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是学生们普遍都比较喜欢的一堂课,学生们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2011版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通过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集体意识,提高道德素养。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途径。
一、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演唱作品中
第一,作为美育学科的音乐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我国的音乐作品,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不同阶段,音乐艺术起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乐教材中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为生动的有效的一种途径和形式。例如,我在给四年级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首先介绍国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及歌曲背景。然后教师再用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语调朗诵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让学生在感知中领悟作品内容,感受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斗争精神。接着再听录音,这样就会使充满激昂和振奋人心的旋律,打动学生的心灵,强有烈的情感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特别在教授
5|1.1|3.3|5-这一连串的递进,运用渐强的力度,把旋律推向高潮,一种民族责任感、紧迫感便会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在教唱歌时,引导学生唱出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等,把歌曲情感的理论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例如,前奏后引出了带有号召性的音调5|1.1|,开始时的呐喊声,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怒吼声,唱得应有爆发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又给人一种紧迫感,应唱得短促,反复三次“起来”层层推进,运用渐强的力度,使歌曲更富有推动力。通过歌曲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和无数战士爱国志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的情形,认识到正是他们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创立了新中国,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
第三,音乐教育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来进行思想教育,而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或空洞的说教。例如,《小青蛙》是一首叙事性的短小儿歌,歌曲生动幽默地描绘了坐井观天的小青蛙在见到大千世界前后的不同感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学生扮演小青蛙,一部分学生扮演大海龟、及各种小动物,边唱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通过诙谐有趣的表演,形象地告诉小朋友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周围的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建立、人格的完善、理想的升华,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修养的作用。而音乐恰恰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德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欣赏教学中
第一,在音乐教学中,我会有重点地选择音乐欣赏作品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旋律的欣赏中体会、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无穷力量,也能接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授五年级欣赏作品《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六十八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用电影视觉使学生身临其境,用背景介绍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快乐、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跟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第二,古今中外,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通常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在音乐课上,除了介绍中外音乐家,学习优秀作品外,还要讲述一些音乐家的爱国事迹,讲述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谢绝了法国音乐界殷勤的挽留,抛弃了优厚的待遇,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的强烈感情,毅然回到灾难重重的祖国,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并且于一九四一年在延安完成了革命传统歌曲《黄河大合唱》套曲,激发了多少人的抗日热情,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坚定的革命信念;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从而从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歌颂了我们党领导下抗日军民的游击战争,歌唱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气概。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肖邦,不满二十岁就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屈驾,后半生正值波兰之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注意思想的钢琴作品,抒发了自己的思家情、爱国恨。德国音乐家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生为祖国民族解放而战,死也要闻着祖国泥土的芳香。
这些音乐家的爱国精神,将和他们的优秀作品一样长存,我们今天不仅要学习他们的作品,更要象他们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勇于为祖国而献身。
音乐教育和德育是小学育人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的心灵;德育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时时刻刻在约束人的表现。而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这一方式,使似乎矛盾的两个部分完美的结合了,实现了将德育的内容与形式处理成“一首动听的歌”“一幅美丽的画”,让学生在“歌声与画中”自由的接纳其内涵这一理想,从而达成德育的目标——让道德学习在音乐教育中完成。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使音乐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美育教育,还包含有德育的部分,在音乐教学中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演唱作品中
第一,作为美育学科的音乐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我国的音乐作品,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不同阶段,音乐艺术起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乐教材中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为生动的有效的一种途径和形式。例如,我在给四年级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首先介绍国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及歌曲背景。然后教师再用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语调朗诵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让学生在感知中领悟作品内容,感受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斗争精神。接着再听录音,这样就会使充满激昂和振奋人心的旋律,打动学生的心灵,强有烈的情感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特别在教授
5|1.1|3.3|5-这一连串的递进,运用渐强的力度,把旋律推向高潮,一种民族责任感、紧迫感便会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在教唱歌时,引导学生唱出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等,把歌曲情感的理论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例如,前奏后引出了带有号召性的音调5|1.1|,开始时的呐喊声,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怒吼声,唱得应有爆发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又给人一种紧迫感,应唱得短促,反复三次“起来”层层推进,运用渐强的力度,使歌曲更富有推动力。通过歌曲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和无数战士爱国志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的情形,认识到正是他们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创立了新中国,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
第三,音乐教育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来进行思想教育,而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或空洞的说教。例如,《小青蛙》是一首叙事性的短小儿歌,歌曲生动幽默地描绘了坐井观天的小青蛙在见到大千世界前后的不同感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学生扮演小青蛙,一部分学生扮演大海龟、及各种小动物,边唱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通过诙谐有趣的表演,形象地告诉小朋友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周围的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建立、人格的完善、理想的升华,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修养的作用。而音乐恰恰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德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欣赏教学中
第一,在音乐教学中,我会有重点地选择音乐欣赏作品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旋律的欣赏中体会、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无穷力量,也能接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授五年级欣赏作品《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六十八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用电影视觉使学生身临其境,用背景介绍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快乐、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跟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第二,古今中外,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通常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在音乐课上,除了介绍中外音乐家,学习优秀作品外,还要讲述一些音乐家的爱国事迹,讲述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谢绝了法国音乐界殷勤的挽留,抛弃了优厚的待遇,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的强烈感情,毅然回到灾难重重的祖国,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并且于一九四一年在延安完成了革命传统歌曲《黄河大合唱》套曲,激发了多少人的抗日热情,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坚定的革命信念;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从而从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歌颂了我们党领导下抗日军民的游击战争,歌唱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气概。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肖邦,不满二十岁就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屈驾,后半生正值波兰之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注意思想的钢琴作品,抒发了自己的思家情、爱国恨。德国音乐家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生为祖国民族解放而战,死也要闻着祖国泥土的芳香。
这些音乐家的爱国精神,将和他们的优秀作品一样长存,我们今天不仅要学习他们的作品,更要象他们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勇于为祖国而献身。
音乐教育和德育是小学育人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的心灵;德育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时时刻刻在约束人的表现。而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这一方式,使似乎矛盾的两个部分完美的结合了,实现了将德育的内容与形式处理成“一首动听的歌”“一幅美丽的画”,让学生在“歌声与画中”自由的接纳其内涵这一理想,从而达成德育的目标——让道德学习在音乐教育中完成。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使音乐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美育教育,还包含有德育的部分,在音乐教学中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