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印象
我是外地人,对成都谈不上有多少感情,虽然也常常能感到它的好。每天上下班必经过一条小街,街两旁是违章搭建的各式店铺:小吃店、五金店、发廊、旧书摊……鱗次栉比。街面不宽,零星的几棵小杨树,光秃秃的枝杈,静静的。有时我会看见一些人从菜市场里走出来,互相打着招呼,或者停下来说两句话,他们都是老街坊了。我喜欢听这些人说话,这些苍老的声音从不同的嘴巴里跑出来,活生生的,带着呼吸和热气。城市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小,小代表细节、温情、真实,到底是贴己的。那是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生于其中,慢慢感受它的细微和妙不可言。
每天从百花潭公园过,看见许多人休闲地坐在里边喝茶或者打麻将,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他们是幸福的人,要不,无论如何也是静不下心来在这闲坐的。事实上就是这样,许多人因了成都的种种便利而选择了在成都居住,这像那句广告语:“住成都,好安逸。”
无夜不成都
一个城市的生活态势,跟它的生活节奏密切相关。对于成都而言,确实跟别的城市大不相同,那就是在一天24小时中,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热闹,白天有白天的风情,晚上又有晚上的韵味。
简单地说,从早上开始,鲜活的生活启幕,到上下班,也是不会忘记生活,而到了下班之后,成都人的生活从“公众”开始变为“私享”。各有各的玩法,不一而足,热闹热闹、活色生香、探险刺激……生活的沸点在这一拨拨活动之后持续升高,直达第二天的凌晨,能吃喝玩乐的地方依然灯火通明,好像是一个不夜城。笙歌艳舞之后,回家,第二天继续潇洒上班,如此每天地循环往复,似乎没有了疲倦,也似乎少了一种孤寂和来自生活的压力。其实,这都是表面上的成都,更多的是显示成都这座城的活力。
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诸多的城市,不难发现,晚上6点以后,有的还在继续上班,有的在回家的路上,更有的是把生活从平时转移到周末,但在成都就不一样了:日子是分段过的,它们相互联系而更多的是相互独立。各有各的精彩不说,就是简单的生活,也能过得十分精细,这是因为每个成都人都是生活哲学家,在平凡处发现生活的伟大,因此,专家得出结论:“成都比伦敦、纽约快捷10倍。”这也是成都人最具幸福感的地方。
更多时候,我们对城市的观感是直接和敏感的,对城市的喜好则来源于它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意义。看一个城市是否有活力,看它是否能带给人们更多的快乐,而不仅仅是城市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快餐化,越来越缺少个性,这样的城市大概很容易被人遗弃。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林中明说:“在成都,任何一个地方在几分钟的距离内,都能找到美食,这个休闲花费的时间短啊,和伦敦、纽约那些地方相比是1∶10的比例。其次,成都的美食啊旅游啊消费啊价格都很低,这就使得老百姓都能享受休闲,这个和海外的比例是1∶10;最后一点,选择多啊,有各种休闲方式供你选,只需要花在海外1/10的价钱就能得到10倍的选择。”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晚上6点以后,成都人的生活方向是怎么样的一种快乐状态,是少有人探究的。而这种状态是一直持续到深夜,其内核包含的的是:城市带给我们的是分享生活。这在其他城市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成都就办到了:运动、娱乐、美食、美女……都一一出现,这不是简单的亮相,而是精彩的华章,成都人可谓是真正的生活私享家。
坐在九眼桥边,看薛涛已成过眼云烟,那些远去的船只,也早已不见。那时的成都,是不是跟今天有些相似,只是转换了形式?我不时地猜想、判断,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是不是生活才有意义,这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能开心地过好每一天,我不知道,还有比这个更美好的事情吗?
耍在成都的风景里
成都气候属于海洋性气候,温润的天气加上长期以来少有水旱天灾,这种相对安逸的生存环境在给成都人提供了丰富的物产的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感,这就促成了成都人那种悠闲与平和的心态。在成都,人与人和睦相处,哪怕是战乱频仍的民国,成都人也是过着祥和的日子。李劼人的《大波》和车辐的《锦城旧事》对当时的成都人的生活有真切的描摹:一邊是战火连天,一边照样有人喝茶聊天。这样的性情当然使成都人好耍起来。
如果没有地理优势,怕是再喜欢耍的人,也无法好耍起来。一个都江堰,使成都人富庶,有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它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长城对一个区域的贡献。说起长城,从它建立的那一刻,这个工程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来就没有挡住胡人南下的牧马;没有挡住女真族的长箭;没有挡住蒙古人的铁骑;也没有挡住满洲八旗兵的长枪。长城更多的是一种摆设,是一种装饰。而都江堰,如果不是以今人都叹为观止的智慧,因势利导、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岷江之水,桀骜不驯的大自然不可能长期为人类服务。
对成都人而言,到国外耍天远地远的,在城市里耍太闹,不如到乡村转转……毕竟,风景在成都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连茶馆里、餐厅里都能体验到风景的感觉,周边就更不用说了。至于说都江堰、青城山,再远一点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更远一点的九寨沟、黄龙,去耍也成,但要耍出几分味道来,也是不大容易的。
在“十大古镇”中畅游,是成都人周末的最佳休闲方式,不管自家有没有车,都不要紧,去汽车站赶个车子过去,都能当天杀(跑)个来回,而且是既能看得风景,又能品尝当地的美食,何乐而不为?去洛带古镇尝尝客家的伤心凉粉;到平乐古镇去体验山林之趣;去黄龙溪古镇吃地道的黄辣丁;去街子古镇品尝三绝(叶儿粑、冻糕、立腐帘子);到安仁古镇流连公馆文化……
最经济的就是跑到农家乐去耍。成都周围的农家乐,不管地方大小,只要好耍好玩,吃得巴适,就有客人上门。农科村是成都农家乐的发祥地,有60余家成规模的农家乐,但因为距离太远,这几年,成都人少去了,羊西线、南沿线的农家乐火了起来。为啥子会这样? 乡村魅力对于都市人群来说,并不只是换一个地方,而是换一种体现价值。更因为成都人爱耍,要耍得相因,耍得有质量。
现在,农家乐是成都人的钟摆,在那里一天的吃喝玩乐才不过是几十块钱,对每个老百姓而言,都是消费得起的。
若追究起成都人为何好耍,不能不说成都的生活太安逸了,节奏太缓慢了(成都人的一天26小时)……甚至在成都给人一种错觉:你不耍就找不到如何打发时间的办法。对成都人而言,时间是拿来“浪费”的。这“浪费”不是消极地浪费,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人生乐趣。
(摘自金城出版社《闲言碎语》 作者:朱晓剑)
我是外地人,对成都谈不上有多少感情,虽然也常常能感到它的好。每天上下班必经过一条小街,街两旁是违章搭建的各式店铺:小吃店、五金店、发廊、旧书摊……鱗次栉比。街面不宽,零星的几棵小杨树,光秃秃的枝杈,静静的。有时我会看见一些人从菜市场里走出来,互相打着招呼,或者停下来说两句话,他们都是老街坊了。我喜欢听这些人说话,这些苍老的声音从不同的嘴巴里跑出来,活生生的,带着呼吸和热气。城市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小,小代表细节、温情、真实,到底是贴己的。那是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生于其中,慢慢感受它的细微和妙不可言。
每天从百花潭公园过,看见许多人休闲地坐在里边喝茶或者打麻将,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他们是幸福的人,要不,无论如何也是静不下心来在这闲坐的。事实上就是这样,许多人因了成都的种种便利而选择了在成都居住,这像那句广告语:“住成都,好安逸。”
无夜不成都
一个城市的生活态势,跟它的生活节奏密切相关。对于成都而言,确实跟别的城市大不相同,那就是在一天24小时中,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热闹,白天有白天的风情,晚上又有晚上的韵味。
简单地说,从早上开始,鲜活的生活启幕,到上下班,也是不会忘记生活,而到了下班之后,成都人的生活从“公众”开始变为“私享”。各有各的玩法,不一而足,热闹热闹、活色生香、探险刺激……生活的沸点在这一拨拨活动之后持续升高,直达第二天的凌晨,能吃喝玩乐的地方依然灯火通明,好像是一个不夜城。笙歌艳舞之后,回家,第二天继续潇洒上班,如此每天地循环往复,似乎没有了疲倦,也似乎少了一种孤寂和来自生活的压力。其实,这都是表面上的成都,更多的是显示成都这座城的活力。
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诸多的城市,不难发现,晚上6点以后,有的还在继续上班,有的在回家的路上,更有的是把生活从平时转移到周末,但在成都就不一样了:日子是分段过的,它们相互联系而更多的是相互独立。各有各的精彩不说,就是简单的生活,也能过得十分精细,这是因为每个成都人都是生活哲学家,在平凡处发现生活的伟大,因此,专家得出结论:“成都比伦敦、纽约快捷10倍。”这也是成都人最具幸福感的地方。
更多时候,我们对城市的观感是直接和敏感的,对城市的喜好则来源于它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意义。看一个城市是否有活力,看它是否能带给人们更多的快乐,而不仅仅是城市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快餐化,越来越缺少个性,这样的城市大概很容易被人遗弃。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林中明说:“在成都,任何一个地方在几分钟的距离内,都能找到美食,这个休闲花费的时间短啊,和伦敦、纽约那些地方相比是1∶10的比例。其次,成都的美食啊旅游啊消费啊价格都很低,这就使得老百姓都能享受休闲,这个和海外的比例是1∶10;最后一点,选择多啊,有各种休闲方式供你选,只需要花在海外1/10的价钱就能得到10倍的选择。”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晚上6点以后,成都人的生活方向是怎么样的一种快乐状态,是少有人探究的。而这种状态是一直持续到深夜,其内核包含的的是:城市带给我们的是分享生活。这在其他城市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成都就办到了:运动、娱乐、美食、美女……都一一出现,这不是简单的亮相,而是精彩的华章,成都人可谓是真正的生活私享家。
坐在九眼桥边,看薛涛已成过眼云烟,那些远去的船只,也早已不见。那时的成都,是不是跟今天有些相似,只是转换了形式?我不时地猜想、判断,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是不是生活才有意义,这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能开心地过好每一天,我不知道,还有比这个更美好的事情吗?
耍在成都的风景里
成都气候属于海洋性气候,温润的天气加上长期以来少有水旱天灾,这种相对安逸的生存环境在给成都人提供了丰富的物产的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感,这就促成了成都人那种悠闲与平和的心态。在成都,人与人和睦相处,哪怕是战乱频仍的民国,成都人也是过着祥和的日子。李劼人的《大波》和车辐的《锦城旧事》对当时的成都人的生活有真切的描摹:一邊是战火连天,一边照样有人喝茶聊天。这样的性情当然使成都人好耍起来。
如果没有地理优势,怕是再喜欢耍的人,也无法好耍起来。一个都江堰,使成都人富庶,有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它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长城对一个区域的贡献。说起长城,从它建立的那一刻,这个工程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来就没有挡住胡人南下的牧马;没有挡住女真族的长箭;没有挡住蒙古人的铁骑;也没有挡住满洲八旗兵的长枪。长城更多的是一种摆设,是一种装饰。而都江堰,如果不是以今人都叹为观止的智慧,因势利导、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岷江之水,桀骜不驯的大自然不可能长期为人类服务。
对成都人而言,到国外耍天远地远的,在城市里耍太闹,不如到乡村转转……毕竟,风景在成都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连茶馆里、餐厅里都能体验到风景的感觉,周边就更不用说了。至于说都江堰、青城山,再远一点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更远一点的九寨沟、黄龙,去耍也成,但要耍出几分味道来,也是不大容易的。
在“十大古镇”中畅游,是成都人周末的最佳休闲方式,不管自家有没有车,都不要紧,去汽车站赶个车子过去,都能当天杀(跑)个来回,而且是既能看得风景,又能品尝当地的美食,何乐而不为?去洛带古镇尝尝客家的伤心凉粉;到平乐古镇去体验山林之趣;去黄龙溪古镇吃地道的黄辣丁;去街子古镇品尝三绝(叶儿粑、冻糕、立腐帘子);到安仁古镇流连公馆文化……
最经济的就是跑到农家乐去耍。成都周围的农家乐,不管地方大小,只要好耍好玩,吃得巴适,就有客人上门。农科村是成都农家乐的发祥地,有60余家成规模的农家乐,但因为距离太远,这几年,成都人少去了,羊西线、南沿线的农家乐火了起来。为啥子会这样? 乡村魅力对于都市人群来说,并不只是换一个地方,而是换一种体现价值。更因为成都人爱耍,要耍得相因,耍得有质量。
现在,农家乐是成都人的钟摆,在那里一天的吃喝玩乐才不过是几十块钱,对每个老百姓而言,都是消费得起的。
若追究起成都人为何好耍,不能不说成都的生活太安逸了,节奏太缓慢了(成都人的一天26小时)……甚至在成都给人一种错觉:你不耍就找不到如何打发时间的办法。对成都人而言,时间是拿来“浪费”的。这“浪费”不是消极地浪费,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人生乐趣。
(摘自金城出版社《闲言碎语》 作者:朱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