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藏物害虫与防治》是粮油储藏与检验专业中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专业课,我国目前开设这门课程的仅有河南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武汉轻工大学(我校)三所高校。由于开课院校少,课程参考教材也较少,目前较为全面的教材是由河南工业大学白旭光教授主编的《储藏物害虫与防治》一书,我们一直使用该教材,现在使用的是2008年修订的第二版。虽然该教材较为全面,但近年来随着智能粮库和绿色储粮科技的快速发展,有些储藏技术并未出现在教材中,或在教材中较为孤立,不能更好体现综合应用。
为了使课程更加联系实际,让同学们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储藏物害虫与防治的前沿知识,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快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并且在工作中能够有所创新,我们提出了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将本课程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尤其是应用示范项目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
教学科研一体化是指将教学与科研相整合,理论教学奠定学生的知识体系基础,科学研究强化理论基础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一种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深受欢迎。
首先,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两项工作内容,这两项工作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教师的科研丰富其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紧跟该领域前沿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学工作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思考,在教学中发现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找到新的研究方向。
其次,对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而言,理论知识是基础,综合实践技能只有在探索中才能得到强化和提升,从而获得多层面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因此,专业课程更适合采用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储藏物害虫与防治》课程探索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储粮害虫综合防治是隶属于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的一个分支,由于储粮生态的独特性,储粮害虫的综合防治手段与农业害虫防治有很大的差别,防治手段有区别,所用农药种类也有区别。而我国储粮害虫防治是在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从事该领域的人较少,该领域的科学体系是两三代研究人员在实践工作中逐渐总结出来的,现有少数的几种储粮害虫综合防治的教材也是实践工作内容的总结。
《储藏物害虫与防治》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储检与物流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粮食储藏工作实践密切相关,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智能粮库”的建设,目前粮库的储粮环境和储粮方式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更要紧跟科技的发展,将科研内容和成果及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加实用的知识,并且认识到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我校食品学院2018年通过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工程认证后的新的教学要求,有必要探索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储藏物害虫与防治》课程教学科研一體化的教学内容设计
《储藏物害虫与防治》课程包括储藏物昆虫学和储粮害虫综合防治两部分内容,本文探索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既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也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密切跟踪本领域当前的研究项目及进展,恰当地把这些研究进展及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把课本中的理论及时联系到实际中,更加直观并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
1.储藏物昆虫学。储藏物昆虫学的教学重点是识别重要的储藏物害虫,了解这些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储藏物害虫识别是害虫防治的基础,但是对于生物学基础较弱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工科学生来说,这项内容是难点。现在网上有大量的昆虫学资源,促进了昆虫分类学的教学知识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补充和学习昆虫分类学的相关知识。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收集储藏物害虫标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识别。引导学生关注昆虫学方面的一些网络资源,了解昆虫学的前沿动态及趣闻轶事,增加学习兴趣。我们为学生推荐了“小青虫学术科研交流社区”、“人呆手户”公众号,针对这些公众号中大家都感兴趣的或与储藏物害虫相关的文章,组织学生在课程的QQ学习群中进行讨论。在课堂上,我们跟踪了2015年粮食行业公益科研专项“我国储粮虫螨区系调查与虫情监测预报技术研究”项目的进展及研究成果,将该项目调查的“我国储粮害虫种类及分布结果”和“储粮害虫图像识别技术”作为讲课内容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具体单位的虫情做出预测和准确的预报。
2.储粮害虫综合防治。储粮害虫综合防治的教学重点是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管理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储粮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方针是“以防为主,综合治理”,而物理防治是储粮日常管理过程中害虫预防的重要有效手段,也是目前“绿色储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学生在专业课上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我们以中央储备粮某直属库“现代控温气调储粮技术扩大应用”示范项目的成果作为教学案例,结合理论知识,讲解了控温和气调储粮技术的技术关键、应用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这部分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好地实现了食品专业工程认证的教学要求中关于“经济效益分析”指标点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评价一项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研究案例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准低温储粮在储粮害虫防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有什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所学,设计家庭夏季米面合理经济的储藏方式”等。同学们对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很感兴趣,也乐于主动积极思考,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效果评价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6个选择题和1个问答题,从本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储粮害虫防治在粮食储藏日常工作方面的重要性都有正确的认识,渴望了解行业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大部分同学想在毕业后投入到本领域的工作中,也想获得先进的前沿的专业知识,以便将来能够指导工作实践。因此,教师必须设计好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教学效果的反映来看,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比之前的教学效果有所提升,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获得了同学们的肯定。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继续探讨该教学模式并不断改进,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基金项目:2019年武汉轻工大学教学研究课题:《储藏物害虫与防治》课程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XZ2019001。)
作者简介:贺艳萍(1976.10-),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粮食储藏与检验专业教学与科研。
为了使课程更加联系实际,让同学们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储藏物害虫与防治的前沿知识,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快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并且在工作中能够有所创新,我们提出了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将本课程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尤其是应用示范项目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
教学科研一体化是指将教学与科研相整合,理论教学奠定学生的知识体系基础,科学研究强化理论基础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一种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深受欢迎。
首先,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两项工作内容,这两项工作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教师的科研丰富其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紧跟该领域前沿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学工作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思考,在教学中发现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找到新的研究方向。
其次,对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而言,理论知识是基础,综合实践技能只有在探索中才能得到强化和提升,从而获得多层面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因此,专业课程更适合采用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储藏物害虫与防治》课程探索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储粮害虫综合防治是隶属于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的一个分支,由于储粮生态的独特性,储粮害虫的综合防治手段与农业害虫防治有很大的差别,防治手段有区别,所用农药种类也有区别。而我国储粮害虫防治是在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从事该领域的人较少,该领域的科学体系是两三代研究人员在实践工作中逐渐总结出来的,现有少数的几种储粮害虫综合防治的教材也是实践工作内容的总结。
《储藏物害虫与防治》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储检与物流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粮食储藏工作实践密切相关,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智能粮库”的建设,目前粮库的储粮环境和储粮方式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更要紧跟科技的发展,将科研内容和成果及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加实用的知识,并且认识到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我校食品学院2018年通过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工程认证后的新的教学要求,有必要探索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储藏物害虫与防治》课程教学科研一體化的教学内容设计
《储藏物害虫与防治》课程包括储藏物昆虫学和储粮害虫综合防治两部分内容,本文探索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既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也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密切跟踪本领域当前的研究项目及进展,恰当地把这些研究进展及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把课本中的理论及时联系到实际中,更加直观并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
1.储藏物昆虫学。储藏物昆虫学的教学重点是识别重要的储藏物害虫,了解这些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储藏物害虫识别是害虫防治的基础,但是对于生物学基础较弱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工科学生来说,这项内容是难点。现在网上有大量的昆虫学资源,促进了昆虫分类学的教学知识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补充和学习昆虫分类学的相关知识。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收集储藏物害虫标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识别。引导学生关注昆虫学方面的一些网络资源,了解昆虫学的前沿动态及趣闻轶事,增加学习兴趣。我们为学生推荐了“小青虫学术科研交流社区”、“人呆手户”公众号,针对这些公众号中大家都感兴趣的或与储藏物害虫相关的文章,组织学生在课程的QQ学习群中进行讨论。在课堂上,我们跟踪了2015年粮食行业公益科研专项“我国储粮虫螨区系调查与虫情监测预报技术研究”项目的进展及研究成果,将该项目调查的“我国储粮害虫种类及分布结果”和“储粮害虫图像识别技术”作为讲课内容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具体单位的虫情做出预测和准确的预报。
2.储粮害虫综合防治。储粮害虫综合防治的教学重点是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管理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储粮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方针是“以防为主,综合治理”,而物理防治是储粮日常管理过程中害虫预防的重要有效手段,也是目前“绿色储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学生在专业课上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我们以中央储备粮某直属库“现代控温气调储粮技术扩大应用”示范项目的成果作为教学案例,结合理论知识,讲解了控温和气调储粮技术的技术关键、应用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这部分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好地实现了食品专业工程认证的教学要求中关于“经济效益分析”指标点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评价一项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研究案例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准低温储粮在储粮害虫防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有什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所学,设计家庭夏季米面合理经济的储藏方式”等。同学们对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很感兴趣,也乐于主动积极思考,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效果评价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6个选择题和1个问答题,从本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储粮害虫防治在粮食储藏日常工作方面的重要性都有正确的认识,渴望了解行业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大部分同学想在毕业后投入到本领域的工作中,也想获得先进的前沿的专业知识,以便将来能够指导工作实践。因此,教师必须设计好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教学效果的反映来看,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比之前的教学效果有所提升,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获得了同学们的肯定。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继续探讨该教学模式并不断改进,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基金项目:2019年武汉轻工大学教学研究课题:《储藏物害虫与防治》课程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XZ2019001。)
作者简介:贺艳萍(1976.10-),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粮食储藏与检验专业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