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教材内容滞后于智慧供应链发展需求、教学方法未能对标企业真实场景、教师缺乏供应链管理实践经验、柔性综合训练型实践教学比例低等问题,提出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对策: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在线课程;以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效益为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对标行业企业真实情境,建立企业兼职导师库;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环境。
【关键词】高职 供应链管理 智慧供应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56-02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在智慧供应链发展趋势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驱动着产业的深度变革,对供应链管理领域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而目前国内符合企业要求的供应链人才极度匮乏。为此,本文试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分析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供应链管理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教学对策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定位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上升通道中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模块之一,在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制订的《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被列为核心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供应链管理的前序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物流基础、仓储作业实务等物流基础性课程。该课程让学生了解从原料供应到消费者最终体验的物流全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供应链协调、管理、优化等思维能力,全面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与竞争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于智慧供应链发展需求
当前,各企业正在逐步尝试并推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解决成本控制、销量预测、供应链协同等供应链运营与决策中的实际问题。然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多以知识为本位,课程内容仍停留在原始的供应链经典理论的学习上,传统教材从素材收集、内容编写、审核校对到印刷出版周期较长,存在落后于企业发展实际的天然特性,存在与实际商业环境下的企业岗位不对接、与工作任务不对接、与工作过程不对接的“三不接”现象。这极易导致高职学生“所学跟不上所用”,企业用人需进行二次培训,最终间接抬高企业用工成本。
(二)教学方法未能对标企业真实场景,难以体现学科视角与课程特色
供应链管理课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其中教学案例起关键作用。现有高职教材中供应链教学案例陈旧,未与当下企业真实情景对标,已然失去教学与探讨的意义,有的案例中未体现出知识重难点,更是无法起到培养供应链人才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课程主要解决如何优化供应生产、分销零售网络,如何协调存货管理来降低存货成本等问题,涉及知识领域较广,教学中难免会出现部分知识点已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的情形,如与采购管理、生产物流、成本管理等课程存在知识交叉,导致部分学生误以为是同样内容的再次学習。但供应链管理有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性,例如,对于成本管理,物流基础是基于公司内部降低成本,而供应链管理主张战略合作、共建共赢,旨在控制最终总体成本。因此,迫切需要明确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知识教学与常规课程教学的区别。
(三)教师缺乏供应链管理实践经验,柔性综合训练型实践教学比例低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理论强、实践难的课程,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应课程需求开设了相应的实验实践课程,但是实验实践课程课时非常有限。供应链管理实战覆盖面广、流程周期长,专任教师经验在短期企业实践中难以积累,在仅有的实验实践课时中,又多以按既定步骤完成既定实训项目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仅能按照指导完成固定动作,难以深入探究其蕴含的系统性知识和原理。
三、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对策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课程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十一五”“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做了诸多探索,本文试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对策。
(一)数字化教材改革—— 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在线课程
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设置与智慧供应链的要求不匹配、教学案例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应对供应链管理岗位群开展调研分析,分析其主要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的核心工作任务,同时对高职学生的入职岗位及晋升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明确其岗位晋升路线及岗位晋升的核心要求,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同时,依托教育教学云平台,根据教学需要,切合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素养要求,开发与建设多样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经典案例、视频集锦、示例图片、知识测评资源库等内容,建设在线共享课程。
(二)多样化教法改革—— 以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效益为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内容交叉、效果欠佳的问题,应整合优化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环节的知识特点、教学需求进行选用,以发挥最大课堂效益。
1.五星教学法。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部分,尝试使用五星教学法:包含了聚焦解决问题、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共五个环节。通过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再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帮助学生区别不同背景下的相同知识模块的区别,避免学生忽略细节,同时解决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作为管理类课程中的经典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配置经典案例进行知识点讲解,将其具象化。并以新案例背景为对象,要求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讨论或辩论,帮助学生理解并聚焦知识的应用场景。 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运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供应链基础知识。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给予一定的限定条件,自由构建供应链,了解整个链条的构成及运作,明确自身角色职责,与小组成员共同运作。通过项目实施运作,学生更能理解理论知识含义,增强学生小组协作、竞争与责任意识。比如在汽车模型组装中,学生可以很快体会各个部门之间协调的重要性。
4.调研分析法。在日常教学中,安排学生调研分析供应链的发展、运作,针对某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形成报告进行汇报,以此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诊断分析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
(三)系统化教师团队建设—— 对标行业企业真实情境,建立企业兼职导师库
专职授课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企业一线经验。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企业导师进行实战经验分享、热点事件分析,并回答学生疑问,以此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让学生更加聚焦来自企业的真实信息,明确供应链不同环节中管理、协调、优化等职能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职业认同感与敬业精神。
(四)智慧化教学环境建设—— 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环境
针对实验实践课程占比小的问题,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通过实训环境和信息化平台支撑学生实训实操课程。
1.搭建智慧化教学环境。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环境,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实时互动、即时测评等功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兴趣,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方式,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持续性、泛在化学习。
2.完善升级实训平台。利用院校现有实训条件,引入物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智慧供应链”为主题,搭建供应链原理验证试验系统与虚拟现实认知实验子平台。其中,供应链原理验证试验系统涵盖啤酒游戏、热狗游戏等多种经典案例,配合教师供应链课程进行理论情景再现和形成原理验证,使理论通过实验得到验证。虚拟现实认知实验子平台通过先进的VR/AR技术手段,跨越实训室空间及设备条件的限制,模拟自动化、智能化的“真实”实训场景,助力高职院校培养智慧供应链专业技术人才。
总之,智慧供应链驱动产业深度变革,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但高职智慧供应链人才培养体系尚存不足,未能充分满足企业需求。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应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建设理念,通过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线上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多维驱动,提高学生对本課程知识的掌握水平与技术技能的应用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长期健康发展、为基于人才供给的校企生态良性循环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鸿媛.基于进阶社群建构主义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7(6).
[2]谢明.现代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
[3]张帅.基于工作过程的供应链运营实务课程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8(4).
【作者简介】赵继新(1964— ),男,满族,辽宁沈阳人,在职研究生,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等;杨 军(1965— ),女,江苏南京人,在职研究生,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企业会计、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庄惠子(1989— ),女,彝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高职 供应链管理 智慧供应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56-02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在智慧供应链发展趋势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驱动着产业的深度变革,对供应链管理领域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而目前国内符合企业要求的供应链人才极度匮乏。为此,本文试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分析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供应链管理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教学对策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定位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上升通道中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模块之一,在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制订的《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被列为核心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供应链管理的前序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物流基础、仓储作业实务等物流基础性课程。该课程让学生了解从原料供应到消费者最终体验的物流全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供应链协调、管理、优化等思维能力,全面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与竞争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于智慧供应链发展需求
当前,各企业正在逐步尝试并推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解决成本控制、销量预测、供应链协同等供应链运营与决策中的实际问题。然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多以知识为本位,课程内容仍停留在原始的供应链经典理论的学习上,传统教材从素材收集、内容编写、审核校对到印刷出版周期较长,存在落后于企业发展实际的天然特性,存在与实际商业环境下的企业岗位不对接、与工作任务不对接、与工作过程不对接的“三不接”现象。这极易导致高职学生“所学跟不上所用”,企业用人需进行二次培训,最终间接抬高企业用工成本。
(二)教学方法未能对标企业真实场景,难以体现学科视角与课程特色
供应链管理课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其中教学案例起关键作用。现有高职教材中供应链教学案例陈旧,未与当下企业真实情景对标,已然失去教学与探讨的意义,有的案例中未体现出知识重难点,更是无法起到培养供应链人才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课程主要解决如何优化供应生产、分销零售网络,如何协调存货管理来降低存货成本等问题,涉及知识领域较广,教学中难免会出现部分知识点已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的情形,如与采购管理、生产物流、成本管理等课程存在知识交叉,导致部分学生误以为是同样内容的再次学習。但供应链管理有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性,例如,对于成本管理,物流基础是基于公司内部降低成本,而供应链管理主张战略合作、共建共赢,旨在控制最终总体成本。因此,迫切需要明确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知识教学与常规课程教学的区别。
(三)教师缺乏供应链管理实践经验,柔性综合训练型实践教学比例低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理论强、实践难的课程,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应课程需求开设了相应的实验实践课程,但是实验实践课程课时非常有限。供应链管理实战覆盖面广、流程周期长,专任教师经验在短期企业实践中难以积累,在仅有的实验实践课时中,又多以按既定步骤完成既定实训项目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仅能按照指导完成固定动作,难以深入探究其蕴含的系统性知识和原理。
三、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对策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课程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十一五”“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做了诸多探索,本文试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对策。
(一)数字化教材改革—— 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在线课程
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设置与智慧供应链的要求不匹配、教学案例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应对供应链管理岗位群开展调研分析,分析其主要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的核心工作任务,同时对高职学生的入职岗位及晋升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明确其岗位晋升路线及岗位晋升的核心要求,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同时,依托教育教学云平台,根据教学需要,切合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素养要求,开发与建设多样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经典案例、视频集锦、示例图片、知识测评资源库等内容,建设在线共享课程。
(二)多样化教法改革—— 以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效益为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内容交叉、效果欠佳的问题,应整合优化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环节的知识特点、教学需求进行选用,以发挥最大课堂效益。
1.五星教学法。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部分,尝试使用五星教学法:包含了聚焦解决问题、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共五个环节。通过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再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帮助学生区别不同背景下的相同知识模块的区别,避免学生忽略细节,同时解决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作为管理类课程中的经典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配置经典案例进行知识点讲解,将其具象化。并以新案例背景为对象,要求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讨论或辩论,帮助学生理解并聚焦知识的应用场景。 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运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供应链基础知识。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给予一定的限定条件,自由构建供应链,了解整个链条的构成及运作,明确自身角色职责,与小组成员共同运作。通过项目实施运作,学生更能理解理论知识含义,增强学生小组协作、竞争与责任意识。比如在汽车模型组装中,学生可以很快体会各个部门之间协调的重要性。
4.调研分析法。在日常教学中,安排学生调研分析供应链的发展、运作,针对某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形成报告进行汇报,以此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诊断分析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
(三)系统化教师团队建设—— 对标行业企业真实情境,建立企业兼职导师库
专职授课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企业一线经验。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企业导师进行实战经验分享、热点事件分析,并回答学生疑问,以此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让学生更加聚焦来自企业的真实信息,明确供应链不同环节中管理、协调、优化等职能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职业认同感与敬业精神。
(四)智慧化教学环境建设—— 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环境
针对实验实践课程占比小的问题,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通过实训环境和信息化平台支撑学生实训实操课程。
1.搭建智慧化教学环境。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环境,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实时互动、即时测评等功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兴趣,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方式,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持续性、泛在化学习。
2.完善升级实训平台。利用院校现有实训条件,引入物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智慧供应链”为主题,搭建供应链原理验证试验系统与虚拟现实认知实验子平台。其中,供应链原理验证试验系统涵盖啤酒游戏、热狗游戏等多种经典案例,配合教师供应链课程进行理论情景再现和形成原理验证,使理论通过实验得到验证。虚拟现实认知实验子平台通过先进的VR/AR技术手段,跨越实训室空间及设备条件的限制,模拟自动化、智能化的“真实”实训场景,助力高职院校培养智慧供应链专业技术人才。
总之,智慧供应链驱动产业深度变革,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但高职智慧供应链人才培养体系尚存不足,未能充分满足企业需求。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应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建设理念,通过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线上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多维驱动,提高学生对本課程知识的掌握水平与技术技能的应用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长期健康发展、为基于人才供给的校企生态良性循环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鸿媛.基于进阶社群建构主义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7(6).
[2]谢明.现代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
[3]张帅.基于工作过程的供应链运营实务课程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8(4).
【作者简介】赵继新(1964— ),男,满族,辽宁沈阳人,在职研究生,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等;杨 军(1965— ),女,江苏南京人,在职研究生,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企业会计、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庄惠子(1989— ),女,彝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