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舞剧既是来自生活,又是经过艺术家高度概括、提炼、浓缩化的。中国的舞剧编导者继承了我国传统艺术中追求意蕴和构建诗化境界的美学传统。他们在舞剧中所反映的生活已不是生活中的原型,所展示的民族舞蹈已不是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它们是经过提炼和艺术化了的中国舞剧。在艺术表现上讲究语言凝练、想象丰富、感情浓烈、意境深邃,使幻想多于现实,诗意的概括多于生活的展示,情感的抒发多于情节的描写,具有很浓的诗味。
一、舞剧的特征
舞剧艺术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舞剧编导要以人物性格特征的情感流动为依据,设计出符合人物行动的舞蹈语汇;而舞剧演员则需要把舞蹈技巧(外部技巧)和表演技巧(内部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有个性特色的人物形象。所以说能否塑造出舞蹈的人物形象,是评价一部舞剧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也是检验舞剧编导功力的主要标准,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是舞剧表演区别于电影艺术表演之处。
(一)“形、神兼备”的演员气质
舞剧编导挑选演员,特别是挑选主要角色的扮演者,一般说来重视三个条件:气质、形象、技术。
形象即演员的外型条件,包括身材与容貌;技术即演员经过严格训练之后所获得的专业技能;气质则属于演员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条件,它既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又受生活环境,后天教育的影响。
在实际的舞剧表演活动中不难发现,越是专业技能训练有素、表演经验丰富的演员,在他们的表演活动中越有着明显的个人气质特征。
(二)鲜明的动作性和舞蹈造型性
舞剧演员在形象创造过程中,每个环节总是明显地表现出自己艺术的特征,这是由于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的表现手段所决定的。舞剧演员虽然事先读了剧本,听了导演的阐述和音乐,还是很难预先想象出自己的未来角色的“舞蹈台词”,所以舞剧演员的第一步任务应该是把动作学会并合上音乐。
二、舞剧人物的特性
舞剧演员不能忽视舞剧这门艺术在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殊表现手段,只有在舞剧艺术中真正掌握并善于运用具体的舞蹈表现手段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完满的人物形象。因为舞剧中的舞蹈和哑剧,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很难区分,特别是展示戏剧矛盾的情节舞蹈,常常带有一定的哑剧成分;舞剧艺术中哑剧的艺术力量,常常取决于手势的精确性、表达内容的鲜明造型性、动作的音乐感以及角色表演上的强烈激情,因此,能深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剧,靠的就是鲜明的动作性和舞蹈造型性。当舞剧演员善于将深刻的角色心理刻画与熟练掌握舞剧表演手段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塑造出鲜明的舞剧人物形象。
在艺术中,没有“对立”就没有人物,就没有性格。对于人物性格“对立”的描写,敌对的和阶级的“对立”,容易区别的鲜明;阶级内部和阶层内部的“对立”,却容易雷同。可见,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一部舞剧首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将无法成立。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人物
针对各民族舞蹈的传承与继承人,搜集整理所有民间人物与其舞蹈,整理并在其中研究民间人物以沿用在舞剧人物发展上。
(一)经典作品人物
中国少数民族不少优秀作品已成为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例如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彝族叙事诗《阿诗玛》,傣族叙事诗《召树屯》和《娥并与桑洛》,纳西族长诗《创世纪》,哈萨克族长诗《考孜库尔帕与巴彦苏鲁》,壮族长诗《布伯》,苗族长诗《仰阿萨》,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白族民间故事《望夫云》等等,已译成汉文和外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反映思想内容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思想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有:第一,反映天地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如纳西族、白族的《创世纪》,苗族的《苗族古歌》,彝族的《阿细的先基》、《梅葛》等,都属于这类作品,它们体现了远古人类的探索精神。第二,赞颂生产劳动。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都有丰富的关于生产劳动的作品,如布依族的《春播秋收歌》《养蚕歌》,苗族的《季节歌》,独龙族的《打猎歌》,藏族的“耕田曲”等。锡伯族的《猎人之歌》,将猎人骑着骏马奔向猎场,然后带着猎物踏着夕阳归来的英姿和喜悦,描述得维妙维肖。第三,反对压迫奴役,争取自由光明。如蒙古族的巴拉根仓和沙洛德尔,藏族的阿古登巴和聂局桑布,维吾尔族的阿凡提,苗族的反江山,彝族的罗牧阿智,壮族的公颇、佬巧和老登,布依族的甲金,哈萨克族的和加纳斯尔,侗族的甫贵,佤族的岩江片和达太,瑶族的卜合,纳西族的阿一旦等。除了这些英雄人物故事外,在民间文学中还有大量爱情婚姻故事,反映青年反抗旧势力的可贵性格。第四,总结经验和讲述哲理。这类文学作品多以动物故事的形式出现,把动物人格化,用以体现人们的思想和观点。这类作品短小精悍,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发人深思。第五,歌颂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少数民族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新民歌、新曲艺、新故事。这些作品在创作的目的性和表现技巧的鲜明性上较前有了明显进展,使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面目一新。
许多名著几乎都汲取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养料。例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歌,在内容、语言、形式、风格各方面,都与藏族谐体民歌一脉相承;壮族作家韦其麟的长诗《玫瑰花的故事》和《百鸟衣》,源于民间故事;蒙古族作家敖德斯尔的蒙古文歌剧《达那巴拉》,系以蒙古族民歌为素材写成的。这说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作家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
由此可见,深入生活,感受人生,认识社会是开启舞蹈思维的原动力,是创造舞蹈形象的客观基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民间传奇、故事千奇百态,可从多方挖掘人物性格、命运、故事。结合以上论点,可对有针对性的人物进行研究、分析,以得到最终想要塑造的人物效果。
一、舞剧的特征
舞剧艺术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舞剧编导要以人物性格特征的情感流动为依据,设计出符合人物行动的舞蹈语汇;而舞剧演员则需要把舞蹈技巧(外部技巧)和表演技巧(内部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有个性特色的人物形象。所以说能否塑造出舞蹈的人物形象,是评价一部舞剧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也是检验舞剧编导功力的主要标准,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是舞剧表演区别于电影艺术表演之处。
(一)“形、神兼备”的演员气质
舞剧编导挑选演员,特别是挑选主要角色的扮演者,一般说来重视三个条件:气质、形象、技术。
形象即演员的外型条件,包括身材与容貌;技术即演员经过严格训练之后所获得的专业技能;气质则属于演员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条件,它既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又受生活环境,后天教育的影响。
在实际的舞剧表演活动中不难发现,越是专业技能训练有素、表演经验丰富的演员,在他们的表演活动中越有着明显的个人气质特征。
(二)鲜明的动作性和舞蹈造型性
舞剧演员在形象创造过程中,每个环节总是明显地表现出自己艺术的特征,这是由于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的表现手段所决定的。舞剧演员虽然事先读了剧本,听了导演的阐述和音乐,还是很难预先想象出自己的未来角色的“舞蹈台词”,所以舞剧演员的第一步任务应该是把动作学会并合上音乐。
二、舞剧人物的特性
舞剧演员不能忽视舞剧这门艺术在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殊表现手段,只有在舞剧艺术中真正掌握并善于运用具体的舞蹈表现手段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完满的人物形象。因为舞剧中的舞蹈和哑剧,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很难区分,特别是展示戏剧矛盾的情节舞蹈,常常带有一定的哑剧成分;舞剧艺术中哑剧的艺术力量,常常取决于手势的精确性、表达内容的鲜明造型性、动作的音乐感以及角色表演上的强烈激情,因此,能深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剧,靠的就是鲜明的动作性和舞蹈造型性。当舞剧演员善于将深刻的角色心理刻画与熟练掌握舞剧表演手段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塑造出鲜明的舞剧人物形象。
在艺术中,没有“对立”就没有人物,就没有性格。对于人物性格“对立”的描写,敌对的和阶级的“对立”,容易区别的鲜明;阶级内部和阶层内部的“对立”,却容易雷同。可见,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一部舞剧首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将无法成立。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人物
针对各民族舞蹈的传承与继承人,搜集整理所有民间人物与其舞蹈,整理并在其中研究民间人物以沿用在舞剧人物发展上。
(一)经典作品人物
中国少数民族不少优秀作品已成为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例如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彝族叙事诗《阿诗玛》,傣族叙事诗《召树屯》和《娥并与桑洛》,纳西族长诗《创世纪》,哈萨克族长诗《考孜库尔帕与巴彦苏鲁》,壮族长诗《布伯》,苗族长诗《仰阿萨》,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白族民间故事《望夫云》等等,已译成汉文和外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反映思想内容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思想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有:第一,反映天地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如纳西族、白族的《创世纪》,苗族的《苗族古歌》,彝族的《阿细的先基》、《梅葛》等,都属于这类作品,它们体现了远古人类的探索精神。第二,赞颂生产劳动。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都有丰富的关于生产劳动的作品,如布依族的《春播秋收歌》《养蚕歌》,苗族的《季节歌》,独龙族的《打猎歌》,藏族的“耕田曲”等。锡伯族的《猎人之歌》,将猎人骑着骏马奔向猎场,然后带着猎物踏着夕阳归来的英姿和喜悦,描述得维妙维肖。第三,反对压迫奴役,争取自由光明。如蒙古族的巴拉根仓和沙洛德尔,藏族的阿古登巴和聂局桑布,维吾尔族的阿凡提,苗族的反江山,彝族的罗牧阿智,壮族的公颇、佬巧和老登,布依族的甲金,哈萨克族的和加纳斯尔,侗族的甫贵,佤族的岩江片和达太,瑶族的卜合,纳西族的阿一旦等。除了这些英雄人物故事外,在民间文学中还有大量爱情婚姻故事,反映青年反抗旧势力的可贵性格。第四,总结经验和讲述哲理。这类文学作品多以动物故事的形式出现,把动物人格化,用以体现人们的思想和观点。这类作品短小精悍,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发人深思。第五,歌颂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少数民族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新民歌、新曲艺、新故事。这些作品在创作的目的性和表现技巧的鲜明性上较前有了明显进展,使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面目一新。
许多名著几乎都汲取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养料。例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歌,在内容、语言、形式、风格各方面,都与藏族谐体民歌一脉相承;壮族作家韦其麟的长诗《玫瑰花的故事》和《百鸟衣》,源于民间故事;蒙古族作家敖德斯尔的蒙古文歌剧《达那巴拉》,系以蒙古族民歌为素材写成的。这说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作家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
由此可见,深入生活,感受人生,认识社会是开启舞蹈思维的原动力,是创造舞蹈形象的客观基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民间传奇、故事千奇百态,可从多方挖掘人物性格、命运、故事。结合以上论点,可对有针对性的人物进行研究、分析,以得到最终想要塑造的人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