用语言不仅为课堂增添亮色,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使记忆更加深入和持久。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已步入了我们的课堂,不久将可能发展为网络教学。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了师生之间和人机之间的交互性,通过声、光、图、文、动态等组合,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轻松愉悦。通过大量图片素材的运用和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例和案例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读图、析图、填图能力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并且促进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课堂目标更好完成。并且可以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接受能力好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全面完成学习任务,有的甚至可以在电脑中超前学习;接受能力欠佳的学生可以在课后有重点、有目标地在电脑中从新调出尚未掌握的知识重新学习、重新理解,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
四、采用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大小往往与对该事物熟悉的程度密切相关,这是许多心理学家用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地理教学也可利用这条兴趣发现的规律,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现象入手讲述新的知识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新教材可引进很多案例。例如,根据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组织学生探究当地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底部安装“向日葵”一样的装置,使它始终面向太阳;也有学生提出,要给太阳能安装活动支架,以便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调节热水器的倾角,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能。这样学生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讨论,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还要指出,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自己要有从事地理教学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加强自身的修养。学无止境,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更具吸引力,并达到培养和加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目的。兴趣是学习的内因,只有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认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单位:句容市第三中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课如有精彩的导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能直接吸引住学生,唤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要设计好导入,最重要的是深入了解授课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联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知识状况,以及对学生未来可产生的影响。在授课前,可根据知识的内容,或用风趣的语言创设意境制造悬念、激发想象,或巧妙设问,诱导学生思维,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如果导入能把授课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生活、生产实例联系起来,辅之以生动简练的语言,往往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奇特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我首先讲了个故事:有个年轻的孕妇在一艘海轮上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而在日期计算上,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岁,请问这种情况可能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吗?并且试分析这艘海轮是在什么洋上航行?经过了哪条特殊的经线?它是向什么方向航行的?这样设疑一下引起了学生的强烈的兴趣,恰到好处地引入新课。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对讲解时区、日界线问题,听得津津有味,跨越日界线的日期变更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运用个性化特色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较大程度地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语言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据国外一名心理学家测定:感情的全部表态=7%言词+38%声调+55%面部表情。所以一个地理教师在注重语言艺术的同时,还要重视在课堂中的体态语言,要使学生为之动情引起注意。教师的语言是调控学生注意力的工具,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功能,把教学内容准确、简洁、有层次地表达出来。课堂语言的声调高低,速度快慢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重点内容可放重音,放慢速度或稍作停顿,也可用轻声,同时还可辅以简单、明了、形象的体态语言,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这样描述地理现象时形象生动、有声有色;讲述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时由浅深入、层层推进;提出问题时有的放矢、富有启发;解释疑问时深入细致、举一反三。恰当地运用语言不仅为课堂增添亮色,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使记忆更加深入和持久。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已步入了我们的课堂,不久将可能发展为网络教学。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了师生之间和人机之间的交互性,通过声、光、图、文、动态等组合,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轻松愉悦。通过大量图片素材的运用和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例和案例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读图、析图、填图能力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并且促进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课堂目标更好完成。并且可以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接受能力好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全面完成学习任务,有的甚至可以在电脑中超前学习;接受能力欠佳的学生可以在课后有重点、有目标地在电脑中从新调出尚未掌握的知识重新学习、重新理解,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
四、采用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大小往往与对该事物熟悉的程度密切相关,这是许多心理学家用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地理教学也可利用这条兴趣发现的规律,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现象入手讲述新的知识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新教材可引进很多案例。例如,根据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组织学生探究当地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底部安装“向日葵”一样的装置,使它始终面向太阳;也有学生提出,要给太阳能安装活动支架,以便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调节热水器的倾角,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能。这样学生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讨论,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还要指出,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自己要有从事地理教学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加强自身的修养。学无止境,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更具吸引力,并达到培养和加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目的。兴趣是学习的内因,只有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认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单位:句容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