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湘、黔、桂、滇2000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状况作1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为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结果:15年间,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发育速度,土家、苗族学生明显快于壮族、傣族学生,发育过程多数出现提前,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除土家女、苗族女学生外其余少数民族学生纤细、瘦弱的“豆芽菜”体型基本没有得到改善。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4-0510-03
Dynamic Analysis on Body Shape State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Western Part of
Hunan Province and QingTibet Plateau Area from 1985 to 2000
ZHOU P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 Institute,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 Hunan, China)
Abstract:Using the data obtained from investigation of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state of minority students from 19852000, and the differences of constitution of minorities after 15 years observation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level of minority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minority students have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Tu jia and Miao students are faster than those of Zhuang and Dai students obviously. At the same time, their growth process have tended to be ahead of schedule, and the figures of the minority students do not tend to be improved except Tu jia and Miao female students.
Key words: minority; student; body shape
1研究对象和方法
按照《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和细则》的规定,在原1985年湘西、贵州、广西、云南四省、自治区(以下简称湘、黔、桂、滇)调研观测的点校随机整群抽取7~18岁土家族、苗族、壮族、傣族(以下简称土家、苗、壮、傣)中小学生95个年龄组共计11 489人(其中土家、苗、壮、傣族男生48个年龄组共5 844人,女生47个年龄组共5 645人)进行测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身高
15年间,7~18岁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身高平均增长值均出现增长,其中,土家族男生平均增长1.0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5~3.3 cm之间,经T检验,8岁、12岁、14岁和16岁P<0.01,女生平均增长0.4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8~2.1 cm之间,经T检验,9岁、12~13岁和17岁,P<0.05;苗族男生平均增长3.1 cm,增长幅度变动在0.6~5.4 cm之间,经T检验,8~17岁,P<0.01~0.001,7~17岁女生平均增长3.4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3~5.6 cm之间,经T检验,7~15岁、17岁,P<0.01~0.001;壮族男生平均增长2.6 cm,增长幅度变动在0.9~6.0 cm之间,经T检验,7~15岁,P<0.05~0.001,女生平均增长1.9 cm,增长幅度变动在-0.4~3.9 cm之间,经T检验,7~15岁,P<0.05~0.001;傣族男生平均增长1.1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6~5.0 cm之间,经T检验,10岁、13岁、17岁,P<0.05~0.001,女生平均增长0.8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1~3.2 cm之间,经T检验,10~11岁、13岁,P<0.05~0.001(表1)。
2.2体重
15年间,7~18岁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体重平均增长值除土家族女生下降0.2 kg外均有所增长,其中,土家族男生平均增长0.8 kg,增长幅度变动在-1.0~2.5 kg之间,经T检验,10岁、12岁和14岁,P<0.05,女生平均增长-0.2 kg,增长幅度变动在-1.3~1.6 kg之间;苗族男生平均增长2.4 kg,增长幅度变动0.1~4.7 kg之间,经T检验,8~18岁,P<0.05~0.001,7~17岁女生平均增长2.3 kg,增长幅度变动在0.4~4.8 kg之间,经T检验,8~16岁,P<0.05~0.001;壮族男生平均增长2.2 kg,增长幅度变动在0.7~4.5 kg之间,经T检验,7~14岁、17~18岁,P<0.01~0.001,女生平均增长1.0 kg,增长幅度变动在-1.4~3.5 kg之间,经T检验,7~13岁、16岁,P<0.01~0.001;傣族男生平均增长0.8 kg,增长幅度变动在-0.5~3.7 kg之间,经T检验,12~13岁,P<0.01~0.001,女生平均增长0.9 kg,增长幅度变动在-0.8~3.0 kg,经T检验,10~13岁,P<0.01~0.001(表2)。
表1湘、黔、桂、滇少数民族男生2000年与1985年身高平均增长值比较(X±S)cm
表2湘、黔、桂、滇少数民族男生2000年与1985年体重平均增长值比较(X±S)kg
2.3胸围
15年间,7~18岁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胸围平均增长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土家族男生平均增长0.2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6~1.5 cm之间,经T检验,7岁、10岁、15岁和17岁,P<0.05~0.01,女生平均增长1.0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1~2.6 cm之间,经T检验,15~18岁,P<0.01~0.001;苗族男生平均增长2.5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0~4.4 cm之间,经T检验,7~18岁,P<0.01~0.001,7~17岁女生平均增长3.8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2~6.6 cm之间,经T检验,7~17岁,P<0.01~0.001;壮族男生平均增长1.1 cm,增长幅度变动在-0.6~2.6 cm之间,经T检验,7~13岁和17岁,P<0.05~0.001,女生平均增长0.6 cm,增长幅度变动在-0.9~2.3 cm之间,经T检验,7岁、10~13岁和15~17岁,P<0.05~0.001;傣族男生平均增长0.9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0~2.9 cm之间,经T检验,7岁、9岁和11~13岁,P<0.05~0.001,女生平均增长2.3 cm,增长幅度变动在0.5~4.5 cm之间,经T检验,7~16岁,P<0.05~0.001(表3)。
表3湘、黔、桂、滇少数民族男生2000年与1985年胸围平均增长值比较(X±S)
注:*P<0.05,**P<0.01, ***P<0.001
2.4青春突增期的变化
表4统计结果表明:壮族男女学生、苗族女学生已经步入了快速青春突增期,其余少数民族学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多数有提前的趋势。2000年与1985年相比,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除壮族男女学生和苗族女生提前1~2年外,其余少数民族学生均出现停滞和延缓的现象;体重突增高峰年龄(除苗族男女学生出现延缓和傣族女学生没有变化外)均提前1~2年;胸围突增高峰年龄多数均提前1~2年。从表中还可以看到,由于人体生长发育的非等比性规律,在形态指标发育速度上的具体表现为,身高优先进入突增期,而反映人体重量和横向生长的指标体重及胸围却比身高晚大约1~2年进入突增期,说明人体长度指标的生长速度明显领先于围度、宽度和重量等指标的基本规律(表4)。
表5统计结果表明:2000年与1985年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增长速度高峰均值及最大年增长值的变化特点为,身高PHV(苗族女和傣族女除外),2000年均大于1985年,最大年增长值男女生(壮族男除外)2000年均大于1985年;体重PWV(苗族男除外)2000年均小于1985年,最大年增长值(苗族女和壮族女除外)2000年均大于1985年;胸围PCV,2000年多数小于1985年,最大年增长值各有增减。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结果,可能是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2000年体重和胸围整体生长速度的提前,即在突增期前后几个年龄组中年增长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才使得突增期内年增长值的变化相对较“低”或保持“不变”(表5)。
表4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2000年与1985年
注:PHV为身高速度高峰;PWV为体重速度高峰;PCV为胸围速度高峰;MAX为突增期最大年增长值。
上述结果表明,15 a来,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发育水平和发育速度,土家族、苗族学生明显快于壮族、傣族学生。这一方面与两地区自然环境因素有关。据林琬生等研究报道,生长发育水平与地球纬度、年日照时数、气温年较差呈高度显著正相关(r=0.62~0.67,P<0.01),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42~-0.53,P<0.05)。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自然环境因素为地球纬度(27.44°~29.38°)、年日照时数(1 240~1 440 h)、气温年较差(53.3℃)、年平均气温(15.8℃)、年降水量(1 323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贵州省自然环境因素为地球纬度(24.37°~29.13°)、年日照时数(1 200~1 600 h)、气温年较差(47.1℃)、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量(899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环境因素为地球纬度(20.54°~26.23°)、年日照时数(1 300~2 250 h)、气温年较差(42.1℃)、年平均气温(18.8℃)、年降水量(1 2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6%);云南省自然环境因素为地球纬度(21.08°~29.15°)、年日照时数(1 800~2 500 h)、气温年较差(40.2℃)、年平均气温(5.7℃)、年降水量(621 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1%);另一方面与两地区社会环境因素(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有关。7~18岁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中土家女、苗族女的胸围平均增长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说明15 a来,土家女、苗族女学生单细、瘦弱的体型特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体型朝匀称方面发展,其余少数民族学生纤细、瘦弱的“豆芽菜”体型基本没有得到改善。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之间身体形态的发育水平和发育速度的差异,反映了土家、苗、壮、傣族生活水平现存差异。同时,与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3结论
1) 15 a间,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发育速度,土家族、苗族学生明显快于壮族、傣族学生,特别是土家女、苗族女学生身体发育的体型朝充实、匀称方面发展,其余少数民族学生纤细、瘦弱的“豆芽菜”体型基本没有得到改善。
2) 15 a间,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体重、胸围突增期多数提前,身高突增期多数没有变化或出现延缓,最大年增长值土家族、苗族、傣族学生多数有所提高,壮族学生多数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6-202.
[2] 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1-31.
[3] 叶广俊.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0-255.
[4] 张天成.青藏高原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496-498.
[5] 张天成,罗婉红,涂绍生.1985-2000年湘西、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J].体育科学,2004,24(3):43-44.
[6] 张天成,罗婉红,周道平.1985-2000年湘西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35-38.第30卷
投稿日期:2006-03-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TY010)
作者简介:周平(1965-),男,苗族,湖南吉首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文中图表请参阅PDF文件.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4-0510-03
Dynamic Analysis on Body Shape State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Western Part of
Hunan Province and QingTibet Plateau Area from 1985 to 2000
ZHOU P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 Institute,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 Hunan, China)
Abstract:Using the data obtained from investigation of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state of minority students from 19852000, and the differences of constitution of minorities after 15 years observation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level of minority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minority students have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Tu jia and Miao students are faster than those of Zhuang and Dai students obviously. At the same time, their growth process have tended to be ahead of schedule, and the figures of the minority students do not tend to be improved except Tu jia and Miao female students.
Key words: minority; student; body shape
1研究对象和方法
按照《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和细则》的规定,在原1985年湘西、贵州、广西、云南四省、自治区(以下简称湘、黔、桂、滇)调研观测的点校随机整群抽取7~18岁土家族、苗族、壮族、傣族(以下简称土家、苗、壮、傣)中小学生95个年龄组共计11 489人(其中土家、苗、壮、傣族男生48个年龄组共5 844人,女生47个年龄组共5 645人)进行测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身高
15年间,7~18岁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身高平均增长值均出现增长,其中,土家族男生平均增长1.0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5~3.3 cm之间,经T检验,8岁、12岁、14岁和16岁P<0.01,女生平均增长0.4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8~2.1 cm之间,经T检验,9岁、12~13岁和17岁,P<0.05;苗族男生平均增长3.1 cm,增长幅度变动在0.6~5.4 cm之间,经T检验,8~17岁,P<0.01~0.001,7~17岁女生平均增长3.4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3~5.6 cm之间,经T检验,7~15岁、17岁,P<0.01~0.001;壮族男生平均增长2.6 cm,增长幅度变动在0.9~6.0 cm之间,经T检验,7~15岁,P<0.05~0.001,女生平均增长1.9 cm,增长幅度变动在-0.4~3.9 cm之间,经T检验,7~15岁,P<0.05~0.001;傣族男生平均增长1.1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6~5.0 cm之间,经T检验,10岁、13岁、17岁,P<0.05~0.001,女生平均增长0.8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1~3.2 cm之间,经T检验,10~11岁、13岁,P<0.05~0.001(表1)。
2.2体重
15年间,7~18岁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体重平均增长值除土家族女生下降0.2 kg外均有所增长,其中,土家族男生平均增长0.8 kg,增长幅度变动在-1.0~2.5 kg之间,经T检验,10岁、12岁和14岁,P<0.05,女生平均增长-0.2 kg,增长幅度变动在-1.3~1.6 kg之间;苗族男生平均增长2.4 kg,增长幅度变动0.1~4.7 kg之间,经T检验,8~18岁,P<0.05~0.001,7~17岁女生平均增长2.3 kg,增长幅度变动在0.4~4.8 kg之间,经T检验,8~16岁,P<0.05~0.001;壮族男生平均增长2.2 kg,增长幅度变动在0.7~4.5 kg之间,经T检验,7~14岁、17~18岁,P<0.01~0.001,女生平均增长1.0 kg,增长幅度变动在-1.4~3.5 kg之间,经T检验,7~13岁、16岁,P<0.01~0.001;傣族男生平均增长0.8 kg,增长幅度变动在-0.5~3.7 kg之间,经T检验,12~13岁,P<0.01~0.001,女生平均增长0.9 kg,增长幅度变动在-0.8~3.0 kg,经T检验,10~13岁,P<0.01~0.001(表2)。
表1湘、黔、桂、滇少数民族男生2000年与1985年身高平均增长值比较(X±S)cm
表2湘、黔、桂、滇少数民族男生2000年与1985年体重平均增长值比较(X±S)kg
2.3胸围
15年间,7~18岁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胸围平均增长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土家族男生平均增长0.2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6~1.5 cm之间,经T检验,7岁、10岁、15岁和17岁,P<0.05~0.01,女生平均增长1.0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1~2.6 cm之间,经T检验,15~18岁,P<0.01~0.001;苗族男生平均增长2.5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0~4.4 cm之间,经T检验,7~18岁,P<0.01~0.001,7~17岁女生平均增长3.8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2~6.6 cm之间,经T检验,7~17岁,P<0.01~0.001;壮族男生平均增长1.1 cm,增长幅度变动在-0.6~2.6 cm之间,经T检验,7~13岁和17岁,P<0.05~0.001,女生平均增长0.6 cm,增长幅度变动在-0.9~2.3 cm之间,经T检验,7岁、10~13岁和15~17岁,P<0.05~0.001;傣族男生平均增长0.9 cm,增长幅度变动在-1.0~2.9 cm之间,经T检验,7岁、9岁和11~13岁,P<0.05~0.001,女生平均增长2.3 cm,增长幅度变动在0.5~4.5 cm之间,经T检验,7~16岁,P<0.05~0.001(表3)。
表3湘、黔、桂、滇少数民族男生2000年与1985年胸围平均增长值比较(X±S)
注:*P<0.05,**P<0.01, ***P<0.001
2.4青春突增期的变化
表4统计结果表明:壮族男女学生、苗族女学生已经步入了快速青春突增期,其余少数民族学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多数有提前的趋势。2000年与1985年相比,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除壮族男女学生和苗族女生提前1~2年外,其余少数民族学生均出现停滞和延缓的现象;体重突增高峰年龄(除苗族男女学生出现延缓和傣族女学生没有变化外)均提前1~2年;胸围突增高峰年龄多数均提前1~2年。从表中还可以看到,由于人体生长发育的非等比性规律,在形态指标发育速度上的具体表现为,身高优先进入突增期,而反映人体重量和横向生长的指标体重及胸围却比身高晚大约1~2年进入突增期,说明人体长度指标的生长速度明显领先于围度、宽度和重量等指标的基本规律(表4)。
表5统计结果表明:2000年与1985年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增长速度高峰均值及最大年增长值的变化特点为,身高PHV(苗族女和傣族女除外),2000年均大于1985年,最大年增长值男女生(壮族男除外)2000年均大于1985年;体重PWV(苗族男除外)2000年均小于1985年,最大年增长值(苗族女和壮族女除外)2000年均大于1985年;胸围PCV,2000年多数小于1985年,最大年增长值各有增减。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结果,可能是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2000年体重和胸围整体生长速度的提前,即在突增期前后几个年龄组中年增长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才使得突增期内年增长值的变化相对较“低”或保持“不变”(表5)。
表4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2000年与1985年
注:PHV为身高速度高峰;PWV为体重速度高峰;PCV为胸围速度高峰;MAX为突增期最大年增长值。
上述结果表明,15 a来,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发育水平和发育速度,土家族、苗族学生明显快于壮族、傣族学生。这一方面与两地区自然环境因素有关。据林琬生等研究报道,生长发育水平与地球纬度、年日照时数、气温年较差呈高度显著正相关(r=0.62~0.67,P<0.01),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42~-0.53,P<0.05)。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自然环境因素为地球纬度(27.44°~29.38°)、年日照时数(1 240~1 440 h)、气温年较差(53.3℃)、年平均气温(15.8℃)、年降水量(1 323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贵州省自然环境因素为地球纬度(24.37°~29.13°)、年日照时数(1 200~1 600 h)、气温年较差(47.1℃)、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量(899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环境因素为地球纬度(20.54°~26.23°)、年日照时数(1 300~2 250 h)、气温年较差(42.1℃)、年平均气温(18.8℃)、年降水量(1 2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6%);云南省自然环境因素为地球纬度(21.08°~29.15°)、年日照时数(1 800~2 500 h)、气温年较差(40.2℃)、年平均气温(5.7℃)、年降水量(621 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1%);另一方面与两地区社会环境因素(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有关。7~18岁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中土家女、苗族女的胸围平均增长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说明15 a来,土家女、苗族女学生单细、瘦弱的体型特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体型朝匀称方面发展,其余少数民族学生纤细、瘦弱的“豆芽菜”体型基本没有得到改善。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之间身体形态的发育水平和发育速度的差异,反映了土家、苗、壮、傣族生活水平现存差异。同时,与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3结论
1) 15 a间,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发育速度,土家族、苗族学生明显快于壮族、傣族学生,特别是土家女、苗族女学生身体发育的体型朝充实、匀称方面发展,其余少数民族学生纤细、瘦弱的“豆芽菜”体型基本没有得到改善。
2) 15 a间,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体重、胸围突增期多数提前,身高突增期多数没有变化或出现延缓,最大年增长值土家族、苗族、傣族学生多数有所提高,壮族学生多数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6-202.
[2] 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1-31.
[3] 叶广俊.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0-255.
[4] 张天成.青藏高原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496-498.
[5] 张天成,罗婉红,涂绍生.1985-2000年湘西、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J].体育科学,2004,24(3):43-44.
[6] 张天成,罗婉红,周道平.1985-2000年湘西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35-38.第30卷
投稿日期:2006-03-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TY010)
作者简介:周平(1965-),男,苗族,湖南吉首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文中图表请参阅PD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