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和高校都具有传播文化、传递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社会责任。两者以校园文化为媒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相互借力,共同推进,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共同努力。因此,研究博物馆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校园文化互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26-02
  博物馆是了解各类文化的窗口,其重要功能就是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提供服务。1974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11届国际博协会员大会上通过的博物馆定义:非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陈列有关人类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物证。[1]高校是传播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基地,文化是高校发展的软实力,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是一个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砥砺着高校学子的品行与人格,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为了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个人品质,浓郁的文化素养,更应该坚持博物馆和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互动,馆校合作不仅有助于双方在文化领域形成合力,拓展高校校外文化基地,而且也有助于大学生充分运用博物馆文化资源来提升文化品位,提高综合素养,全面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
  一、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文化属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博物馆作为一种公开的、非营利性的文化载体,它的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彰显。1990年,美国博物馆协会在解释博物馆的定义时,将“教育”与“为公众服务”并列视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美国博物馆协会的总经理和首席执行官小爱德华·埃博(Edward H.Able,Jr.)认为:“博物馆第一重要的是教育,事实上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服务的基石。”[2]而作为人群中最富有活力、富有思想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来说,受教育和影响的最为深刻,最具有迁移力。通过博物馆与高校校园文化相互融合,进行互动从而更深层次地影响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真正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
  博物馆作为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主要展示场所,通过有形的实物,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历史与现实的变迁,是历史与文化的集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拥有博物馆的数量相对偏少,据2001年世界博物馆统计:法国有博物馆5614座,平均1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德国有博物馆5950座,平均1.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美国有博物馆6617座,平均3.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我国有博物馆2400座,平均6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我国人均拥有博物馆数量非常稀少,更凸显了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珍贵和稀缺,因此更应该充分挖掘每一座博物馆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教育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通过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3]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拓展知识和技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造就德才兼备的当代大学生。
  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主要通过它的三大功能来体现:一是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正如王继华教授所指出的,在学校的生活中,无论是小学、中学或大学阶段,学生不仅是在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接受具有恒久魅力并渗透骨髓之中的思想道德、伦理的教育,体会学校动态、静态的校园文化和育人取向文化的熏陶。[4]二是导向功能,校园文化通过它的教育思想体系、价值观体系和行为风尚体系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引导学校的发展。三是凝聚功能,通过校园文化来凝聚师生对学校目标的认同,调节学校成员之间的利益和情感冲突,从而构建友爱、信任、关心、负责、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彰显具有德育价值的校园隐性文化。
  三、博物馆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
  博物馆和高校都具有传播文化、履行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博物馆作为公益文化组织单位,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对社会的认知需求也迫切地希望走出校门,与社会紧密接触。因此,在博物馆与高校之间以校园文化为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相互借力,共同推进,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共同努力。研究博物馆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博物馆与高校德育教育的互动。德育教育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更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发挥博物馆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为高校德育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深远的视野。通过参观博物馆、参与博物馆的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和参与中激发爱国情怀。在参观中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博物馆与高校人文教育的互动。博物馆作为历史和文化的橱窗,不断向后人传递着一个社会、一个地区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博物馆里珍藏的文物和标本,是各种不同人文精神的体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反映着当时的历史风貌,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科技水平。博物馆通过门类齐全的学科、丰富的藏品和各种展示手段,来培养大学生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如常州博物馆里陈列出的常州历史文化,就是把整个陈列分成史前常州、延陵季子、齐梁故里、中吴要辅、儒风蔚然五大版块,通过将1288件珍贵文物,把丰富多彩的常州历史科学准确完整地呈现给观众。大学生在这里就能了解到常州的历史变迁,感触到文化的差异和延续,知晓了季札、萧统、唐荆川、赵翼、盛宣怀、瞿秋白等一批英才人杰的故事。大学生从博物馆汲取的历史知识、科学知识和风俗文化与其在校内阅读累积的人文知识相互印证、补充和累加。   3.博物馆与高校素质教育的互动。素质教育已经提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已经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并且正在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博物馆作为去功利化的公益性服务机构,它的功能就是传承人类的文明,让现代人通过汲取每一历史时期人们的智慧结晶,不断发扬光大并且开拓创新,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博物馆教育的精髓是完全符合素质教育本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以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博物馆有着在高校中无法模拟、无法创造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条件。大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参加体验项目,也可以通过成为博物馆志愿者等多种途径来接受博物馆教育的熏陶。如近几年来常州博物馆约有500多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从事各项志愿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加盟博物馆,不仅为博物馆提供了各种智力支持和新生力量,也解决了博物馆因免费开放而引发的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推动了博物馆服务社会,更好地发挥教育宣传的功能。同时,对于高校素质教育来说,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体,能够有效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化、全面化的进程。
  4.博物馆与高校专业建设的互动。教育功能是博物馆和校园文化的共同的使命,但博物馆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与高校教育所传播的知识存在很大差异。学校教育是传授权威知识,更多地倾向于灌输性;而博物馆教育则更强调自主性、趣味性,强调观众的自愿参与。因此,博物馆的教育可以让人更加感到轻松愉快。博物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开发性的大学,涉及的学科很广泛,因此高校许多的专业都能在博物馆找到学习的结合点。如常州博物馆里的谢稚柳艺术馆以及经常开设的各种书画家的临展,为高校艺术专业的师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临摹、鉴赏的机会。据统计,迟燕高华——谢稚柳、陈佩秋书画联展在展出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有4000多名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其中学习,鉴赏和交流。同时,博物馆和高校还可以共同开展专题展览、专业大赛、素描大赛、艺术研讨交流等专业性较强的活动,相互促进。因此,博物馆与高校专业或行业教育对接,可以作为高校间接教育的重要补充,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课堂。
  博物馆和高校通过深度合作,多领域多方位互动,共同推动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博物馆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互动不仅有助于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合力,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特殊的文化资源与教育功能,实现对大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社会重任,扩大了社会的影响力。[5]作为学校软实力,高校则可以充分运用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建立文化基地,使高校学生能够切实利用博物馆文化资源来提高自身的文化需求和实践需要。
  参考文献:
  [1]路亚北.当代博物馆功能与大学文化建设的融合[J].常州大学,2012,(4):30.
  [2]段勇.美国博物馆的公共教育与公共服务[J].故宫博物院,2004,(2):90.
  [3]袁先潋.学校文化力建设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
  [4]王继华.教育文化战略构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23.
  [5]沙晓红.浅谈高校博物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1,(4)上:167.
其他文献
摘要:人格权是自然人与生俱来的,是民事主体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大学生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社会人”和“学校人”,其人格权不论在与学校的何种法律关系中都受到法律保护,高校学生管理中应予以重视和保护。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人格权在宪法、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以及教育法律关系中的特殊性和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增强大学生人格权保护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和建立健全校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艺术设计这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提出案例式教学与实践基地教学的作用,分析了南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案例式教学和实践基地教学的有利条件。高校应该有效综合各种教学方式、全力整合多方教学资源,从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努力奋斗。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实践基地教学;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十八大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了进一步扩大以及加深人们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从教育入手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生态文明与历史教育的密切结合不仅要求学生学会
摘要:本案例的求助者是一名民办高职院校大一的男生,因学习压力大,不想上学,想要出去打工问题前来咨询。通过诊断,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经过4次咨询,达到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压力;来访者中心疗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47-02  一、一般资料  1.个人基本情况。小斌(化名)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辅助教学能够即时和高效地传递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分析化学;微课;民族医学院校;微信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根据企业配送中心职业岗位要求,梳理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对《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内容重新设计,构建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从而明确一体化课程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配送中心;岗位职责;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86-02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
摘要:乔治·桑是法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生卷帙浩繁,尤以田园小说的成就最高。她的田园小说以故乡贝里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理想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文学创作的美学理想。《魔沼》是乔治·桑田园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此为依托,分别从自然美、人性美、爱情美三个层面,并辅以翔实的例证,剖析女作家的美学理想,展示她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  关键词:乔治·桑;田园小说;《魔沼》;美学理想  中图分类
摘要: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的研究要打破常规思维,从创新团队成员自身出发进行内因研究,以创新成果为载体,依据创新扩散理论,从创新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时间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培养成员对科技创新团队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最终提升创新团队的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关键词:创新成果;创新团队;创新扩散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
摘要:切实加强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创造条件选派辅导员参加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等活动,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参加广西教育厅思政处的挂职锻炼,结合自己的经历对辅导员在挂职锻炼期间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挂职锻炼;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
摘要:专业满意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湖北中医药大学部分重点学科专业展开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专业满意度与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并针对结果提出一定建议,为学科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年级;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90-02   教育是立国之本,学生是教育的直接接受者与受益者,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