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上《智取生辰纲》这一课的时候,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我顺便向他们询问了关于四大名著的知识点。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曹雪芹是男的还是女的?”“肯定是女的。”我还在发愣,早有快嘴的替我回答了。“你们那么肯定?”“不是,是女的。”“看名字是女的。”教室里立马争论开了。我赶忙给他们纠正,并且还附带的说了关于《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他们似懂非懂的应和说:“噢,是那么回事。”我无奈的笑笑说:“后面学《香菱学诗》这课时,老师再给你们介绍相关的内容吧。”
下课后,我的心情一点也不平静,这样的现象太多了:“老师,相濡以沫是啥意思?”“老师,谁凿壁偷光?”“老师,这个”吮吸“怎么念?”从这些基本的问题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学生缺失的是阅读。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连最基本的《课标》规定的内容都不知道,还能勉强他们向课外延伸吗?由此我想到了阅读习惯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由此说明,语文能力训练中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比如古诗文的背诵,重要语段的背诵,每一篇课文的整体感知,乃至于附录中的《名著导读》等,都应该给他们读的时间。同时在阅读中要讲求阅读的方法、技巧,有选择地读、有目的地读,争取能读得多、读得好。特别是初中学生更应该注重讲究阅读的方法和老师的辅导,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下面几种阅读方法可供参考:
1 边读边记
阅读切忌消磨时间,漫无目的。青少年时期是阅读的黄金时期,要口读心惟,适量记诵。多记诵一些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泰戈尔的《金色花》等。记诵一些古诗词,如:唐诗中杜甫的《春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行路难》……宋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李清照的《如梦令》……而且要多积累一些终生有益的文化知识,如:写景片断、写人片断、对联精萃、精典名言、民间传说、汉语小知识等。在边读边记的过程中,学生就为自己储备了大量的财富,该用时信手拈来,不致出现“书到用方恨少”的困境。
2 边读书边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关系。阅读的过程应该是质疑问难、联想比较的过程。有些文章较深,不好理解,有疑难,自然要质疑。有些文章一字值千金,仔细品味便知意义深刻。如《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疯后回家,“胡屠户跟在后面,见女婿衣服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上低着头为他扯了好几十回”。“几十回”可以让学生想象胡屠户为何如此不停地为他扯后襟呢?还有范进给了胡屠户五千钱,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说:“这个,你且收着……”这里可以让学生思考“攥”与“舒”两个词好在哪里?学生结合文本就会明白“几十回”把胡屠户的趋炎附势、前倨后恭刻画了出来,一“攥”一“舒”真是意味无穷,充分显示出胡屠户虚伪的丑恶嘴脸。这些文章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一读就懂,其实“于无处生疑”便会意味深长,意义深远。
3 边读边写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体会、心得和灵感。这些思维的火花稍纵即逝,不妨随有随写。不放过一点点,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到最后整理出来,便会收获无限。它不但是写作的素材,还是学生成长的回忆录。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可以摘录文章中优美的词句、警世名言,可写札记,也可以写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文章内容情节或人物的看法,或者对原文进行改写、续写、扩写。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文本的提炼与升华,也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我想老师只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才会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下课后,我的心情一点也不平静,这样的现象太多了:“老师,相濡以沫是啥意思?”“老师,谁凿壁偷光?”“老师,这个”吮吸“怎么念?”从这些基本的问题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学生缺失的是阅读。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连最基本的《课标》规定的内容都不知道,还能勉强他们向课外延伸吗?由此我想到了阅读习惯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由此说明,语文能力训练中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比如古诗文的背诵,重要语段的背诵,每一篇课文的整体感知,乃至于附录中的《名著导读》等,都应该给他们读的时间。同时在阅读中要讲求阅读的方法、技巧,有选择地读、有目的地读,争取能读得多、读得好。特别是初中学生更应该注重讲究阅读的方法和老师的辅导,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下面几种阅读方法可供参考:
1 边读边记
阅读切忌消磨时间,漫无目的。青少年时期是阅读的黄金时期,要口读心惟,适量记诵。多记诵一些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泰戈尔的《金色花》等。记诵一些古诗词,如:唐诗中杜甫的《春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行路难》……宋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李清照的《如梦令》……而且要多积累一些终生有益的文化知识,如:写景片断、写人片断、对联精萃、精典名言、民间传说、汉语小知识等。在边读边记的过程中,学生就为自己储备了大量的财富,该用时信手拈来,不致出现“书到用方恨少”的困境。
2 边读书边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关系。阅读的过程应该是质疑问难、联想比较的过程。有些文章较深,不好理解,有疑难,自然要质疑。有些文章一字值千金,仔细品味便知意义深刻。如《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疯后回家,“胡屠户跟在后面,见女婿衣服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上低着头为他扯了好几十回”。“几十回”可以让学生想象胡屠户为何如此不停地为他扯后襟呢?还有范进给了胡屠户五千钱,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说:“这个,你且收着……”这里可以让学生思考“攥”与“舒”两个词好在哪里?学生结合文本就会明白“几十回”把胡屠户的趋炎附势、前倨后恭刻画了出来,一“攥”一“舒”真是意味无穷,充分显示出胡屠户虚伪的丑恶嘴脸。这些文章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一读就懂,其实“于无处生疑”便会意味深长,意义深远。
3 边读边写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体会、心得和灵感。这些思维的火花稍纵即逝,不妨随有随写。不放过一点点,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到最后整理出来,便会收获无限。它不但是写作的素材,还是学生成长的回忆录。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可以摘录文章中优美的词句、警世名言,可写札记,也可以写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文章内容情节或人物的看法,或者对原文进行改写、续写、扩写。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文本的提炼与升华,也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我想老师只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才会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