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取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中国公共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a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取向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大学学生2 291人,采用自编人口社会学问卷与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分别于2014年11月与2016年11月进行前测与后测调查。结果同性恋、双性恋与性取向不确定者前测总人数为96人(4.19%),后测总人数为177人(7.73%);性取向发生变化者占总人数的7.94%,其中双性恋者较多发生性取向变化(χ~2=680.14,P<0.001);女性性取向变化多于男性(χ~2=5.74,P<0.05),独生子女性取向变化多于非独生子女(χ~2=15.59,P<0.001),家居大城市者性取向变化多于居住于其他地方者(χ~2=17.72,P<0.001),无留守经历的个体性取向变化多于有留守经历者(χ~2=6.26,P<0.05),父亲、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者性取向变化越多(χ~2=12.71、χ~2=14.53,均P<0.01);性取向变化者儿童期性虐待、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得分显著高于性取向稳定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679)、是否为独生子女(OR=0.611)、家庭居住地(OR=1.198)和儿童期情感虐待(OR=1.174)等是性取向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双性恋、女性、独生子女、家居大城市、无留守经历、父母亲文化程度高的个体性取向更加不稳定,且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和儿童期情感虐待是性取向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