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对土壤污染物的削减效应研究

来源 :城市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f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四川省遂宁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跟踪调查研究,通过对比海绵城市建设前后7种常见土壤重金属Sn、Cu、Zn、Cd、Pb、As、Hg的ICP-MS法和原子荧光法检测结果,探究海绵城市建设对区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削减情况以及各重金属离子表现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建设完成后区内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建设前,重金属污染程度降低且削减效应明显,典型海绵结构的生物修复净化功能和渗透排水功能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减少;同时所检测的7种常见重金属Sn、Cu、Zn、Cd、Pb、As、Hg分别对污染物的削减效应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其中金属汞(Hg)最高,金属铜(Cu)敏感性最低;最后结合相应原则给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污染物;土壤重金属
  Reduction Effect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on Soil Pollutants
  —Take Suining City as an Example
  FANG Hongyu1, FENG Wenkai1, LI Yihe1, WEI Changli2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2.Sichu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Chengdu, Sichuan 61008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on the tracking and investig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soil was carried out in the first batch of sponge city pilot construction area—Suin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and the heavy metals Sn, Cu, Zn, Cd, Pb, As in seven common soil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nge city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ICP-MS and atomic fluorescence method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educ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soil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heavy metal 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vy metal content in the soil after the construction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construction, the pollution degree of the heavy metal is reduced and the effect of the reduction is obvious, and the biological content of the typical sponge structure the remediation and purification function and the osmotic drainage function enable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ants in the soil to be reduced; meanwhile, the detected seven common heavy metals Sn, Cu, Zn, Cd, Pb, As and Hg respectively show different sensitivity to the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pollutants, wherein the metal mercury (Hg) is the highes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etal copper (Cu) is the lowest; and finall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of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the soil are give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rinciples.
  Keywords: Sponge city;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Pollutant; Heavy metal in soil
  0 引言
  隨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下垫面透水性和排水模式不断变化,逐渐被大量不透水路面覆盖,有研究指出北京及上海的不透水面积比例分别为77%和80%(幺海博,2013)。大量不透水路面的出现造成水资源循环以及排水的时、量和质的改变,最终导致城市内涝、缺水以及水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严重威胁到城市的良性发展(朴希桐,2015;李博,2008;高波,2017)。
  国内受国外低影响开发等理念的影响,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已有一定时间,但2013年之前国内对于海绵城市的研究只有零星论述(俞孔坚,2003;董淑秋,2011)。原有的城市排水理念以及排水设施己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2013年,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海绵城市理论以期通过对城市雨洪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控,使之在面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时,可以像海绵一样表现出应有的“弹性”。201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系统》,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做出进一步规划与指导(车伍等,2015;吴丹洁等,2016),《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低影响开发系统》中明确指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一定义被不少文献所采用(崔广柏,2016;吴丹洁,2016;唐克旺,2016),这些文献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及特征,此外径流污染控制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重金属污染物在进入土壤后,会引起土壤生物数量的显著下降和植物中重金属的累积。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初期积累,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和关注,属于潜在危害,积累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或其它方式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削减作用的研究意义重大。
  目前国内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对污染物削减效应的研究大多以模拟实验为主,缺乏对海绵城市实际案例的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削减污染物的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我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四川省遂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为例,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跟踪调查研究,通过对比Sn、Cu、Zn、Cd、Pb、As、Hg,7种常见的重金属在海绵城市建成前后的离子含量,以期说明海绵城市建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削减情况以及各重金属表现出的敏感性,为该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土壤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遂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主要位于遂宁市老城区(船山区)和河东新区,研究区属涪江水系,分别位于涪江两侧,涪江平均坡降为0.642‰,河面平均宽500m,流速缓慢平均为1.5m/s,散流在第四系平坝中。研究区为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5℃,年均降雨量约1100mm。降雨多集中在6—8月,占年降雨量50%左右。地形地貌为红层丘陵和冲积平坝区。研究区在海绵城市建成后共有植草沟(渗、滞、净)、蓄水桶(蓄、用)、透水铺装(渗、滞)、渗排一体渠(渗、滞、蓄)、雨水花园(渗、净)、PP模块水池(蓄、用)、碎石渗沟(蓄、净)、城市排水分流管网以及水生态修复9种典型的海绵结构设施,其中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和碎石渗沟的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 土样采集及检测方法
  此次表层土样分为一、二两期采集,一期土样是在遂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建设前采集的,而二期土样是在建成后采集的。采样点的布设均采用随机分布的原则,采样点的分布如图2所示。一期共布设表土采样点23个,土样点编号为HTTY10-22、HTTY24-30、HTTY35、HTTY36、HTTY61。二期共布设表土采样点20个,土样点编号为TY1-20。在实际采样时一个采样单元(1hm2)内沿“S”形均匀布设8~10个采样点,各点采集表层0~20cm土壤样品1kg左右,然后将各点样品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取1kg混合土样用于实验室重金属离子检测分析。对一、二期表土样的重金属离子检测分析,主要采用ICP-MS法和原子荧光法等检测方法,检测Sn、Cu、Zn、Cd、Pb、As、Hg,7种常见的重金属含量。
  1.3数据分析
  对于此次检测数据的分析主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一、二期表土样重金属离子检测分析结果的对比,来说明海绵城市建设前后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削减效应。采用各表土样点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来表征研究区该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同时通过对比前后两期分析结果可得到7种常见重金属对海绵城市建设所产生的污染物削减效应的敏感性。
  2结果与讨论
  2.1表土样重金属检测结果
  遂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一、二期表土样重金属检测分析结果分别如表1、表2所示。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内两期表土样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即試点区在海绵城市建成前后几乎不存在污染物超标的现象。但在一期检测结果中,HTTY35号土样汞含量最高,为5.19mg/kg,虽未超标(GB 36600-2018,一类用地汞限值为8mg/kg),但明显大于周边土样汞含量。HTTY35号土样位于河东新区圣莲岛景区停车场附近,初步分析,导致Hg离子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停车场内大量汽车停放,低速行驶产生大量尾气导致。
  2.2 污染物削减效应及敏感性分析
  采用各表土样点重金属离子含量的平均值来表征研究区该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情况,但一期检测结果中HTTY35号土样点由于停车场内大量汽车低速行驶和停放产生大量尾气所引起的汞Hg异常,而在二期随机分布采样时并未取到该异常点。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故用各表土样点重金属离子含量平均值来表征研究区该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情况时,剔除一期检测结果中的HTTY35号异常点,一、二期重金属离子含量平均值如表3所示。
  从一、二期重金属离子含量均值可以看出海绵城市建设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有明显的削减作用,污染物含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少,Sn、Cu、Zn、Cd、Pb、As、Hg 7种常见重金属含量都分别减少了8.44%、3.93%、12.47%、33.33%、18.88%、5.67%、45.45%。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减少是由海绵城市建设完成后研究区内9种典型海绵结构引起的,如具有生物修复净化功能的植草沟、雨水花园、碎石渗沟等,利用植物、微生物削减和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同时具有渗透排水功能的植草沟、透水铺装、渗排一体渠、雨水花园等典型海绵结构,在表层土壤经过降雨淋洗作用之后,土壤中的重金属由固相转为液相,将液相重金属回收处理,从而使得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减少。
  此外对海绵城市建设所产生的污染物削减效应各重金属离子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敏感性由高到低分别是Hg>Cd>Pb>Zn>Sn>As>Cu。7种重金属离子中敏感性最高的是汞(Hg)离子,减少高达45.45%;敏感性较低的是铜(Cu)离子,减少百分比仅为3.93%。
  3 结论
  (1)在海绵城市建成后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建设前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说明海绵城市建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明显的削减效应和实际应用价值。
  (2)海绵城市建设中典型海绵结构的生物修复净化功能和渗透排水功能,利用植物、微生物削减和净化作用、降雨淋洗作用使得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减少,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削减作用。   (3)7种常见重金属对海绵城市建设所产生的污染物削减效应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建成前后含量减少百分比最小值为3.93%,最大值为45.45%,敏感性由高到低分别是Hg> Cd> Pb>Zn>Sn>As>Cu。
  (4)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应采用预防和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未被污染的土壤以预防为主,切断污染源,提高土壤环境容量;针对已被污染的土壤主要进行改造、治理,以消除污染,具体的治理措施主要有换土和深翻两种。
  参考文献:
  车伍, 赵杨, 李俊奇, 等, 2015.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J]. 中国给水排水(8): 1-5.
  崔广柏, 张其成, 湛忠宇, 等, 2016.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 水资源保护, 32(2): 1-4.
  董淑秋, 韩志刚, 2011. 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18(12): 37-41.
  高波, 2017. 城市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控制研究[D]. 天津大学.
  李博, 2008. 上海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雨水径流影响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朴希桐, 2015. 下垫面变化对城市内涝的影响研究[D].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唐克旺, 2016. 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误区[J]. 水资源保护, 32(4): 160.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36600-2018) [S].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吴丹洁, 詹圣泽, 李友华, 等, 2016.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 中国软科学(1): 79-97.
  幺海博, 2013. 透水铺装控流截污试验及其设计应用研究[D]. 北京建筑大学.
  俞孔坚, 李迪华, 2003. 城市景观之路: 与市长们交流[M]. 北京: 中國建筑工业出版社: 149-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6.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R/OL]. (2016-02-06)[2020-01-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06/content_5039947.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 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通知[R/OL]. 2014-10-22. 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411/t20141102_219465.html.
其他文献
摘要: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群众排球基础浑厚,但缺乏组织与管理,并没有形成有组织规模的团体形式。现阶段,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形势下,如何推进河南业余排球俱乐部的建设发展显得尤其重要,这对群众形成终身锻炼意识和推动全民健身意义重大。  关键词:业余排球俱乐部;河南;中原经济区  前言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追根溯源,都是从民间诞生、演变、发展起来的,都是随着参与人群的增加,不断改进游戏规则,逐步
期刊
摘要:黄金周期间传统热点旅游景区拥堵不堪,甚至造成游客滞留,旅游质量低下、游客满意度不高,对目的地的社会、环境等造成强烈的负面影响。文章以九寨沟为例,分析造成黄金周期间景区拥堵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黄金周;拥堵;九寨沟  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各大景区出现“爆棚”、“拥堵”、“滞留”的现象。10月2日,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4.78万人次(最大承载量为4.1万人次,
期刊
生态旅游作为当今高端旅游产品,适应了旅游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同时,其景观的唯一性、文化特征和环境保护教育意义凸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成为规划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对自然保护区能否开展旅游存在着争议。本文将以巩留县野生核桃沟风景区规划为例,对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对策。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系统,使其免遭破坏和污染;保护生物资源的
期刊
摘要: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常人的感受,作品当中的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是自然与文明两大阵营对立斗争的场所和背景。本文主要运用生态批评的角度来对《呼啸山庄》予以解读,旨在揭示自然与文明两种力量的对立和融合。  关键词:《呼啸山庄》;生态批评;精神生态;和谐生态  引言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艾米丽·勃朗创作,其自出版以来便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期刊
摘要: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科学归纳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客观认识我国县域发展的规律,发挥示范效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出发,以百强县为例,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分类,即区位依托型、产业依托型和市场依托型,并进一步下分子类,以求为相似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县域经济;百强县;发展模式  一、前言  县域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县域经济是国民
期刊
摘要:中小镇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不论在从空间扩张还是人口转移,发展潜力巨大。以常熟市支塘镇为例,分析中心镇扩张原因、动态及未来发展规划,基于空间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状,分析城镇化在人口、资源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内涵型增长的优化方式,实现城镇化路径升级。  关键词:中心镇;空间增长;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深化改革与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战略。城镇化
期刊
摘要:阳曲县在方言分区上处并州片和五台片之间,受太原和忻州方言影响,形成了阳曲方言独特面貌。本文比较了黄寨话和泥屯话的声韵调系统,较为翔实地反映了阳曲方言语音的内部面貌。  阳曲县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北,部境东西向宽,南北向窄,境内山川沟谷交错,再加上其行政归属屡有变迁,毗邻县市较多,造成阳曲县方言内部复杂,形成其独特的方言面貌。而目前仅有一本记载、描述阳曲方言的《阳曲方言志》(孟庆海),其中只记
期刊
摘要:利用攀援式或设施悬挂式垂直绿化对城市建筑外立面进行装饰,为建筑提供一种新型的天然有机生态材料,不仅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能为建筑本身节约能源,改善内部微气候。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垂直绿化不占用土地资源却能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并且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根据不同植物搭配,通过不同颜色,高低层次的墙面处理,艺术与广告亦可结合,开拓出垂直绿化更加多元化的使用功能。  关键词:生态;立体绿化;节能;美
期刊
摘要:辖区内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更为紧缺。闲置土地的处置,不仅关系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而且影响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用地保障。笔者旨在通过对本辖区内闲置土地的调查研究,结合多年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经验,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闲置土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闲置土地;处置;对策与建议  随着辖区内城镇化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征占土地以满足建设用地需要,但也伴随着
期刊
摘 要:北京作为突发地质灾害较发育的特大型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是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的基础和关键。文章在总结“十三五”时期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基础上,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围绕新形势下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系列要求,提出突发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工作思路及构想,深化突发地质灾害隐患高精度调查评价,推进监测预警服务水平,开展预警预报理论和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