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凝聚共识职能的价值与定位:政协职能体系视角

来源 :统一战线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g1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凝聚共识明确为政协的重要职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人民政协职能的新认识、新概括和新表述。要从政协职能体系视角来认识凝聚共识职能的定位和特点。凝聚共识和建言资政都体现着政协的综合职能,融入政协各项履职活动之中,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具体职能构成政协职能体系。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承载着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专门协商机构的综合职能,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则分别承载着政协三项主要工作的具体职能。政协综合职能与政协具体职能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融入、相互贯通的有机统一体。综合职能包含具体职能,具体职能体现综合职能。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对政协职能不同层面的概括和表述,不宜将它们并列为政协的五大职能。

关键词:人民政协职能体系;凝聚共识;建言资政;综合职能;具体职能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1)03-0020-08
  政协职能是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人民政协履职工作中心环节的重大论断。《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将凝聚共识明确为政协的一项重要职能:“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广泛凝聚共识,汇聚起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要在坚持做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的同时,把凝聚共识作为政协重要职能。”[1]凝聚共识开始成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探讨凝聚共识职能的内涵及重要作用,强调“人民政协只有把凝聚共识作为主要职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2]。而相关研究对凝聚共识体现政协综合职能的特点及其在政协职能体系中与其他各项具体职能的关系较少关注。本文拟就新时代政协凝聚共识职能的重要价值、凝聚共识作为政协综合职能在人民政协职能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与建言资政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关系等问题做探讨。
  一、人民政协凝聚共识职能的重要价值
  认识并把握凝聚共识在人民政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探讨政协凝聚共识职能重要价值及其在政协职能体系中定位、与其他职能关系的前提。人民政协凝聚共识职能具有以下重要价值。
  其一,凝聚共识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履职的“中心环节”,体现着人民政协最重要的功能。在人民政协的历史上,从协商建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始终是人民政协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发挥人民政协的凝聚共识功能,明确将“增进思想共识”作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就更好发挥政协凝聚共识作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政协“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3]。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目标要求是:“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工作主线,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1]政协全国委员会专门出台《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把凝聚共识融入政协履职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使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4]。
  其二,凝聚共识有利于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凝聚共识与现代国家的“共治”理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能充分体现人民政协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國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同选举民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5]“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6]这深刻阐明了协商民主的本质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是凝聚共识。《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目的是“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展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凝心聚力”[1]。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进行部署[7]。
  其三,凝聚共识是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主要着力点。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8]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同样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体。根本利益一致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构成人民政协的一致性,政协参加单位的多方面构成及其具体利益诉求多元、思想观念多样等构成人民政协的多样性。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同样是新时代政协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实现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主要着力点在凝聚共识。共识需要凝聚,“凝聚”的要义不是同化认识,消灭不同意见,而是通过协商把各方面的意见聚合起来,从中求得最大公约数,形成协商共识。政协凝聚共识绝不是要同化多样性,也不是要使团结和联合的对象同质化,而是要在坚持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前提下,尊重多样性、承认差异性,求同存异,在民主协商中求得共识。“凝聚共识,难在‘凝聚’、重在‘共识’。凝聚共识不是无区别的强求一律,而是有方向的启发引领;不是单向度的灌输说教,而是互动式的协商讨论;不是表面的附和敷衍,而是内心的深刻认同;不是快餐式的立竿见影,而是长期性的润物无声。”[9]政协凝聚共识工作不仅包括求得共识,还包括传播共识,把凝聚的共识向社会传播,形成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达到凝心聚力的目的。   其四,凝聚共识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统筹“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统筹“两个大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中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和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一个是“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另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10]。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性交汇和相互作用,将使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前所未有的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和人们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多变多样的现实,使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变得尤为重要。基于统筹“两个大局”的考虑,习近平总书记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共识工作”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协“尤其要抓好”的三项重大工作之一[5]。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人民政协必须把握新时代新使命,以强化统一战线组织功能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1]政协全国委员会在《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中,用“三个前所未有”分析“两个大局”对中国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该意见进而指出:“新时代做好凝聚共识工作,对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4]
  二、人民政协凝聚共识职能的定位和特点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包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2018年3月修订的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11]2018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政协“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3]。“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当然应是政协的职能。之后,中共中央在《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正式将凝聚共识明确为政协的重要职能。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人民政协职能的新认识、新概括、新表述。这种认识符合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反映新时代新使命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
  其一,凝聚共识职能契合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关于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政协章程用了两段话表述。前一段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突出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根本性质。后一段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要聚焦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1],突出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则突出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指出“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政协性质定位,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职能定位的新内涵”[1]。该意见也强调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无论是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还是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或是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凝聚共识都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
  其二,凝聚共识职能契合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的前提是共识,没有共识就难以求得团结。而共识不是天然存在的,也不会自发产生,需要引导、培育、凝聚。“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就必不可少。”[5]296通过协商凝聚各方面共识是人民政协的传统。早在人民政协制度建立之初,周恩来就指出:“新民主主义议事的特点之一,就是会前经过多方协商和酝酿,使大家都对要讨论决定的东西事先有个认识和了解,然后再拿到会议上去讨论决定,达成共同的协议。”[12]这充分揭示了政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的特点。之后,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的政治报告提出政协的五项任务:一是协商国际问题;二是协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候選人名单;三是通过提意见建议的方式,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解决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问题;四是协商和处理政协内部和党派团体之间的合作问题;五是学习马列主义和努力思想改造[13]。这五项任务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人民政协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重新把凝聚共识作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重要工作。2006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强调政协履职工作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民主形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践中,更把凝聚共识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政协工作“坚持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畅通和拓宽各界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6]70-71。他强调:“统战工作的本质就是要求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力气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6]556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把凝聚共识上升到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的高度。党的十九大要求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15],“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5]39-40。“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和“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强调的都是凝聚共识工作。2021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建言资政,广泛汇集共识”,“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反映意见、维护稳定等工作,更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心聚力”[16]。

其他文献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政权理论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权理论表现为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探索;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为实现政府开放数据在应急管理领域中的公共价值,应积极探索开放数据与应急管理的融合应用.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级卫健委网站的新冠肺炎疫情开放数据及其
内容摘要:扎博洛茨基是苏俄著名的自然哲理诗人。从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对立,到人用智慧改造自然,再到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魂的安逸与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层层深化的诠释。他的诗除了具有永恒的美感之外,更像是捍卫自然的使者,大自然的万物在他的诗作中像人一样有意识、能说话、会忧伤。这是因为诗人的灵感来源于对自然界万物的感知和崇拜,来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思考。此外,诗人在诗歌形式和形象的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一条灵秀的松花江、一座迷人的太阳岛,让哈尔滨这座城市拥有了万千风情。坐落在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是闻名遐迩
期刊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斗争精神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鲜明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
现代科技是人类社会继承传统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内涵,并使之在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建起来的集科学创造、技术创新、科技应用、效果评价于一体的知识运行复杂系
内容摘要:“南渡”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本文主要指抗日战争以及国共内战时期知识分子的两次南渡。海外华人作家聂华苓的三部自传体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均作于“南渡”这一历史背景之下。本文将从“地理空间与家国记忆”、“政治处境与精神追寻”、“文化心理与思乡情浓”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从地理、政治、文化三个角度考察聂华苓透过小说所表现出的意蕴深沉的家国意识与刚毅卓绝的文人情
当前我国政府治理实践中,部门间因权力交叉、责任不清而发生的利益争抢和推卸责任现象时有发生,而协调机制逐渐产生了对议事协调机构以及高层权威干预的路径依赖,导致机构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简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合作型政党制度,其制度优势本质是合作的优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优势超越了西方竞争性民主的政党建构逻辑,
王韬的成长与翻译紧密相关。自王韬在上海松江墨海书馆工作至逃居香港二十余年间,他与麦都思、艾约瑟、伟烈力亚、理雅各及张宗良等合作翻译了宗教学、历史学、天文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