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的获得与广泛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然而,农村学生阅读兴趣不广,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它们失去了阅读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壤。我从事农村教育多年,不能不深思:怎样才能让农村学生进入到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呢?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变“要我阅读”为“我要阅读”。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培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起阅读兴趣
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充分调动阅读的积极性。由于农村学生家长不重视,书源不足,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少,阅读兴趣不浓厚,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中。因此,在学生的高频地区-----教室,我通过向学校借书,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让他们在课间、课余可以随时随意地借阅图书,尽力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条件。学生经常处在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就会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浓浓的读书氛围。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学校每周安排一节读书课,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无拘无束的读。
二、着眼课文学习,诱发阅读兴趣
从课文出发,可以走向四面八方,精读一篇课文,可以带读相关的书。我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看到他们对课文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我告诉他们《水浒传》中还有许多像这样引人入胜的故事,进而鼓励学生阅读少年版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有了“课本”这个引子,不但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学识。又如我给他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戛然而止,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结果,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孩子们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种效果比任何的说教都有效。
三、交流读书感受,促进阅读兴趣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让学生摘录下来,并及时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和疑点。在班里举办的读书报告会中,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收获的喜悦;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们共同交流,达成共识。正如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说:“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的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同学间的交流,让他们产生了阅读的欲望。
四、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以说、议、展的形式,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1.说。在一月一次的读书汇报会上,学生共同交流阅读的书籍,谈谈读书心得,既反应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又促推孩子始终如一、深切地进行课外阅读。
2.议。在读书活动中,学生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我为他们搭建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如:在读完《水浒传》后,我开展了《读水浒话李逵》的人物交流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李逵。
3.展。在教室的一角,精心设置“手抄报场地”、“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台”。展出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剪贴本,摘录的念书笔记,写下的感想领会。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不断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加了阅读量,学生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特别是农村学生的起点低、起步晚,我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责任,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他们完成阅读任务。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造阅读条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这方热土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起阅读兴趣
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充分调动阅读的积极性。由于农村学生家长不重视,书源不足,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少,阅读兴趣不浓厚,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中。因此,在学生的高频地区-----教室,我通过向学校借书,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让他们在课间、课余可以随时随意地借阅图书,尽力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条件。学生经常处在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就会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浓浓的读书氛围。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学校每周安排一节读书课,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无拘无束的读。
二、着眼课文学习,诱发阅读兴趣
从课文出发,可以走向四面八方,精读一篇课文,可以带读相关的书。我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看到他们对课文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我告诉他们《水浒传》中还有许多像这样引人入胜的故事,进而鼓励学生阅读少年版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有了“课本”这个引子,不但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学识。又如我给他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戛然而止,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结果,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孩子们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种效果比任何的说教都有效。
三、交流读书感受,促进阅读兴趣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让学生摘录下来,并及时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和疑点。在班里举办的读书报告会中,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收获的喜悦;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们共同交流,达成共识。正如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说:“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的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同学间的交流,让他们产生了阅读的欲望。
四、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以说、议、展的形式,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1.说。在一月一次的读书汇报会上,学生共同交流阅读的书籍,谈谈读书心得,既反应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又促推孩子始终如一、深切地进行课外阅读。
2.议。在读书活动中,学生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我为他们搭建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如:在读完《水浒传》后,我开展了《读水浒话李逵》的人物交流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李逵。
3.展。在教室的一角,精心设置“手抄报场地”、“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台”。展出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剪贴本,摘录的念书笔记,写下的感想领会。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不断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加了阅读量,学生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特别是农村学生的起点低、起步晚,我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责任,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他们完成阅读任务。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造阅读条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这方热土绽放出最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