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5级教育硕士)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也是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创新过程。近年来,我坚持“以生为本”,立足于学生道德方面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以情感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了“和谐课堂”的探索。采用“和谐课堂”进行教学不仅优化了课堂结构,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从而提高了德育实效。现将我在探索“和谐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一些感悟介绍给大家,以期在交流中共同探讨和进步。
一、关爱、尊重学生,形成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将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位。教师的使命不仅仅在于传授基本知识,而且要善于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师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才能相互尊重和配合,营造出民主和谐、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德育实效。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和谐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为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一直把“热爱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育人准则。为此,我在课余时间里常常主动接触学生,并鼓励他们找我谈心,或是以留言条、书信等方式与我沟通和交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我会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有了疙瘩,我会耐心地加以疏导。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我会诚恳接受;如果自己在无意中出现了失误,我也会主动向学生道歉。无论是课内、课外,我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后进生”,对学生多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另外,从前年开始,我还尝试在批改试卷或作业时,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写上一些鼓励或善意提醒的话语,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经过长期努力,我和学生建立起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为创建“和谐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理性知识与感性生活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并享受最大的快乐。为此,“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性知识与感性生活的和谐统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和实践。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台湾问题、“神舟”六号,谈到本地新闻、身边趣事,说起体育赛事、歌星影星,都津津乐道、眉飞色舞。于是,我在“和谐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启发学生结合时事热点分析和理解教材上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认识。比如,在学习《依法规范经济行为》时,我和学生就“苏丹红”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就现实生活中人们买东西不要发票可以在价格上优惠的情况,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经过热烈地讨论和交流,学生从感性的材料中获得了理性的认识:只有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都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依法律己,并积极同经济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同学们说方法、谈感受,热情高涨、收获颇丰。到课堂的最后阶段,同学生将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予以适当的点拨,就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了无论是父母、同学这样的普通人,还是自己崇拜的歌星、体育明星那样的著名人士,都免不了遭遇挫折;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就一定能承受和战胜挫折。
三、讲究教学艺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备课的艺术、导入的艺术、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结尾的艺术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和研究其中的每一项教学艺术。但就每节课的具体教学而言,我个人认为: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一项或两项教学艺术,就能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比如,我在“和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和学生一起朗诵一些名言、诗词、谚语等,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文采美;间或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VCD、多媒体课件等,以其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创造出让学生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境。另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讲究语言、仪表等方面的形象美,注重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创设教学过程的和谐美,也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
四、创设情景、开展活动,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学生道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逐渐和谐、统一的过程,是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大部分教材本身包括许多具体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围绕三条主线设计: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探究、体验、合作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并逐步实现德育知行统一、觉悟和能力并重的目标。
我在“和谐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把开展合理有效的活动作为促进学生“乐学”的手段之一。在与“道德”“心理健康”有关知识的教学中,我常利用书上或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请你帮忙”“心理咨询”“尝试体验”“请你表演”及“主题班会”等活动;在与“法律”有关知识的教学中,经常开展“今天我来当法官”“问卷调查”“案例剖析”“模似法庭”等活动;在与“国情教育”有关知识的教学中,则常开展“实地调查”“新闻发布”“即兴演讲”等活动。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德育实效。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在探索“和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一点浅显认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坚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善于借鉴一切有益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和改革,在基础教育这块园地里就一定会有所建树。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也是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创新过程。近年来,我坚持“以生为本”,立足于学生道德方面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以情感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了“和谐课堂”的探索。采用“和谐课堂”进行教学不仅优化了课堂结构,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从而提高了德育实效。现将我在探索“和谐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一些感悟介绍给大家,以期在交流中共同探讨和进步。
一、关爱、尊重学生,形成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将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位。教师的使命不仅仅在于传授基本知识,而且要善于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师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才能相互尊重和配合,营造出民主和谐、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德育实效。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和谐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为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一直把“热爱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育人准则。为此,我在课余时间里常常主动接触学生,并鼓励他们找我谈心,或是以留言条、书信等方式与我沟通和交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我会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有了疙瘩,我会耐心地加以疏导。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我会诚恳接受;如果自己在无意中出现了失误,我也会主动向学生道歉。无论是课内、课外,我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后进生”,对学生多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另外,从前年开始,我还尝试在批改试卷或作业时,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写上一些鼓励或善意提醒的话语,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经过长期努力,我和学生建立起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为创建“和谐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理性知识与感性生活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并享受最大的快乐。为此,“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性知识与感性生活的和谐统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和实践。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台湾问题、“神舟”六号,谈到本地新闻、身边趣事,说起体育赛事、歌星影星,都津津乐道、眉飞色舞。于是,我在“和谐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启发学生结合时事热点分析和理解教材上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认识。比如,在学习《依法规范经济行为》时,我和学生就“苏丹红”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就现实生活中人们买东西不要发票可以在价格上优惠的情况,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经过热烈地讨论和交流,学生从感性的材料中获得了理性的认识:只有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都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依法律己,并积极同经济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同学们说方法、谈感受,热情高涨、收获颇丰。到课堂的最后阶段,同学生将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予以适当的点拨,就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了无论是父母、同学这样的普通人,还是自己崇拜的歌星、体育明星那样的著名人士,都免不了遭遇挫折;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就一定能承受和战胜挫折。
三、讲究教学艺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备课的艺术、导入的艺术、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结尾的艺术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和研究其中的每一项教学艺术。但就每节课的具体教学而言,我个人认为: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一项或两项教学艺术,就能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比如,我在“和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和学生一起朗诵一些名言、诗词、谚语等,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文采美;间或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VCD、多媒体课件等,以其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创造出让学生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境。另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讲究语言、仪表等方面的形象美,注重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创设教学过程的和谐美,也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
四、创设情景、开展活动,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学生道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逐渐和谐、统一的过程,是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大部分教材本身包括许多具体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围绕三条主线设计: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探究、体验、合作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并逐步实现德育知行统一、觉悟和能力并重的目标。
我在“和谐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把开展合理有效的活动作为促进学生“乐学”的手段之一。在与“道德”“心理健康”有关知识的教学中,我常利用书上或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请你帮忙”“心理咨询”“尝试体验”“请你表演”及“主题班会”等活动;在与“法律”有关知识的教学中,经常开展“今天我来当法官”“问卷调查”“案例剖析”“模似法庭”等活动;在与“国情教育”有关知识的教学中,则常开展“实地调查”“新闻发布”“即兴演讲”等活动。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德育实效。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在探索“和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一点浅显认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坚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善于借鉴一切有益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和改革,在基础教育这块园地里就一定会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