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常言道,一图胜于千言。 我曾问过岛子教授,他作品的标题是在创作之前还是之后产生的, 他回答说,这些标题对于他的作品具有诗性与灵性的涵义, 大部分在开始创作前就深思熟虑过了。 他后来还解释道,在圣像学和阐释学中, 图像与词语的关系构成了互文性意义, 二者相互发生、指涉、转换。 十五年前,岛子成为基督徒,在那之后他开始作画。在成为艺术家之前的数十年间,他已经是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诗人
在王彦萍于王府花园的寓所,听她讲她绘画的历史、意图、困惑和欣慰, 对她的艺术之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其实,早在04年我们就认识, 而且有过交谈,也关注过她的作品,但一直没有机缘做深入的交流。 那时她在美院读博士,跟一帮比她年纪轻、 资历浅的同学混在一起,再加上她生性敏感,又不善言辞, 因此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后来在几次展览上都看到她画的屏风, 逐渐将屏风视为她的标志。在当代艺术领域,
“书画”是再传统不过的艺术类别,“书画同源”也是一个长期讨论的话题,在当代视觉图像里,许多人面对于这对古老的问题认为“书画”和“书画同源”已经失去了活力,甚至认为当代没有应用的价值,因此,在理论层面上探讨的少之又少。本文通过分析书画产生的源头,以当代艺术作品徐冰《芥子园山水卷》及邱振中题跋为例,对“书画同源”在当代艺术中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象”在中国人类的最初阶段是朦胧的融合,这个是中国视觉图像
王静:您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颇具研究价值的“新刻度小组”成员,您今天的作品思维方式具有“新刻度小组”时期研究方向的延续性。因此今天的对话,我想从您的小组艺术创作开始,谈一谈“新刻度小组”的一些工作方式。当时是什么样的创作背景,“新刻度小组”的前身是“解析艺术”还是“触觉艺术”? 王鲁炎:“新刻度小组”的前身是“解析”,“解析”之前是“触觉艺术”。“新刻度小组”的理性艺术方向,与当时的非理性
伦敦最近有几个与中国当代艺术有关的活动和展览。在Hayward美术馆展出了“艺术的改变:来自中国的新方向”,展出汪建伟、段英梅、陈箴、顾德新、徐震、孙原&彭禹、没顶公司的作品。此展览由该馆主策展人Stephanie组织,前后来中国多次,走访艺术家,收集资料,为做准备累计18个月。开展后,受到广泛关注,但也有争议。最大争议来自《卫报》上发表的艾未未的一篇文章,该文对此展览进行了严肃批评,认为他们不代
90年代以来,在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解释时,我们遵循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方式。从“政治波普”艺术、“玩世现实主义”艺术到“艳俗艺术”。虽然这之后中国当代艺术也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她的相对权威的解释还没有形成。而此前的现实主义的解释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掩盖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另一面。这一面却是和艺术自身有关,她反映在最前面的呼声不是要进入国际“当代艺术”的一种组合游戏中,而是试图去追问一个永恒的主题
原弓的工作室地处繁华的上海市长宁区古北路附近,闹中取静。工作室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是在2006年由一座国营的三层厂房改建而成的,现与周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公房建筑和原居民互为邻里,友好相处。 工作室的一楼空间由装置制作实验室和影像室两部分组成;二楼为阅读资料库及会客间,阳光植物长廊是助手们偷闲谈情说爱之处;三楼曾经发生火灾烧毁,修复后现为仓库与几十只流浪猫的安居窝,因为过去曾想在工作室内举办一次
叶红杏(1972- )出生于中国广西,1995年毕业于广西桂林教育学院美术系,1998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高研班。在2006年中国新锐 艺术家大奖中,叶红杏的作品从1100余份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 被加利福尼亚的亚洲美术馆馆长及科隆艺博会的总监 选为中国TOP20的新锐艺术家之一。 最近,随着她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现代艺术馆、 上海多伦美术馆,第七届威尼斯国际雕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