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省经济的大力发展,广大农村地区也逐步富裕。物質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广大村民的精神生活却显得有些贫乏。本文根据对广大农村的抽样调查结果,指出了当前我省广大农村地区文化服务设施不足,文化人才、资金短缺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设农村文化服务设施的措施和手段,从而达到提升我省广大农村人口的精神文明和幸福指数。
关键词:文化设施 文体活动 乡村文化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我省的广大农村得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生产快速发展,生活逐步提高,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生活水平提高了,而科学知识的缺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却导致了各种慢性病(如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在不知不觉的在村民中呈多发态势,从而也给国家带来了很重的医疗负担。所以,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当前乡村迫在眉睫的一项民心工程。
一、我省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文化设施严重不足
在我们所调查的56个村子里有图书室、棋牌室、娱乐室、健身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村庄只占9.6%。对于目前的文化生活,受调查的农民55%表示很满意和满意,45%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93.5%的家庭没有订阅报纸或杂志,84.2%的人的文化生活就是看电视,43.6%的人的农闲时间是打麻将、聊天和打牌。而大多数村子里的文化娱乐中心就是麻将馆。且大多数村子里的棋牌室是村民私自开设的以营利为目的的。麻将馆一方面丰富了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可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参与打麻将的村民久坐不动导致肥胖,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给村民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很大的医疗负担。另一方面,由于监管难度大,有的棋牌室发展为赌博场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1.2文化人才数量少、年龄大、素质低
我省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乡村凤毛麟角,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二把刀”也很少。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人。现在这些人年龄偏大,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更不可能组成定期活动的小团体,最多就是在过年节的秧歌、花灯、高跷、舞狮等活动中发挥一点作用。
其次,由于镇文化站没有财政支持,导致村镇很少有专业的负责人负责这方面的工作。现有的少数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即便少数镇设有文化站,但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也非常突出。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有的被抽出包点,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突击任务。
1.3文化活动经常性差、影响面小。
有些村庄有一些集体文化活动,但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如扭秧歌、踩高跷、唱歌等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庄搞一些棋类比赛,但也不经常,不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就是老年人打麻将、年轻人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另外,由于年龄等原因,村民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乡镇文化干部只注重办好镇里交办的工作,而村干部大多也对文化活动没有兴致,从而形成农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缺失。所以,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仅限于邻里之间、本村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大,群众的参与面很小。最多也就是个别镇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组织秧歌展演。
二.我省乡村文化设施不足活动少的主要原因
2.1、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
有的镇里名义上设有专门的文化站,有的镇则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的部门,职能发挥不突出。村里就更没有人抓文化工作了,农村的文艺人才都是凭借自身爱好自我摸索,没有正规的培训工作,因此,镇、村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许多上级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不能贯彻落实到基层,市里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也因为水平所限不能很好地参与。
2.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簿弱,人才稀缺。
我省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当簿弱,缺乏活动场所及必要的器材。在我们所调查的村里,有专门文化及娱乐活动场所的只占9.6%,其余的所谓娱乐娱乐活动场所就是私人开设的以盈利为目的的麻将馆。镇里的文化设施又由于不亲民而利用率低,导致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现象突出。
多年以前,由于每村都有或大或小的村办小学,所以村办小学成为了最有活力、最吸引人的文化场所,乡村教师充当着文化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可随着撤村并校政策的实施,多数的村办小学被取消,乡村更成为了文化的沙漠。
2.3、农民参与文化活动意愿弱,不远出头露面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村民认为剖头露面的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是“不干正事”,怕人说闲话,认为做饭、带孩子才是本分。还有的村民只注重经济效益,一心想着赚钱致富,而忽视了自身精神生活需要。在这样的思想观念影响下,村民们参与文化活动热情很低。从而导致了即便有人组织活动,也很难开展。长此以往,农村文化生活就成为了无人组织、无人参与、无人管理的文化沙漠。
2.4、信仰缺失导致了不健康风气的侵入
由于广大村民信仰缺失,而且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很容易跟风。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给农村文化事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在这物欲横流的纷繁世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各种“低俗”文化迅速蔓延,导致了畸形文化恶性膨胀,严重危害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并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跟随网友私奔、赌博成瘾、加入邪教组织等等影响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在没有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引导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歪风邪气侵入乡村。所以对广大乡村大力加强文化活动设施的投入,进行健康的文化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引导刻不容缓。本来,省市文化馆应该负责对群众文艺骨干进行培训,但由于文化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门类不全,加之开展城镇文化活动,时间有限,所以多年来对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一直处于停止状态。
三、加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3.1、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尤其是随着当前城镇户籍的改革,各村镇要按照建制村镇规模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像居委会一样有专门组织文化活动方面的负责人,健全文化组织机构,尽快建立乡镇文化站,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农村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对于村里的文化活动組织,应该让负责计划生育的村干部专人负责,落实责任。行成村干部组织文化骨干,带动广大村民参与文化娱乐活动。
3.2、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尽快完成村镇文化站的建设工作。以镇为依据,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另外,力争村村有室外公共活动和健身场所,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
3.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市、县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是尽快解决文化馆专业人才短缺和缺乏训练场所、教练辅导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辅导人员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化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化第二课堂,设全并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为终身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3.4、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全市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3.5、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文化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及器材,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秧歌会演等常规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革专业剧团组建文化工作团体,增强专业剧团综合演出功能。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参考文献
[1] 熊春林,《农村文化发展之谋》,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年3月;
[2] 陈文珍,叶志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构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3] 方亮,《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2月;
[4] 孙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关键词:文化设施 文体活动 乡村文化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我省的广大农村得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生产快速发展,生活逐步提高,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生活水平提高了,而科学知识的缺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却导致了各种慢性病(如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在不知不觉的在村民中呈多发态势,从而也给国家带来了很重的医疗负担。所以,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当前乡村迫在眉睫的一项民心工程。
一、我省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文化设施严重不足
在我们所调查的56个村子里有图书室、棋牌室、娱乐室、健身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村庄只占9.6%。对于目前的文化生活,受调查的农民55%表示很满意和满意,45%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93.5%的家庭没有订阅报纸或杂志,84.2%的人的文化生活就是看电视,43.6%的人的农闲时间是打麻将、聊天和打牌。而大多数村子里的文化娱乐中心就是麻将馆。且大多数村子里的棋牌室是村民私自开设的以营利为目的的。麻将馆一方面丰富了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可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参与打麻将的村民久坐不动导致肥胖,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给村民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很大的医疗负担。另一方面,由于监管难度大,有的棋牌室发展为赌博场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1.2文化人才数量少、年龄大、素质低
我省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乡村凤毛麟角,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二把刀”也很少。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人。现在这些人年龄偏大,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更不可能组成定期活动的小团体,最多就是在过年节的秧歌、花灯、高跷、舞狮等活动中发挥一点作用。
其次,由于镇文化站没有财政支持,导致村镇很少有专业的负责人负责这方面的工作。现有的少数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即便少数镇设有文化站,但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也非常突出。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有的被抽出包点,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突击任务。
1.3文化活动经常性差、影响面小。
有些村庄有一些集体文化活动,但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如扭秧歌、踩高跷、唱歌等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庄搞一些棋类比赛,但也不经常,不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就是老年人打麻将、年轻人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另外,由于年龄等原因,村民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乡镇文化干部只注重办好镇里交办的工作,而村干部大多也对文化活动没有兴致,从而形成农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缺失。所以,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仅限于邻里之间、本村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大,群众的参与面很小。最多也就是个别镇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组织秧歌展演。
二.我省乡村文化设施不足活动少的主要原因
2.1、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
有的镇里名义上设有专门的文化站,有的镇则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的部门,职能发挥不突出。村里就更没有人抓文化工作了,农村的文艺人才都是凭借自身爱好自我摸索,没有正规的培训工作,因此,镇、村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许多上级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不能贯彻落实到基层,市里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也因为水平所限不能很好地参与。
2.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簿弱,人才稀缺。
我省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当簿弱,缺乏活动场所及必要的器材。在我们所调查的村里,有专门文化及娱乐活动场所的只占9.6%,其余的所谓娱乐娱乐活动场所就是私人开设的以盈利为目的的麻将馆。镇里的文化设施又由于不亲民而利用率低,导致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现象突出。
多年以前,由于每村都有或大或小的村办小学,所以村办小学成为了最有活力、最吸引人的文化场所,乡村教师充当着文化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可随着撤村并校政策的实施,多数的村办小学被取消,乡村更成为了文化的沙漠。
2.3、农民参与文化活动意愿弱,不远出头露面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村民认为剖头露面的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是“不干正事”,怕人说闲话,认为做饭、带孩子才是本分。还有的村民只注重经济效益,一心想着赚钱致富,而忽视了自身精神生活需要。在这样的思想观念影响下,村民们参与文化活动热情很低。从而导致了即便有人组织活动,也很难开展。长此以往,农村文化生活就成为了无人组织、无人参与、无人管理的文化沙漠。
2.4、信仰缺失导致了不健康风气的侵入
由于广大村民信仰缺失,而且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很容易跟风。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给农村文化事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在这物欲横流的纷繁世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各种“低俗”文化迅速蔓延,导致了畸形文化恶性膨胀,严重危害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并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跟随网友私奔、赌博成瘾、加入邪教组织等等影响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在没有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引导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歪风邪气侵入乡村。所以对广大乡村大力加强文化活动设施的投入,进行健康的文化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引导刻不容缓。本来,省市文化馆应该负责对群众文艺骨干进行培训,但由于文化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门类不全,加之开展城镇文化活动,时间有限,所以多年来对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一直处于停止状态。
三、加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3.1、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尤其是随着当前城镇户籍的改革,各村镇要按照建制村镇规模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像居委会一样有专门组织文化活动方面的负责人,健全文化组织机构,尽快建立乡镇文化站,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农村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对于村里的文化活动組织,应该让负责计划生育的村干部专人负责,落实责任。行成村干部组织文化骨干,带动广大村民参与文化娱乐活动。
3.2、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尽快完成村镇文化站的建设工作。以镇为依据,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另外,力争村村有室外公共活动和健身场所,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
3.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市、县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是尽快解决文化馆专业人才短缺和缺乏训练场所、教练辅导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辅导人员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化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化第二课堂,设全并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为终身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3.4、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全市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3.5、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文化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及器材,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秧歌会演等常规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革专业剧团组建文化工作团体,增强专业剧团综合演出功能。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参考文献
[1] 熊春林,《农村文化发展之谋》,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年3月;
[2] 陈文珍,叶志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构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3] 方亮,《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2月;
[4] 孙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