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看,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迫切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学生生命的引路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关键词:教师 传统观念 转变 素质 提高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影响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教师在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向主要集中在以学生为本,强调基础性,强调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文和道德的教育,强调综合性,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重视信息技术的发挥等六个方面。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看,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迫切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学生生命的引路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1.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苏霍姆林斯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把教育的全过程当作一个创造过程去研究,走一条“学习——教学——科研”三结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辛苦型”、“经验型”向“创造型”、“科研型”的转变,在创造中享受幸福和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要勇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不仅可以检验教育思想的正确与否,通过实践还可以有新的体会,大胆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教育进步的灵魂。只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才能培养出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才。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改进。
2.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教师不仅满足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生命,懂得生活。在教育教学中去爱护、呵护他们的生命成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爱生为本。”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教师要担当起学生人生的领航员的责任,并用自己的爱和人格魅力去滋补学生的成长,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3.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从过去只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及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反馈,激励肯定,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形成自我实现和反思的能力。
4.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者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要锻炼并形成课堂开发的能力,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朱熹《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给学生一杯有价值的水,教师自己就要努力开凿一眼泉。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只有学会学习,我们才能在当今社会大潮中搏击风浪,勇往直前。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面对知识的蜂拥而至,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上常教常新,脑海中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从教不息,必须学而不厌,成为终身学习者。
作为今天的教师,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才能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教育的美好明天,为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勤奋工作,不懈努力。
关键词:教师 传统观念 转变 素质 提高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影响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教师在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向主要集中在以学生为本,强调基础性,强调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文和道德的教育,强调综合性,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重视信息技术的发挥等六个方面。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看,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迫切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学生生命的引路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1.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苏霍姆林斯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把教育的全过程当作一个创造过程去研究,走一条“学习——教学——科研”三结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辛苦型”、“经验型”向“创造型”、“科研型”的转变,在创造中享受幸福和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要勇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不仅可以检验教育思想的正确与否,通过实践还可以有新的体会,大胆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教育进步的灵魂。只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才能培养出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才。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改进。
2.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教师不仅满足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生命,懂得生活。在教育教学中去爱护、呵护他们的生命成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爱生为本。”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教师要担当起学生人生的领航员的责任,并用自己的爱和人格魅力去滋补学生的成长,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3.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从过去只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及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反馈,激励肯定,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形成自我实现和反思的能力。
4.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者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要锻炼并形成课堂开发的能力,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朱熹《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给学生一杯有价值的水,教师自己就要努力开凿一眼泉。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只有学会学习,我们才能在当今社会大潮中搏击风浪,勇往直前。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面对知识的蜂拥而至,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上常教常新,脑海中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从教不息,必须学而不厌,成为终身学习者。
作为今天的教师,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才能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教育的美好明天,为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勤奋工作,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