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内容与情感、意象与氛围、手法与技巧之例三个方面作为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教学重点,设计课堂内容,延伸学生鉴赏诗歌的收获,是较好的备课准备。
关键词: 相思;典型意象;虚实相生
李清照的《一剪梅》是一首经典宋词,后世名人赞评无数。
如何生成经典诗歌课堂内容的成功课堂,是许多老师的困惑。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往往觉得,越是经典的诗词,课堂上的过程越不尽如人意。笔者曾在早晨的第一节课后,听到回到办公室的老师幽幽地叹道,清晨“毁掉”《长恨歌》。这一次我又遇到了经典诗歌鉴赏的问题。
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了李清照《一剪梅》课本和相关资料之后,联系高二学生的鉴赏能力,我认为该诗词从内容与情感、景物与意象、手法与技巧三个方面来说,都是诗词中最有“词味”的一首诗词。作为一种典范性的诗歌,我打算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浓浓的“词味“来体味这首诗歌,将本诗作为了解古代诗歌的范例。
一、 内容与情感之例
这是一首写相思的诗歌。对亲人的思念化成了浓浓的愁绪。相思是古代诗词中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有人戏称,古人伤别离,今人喜开会。古人的世界里,分别之后,音信全无,盼望的便是能收到来信或等待见面时间的来临,由此望月怀人,凭楼远眺,心里装着整个世界的想念,时空之隔,让相思的情感如此的真诚和炽烈。可是,在时空界限越来越模糊的现代,相思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寡淡。生活的便捷与现代却吞噬了现代的心灵空间,相思便很难谈起了。
所以从表达情感上来看,《一剪梅》是首极具古韵的诗词,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体现恰切。年轻的李清照在红色的荷花渐渐凋谢,素白的凉席凉意袭人之时,独自乘船出游。在美丽的湖面上,无心赏景,遥望天空,期待鸿雁飞过。直到月上西楼,天边出现雁阵,心中在期待是否为她传来书信。这种浓浓的思念,在优美的画面中铺开,一切的浓情蜜意是李清照在前期诗歌中最真挚情感的表现。明代杨慎评价,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醉花阴》等诗中所体现的也是这种最朴素、最有古典情致的相思。
二、 意象与氛围之例
朗读《一剪梅》便可了解,诗中尽是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情景与意象。明李廷机在《草堂诗馀评林》中评,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超逸,令人醒目。红藕香残、玉簟秋、锦书、雁字、月满西楼、花飘零、水自流,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都知道。参照课下注释,“锦书”、“雁字”等内容便是非常具有古诗特色的内容。这些古典诗词所具有固定涵义的意象是阅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最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对《一剪梅》的鉴赏,在许多出现类似意象的诗歌中,便可借助意象揣摩诗歌的意味。
三、 手法与技巧之例。
清陈世焜评此词,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梁绍壬谓:只起七字已是他人不能到。结更凄绝。清王士禛《花草蒙拾》中讲到,俞仲茅小词云:“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视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此儿善盗。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脱胎,李特工耳。“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一剪梅》中最被人称道的句子。易安便也在自己天才般的诗句中成为了诗歌世界里的缪斯。
情感如丝如缕,纵使如何描述也总会让读者隐隐有种疏离感,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下”之间,便将无形之情,化为了具体可感之事物,虚实相生,伟大的情感便有了依托,易安诗词之“特工”显现于此。这种手法,我们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感叹过,但易安的再次创造依然让人称奇。
简单从以上三个方面简略分析,均可见《一剪梅》是为高中学生古代诗歌鉴赏方面的典范之作,格调清新,于寻常意象中表现形式“不落俗套”。从此三个方面立足课堂的准备,让学生在欣赏诗歌中延伸鉴赏内容,颇为有效。
关键词: 相思;典型意象;虚实相生
李清照的《一剪梅》是一首经典宋词,后世名人赞评无数。
如何生成经典诗歌课堂内容的成功课堂,是许多老师的困惑。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往往觉得,越是经典的诗词,课堂上的过程越不尽如人意。笔者曾在早晨的第一节课后,听到回到办公室的老师幽幽地叹道,清晨“毁掉”《长恨歌》。这一次我又遇到了经典诗歌鉴赏的问题。
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了李清照《一剪梅》课本和相关资料之后,联系高二学生的鉴赏能力,我认为该诗词从内容与情感、景物与意象、手法与技巧三个方面来说,都是诗词中最有“词味”的一首诗词。作为一种典范性的诗歌,我打算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浓浓的“词味“来体味这首诗歌,将本诗作为了解古代诗歌的范例。
一、 内容与情感之例
这是一首写相思的诗歌。对亲人的思念化成了浓浓的愁绪。相思是古代诗词中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有人戏称,古人伤别离,今人喜开会。古人的世界里,分别之后,音信全无,盼望的便是能收到来信或等待见面时间的来临,由此望月怀人,凭楼远眺,心里装着整个世界的想念,时空之隔,让相思的情感如此的真诚和炽烈。可是,在时空界限越来越模糊的现代,相思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寡淡。生活的便捷与现代却吞噬了现代的心灵空间,相思便很难谈起了。
所以从表达情感上来看,《一剪梅》是首极具古韵的诗词,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体现恰切。年轻的李清照在红色的荷花渐渐凋谢,素白的凉席凉意袭人之时,独自乘船出游。在美丽的湖面上,无心赏景,遥望天空,期待鸿雁飞过。直到月上西楼,天边出现雁阵,心中在期待是否为她传来书信。这种浓浓的思念,在优美的画面中铺开,一切的浓情蜜意是李清照在前期诗歌中最真挚情感的表现。明代杨慎评价,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醉花阴》等诗中所体现的也是这种最朴素、最有古典情致的相思。
二、 意象与氛围之例
朗读《一剪梅》便可了解,诗中尽是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情景与意象。明李廷机在《草堂诗馀评林》中评,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超逸,令人醒目。红藕香残、玉簟秋、锦书、雁字、月满西楼、花飘零、水自流,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都知道。参照课下注释,“锦书”、“雁字”等内容便是非常具有古诗特色的内容。这些古典诗词所具有固定涵义的意象是阅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最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对《一剪梅》的鉴赏,在许多出现类似意象的诗歌中,便可借助意象揣摩诗歌的意味。
三、 手法与技巧之例。
清陈世焜评此词,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梁绍壬谓:只起七字已是他人不能到。结更凄绝。清王士禛《花草蒙拾》中讲到,俞仲茅小词云:“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视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此儿善盗。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脱胎,李特工耳。“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一剪梅》中最被人称道的句子。易安便也在自己天才般的诗句中成为了诗歌世界里的缪斯。
情感如丝如缕,纵使如何描述也总会让读者隐隐有种疏离感,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下”之间,便将无形之情,化为了具体可感之事物,虚实相生,伟大的情感便有了依托,易安诗词之“特工”显现于此。这种手法,我们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感叹过,但易安的再次创造依然让人称奇。
简单从以上三个方面简略分析,均可见《一剪梅》是为高中学生古代诗歌鉴赏方面的典范之作,格调清新,于寻常意象中表现形式“不落俗套”。从此三个方面立足课堂的准备,让学生在欣赏诗歌中延伸鉴赏内容,颇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