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人物表演艺术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a20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舞剧既是来自生活,又是经过艺术家高度概括、提炼、浓缩化的。中国的舞剧编导者继承了我国传统艺术中追求意蕴和构建诗化境界的美学传统。他们在舞剧中所反映的生活已不是生活中的原型,所展示的民族舞蹈已不是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它们是经过提炼和艺术化了的中国舞剧。在艺术表现上讲究语言凝练、想象丰富、感情浓烈、意境深邃,使幻想多于现实,诗意的概括多于生活的展示,情感的抒发多于情节的描写,具有很浓的诗味。
  一、舞剧的特征
  舞剧艺术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舞剧编导要以人物性格特征的情感流动为依据,设计出符合人物行动的舞蹈语汇;而舞剧演员则需要把舞蹈技巧(外部技巧)和表演技巧(内部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有个性特色的人物形象。所以说能否塑造出舞蹈的人物形象,是评价一部舞剧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也是检验舞剧编导功力的主要标准,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是舞剧表演区别于电影艺术表演之处。
  (一)“形、神兼备”的演员气质
  舞剧编导挑选演员,特别是挑选主要角色的扮演者,一般说来重视三个条件:气质、形象、技术。
  形象即演员的外型条件,包括身材与容貌;技术即演员经过严格训练之后所获得的专业技能;气质则属于演员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条件,它既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又受生活环境,后天教育的影响。
  在实际的舞剧表演活动中不难发现,越是专业技能训练有素、表演经验丰富的演员,在他们的表演活动中越有着明显的个人气质特征。
  (二)鲜明的动作性和舞蹈造型性
  舞剧演员在形象创造过程中,每个环节总是明显地表现出自己艺术的特征,这是由于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的表现手段所决定的。舞剧演员虽然事先读了剧本,听了导演的阐述和音乐,还是很难预先想象出自己的未来角色的“舞蹈台词”,所以舞剧演员的第一步任务应该是把动作学会并合上音乐。
  二、舞剧人物的特性
  舞剧演员不能忽视舞剧这门艺术在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殊表现手段,只有在舞剧艺术中真正掌握并善于运用具体的舞蹈表现手段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完满的人物形象。因为舞剧中的舞蹈和哑剧,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很难区分,特别是展示戏剧矛盾的情节舞蹈,常常带有一定的哑剧成分;舞剧艺术中哑剧的艺术力量,常常取决于手势的精确性、表达内容的鲜明造型性、动作的音乐感以及角色表演上的强烈激情,因此,能深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剧,靠的就是鲜明的动作性和舞蹈造型性。当舞剧演员善于将深刻的角色心理刻画与熟练掌握舞剧表演手段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塑造出鲜明的舞剧人物形象。
  在艺术中,没有“对立”就没有人物,就没有性格。对于人物性格“对立”的描写,敌对的和阶级的“对立”,容易区别的鲜明;阶级内部和阶层内部的“对立”,却容易雷同。可见,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一部舞剧首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将无法成立。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人物
  针对各民族舞蹈的传承与继承人,搜集整理所有民间人物与其舞蹈,整理并在其中研究民间人物以沿用在舞剧人物发展上。
  (一)经典作品人物
  中国少数民族不少优秀作品已成为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例如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彝族叙事诗《阿诗玛》,傣族叙事诗《召树屯》和《娥并与桑洛》,纳西族长诗《创世纪》,哈萨克族长诗《考孜库尔帕与巴彦苏鲁》,壮族长诗《布伯》,苗族长诗《仰阿萨》,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白族民间故事《望夫云》等等,已译成汉文和外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反映思想内容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思想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有:第一,反映天地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如纳西族、白族的《创世纪》,苗族的《苗族古歌》,彝族的《阿细的先基》、《梅葛》等,都属于这类作品,它们体现了远古人类的探索精神。第二,赞颂生产劳动。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都有丰富的关于生产劳动的作品,如布依族的《春播秋收歌》《养蚕歌》,苗族的《季节歌》,独龙族的《打猎歌》,藏族的“耕田曲”等。锡伯族的《猎人之歌》,将猎人骑着骏马奔向猎场,然后带着猎物踏着夕阳归来的英姿和喜悦,描述得维妙维肖。第三,反对压迫奴役,争取自由光明。如蒙古族的巴拉根仓和沙洛德尔,藏族的阿古登巴和聂局桑布,维吾尔族的阿凡提,苗族的反江山,彝族的罗牧阿智,壮族的公颇、佬巧和老登,布依族的甲金,哈萨克族的和加纳斯尔,侗族的甫贵,佤族的岩江片和达太,瑶族的卜合,纳西族的阿一旦等。除了这些英雄人物故事外,在民间文学中还有大量爱情婚姻故事,反映青年反抗旧势力的可贵性格。第四,总结经验和讲述哲理。这类文学作品多以动物故事的形式出现,把动物人格化,用以体现人们的思想和观点。这类作品短小精悍,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发人深思。第五,歌颂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少数民族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新民歌、新曲艺、新故事。这些作品在创作的目的性和表现技巧的鲜明性上较前有了明显进展,使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面目一新。
  许多名著几乎都汲取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养料。例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歌,在内容、语言、形式、风格各方面,都与藏族谐体民歌一脉相承;壮族作家韦其麟的长诗《玫瑰花的故事》和《百鸟衣》,源于民间故事;蒙古族作家敖德斯尔的蒙古文歌剧《达那巴拉》,系以蒙古族民歌为素材写成的。这说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作家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
  由此可见,深入生活,感受人生,认识社会是开启舞蹈思维的原动力,是创造舞蹈形象的客观基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民间传奇、故事千奇百态,可从多方挖掘人物性格、命运、故事。结合以上论点,可对有针对性的人物进行研究、分析,以得到最终想要塑造的人物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美术教育中欣赏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开设,对于提高美术欣赏教育的地位以及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如今,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美术课也与时俱进,面对小学美术欣赏课,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这种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呢?这就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人的个性化发展,做到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学手段开放。  
期刊
乒乓球的起源有着不同的传说,最早开展的国家是英格兰,故英国有“乒乓鼻祖”之称。现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总部仍设在英国。我国广大人民喜爱乒乓球运动,乒乓球作为一项大众健身的运动项目,在现今社会已越来越普及。本人在沈阳音乐院校实习发现了一些乒乓球教学方面的问题,同时对沈阳音乐学院的学生调查研究,浅谈乒乓球在沈阳音乐学院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沈阳音乐学院的2007-2008级选修过乒乓球课的240名
期刊
农村体育教师培训是一种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它不只是知识的简单选择与移植过程,而是真正的学员主体和教师主导交互作用及主动生成的互动学习进程,它不仅关系到现有部分教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转变与提高,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所有教师的终身教育,需要有专门的模式、课程、教法和组织管理办法等对培训效果提供必要保障。  一、培训方向  培训要将过去的非专业化或半专业化的体育教师,转变为具有专业化理论、知识和能力,适应
期刊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完善学区治理体系,合理划分学区范围,促进学区内学校多样特色、优质均衡发展”。  当下,教
期刊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幼儿年龄偏小,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要对幼儿实施较深层次的教育影响只能是一种设想,而无法真正施行。但是,人类对于音乐的敏感却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所以通过音乐的影响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审美性  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是一种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审美感染过程,对幼儿施加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音像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由昔日的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到今天的CD、VCD、DVD和电脑学习机,现代化的音像设备所发挥的作用是传统的教育手段所不可比拟的,它为儿童全方位地学习知识、及时认识和了解世界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如今,教师在运用课本、图片、实物进行教学的同时,尤为重视利用音像设备进行教学;家长们则常常选购一些故事、音乐、歌曲
期刊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以下简称“集团化办学”)特指近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依托一个或若干个优质学校,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的方式,以契约为纽带建立的学校间合作的组织形态。与“集团化办学”有关或相近的名词,还有名校办分校、一体化学校、一校多址、教育联盟、教育组团、教育集团等。目前,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主要途径。然而,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挑战与问题。在力图构建高质量教
期刊
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对数学作业的批改,习惯于用“√”或“×”来评价每道题的答案,又以百分制或等级制来作为整份作业的最后评价。单一的评价枯燥无味,缺乏激励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
期刊
“老师,我们不要你走。”  “老师不是走,是招募新的老师来一起陪伴你们。”  “老师,你帮我们告诉新老师,我们很喜欢你们这样的老师。”  2019年的彝族年期间,大凉山里的一间教室,一群孩子围着年轻的支教老师。因为要奔赴四川各高校进行招募宣讲活动,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杉树公益”)的支教老师不得不与孩子们暂时告别。佳琳就是其中一员。  支教,但不完全是支教  在宣讲会上,佳琳谈起被杉树支教
期刊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集团化大概是教育迅猛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的组织形式。当前,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地纷纷开展集团化办学实践。本文将聚焦教育集团化的阶段性特征、趋势性发展、瓶颈性问题,邀请相关专家谈谈集团化办学热背后需要哪些冷思考。  教育集团化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发展  吴建涛:早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举措,一些地方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