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下流体观测站(点)质量与效能评估

来源 :山西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ut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下流体台网的运行效能,为合理划分国家级和省级台站提供依据,以地下流体学科技术协调组制定的《地下流体观测站(点)质量与效能评估方案》为依据,从7个方面对山西省地下流体3个固定观测网4大测项的观测质量、效能以及各观测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其他文献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和青岛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单次散射模型的尾波小波包分析方法,计算了青岛地区4个台站附近的尾波Q值,拟合得到青岛地区及附近海域尾波Q值随频
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结合昆山新久力厂房工程古河道探测的实例,分析了工程概况,剖面布设,参数选择和勘探结果。并结合钻孔资料对电法勘探推测结果进行了验
1933年的叠溪7.5级地震将叠溪古城彻底摧毁。2008年笔者在支援茂县汶川8.0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对叠溪古城遗址进行了调查,得到一些关于叠溪古城与叠溪地震的新认识。
介绍了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的台址条件及数字洞体摆观测资料的基本情况,对2008年至2010年6月间的观测资料与全球Ms>7.0、中国境内Ms>6.0以及山西省内Ms>4.0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异常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洞体摆观测资料可靠稳定,震前有明显的异常显示,能记录到不同方位强震的震时脉冲信号,资料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根据2001年至2010年间"中国知网"针对《四川地震》进行的统计,简要分析了影响《四川地震》期刊质量的几个指标。结果表明,机构用户数量在2001年至2010年间一直在增加,但发行范围是稳定的,这说明地震专业性期刊的阅读者是特定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且在同一时期的来稿数量保持稳定也说明了期刊的稿源也局限在特定研究机构内;同时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反馈意见知道:影响因子的主要贡献因素是地震台站监测仪器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