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标识腕带在社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佩戴腕带的患者共计750例,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46岁。结果:在临床应用标识腕带10月后,医院护理差错发生率与2007年至2008年同比下降了55%,佩戴腕带的750例患者无1例由于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7.2%,护理投诉为零。结论:使用患者腕带标识,可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
关键词腕带;社区医院;护理安全;临床应用
患者标识,即对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使用准确而可靠的方法进行身份标记以方便识别。患者标识是医院医疗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贯穿于医院整个医疗活动中,从而把患者与医院的治疗和各项服务活动联系起来。社区医院是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是最贴近居民的医院,目前社区医院患者年龄多数较大,疾病多为中风后遗症、肿瘤晚期、一人可有多种慢性病等,且大多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医院对患者的安全管理,规避医疗风险,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我院于2008年9月起,将腕带标识应用于临床,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对凡特级护理、一级护理、手术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无自主能力患者、急诊抢救患者全院统一佩戴手腕带。
1.2 方法
危重、特一级患者,手术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无自主能力患者,急诊抢救患者,入院时即由当班护士在由护理部统一发放的腕带上用圆珠笔端正、清楚、准确地填写病人的各类信息:姓名、性别、病区/床号、血型、药物阳性、住院号、诊断。信息经双人核对无误后,再由核对者及书写者两人在腕带上双签名。共同将腕带(共10个孔,临近两孔间距约1.3CM,适用于11~25CM的手腕周径)松紧适宜地佩戴在患者的左手腕部,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其用途及注意事项,在护理记录单上、腕带登记本上记录。腕带为一次性使用,一旦戴上后就取不下来了,直到患者出院时由当班护士用剪刀剪断除去后统一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2使用病人标识腕带的优点
2.1规范化管理的体现
患者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有效地防止因错误识别病人引发的医疗事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也是医院规范化、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1]。
2.2准确辨识患者
手术患者术前因紧张或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差错;危重症、意识障碍、老年人、语言及听力障碍等不能清楚表明自己身份时标识腕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患者转接和交接班、留取标本、去辅助科室做各项检查等均能通过标识腕带准确识别患者[2]。
2.3可有效执行查对制度
护理工作具有瞬间性,昼夜连续性,终端性,机械重复性等特点,决定了护理查对制度的必要性及有效执行查对制度防范差错的意义。护理行为多为瞬间操作,很少留下实物可供评估,而腕带应用于各查对环节,可保证护理行为的准确和安全。
2.4人性化护理的体现
避免了以往单一的床头卡核对,患者离开病房我们不知如何确认患者身份、又或者当床头卡被无意调换、丢失。而且随着患者越来越注重个人的隐私,公示性的患者资料卡必然会因各方反对而逐渐淘汰。避免仅仅依靠口头称谓或床头卡进行识别的做法,因为患者有时会疏忽或不在意随口误答,有时则是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回答[3]。此外,患者可能存在语言障碍,听说缺陷,包括使用方言引起误解,也有可能因为患者的理解能力或其他误会而出错。
2.5提高护理质量
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医院的质量管理与病人安全,自2005年在全国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发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对提升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医院协会在卫生部医政司的具体指导下,根据开展医院管理评价与评估工作的实践,参考了JCAHO等文献资料及国际上开展患者安全工作的经验,选择了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强、重点明确的项目,提出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的目标》,目标其一就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护理工作量大,衔接环节多,细微的差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要求,更是JCI标准的核心,50%的JCI标准直接与患者的安全有关[4]。患者标识腕带的使用是对医院护理流程的补充和完善,护理安全必须做到细节,才能确保环节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3患者标识腕带的使用
3.1患者标识腕带的使用原则
统一采用书写式标识腕带,认真填写各眉栏,要求字迹工整,信息清晰;松紧适宜地佩戴在患者左手腕部,个别躁动、不配合患者统一佩戴在左脚踝部;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制作工艺好,应用过程中不会损伤患者;腕带上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即防水、防酒精擦拭褪色;型号适合不同年龄,胖瘦的患者应用。所以,在日常各类操作诊疗时,均须核对腕带上的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诊疗护理;护理人员三班观察和记录腕带的字迹清晰、周围皮肤、手部血运等情况。
3.2使用患者标识腕带的应用效果
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佩戴腕带的患者共计750例,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46岁。在临床应用标识腕带10月后,医院护理差错发生率与2007年至2008年同比下降了55%,佩戴腕带的750例患者无1例由于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7.2%,护理投诉为零。
3.3患者标识腕带的不足之处
在护理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标识腕带采用手写方式填写患者信息存在以下缺陷:个别手写资料潦草、使用不规范字,重复书写导致工作量加重,所以最好使用打印型的腕带,打印格式统一;不能与医院信息系统建立数据采集的自动接口。
4展望
信息技术推动医院流程再造,国外住院患者使用条形码腕带已较为普及,国内极个别医院也在运用条码腕带和带扫描功能的掌上电脑(enterprisedigitalassistant, E-DA),两者联合使用,将与患者的自动用药系统,输血系统,样本采集系统,治疗系统等结合来增强安全性和提高质量[5]。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海乃至全国也能普及条型码腕带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万里.住院病人管理应把握的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4):320.
[2] 李印庆、赫晓莉、王树英,等.身份腕带在心血管外科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2007,7(9):57 58.
[3] 彭阳、李银平.全科医疗中的病人管理[J].成都医药,2004,30(2):120-122.
[4] 朱君亚、王华、郑洁,等.JCI患者安全策略及其对医疗实践的启示[J].中医医院,2006,10(4):11-13.
[5] 苏和伟.一切尽在腕部:利用条码腕带增进病人的安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11(2):67 69.
作者简介:
刘盛萍女(1978-),护师,大专,主要从事内科病区护理管理工作。
关键词腕带;社区医院;护理安全;临床应用
患者标识,即对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使用准确而可靠的方法进行身份标记以方便识别。患者标识是医院医疗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贯穿于医院整个医疗活动中,从而把患者与医院的治疗和各项服务活动联系起来。社区医院是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是最贴近居民的医院,目前社区医院患者年龄多数较大,疾病多为中风后遗症、肿瘤晚期、一人可有多种慢性病等,且大多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医院对患者的安全管理,规避医疗风险,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我院于2008年9月起,将腕带标识应用于临床,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对凡特级护理、一级护理、手术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无自主能力患者、急诊抢救患者全院统一佩戴手腕带。
1.2 方法
危重、特一级患者,手术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无自主能力患者,急诊抢救患者,入院时即由当班护士在由护理部统一发放的腕带上用圆珠笔端正、清楚、准确地填写病人的各类信息:姓名、性别、病区/床号、血型、药物阳性、住院号、诊断。信息经双人核对无误后,再由核对者及书写者两人在腕带上双签名。共同将腕带(共10个孔,临近两孔间距约1.3CM,适用于11~25CM的手腕周径)松紧适宜地佩戴在患者的左手腕部,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其用途及注意事项,在护理记录单上、腕带登记本上记录。腕带为一次性使用,一旦戴上后就取不下来了,直到患者出院时由当班护士用剪刀剪断除去后统一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2使用病人标识腕带的优点
2.1规范化管理的体现
患者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有效地防止因错误识别病人引发的医疗事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也是医院规范化、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1]。
2.2准确辨识患者
手术患者术前因紧张或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差错;危重症、意识障碍、老年人、语言及听力障碍等不能清楚表明自己身份时标识腕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患者转接和交接班、留取标本、去辅助科室做各项检查等均能通过标识腕带准确识别患者[2]。
2.3可有效执行查对制度
护理工作具有瞬间性,昼夜连续性,终端性,机械重复性等特点,决定了护理查对制度的必要性及有效执行查对制度防范差错的意义。护理行为多为瞬间操作,很少留下实物可供评估,而腕带应用于各查对环节,可保证护理行为的准确和安全。
2.4人性化护理的体现
避免了以往单一的床头卡核对,患者离开病房我们不知如何确认患者身份、又或者当床头卡被无意调换、丢失。而且随着患者越来越注重个人的隐私,公示性的患者资料卡必然会因各方反对而逐渐淘汰。避免仅仅依靠口头称谓或床头卡进行识别的做法,因为患者有时会疏忽或不在意随口误答,有时则是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回答[3]。此外,患者可能存在语言障碍,听说缺陷,包括使用方言引起误解,也有可能因为患者的理解能力或其他误会而出错。
2.5提高护理质量
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医院的质量管理与病人安全,自2005年在全国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发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对提升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医院协会在卫生部医政司的具体指导下,根据开展医院管理评价与评估工作的实践,参考了JCAHO等文献资料及国际上开展患者安全工作的经验,选择了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强、重点明确的项目,提出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的目标》,目标其一就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护理工作量大,衔接环节多,细微的差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要求,更是JCI标准的核心,50%的JCI标准直接与患者的安全有关[4]。患者标识腕带的使用是对医院护理流程的补充和完善,护理安全必须做到细节,才能确保环节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3患者标识腕带的使用
3.1患者标识腕带的使用原则
统一采用书写式标识腕带,认真填写各眉栏,要求字迹工整,信息清晰;松紧适宜地佩戴在患者左手腕部,个别躁动、不配合患者统一佩戴在左脚踝部;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制作工艺好,应用过程中不会损伤患者;腕带上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即防水、防酒精擦拭褪色;型号适合不同年龄,胖瘦的患者应用。所以,在日常各类操作诊疗时,均须核对腕带上的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诊疗护理;护理人员三班观察和记录腕带的字迹清晰、周围皮肤、手部血运等情况。
3.2使用患者标识腕带的应用效果
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佩戴腕带的患者共计750例,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46岁。在临床应用标识腕带10月后,医院护理差错发生率与2007年至2008年同比下降了55%,佩戴腕带的750例患者无1例由于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7.2%,护理投诉为零。
3.3患者标识腕带的不足之处
在护理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标识腕带采用手写方式填写患者信息存在以下缺陷:个别手写资料潦草、使用不规范字,重复书写导致工作量加重,所以最好使用打印型的腕带,打印格式统一;不能与医院信息系统建立数据采集的自动接口。
4展望
信息技术推动医院流程再造,国外住院患者使用条形码腕带已较为普及,国内极个别医院也在运用条码腕带和带扫描功能的掌上电脑(enterprisedigitalassistant, E-DA),两者联合使用,将与患者的自动用药系统,输血系统,样本采集系统,治疗系统等结合来增强安全性和提高质量[5]。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海乃至全国也能普及条型码腕带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万里.住院病人管理应把握的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4):320.
[2] 李印庆、赫晓莉、王树英,等.身份腕带在心血管外科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2007,7(9):57 58.
[3] 彭阳、李银平.全科医疗中的病人管理[J].成都医药,2004,30(2):120-122.
[4] 朱君亚、王华、郑洁,等.JCI患者安全策略及其对医疗实践的启示[J].中医医院,2006,10(4):11-13.
[5] 苏和伟.一切尽在腕部:利用条码腕带增进病人的安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11(2):67 69.
作者简介:
刘盛萍女(1978-),护师,大专,主要从事内科病区护理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