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出血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出血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医源性肾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血管造影均发现出血点,其中假性动脉瘤21例,肾动静脉瘘3例,造影剂外溢4例,假性动脉瘤合并肾动静脉瘘3例。20例应用微弹簧圈栓塞,11例应用微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栓塞。30例一次性栓塞成功,成功率为96.8%(30/31);1例第二次栓塞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再发肾出血。

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出血,止血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肾组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B淋巴细胞活化及CD154表达与狼疮抗凝物(LAC)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SLE患者60例(SLE组)及健康志愿者32例(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7和CD154表达情况,并计算阳性表达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法检测LAC,当LAC比值>1.20时判定为阳性。结果SLE组CD27阳性率、CD27表达强度、CD154阳性率和CD1
期刊
目的总结胃血管球瘤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胃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多层螺旋CT特征进行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25~67岁。病灶1.3~3.5 cm,均位于胃窦部,边界清晰,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进一步强化。结论胃血管球瘤具有特征性的多层螺旋CT表现;对于多期扫描进行性强化的胃窦部黏膜下的较小病灶,应考虑胃血管球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