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_k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以物理的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主张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教学理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笔者多年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创设探究型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一组组彼此相关的、循序渐进的探究性问题,或诱发个别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引起大家的关注,并加以利用,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科学品质,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物理电学教学中讲到“测电笔”这一节时,先介绍测电笔的结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并作使用演示,最后提出问题:测电笔的氖管发光,测电笔中有没有电流通过?这时,同学们纷纷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氖管发光说明有电流,可老师为什么没被电呢?”“要是老师刚才是站在木制的讲台上,氖管还会发光吗?” “氖管里没有灯丝,电流是如何构成回路的?”此时,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非常高。这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答案不急于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检验答案,打破了学生的常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积极展开辩论,培养表达能力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挑起学生之间的辩论。只有通过辩论,才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正确,都认真地寻找自己的论据,积极地参与讨论,这样能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改变了从众心理,从而启迪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这节教学内容时,我设计内接法和外接法两种电路,给出两种情况下的两组数据:
  U甲=6V I甲=1A U乙=5.76V I乙=1.2A
  让学生求待测电阻的阻值,有同学说了自己的答案:5.76Ω。让他阐述了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才知道他的理由是甲图(图略)中的电流是通过R的准确电流,乙图(图略)中的电压是R两端的准确电压,R两端的准确电压除以R的准确电流,自然就得到了它的准确电阻。他的回答引来了好多同学的点头。我意味深长地问:他的回答有没有错误呢?同学们听我这样一问,胆就更大了,有同学说是4.8Ω,也有同学说是6Ω……我让他们阐述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讨论、分析、总结并回答错误形成的原因所在,教育他们要善于认真、独立地思考问题,不能人云亦云。同时,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多问、多想、多写、多看,积累知识量和语言的词汇量,才能在辩论中表达恰当而准确的想法和观点,将内在的知识跟外在的表现力结合起来,使创造力更强更饱满。
  三、注重探究过程,推动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他们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物理探究和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学习物理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生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先讲皇冠与阿基米德的故事,再问学生: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浴缸里水的多少有关”“与挤出水的多少有关”“与放进去的东西的大小有关”等。接着验证猜想,以证实“阿基米德原理”,而不像教材处理的那样进行教学。这样,通过过程探究,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探索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许多物理现象都需要通过实验展示出来,学生也只有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得出结论,提高探索能力。这就要求要将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加以落实,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如在做“用天平和量简测液体的密度”实验时,有些学生把玻璃杯换成了口杯,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教师应对肯动脑筋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学生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让学生充分讨论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是否可取。学生通过分析后得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的体积,会增大误差。学生最终会找到减小误差的好办法。这个分析的过程,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但是,学生在这个思考、分析、设计、否定、再思考、再设计、再评估的过程中,增强了减少误差的意识,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会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甘肃省通渭县新景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效语文课堂将从课前预习效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课后知识与技能巩固度进行论述,并适当加以例子进行说明,以期课堂真正高效。  关键词:阅读;高效;参与;巩固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上课时间逐渐减少,怎样用有限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什么是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呢?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训练,还能学到一定的方
最近,与一位老师聊天。在谈到小学生课外阅读训练这一话题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感觉:在很多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予评价,甚至到了视而不见的程度。即便评价了,顶多给学生一个“等级”评价。究其原因,三方面值得老师思考:一是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偏见造成。家长们认为,在没有将语文书上的知识学好的前提下,没有必要读课外书。这是家长长期以来深受“应试教育”“熏陶”的结果。二是教师自身评价标
文章的三个要素分别是词汇、语法和语篇,是否熟练地使用单词,是学习英语效果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20世纪70年代,英国语言教育学家Wilkin曾对词汇作出简短而精辟的论述。他说,没有语法,人们能说的话很少,没有词汇,人们一句话也说不出。因此,每一个人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第一步是学习词汇,而衡量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技能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忽略对词汇的学习,反而认为这只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