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中客观存在着诸多矛盾,初中体育教学又随之出现了新的矛盾。要正确处理教学中“需”与“求”,“身”与“心”,“面”与“点”,“教”与“学”,“放”与“收”,“苦”与“乐”,“考”与“评”的矛盾,大大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正确处理 体育教学 矛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236-01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体育教学中客观存在着诸多矛盾,特别是体育教学思想变革的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又随之出现了新的矛盾。认清这些矛盾,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推动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1 “需”与“求”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师要主动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某种程度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和要求。这种学生的“需要”与国家的“要求”应该是高度和谐的统一。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大纲规定的必修教材,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学的。如果一味满足于学生的意愿,那么国家的意志和要求如何贯彻到受教育者之中呢?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家要求带有法规性、强制性,学生意愿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当前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做到个人需要与国家要求保持一致,做到二者高度的统一。
2 “身”与“心”
从现代教育综合效益观来看,体育教学要追求教学效益的多功能。既要发展体能,又要在心理、社会适应、认知等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但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能够“做作”、“赶时髦”,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丢掉了体育增强体能的最本质功能。有全国调研资料表明:学生体能素质近20年来持续下降。是否与多年来体育教学上体能教学抓得不力有关呢?前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司长李晋裕,在《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第2期卷首文列举学生体能现状后,呼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只抓生理上體能教学不是完整的体育教学,不突出体育本质特点的体育教学,也不是真正的体育教学。
3 “面”与“点”
面向全体学生,热爱一切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追求人人有发展,个个有进步,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的需要赋予教育的要求。但体育教学,除大面积提高体育素质外,还要有重点地为部分体育特长生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为竞技体育物色苗子,培养后备军。要处理好“塔底”与“塔尖”的关系。“底撑尖”,“尖耀底”,只有加大底面,夯实基础,“塔身”才立得高,“塔尖”才扶得尖;同时,大量的体育骨干、体育尖子的涌现,又可带动大面积体育素质的提高。当前要特别注意处理好“面”与“点”的关系,坚持两手都要抓,首先立足抓好大面积,使体育人才在面上脱颖而出,同时要发现和发展学生体育特长,重点精心培养。要迅速改变体育人才极度匮乏的局面,不然奥运会靠谁去驰骋运动场夺冠军呢?
4 “教”与“学”
“教”与“学”虽然不是一对矛盾关系,但它反映了教学中两个不同的侧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过去教师的教学研究,只是局限在教法研究的小圈子之中,总是在怎么“教”学生才能掌握技术要领上作文章。至于要教给学生哪些体育学习方法,怎么“学”,用什么方式“学”才能尽快掌握动作技术要领,研究甚少,或者说才开始起步。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指导学生学法上有了重大突破,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体育教学既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又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因而体育教学研究既要重教法研究,又要重学法研究,当前尤其要加大学法研究力度。从课程改革的意义来看,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多少运动技能,而是要教给学如何学才会某种技能,以利终身受益。可见研究学法比研究教法更显得紧迫和重要。
5 “放”与“收”
放开或开放体育课堂,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采用练习方法、自我调控生理负荷、自主创造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但不能无休止地放,要有放有收,有时根据需要,把学生适时收起来,集中指导,恰当点拨,准确纠正错误,便于学生快捷掌握动作技术,有利于教师贯彻教学意图,抵达教学目标。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要恰当驾驭课堂,搞清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如:课堂准备活动的热身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练习能掌握的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练习课、复习课等,在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要求后,都可以放。再如:队列练习、需要集中讲授的内容、突破新教材的重难点、纠正带普遍性错误动作时,要适时地收。光收不放,则课堂教学无生气,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个人特长发挥,易造成身顺心违的“传心式”;光放不收,则会造成课堂混乱,失去驾控,易成新的“放羊式”。
6 “苦”与“乐”
乐教乐学是当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通过教师教学内容上的巧安排,教学方法上的巧设计,把体育学习肉体上的“苦”,变为精神上的“乐”,寓“苦”于“乐”,乐教乐学,是体育教学思想的一大进步。但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单纯追求精神上的乐,势必会降低某些教学要求,把体育教学贬低为游戏性小负荷的娱乐活动,从而达不到完成课的目的任务增强体质的要求。体育教学具有独特的身心合一参与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肯定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生理负荷要达到一定水平,且持续一定长的时间,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做出意志努力,当然伴随着肉体上的苦。在教学中还是要给学生点“苦”。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巧设计,巧安排。有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考试激励,逐渐加难度、运动竞赛、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挖掘学生运动潜能,让学生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虽苦心也乐。当前要特别警惕一味追求精神上的“乐”,失去肉体上该有的“苦”。
7 “考”与“评”
过去教师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习惯于考,统一项目,一个标准,一张评分表,学生高矮一个标准,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改革考评方法,看学生体育课堂积极性、主动性,看进步,看发展。更多的是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怎样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定量要相结合,只考不评,考不出积极性,或只评不考,评不出体能。
总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本身有其内在规律性。在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时,一定要注意可能会被掩盖的另一方面。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揭示体育教学的内在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才能避免少走或不走弯路。
关键词:正确处理 体育教学 矛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236-01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体育教学中客观存在着诸多矛盾,特别是体育教学思想变革的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又随之出现了新的矛盾。认清这些矛盾,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推动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1 “需”与“求”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师要主动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某种程度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和要求。这种学生的“需要”与国家的“要求”应该是高度和谐的统一。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大纲规定的必修教材,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学的。如果一味满足于学生的意愿,那么国家的意志和要求如何贯彻到受教育者之中呢?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家要求带有法规性、强制性,学生意愿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当前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做到个人需要与国家要求保持一致,做到二者高度的统一。
2 “身”与“心”
从现代教育综合效益观来看,体育教学要追求教学效益的多功能。既要发展体能,又要在心理、社会适应、认知等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但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能够“做作”、“赶时髦”,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丢掉了体育增强体能的最本质功能。有全国调研资料表明:学生体能素质近20年来持续下降。是否与多年来体育教学上体能教学抓得不力有关呢?前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司长李晋裕,在《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第2期卷首文列举学生体能现状后,呼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只抓生理上體能教学不是完整的体育教学,不突出体育本质特点的体育教学,也不是真正的体育教学。
3 “面”与“点”
面向全体学生,热爱一切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追求人人有发展,个个有进步,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的需要赋予教育的要求。但体育教学,除大面积提高体育素质外,还要有重点地为部分体育特长生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为竞技体育物色苗子,培养后备军。要处理好“塔底”与“塔尖”的关系。“底撑尖”,“尖耀底”,只有加大底面,夯实基础,“塔身”才立得高,“塔尖”才扶得尖;同时,大量的体育骨干、体育尖子的涌现,又可带动大面积体育素质的提高。当前要特别注意处理好“面”与“点”的关系,坚持两手都要抓,首先立足抓好大面积,使体育人才在面上脱颖而出,同时要发现和发展学生体育特长,重点精心培养。要迅速改变体育人才极度匮乏的局面,不然奥运会靠谁去驰骋运动场夺冠军呢?
4 “教”与“学”
“教”与“学”虽然不是一对矛盾关系,但它反映了教学中两个不同的侧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过去教师的教学研究,只是局限在教法研究的小圈子之中,总是在怎么“教”学生才能掌握技术要领上作文章。至于要教给学生哪些体育学习方法,怎么“学”,用什么方式“学”才能尽快掌握动作技术要领,研究甚少,或者说才开始起步。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指导学生学法上有了重大突破,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体育教学既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又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因而体育教学研究既要重教法研究,又要重学法研究,当前尤其要加大学法研究力度。从课程改革的意义来看,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多少运动技能,而是要教给学如何学才会某种技能,以利终身受益。可见研究学法比研究教法更显得紧迫和重要。
5 “放”与“收”
放开或开放体育课堂,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采用练习方法、自我调控生理负荷、自主创造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但不能无休止地放,要有放有收,有时根据需要,把学生适时收起来,集中指导,恰当点拨,准确纠正错误,便于学生快捷掌握动作技术,有利于教师贯彻教学意图,抵达教学目标。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要恰当驾驭课堂,搞清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如:课堂准备活动的热身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练习能掌握的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练习课、复习课等,在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要求后,都可以放。再如:队列练习、需要集中讲授的内容、突破新教材的重难点、纠正带普遍性错误动作时,要适时地收。光收不放,则课堂教学无生气,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个人特长发挥,易造成身顺心违的“传心式”;光放不收,则会造成课堂混乱,失去驾控,易成新的“放羊式”。
6 “苦”与“乐”
乐教乐学是当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通过教师教学内容上的巧安排,教学方法上的巧设计,把体育学习肉体上的“苦”,变为精神上的“乐”,寓“苦”于“乐”,乐教乐学,是体育教学思想的一大进步。但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单纯追求精神上的乐,势必会降低某些教学要求,把体育教学贬低为游戏性小负荷的娱乐活动,从而达不到完成课的目的任务增强体质的要求。体育教学具有独特的身心合一参与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肯定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生理负荷要达到一定水平,且持续一定长的时间,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做出意志努力,当然伴随着肉体上的苦。在教学中还是要给学生点“苦”。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巧设计,巧安排。有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考试激励,逐渐加难度、运动竞赛、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挖掘学生运动潜能,让学生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虽苦心也乐。当前要特别警惕一味追求精神上的“乐”,失去肉体上该有的“苦”。
7 “考”与“评”
过去教师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习惯于考,统一项目,一个标准,一张评分表,学生高矮一个标准,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改革考评方法,看学生体育课堂积极性、主动性,看进步,看发展。更多的是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怎样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定量要相结合,只考不评,考不出积极性,或只评不考,评不出体能。
总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本身有其内在规律性。在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时,一定要注意可能会被掩盖的另一方面。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揭示体育教学的内在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才能避免少走或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