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盗书案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2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在法国发生了一件涉及两个中国留学生的案件。然而该案发生后,当时海内外舆论不仅不谴责这两个留学生,反而为他们的行为击节赞叹,即使是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得知消息后也为之自豪不已。这个案件就是1906年在法国海军学校发生的轰动一时的“中国留学生盗书案”。
  窃书案的主角为石瑛,字蘅青,湖北阳新人,24岁时中清光绪癸卯科举人。按清制,中举之人,可向朝廷求官,也可出洋留学。当时同榜的许多举人都去了京城以求仕进,但石瑛却立志救国,而选择了留学欧洲。赴欧之初,石瑛认为铁路是当时中国所急需的,因而选择了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学院学习铁路专业。但在1905年与孙中山会谈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认为中国所急需的不是铁路,而是可以改造中国的武力,因而1905年石瑛转而去了法国,入法国海军学校学习海船制造及兵舰造船业。
  但石瑛一入校就发现,在这里他很难掌握海军的精髓,因为校方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对中国留学生只教星学、驾驶学、造船学及机器物理学等,而对于较重要的潜艇炮学与水雷却加以封锁,不肯教给中国留学生。在石瑛看来,如果学不到这两门学科,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海军专家,那么中国海军就不会实现真正的自立,因而他既气愤又焦虑,终日盘算着如何把这两门学科的书籍弄到手。就在这种焦躁不安中,时间转眼到了1906年正月。再有几个月他们就要毕业了,而一旦离开海校,他就再也没机会搞到这方面的书籍了。情急之下,石瑛决心伺机窃书。因为此事甚为重大,他恐一人完成不了,就去探询另一个留学生向国华的态度。他先把法国人对中国学生的不公正待遇进行了一番抨击,并对炮学与水雷对中国海军的重要性进行了细致分析,直说得向国华频频点头。石瑛心里有了底,便说:“进了虎穴却不考虑趁机得到虎子,将来回国,到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机会呢?我想咱们最好趁一个节假日校内无人时,偷偷地把书窃出去,找一个抄书的把每本书抄一份,这样纵有不测,不过是一两个人获罪,而对于国家来说贡献却是极大。”向国华表示赞同,并建议说:“你的想法很正确,但用人抄书速度太慢,并且那些书中有许多插图,更非徒手所能临摹得了,最好办法莫如利用摄影技术,把书照原样影印下来,这样差不多就能避免出现所谓的‘鲁鱼亥豕’的弊病了。”
  与向国华商量好后,石瑛便开始积极地寻找窃书的机会。几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法国海校例有放春假的习惯,假期往往有十余天,本年放假的日期则定在3月18日。起初学校规定在法国外省住的学生在下午两点离校,在海校附近城市住的学生下午5点离校,但后来却临时改为所有学生均可在下午2点离校。石瑛得知后,故意假装不知道离校时间有变更,偷偷地回到了空荡的学习室。进去一看向国华居然坐在里面,不由大喜说:“我们还影印书不影印了?”向国华听了便胡乱点了一下头,他其实早把窃书的事给忘了个一干二净。他之所以也在学习室呆着,是因为得知离校时间变动的消息晚,而错过了回城的小火轮,此时正百无聊赖地坐在那里发呆。海校设在停泊于海湾的轮船上面,需乘小火轮方能上岸,而渡船一般只在下午2点和5点方各有一班。石瑛和向国华说过话后,转身走了,向国华见了也没多问。后来快到5点时,两人去宿舍各自拿了手提麻袋,一起乘船回附近的城中住所。然而向国华回到宿舍打开自己袋子一看,不由大吃一惊:他的袋子里不知什么时候竟多了几本海校禁书。原来石瑛和他说过话后,便乘校内空旷无人的机会,潜入密室,取出了潜艇蓝图及兵器制造书籍数卷,也不和向国华说,便分藏于他和向国华的袋子里,带出了学校。
  从内心而言,向国华并不想这样做。但既然事已至此,况又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冒险,向国华也不好再推辞,便决定听从石瑛的建议,去比利时进行拍摄。到那里后先购一照相机拍照,可惜相机镜头太差,照的效果总是不好,又由于所窃的五六卷书每卷都不下几百页,任务繁重,而假期有限,两人担心自己照时间上来不及,就由石瑛在布鲁塞尔近郊找一照相师进行拍摄。为了避免照相师携书报警,两人便早上携书而往,晚上携书而归,全天陪同照相师在一起拍照。但饶是如此,照相师仍把两个中国人奇怪的举动报告了当局。因而在拍摄书籍的十余日里,他们曾见先后有两个不明身份的人到照相馆里游荡,但未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不过两人从照相师那诡异的举动中,也看出此人非善类。想不回去吧,又担心另两个在海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受到海校恐吓,并且滞留比利时不归,法方也会向使馆纠缠要人。思来想去,最后决定由一人携书赶在假期结束之前冒险回去,伺机将书放回原处,一个人持所摄制胶片留比利时观望。一旦有变,中国所损失的不过就一个人,并且由于没带胶片,既使被法方追究,也可多方辩解。当时原本是由石瑛将书带回法国,但由于石瑛临时有要事,需在比利时多呆几天,就由向国华携书返法。结果向国华刚在法国境内下车,就被早已盯上他的两个法国警察给逮捕了。被捕之后,向国华本不想承认偷拍书籍之事,不想法方却从他的皮袋中搜出了他们付给比利时照相师报酬后,照相师所给他们的收据;本不想供出石瑛地址,不想他随身所带的石瑛在比利时的地址也给法方搜了出来,可谓功败垂成。所幸石瑛侥幸逃脱,而所拍摄胶片则全被没收。针对这个案子,法方打算以间谍罪对向国华、石瑛提起诉讼。
  石瑛脱逃后,为营救向国华,昼夜奔走于新闻界、外交界及华侨界,同时又让在法中国留学生向清驻法的公馆力陈要害,敦请清政府出面交涉。消息随之传播开来,一时间,“中国留学生盗书案”,轰动了法比两国的舆论界,人们对两人的爱国行为大加赞赏,称“清皇朝统治的中国,居然有如此热血青年”。又纷纷据实指出,石、向所窃之书,并非国家秘密文件,因而群起谴责法国当局,要求释放向国华。负责海校工作的法国海军官员也为向、石二人求情,说他两人这次盗书“实为求学,非同奸细”。同时湖广总督张之洞也拿出大笔钱财通过外交途径与法方交涉。这一切,使得法国当局逐渐认识到,两名中国留学生的举动实为自发的爱国热情使然,并非是清朝或日本、德国等法国敌国的间谍。且“盗书案”的发生,实在是海校歧视、排斥的结果。因而几个月后,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法方释放了向国华,以驱逐石瑛、向国华出境了事。
  两人被驱逐后,石瑛赴英继续求学,后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向国华辗转往返于德奥英等国,曾任工程师、教授等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