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是大势所趋,现代化的前提是专业化,在医药行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中, 药品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成为医药系统现代化发展的瓶颈。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必须通过业务的整合和流通配送环节的优化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企业又大多没有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药品物流;现状;问题;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一、 国内外药品物流现状分析
1.西方发达国家药品物流配送系统现状
据统计,美国医药商业市场经过自由竞争,目前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医药分销的前三位即占到整个医药市场的95%以上,麦卡森公司(McKesson)和卡迪诺健康有限公司(CardinalHealth)即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30%以上,排进世界财富50强。其中McKesson公司一年销售额就达368亿美元;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也占了业务量的95%以上。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药品物流已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可以说产业垄断化、企业寡头化、经营规模化是国际医药物流产业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
2.国内药品物流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改革和 OTC 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架接制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重要通道——药品物流, 国内首家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北京医药物流中心、西部规模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成都医药物流中心区、新疆新特药民族药业物流配送中心等已正式投入使用。随着医药物流热的兴起,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的格局也正在改变,实力型国有企业凭借其几十年的资本、网络积累雄踞一方;一些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迅速崛起;外资企业也密切关注国内市场的变化,伺机进入。
二、吉林省药品物流配送系统存在的问题
1.吉林省药品物流组织方面的问题
现行医药流通企业商业运作模式不符合现代流通企业的要求。吉林省现有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区域全国化、流通技术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多数医药流通企业缺乏市场开发和服务能力,这阻碍了医药流通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必须通过业务的整合和流通配送环节的优化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2.吉林省药品物流专业化方面的问题
物流专业化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物流设施短缺,而另一方面是现实当中有许多码头、仓储、专用线的利用率很低,例如目前全国仓库面积平均利用率不到40%。由于医药企业也不例外,既怕失去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的企业赚去,于是纷纷自营物流,从原料药采购到成品药销售,这一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都由企业内部组织自我完成。
3.吉林省药品物流市场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从事医药生产企业约有近6000多家,医药批发企业有1.7万多家,在册登记的医药零售店约有14万多家。医药流通企业多而小,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低,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低。省内的制药企业、医药批发企业以及医药零售企业多半各自为政, 造成医药物流资源浪费严重; 信息化水平低下,网络技术应用不广泛,电子资料交换(EDI ) 、企业资源管理( ERP) 、分销需求计划(DRP) 、有效客户反应( ECR) 、电子自动订货(EOS) 、卫星定位技术( GPS) 等围绕物流信息交换与管理的技术并未普及。企业又大多没有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
三、吉林省药品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思路
1.由“分散竞争”向“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企业综合实力的较量。近年来,我国医药商业前10名销售合计的市场份额从2002 年的33%增长到2003年的38%,2004年达到了 58%,其中利润占据 整个行业的一半以上,这说明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逐步增加,已有向寡头垄断方向演变的趋势。
2.实现医药流通业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
物流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物流系统内部、外部的物流数据资源,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利用信息技术指导物流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车辆调度、路径选择 等;物流信息化同时可对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发现市场的新机会。
3.发展社会化医药物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医药企业成立的物流公司,由于其上游企业生产的产品有限,因而除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外,必然会代理其他企业的产品。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专业化分工才更有利于提高效率,所以医药物流公司有必要向第三方转变。第三方物流,其一般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在物流渠道中,有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向用户提供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全部或部分物流代理服务。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后一方面可以从非核心业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比如新药研发。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实行社会化混载运输降低流通成本,减低仓库养护及库存成本。
4.打造配送中心,整合社会运输资源,降低运输费用
随着连锁药店的普及,以及医疗集团连锁诊所的开设,建立配送中心不可避免。建立配送中心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化流通体制与合理高效的现代化物流运作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压缩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实现少库存或零库存。目前,全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平均费用率将近11 % ,国家计划通过5年的时间把这个数字降到6 %。数据表明在流通领域通过物流来整合运输资源从而降低总成本的空间和潜能很大。因此,吉林省大型医药企业可通过组建配送中心对药品进行统一的在库管理、周转、分拣以及配送,从而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提高药品流通效率,实现整个医药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加快医药行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申志华.360度的医药物流平台[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2:26-28.
[2]刘希娟.我国现代医药物流思考[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1:78-81.
[3]彭向辉.我国医药供应链现状及成因分析[J]. 物流技术,2007,6:30-32.
[4]王雅璨.我国第三方医药物流的发展环境和运作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2007,6:71-72.
关键词:药品物流;现状;问题;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一、 国内外药品物流现状分析
1.西方发达国家药品物流配送系统现状
据统计,美国医药商业市场经过自由竞争,目前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医药分销的前三位即占到整个医药市场的95%以上,麦卡森公司(McKesson)和卡迪诺健康有限公司(CardinalHealth)即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30%以上,排进世界财富50强。其中McKesson公司一年销售额就达368亿美元;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也占了业务量的95%以上。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药品物流已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可以说产业垄断化、企业寡头化、经营规模化是国际医药物流产业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
2.国内药品物流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改革和 OTC 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架接制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重要通道——药品物流, 国内首家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北京医药物流中心、西部规模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成都医药物流中心区、新疆新特药民族药业物流配送中心等已正式投入使用。随着医药物流热的兴起,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的格局也正在改变,实力型国有企业凭借其几十年的资本、网络积累雄踞一方;一些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迅速崛起;外资企业也密切关注国内市场的变化,伺机进入。
二、吉林省药品物流配送系统存在的问题
1.吉林省药品物流组织方面的问题
现行医药流通企业商业运作模式不符合现代流通企业的要求。吉林省现有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区域全国化、流通技术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多数医药流通企业缺乏市场开发和服务能力,这阻碍了医药流通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必须通过业务的整合和流通配送环节的优化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2.吉林省药品物流专业化方面的问题
物流专业化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物流设施短缺,而另一方面是现实当中有许多码头、仓储、专用线的利用率很低,例如目前全国仓库面积平均利用率不到40%。由于医药企业也不例外,既怕失去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的企业赚去,于是纷纷自营物流,从原料药采购到成品药销售,这一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都由企业内部组织自我完成。
3.吉林省药品物流市场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从事医药生产企业约有近6000多家,医药批发企业有1.7万多家,在册登记的医药零售店约有14万多家。医药流通企业多而小,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低,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低。省内的制药企业、医药批发企业以及医药零售企业多半各自为政, 造成医药物流资源浪费严重; 信息化水平低下,网络技术应用不广泛,电子资料交换(EDI ) 、企业资源管理( ERP) 、分销需求计划(DRP) 、有效客户反应( ECR) 、电子自动订货(EOS) 、卫星定位技术( GPS) 等围绕物流信息交换与管理的技术并未普及。企业又大多没有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
三、吉林省药品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思路
1.由“分散竞争”向“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企业综合实力的较量。近年来,我国医药商业前10名销售合计的市场份额从2002 年的33%增长到2003年的38%,2004年达到了 58%,其中利润占据 整个行业的一半以上,这说明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逐步增加,已有向寡头垄断方向演变的趋势。
2.实现医药流通业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
物流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物流系统内部、外部的物流数据资源,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利用信息技术指导物流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车辆调度、路径选择 等;物流信息化同时可对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发现市场的新机会。
3.发展社会化医药物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医药企业成立的物流公司,由于其上游企业生产的产品有限,因而除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外,必然会代理其他企业的产品。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专业化分工才更有利于提高效率,所以医药物流公司有必要向第三方转变。第三方物流,其一般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在物流渠道中,有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向用户提供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全部或部分物流代理服务。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后一方面可以从非核心业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比如新药研发。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实行社会化混载运输降低流通成本,减低仓库养护及库存成本。
4.打造配送中心,整合社会运输资源,降低运输费用
随着连锁药店的普及,以及医疗集团连锁诊所的开设,建立配送中心不可避免。建立配送中心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化流通体制与合理高效的现代化物流运作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压缩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实现少库存或零库存。目前,全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平均费用率将近11 % ,国家计划通过5年的时间把这个数字降到6 %。数据表明在流通领域通过物流来整合运输资源从而降低总成本的空间和潜能很大。因此,吉林省大型医药企业可通过组建配送中心对药品进行统一的在库管理、周转、分拣以及配送,从而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提高药品流通效率,实现整个医药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加快医药行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申志华.360度的医药物流平台[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2:26-28.
[2]刘希娟.我国现代医药物流思考[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1:78-81.
[3]彭向辉.我国医药供应链现状及成因分析[J]. 物流技术,2007,6:30-32.
[4]王雅璨.我国第三方医药物流的发展环境和运作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2007,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