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雨的季节,令人悸动。尤其行走在潮湿的街道上,心情更是复杂:想想几年前,也是这么一个雨天,贺星龙为了赶着给一位村民看病,不小心摔伤的情景,如今的变化还真是替他高兴。
“前些年,我们这里95%的患者靠我骑车上门去诊治,每天几乎跑上百里山路,摩托车就骑坏了7辆。”山西省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村医贺星龙对记者说,“如今好了,县里不仅新建、改扩建了75个贫困村的卫生室,招聘了42名乡村医生补充到农村一线,还每月给每位村医发1000元补贴。这样一来,既稳定了村医队伍,乡亲们看病也更方便了。”
贺星龙所在的大宁县乐堂村地处黄河东岸,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是县里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140余户人家散落在长达10公里的山坡上。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妇女儿童和体弱多病的老人。“贺星龙回来前,村里没出过一个专业医生。”村民說。
1999年从运城卫校毕业的贺星龙放弃留在县城医院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回乡当村医,守着黄土,守护乡亲,一守就是20年。从全村143户人家到周边的28个村子,4600多名村民的健康从此扛在了他的肩上……
“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夺去性命”。贺星龙12岁时,最疼他的爷爷去世了,那时爷爷才50岁出头,一场重感冒引发了肾衰竭。“如果及时治疗,爷爷肯定能活下来。”从那时起,贺星龙就萌生了当医生的念头。
贺星龙也是争气,在1996年,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太原市卫校,可6800元的学费让他望而却步,最后选择了只要3000元学费的运城民办卫校,但就是这3000元,对贺星龙一家仍是一个难以承担的高昂数字,母亲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钱。就在他以为求学梦要破灭时,善良的村民伸出了援手。“村民们你家30元,他家20元,就这么着给我凑了3025元的学费,把我送进了学校。”贺星龙暗自发誓,等到学成归来,一定要报答村里的人。
三年后,成绩优异的贺星龙毅然回到村里当了一名村医。
距贺星龙家13公里的徐家垛村,有位88岁的老人患有严重的前列腺增生,离不开导尿管。早些年,老人的老伴和两个儿子先后过世,生活十分困难。十几年来,贺星龙每隔十来天就要上门为老人更换一次导尿管,从未间断。在过去的这十几年里,贺星龙跑了老人家多少次,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他从未收取过老人一分钱,“他家实在太困难了,确实拿不出钱来,我能帮衬的就帮衬些。”除了不要老人的出诊费,贺星龙还免费为他购买了500多包导尿包。老人逢人便说:“星龙是个好哇,是个实诚娃。”
每年腊月,贺星龙都是村里最忙的人。村民们讲究“正月不看病”,“老病号”要赶在年前把病看了,把药备上。对贺星龙来说,除夕夜出诊不只一次。因为那句“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他没有拒绝过一次出诊,风里雨里,随叫随到。
每次出诊,贺星龙都要往摩托车上绑上“三件套”:自制的医药包、蓝色药箱和一根长扁担。在摩托车无法通行的地方,那条扁担是用来挑药箱和医药包的。最忙时一天要出诊30次!长年劳累和生活不规律,让他落下了一身病,摔伤擦伤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摔得差点儿没命。
因深知父老乡亲们生活的艰辛,贺星龙在看病时,除了对患者免收出诊费、注射费外,还对特困户、五保户和烈士家属免收药费。对家庭困难一时掏不起药费的群众,他总是说:“先治病吧,药钱啥时有了再说!”20年间,贺星龙累计出诊20万人次,免收出诊费40余万元,免收医药费5万余元,村民欠账最长的超过10年。
其实,贺星龙很缺钱,每年的行医收入不过万元,有家要养,有两个孩子上学要供。所以,当时的贺星龙只能半农半医,用种地来贴补当医生的亏空。这么多年他几乎没有买过新衣服,衣服破了就补一补,再继续穿。贺星龙的妻子看不下去了给他买了件新棉袄,他扭头就送给了村里的五保户。“在村子里用不着穿好的,每天骑摩托车,一身的土,用不到新衣服。”他对记者说。
刚刚脱贫摘帽的大宁县曾是山西的深度贫困县,但为解决全县5万余农村人口看病难问题,大宁县下大力气整合扶贫资金,给每个村配备了标准化卫生室。贺星龙的卫生室如今也“鸟枪换炮”,心电图、健康一体机、血压仪、远程会诊等设备一应俱全。
“现在人手一张医保卡,乡亲们人人都看得起病了。”最让贺星龙高兴的,是近些年农村医疗状况的改变。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他既能与北医三院等对口帮扶的三甲医院专家进行线上交流会诊,也能为村民及时联系好外面的医院外出就诊。
随着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贺星龙终于可以歇歇脚,腾出时间来为乡亲们做更多事情。如今,他还担任乐堂村党支部副书记,看病之余主动管起了不少“闲”事:带领村民引水、栽果树、修路灯、推销农副产品等,长年照顾着村里的孤寡老人,送米送面。村里的路难走,到了雨季出行更加不便,贺星龙就开始挨家挨户动员,组织村里青壮年跟他一起修路,“我们这边的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必须要把路修好。”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贺星龙还购买了发电机、打药机、扬场机及割草机等农机,提供给村民免费使用。乐堂村地势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贺星龙因地制宜带领村民累计发展苹果、核桃等经济林200余亩,预计平均每户增收几百元,也拓宽了致富的渠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贺星龙更是白天黑夜连轴转。除了给村民看病,他还要在两个疫情防控检查点值班,做疫情防控宣传,为包联的6个自然村127名返乡人员测量体温,守护着乡亲们的生命安全。
这些年来,“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十大最美医生”“全国卫生系统平凡英雄奖”“白求恩奖章”“中国好医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无数荣誉、头衔纷至沓来。但是,贺星龙还是喜欢别人叫他乡村医生,他心头最牵挂的,仍是十里八村的村民。
回首当年从城市到乡村的“逆行”,贺星龙说不后悔:“钱是没挣下,但咱活下了4000多乡亲,值!”这份最淳朴的坚守,是最值得敬佩的初心。
“前些年,我们这里95%的患者靠我骑车上门去诊治,每天几乎跑上百里山路,摩托车就骑坏了7辆。”山西省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村医贺星龙对记者说,“如今好了,县里不仅新建、改扩建了75个贫困村的卫生室,招聘了42名乡村医生补充到农村一线,还每月给每位村医发1000元补贴。这样一来,既稳定了村医队伍,乡亲们看病也更方便了。”
贺星龙所在的大宁县乐堂村地处黄河东岸,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是县里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140余户人家散落在长达10公里的山坡上。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妇女儿童和体弱多病的老人。“贺星龙回来前,村里没出过一个专业医生。”村民說。
1999年从运城卫校毕业的贺星龙放弃留在县城医院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回乡当村医,守着黄土,守护乡亲,一守就是20年。从全村143户人家到周边的28个村子,4600多名村民的健康从此扛在了他的肩上……
亲人离世 萌生学医念头
“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夺去性命”。贺星龙12岁时,最疼他的爷爷去世了,那时爷爷才50岁出头,一场重感冒引发了肾衰竭。“如果及时治疗,爷爷肯定能活下来。”从那时起,贺星龙就萌生了当医生的念头。
贺星龙也是争气,在1996年,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太原市卫校,可6800元的学费让他望而却步,最后选择了只要3000元学费的运城民办卫校,但就是这3000元,对贺星龙一家仍是一个难以承担的高昂数字,母亲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钱。就在他以为求学梦要破灭时,善良的村民伸出了援手。“村民们你家30元,他家20元,就这么着给我凑了3025元的学费,把我送进了学校。”贺星龙暗自发誓,等到学成归来,一定要报答村里的人。
学成归来 坚守初心行医
三年后,成绩优异的贺星龙毅然回到村里当了一名村医。
距贺星龙家13公里的徐家垛村,有位88岁的老人患有严重的前列腺增生,离不开导尿管。早些年,老人的老伴和两个儿子先后过世,生活十分困难。十几年来,贺星龙每隔十来天就要上门为老人更换一次导尿管,从未间断。在过去的这十几年里,贺星龙跑了老人家多少次,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他从未收取过老人一分钱,“他家实在太困难了,确实拿不出钱来,我能帮衬的就帮衬些。”除了不要老人的出诊费,贺星龙还免费为他购买了500多包导尿包。老人逢人便说:“星龙是个好哇,是个实诚娃。”
每年腊月,贺星龙都是村里最忙的人。村民们讲究“正月不看病”,“老病号”要赶在年前把病看了,把药备上。对贺星龙来说,除夕夜出诊不只一次。因为那句“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他没有拒绝过一次出诊,风里雨里,随叫随到。
每次出诊,贺星龙都要往摩托车上绑上“三件套”:自制的医药包、蓝色药箱和一根长扁担。在摩托车无法通行的地方,那条扁担是用来挑药箱和医药包的。最忙时一天要出诊30次!长年劳累和生活不规律,让他落下了一身病,摔伤擦伤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摔得差点儿没命。
因深知父老乡亲们生活的艰辛,贺星龙在看病时,除了对患者免收出诊费、注射费外,还对特困户、五保户和烈士家属免收药费。对家庭困难一时掏不起药费的群众,他总是说:“先治病吧,药钱啥时有了再说!”20年间,贺星龙累计出诊20万人次,免收出诊费40余万元,免收医药费5万余元,村民欠账最长的超过10年。
其实,贺星龙很缺钱,每年的行医收入不过万元,有家要养,有两个孩子上学要供。所以,当时的贺星龙只能半农半医,用种地来贴补当医生的亏空。这么多年他几乎没有买过新衣服,衣服破了就补一补,再继续穿。贺星龙的妻子看不下去了给他买了件新棉袄,他扭头就送给了村里的五保户。“在村子里用不着穿好的,每天骑摩托车,一身的土,用不到新衣服。”他对记者说。
看病之余 奋斗扶贫一线
刚刚脱贫摘帽的大宁县曾是山西的深度贫困县,但为解决全县5万余农村人口看病难问题,大宁县下大力气整合扶贫资金,给每个村配备了标准化卫生室。贺星龙的卫生室如今也“鸟枪换炮”,心电图、健康一体机、血压仪、远程会诊等设备一应俱全。
“现在人手一张医保卡,乡亲们人人都看得起病了。”最让贺星龙高兴的,是近些年农村医疗状况的改变。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他既能与北医三院等对口帮扶的三甲医院专家进行线上交流会诊,也能为村民及时联系好外面的医院外出就诊。
随着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贺星龙终于可以歇歇脚,腾出时间来为乡亲们做更多事情。如今,他还担任乐堂村党支部副书记,看病之余主动管起了不少“闲”事:带领村民引水、栽果树、修路灯、推销农副产品等,长年照顾着村里的孤寡老人,送米送面。村里的路难走,到了雨季出行更加不便,贺星龙就开始挨家挨户动员,组织村里青壮年跟他一起修路,“我们这边的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必须要把路修好。”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贺星龙还购买了发电机、打药机、扬场机及割草机等农机,提供给村民免费使用。乐堂村地势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贺星龙因地制宜带领村民累计发展苹果、核桃等经济林200余亩,预计平均每户增收几百元,也拓宽了致富的渠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贺星龙更是白天黑夜连轴转。除了给村民看病,他还要在两个疫情防控检查点值班,做疫情防控宣传,为包联的6个自然村127名返乡人员测量体温,守护着乡亲们的生命安全。
这些年来,“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十大最美医生”“全国卫生系统平凡英雄奖”“白求恩奖章”“中国好医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无数荣誉、头衔纷至沓来。但是,贺星龙还是喜欢别人叫他乡村医生,他心头最牵挂的,仍是十里八村的村民。
回首当年从城市到乡村的“逆行”,贺星龙说不后悔:“钱是没挣下,但咱活下了4000多乡亲,值!”这份最淳朴的坚守,是最值得敬佩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