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36年出版的《济南》一书中,倪锡英曾写道: “在济南城区一带,民间最普遍的娱乐,便是听大鼓书,因此在热闹的大街上随处都有大鼓书场。市民在工作之暇,便去听书。那些唱书的全是年轻女子,听书的一边喝着香茗,听那鼓词高亢的音调在耳边转,是很够味儿的一件乐事。”历史上的济南,曲艺繁盛扬名海内, “曲山艺海”就是对这段历史的溢美之词。从元杂剧到传统曲艺再到当下流行的民谣歌曲,济南总在人们的哼唱之中展现出这座城市的独有韵味。
传世剧作,演绎济南胜景
元代的济南,作为大都以南第一大都会,当时百业兴旺、士民辐辏、文化发达,一度是中国北方杂剧演艺的中心。在元杂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元曲大家关汉卿在游历济南时曾写下了传世剧作《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戏剧开篇就点明了这是一个发生在元朝的济南故事。
在《杜蕊娘智赏金线池》中,关汉卿借剧中人物多处描绘济南风光和金线池畔秀丽景色。如“出门来信步闲行走,遥瞻远岫,近俯清流”,便刻画出济南远山列屏障,清泉石上流的独特风貌;济南府尹石好问对韩辅臣推介: “此处有个所在,叫做金线池,是个胜景去处”,来到金线池畔,蕊娘唱道“我则见一派碧澄澄”,众人也称“今日这样好天气,又对着这样好景致,务要开怀畅饮,做一个欢庆会”,点明了众人对金线池美景的赞誉。其实,金线泉畔自古以来便一直是济南著名的演艺场地,熟知济南的关汉卿以金线泉为背景编创这一曲旷世爱情,也就不足为怪了。
同时,关汉卿在剧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济南方言,如八兄弟(“把兄弟”,系“拜把兄弟”简称)、作业(惹祸、做坏事)、指着(指望着)、合气(斗气)、小妮子(泛称小姑娘)、眼札毛(睫毛)、闪(留下、剩下),至今仍活跃在济南人嘴边,也侧面说明了关汉卿可能在济南府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
曲山艺海,彰显济南风情
老年间,济南与北京、天津同为曲艺界的三大码头,相声行当里流行着这么一句老话:“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作为曲艺重镇的济南,山东快书、西河大鼓、相声、琴书等多个曲种都在此“生根”“开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曲山艺海”。
正如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捕写老残在明湖居听白妞王小玉演唱时所写的那样,她“声音初不甚大,只觉人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想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表现出旧日明湖居畔济南曲艺的繁华景象。
相较于胶东话较硬的特点,相对软糯的济南话更加撩动人心,因而,晨光茶社第二代相声传人孙小林便对济南话做了深入的研究,创作了由济南方言组成的相声《济南话》,将济南话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带着这个节目,孙小林和儿子孙承林参加山东省曲艺大赛获得了金奖,并且成为接待外地游客保留节目,也算为济南的城市窗口建设,做出了一点贡献。
无独有偶,济南本土方言话剧《泉城人家》成功地运用、融人、贯穿了方言、泉水、大杂院、老街巷、鲁菜等一系列济南地域文化元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这样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品格:泉妞抚养大丽,以终生所在的责任感呵护着她对大丽“父母”的承诺——“柜子”里锁藏着大丽“父母”的所托,烘托出“济南人”作为山东人“诚信、憨厚、重诺、重义”的优良品行。
现代民谣,唱响泉城歌声
2018年,一曲《济南济南》在抖音上火速蹿红,“我抬眼是千佛山的轮廓,我闭眼是大明湖和护城河,趵突泉在我耳畔喷涌着……穿旗袍的姑娘你在哪儿呢,說快板儿的大爷你在哪儿呢,膈应人的小么都长大了,半青的乡音有谁还会记得……济南呐济南呐,你在哪儿呢;济南呐济南呐,我离家太远了;济南呐济南呐,我回不去了;济南呐济南呐,我想你了。”喃喃浅唱间勾勒出济南山泉湖河城的风貌,诉说着对家乡的眷恋与感情。
“青烟古道的芙蓉雨,墙柳余晖的解放阁……再见济南,再见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你有着一尘不染的颜色,曾像这个冬天一样温暖着我。”在大叔先生的歌声中,虽有淡淡的忧伤弥漫其中,但或许仍因种种经历让他对这座城市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感情,即使离开,也放不下老舍笔下那令人温暖的冬日。同样是大叔先生的歌,在《hello,济南宽厚里》中却用“青石板路上铺满童年回忆,小酒馆里的歌声已经响起,孩子们还在大戏台上嬉戏,Hello,hello,我的宽厚里,老城墙下南来北往川流不息,鲁菜馆里飘出来的诱人香气,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挥之不去。”捕绘出济南的繁荣热闹,为济南平添一抹烟火气。
而在《济水之南》中,歌者用“我也是四处漂泊的游子啊,翻出过河,随波逐流到济水之南,终于停泊。”表达了作为异乡人对济南的深沉眷恋,即使每座城市都有相似的喧嚣,却仍因这座城市的一捧泉水,成全这段人生的难得心安。
一首首动人歌曲的高度传唱,让济南化身网红城市,吸引着无数游人领略这座城市的无限风情,感受着来自身边的人情昧儿。
无论旷世剧作与传统曲艺,还是清新动人的民谣,都表现着这座城市对曲艺的热爱与尊崇。或许时光的波纹会冲淡传统艺术发展的脚步,但这座城市却有着对曲艺无法割舍的情怀与记忆。不论何种形式,总能拨动济南人心底那温暖的弦。
In the book "Jinan" published in 1936. Ni Xiving wrote that the most popular entertainment for the people in the urban area of Jinan was listening to drum ballad. There were performing spacesin the main streets in which the citizens gathered to have a cup of tea and enjoy the singing of theyoung women who had a high-pitched tone. It was definitely a pleasant way for relaxation after work.The plrrase Qu Shan Yi Hai exemplifies the golden period for folk art forms which have been thrivingdur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Jinan. From Zaju (mixed drama or play) of the Yuan Dynasty andtraditional folk art forms to ballads in modern times. the ever-changing structures of melodv. harmonyand thythm have amplified the unique charm of Jinan city.
传世剧作,演绎济南胜景
元代的济南,作为大都以南第一大都会,当时百业兴旺、士民辐辏、文化发达,一度是中国北方杂剧演艺的中心。在元杂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元曲大家关汉卿在游历济南时曾写下了传世剧作《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戏剧开篇就点明了这是一个发生在元朝的济南故事。
在《杜蕊娘智赏金线池》中,关汉卿借剧中人物多处描绘济南风光和金线池畔秀丽景色。如“出门来信步闲行走,遥瞻远岫,近俯清流”,便刻画出济南远山列屏障,清泉石上流的独特风貌;济南府尹石好问对韩辅臣推介: “此处有个所在,叫做金线池,是个胜景去处”,来到金线池畔,蕊娘唱道“我则见一派碧澄澄”,众人也称“今日这样好天气,又对着这样好景致,务要开怀畅饮,做一个欢庆会”,点明了众人对金线池美景的赞誉。其实,金线泉畔自古以来便一直是济南著名的演艺场地,熟知济南的关汉卿以金线泉为背景编创这一曲旷世爱情,也就不足为怪了。
同时,关汉卿在剧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济南方言,如八兄弟(“把兄弟”,系“拜把兄弟”简称)、作业(惹祸、做坏事)、指着(指望着)、合气(斗气)、小妮子(泛称小姑娘)、眼札毛(睫毛)、闪(留下、剩下),至今仍活跃在济南人嘴边,也侧面说明了关汉卿可能在济南府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
曲山艺海,彰显济南风情
老年间,济南与北京、天津同为曲艺界的三大码头,相声行当里流行着这么一句老话:“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作为曲艺重镇的济南,山东快书、西河大鼓、相声、琴书等多个曲种都在此“生根”“开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曲山艺海”。
正如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捕写老残在明湖居听白妞王小玉演唱时所写的那样,她“声音初不甚大,只觉人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想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表现出旧日明湖居畔济南曲艺的繁华景象。
相较于胶东话较硬的特点,相对软糯的济南话更加撩动人心,因而,晨光茶社第二代相声传人孙小林便对济南话做了深入的研究,创作了由济南方言组成的相声《济南话》,将济南话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带着这个节目,孙小林和儿子孙承林参加山东省曲艺大赛获得了金奖,并且成为接待外地游客保留节目,也算为济南的城市窗口建设,做出了一点贡献。
无独有偶,济南本土方言话剧《泉城人家》成功地运用、融人、贯穿了方言、泉水、大杂院、老街巷、鲁菜等一系列济南地域文化元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这样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品格:泉妞抚养大丽,以终生所在的责任感呵护着她对大丽“父母”的承诺——“柜子”里锁藏着大丽“父母”的所托,烘托出“济南人”作为山东人“诚信、憨厚、重诺、重义”的优良品行。
现代民谣,唱响泉城歌声
2018年,一曲《济南济南》在抖音上火速蹿红,“我抬眼是千佛山的轮廓,我闭眼是大明湖和护城河,趵突泉在我耳畔喷涌着……穿旗袍的姑娘你在哪儿呢,說快板儿的大爷你在哪儿呢,膈应人的小么都长大了,半青的乡音有谁还会记得……济南呐济南呐,你在哪儿呢;济南呐济南呐,我离家太远了;济南呐济南呐,我回不去了;济南呐济南呐,我想你了。”喃喃浅唱间勾勒出济南山泉湖河城的风貌,诉说着对家乡的眷恋与感情。
“青烟古道的芙蓉雨,墙柳余晖的解放阁……再见济南,再见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你有着一尘不染的颜色,曾像这个冬天一样温暖着我。”在大叔先生的歌声中,虽有淡淡的忧伤弥漫其中,但或许仍因种种经历让他对这座城市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感情,即使离开,也放不下老舍笔下那令人温暖的冬日。同样是大叔先生的歌,在《hello,济南宽厚里》中却用“青石板路上铺满童年回忆,小酒馆里的歌声已经响起,孩子们还在大戏台上嬉戏,Hello,hello,我的宽厚里,老城墙下南来北往川流不息,鲁菜馆里飘出来的诱人香气,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挥之不去。”捕绘出济南的繁荣热闹,为济南平添一抹烟火气。
而在《济水之南》中,歌者用“我也是四处漂泊的游子啊,翻出过河,随波逐流到济水之南,终于停泊。”表达了作为异乡人对济南的深沉眷恋,即使每座城市都有相似的喧嚣,却仍因这座城市的一捧泉水,成全这段人生的难得心安。
一首首动人歌曲的高度传唱,让济南化身网红城市,吸引着无数游人领略这座城市的无限风情,感受着来自身边的人情昧儿。
无论旷世剧作与传统曲艺,还是清新动人的民谣,都表现着这座城市对曲艺的热爱与尊崇。或许时光的波纹会冲淡传统艺术发展的脚步,但这座城市却有着对曲艺无法割舍的情怀与记忆。不论何种形式,总能拨动济南人心底那温暖的弦。
In the book "Jinan" published in 1936. Ni Xiving wrote that the most popular entertainment for the people in the urban area of Jinan was listening to drum ballad. There were performing spacesin the main streets in which the citizens gathered to have a cup of tea and enjoy the singing of theyoung women who had a high-pitched tone. It was definitely a pleasant way for relaxation after work.The plrrase Qu Shan Yi Hai exemplifies the golden period for folk art forms which have been thrivingdur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Jinan. From Zaju (mixed drama or play) of the Yuan Dynasty andtraditional folk art forms to ballads in modern times. the ever-changing structures of melodv. harmonyand thythm have amplified the unique charm of Jinan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