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第36任校长的大学之道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绪箕(1914—2015),江苏江宁人。他是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百岁科学家,先后主持建成我国第一座3英尺低速风洞和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风洞,领导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靶机的研制工作,率先开展热应力理论和实验应用方面的研究,耄耋之年仍勤于科研,领衔冲刺航天飞机的热防护系统研究,在高温应力、蠕变、焊接相变、振动、损伤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范绪箕的一生,不仅奉献给航空航天事业,而且奉献于高等教育事业。他终身致力于航空专业的教学科研和高教管理工作,先后任职任教于浙江大学、华东航空学院、南京航空学院,1955年被评为当时我国航空院校中唯一的一级教授。1979年 3月,范绪箕从南京航空学院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工作,1980年4月至1984年2月就任上海交大第36任校长。时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快速走出“文革”阴霾,“摸索创造我们自己的、符合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是摆在每一位高教工作者面前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谙熟美、欧、俄教育体系的范绪箕,取各家之所长,结合我国实情,明确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并在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交大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具体落实推进,取得了显著的办学实效。总结范绪箕执掌交大期间的办学思想与实践,对于今日中国高校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范绪箕的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扬长避短,构建理工文结合的学科综合布局
  学科是大学承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本单元,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高等教育参照苏联高等教育模式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由此而形成的“理工分家”格局下的工程教育,由于系科设置的减损和学科综合性的丧失,难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方面均带来明显影响。有着丰富办学经验的范绪箕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极力主张上海交大要从“单一工科”走向“理、工、文结合”,扬长避短,构建综合性学科布局。他认为,学科布局重在“扬长避短”,“所谓‘扬长避短’并非‘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是要‘推陈出新’,以达到扬学科之长,避学科之短”。
  范绪箕就任上海交大校长伊始,即根据学校建设综合性理工大学的目标,致力于推动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学科布局和建设。一是支持理科系的重建与发展。继1978年学校重建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和工程力学系,1979年又恢复建立应用化学系。二是改造传统工科,增设新兴学科。学校以相近学科的工程大类为基础,将原有25个专业合并为12个大专业,拓宽专业面;紧跟新科技革命,更新学科体系,增设生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光纤通信、新型材料等新专业;成立海洋工程、能源工程、热科学、系统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6个跨系学科委员会,推进学科综合、渗透、交叉。三是恢复管理学科,创办人文学科。1979年,学校重建工业管理系;1984年,成立管理学院,这标志着上海交大恢复理、工、管相结合的学科格局。学校还增设人文社会学科,1979年创办科技外语系,1985年成立社会科学及工程系、文学艺术系和体育系,为全校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因材施教,培养高层次的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要务。范绪箕通过组织毕业生调查,全面了解国内科技界、工程界对于理工科高校培养人才的新要求,考察和分析了国外著名大学办学的新动向,提出了20世纪80年代上海交大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的工程科学技术人才”。他身体力行坚持以教學为中心,强调“要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重要的关键是改革大学教学”。
  在范绪箕的大力推动下,学校广大教师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在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革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能。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开放实验室,开设设计性实验;更新考试方法,在考试、考查中发挥学生创见,在毕业设计中引入计算机应用。每推行一项教学方法新举措,范绪箕总是亲自去课堂听课,与教师学生一起讨论,总结改革经验,先抓典型再推广应用。二是实行因材施教,在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同时不拘一格培养拔尖人才。从1979年起,学校先后推行学分制、选修制、导师制,建立起优秀学生选拔培养制度——选优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力地推动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三是加强全校师生的英语水平。学校先后开办英语、日语、德语进修班共35个,参加进修的教师有1235人次;重视本科生“读、听、写、说”的外语训练,在本科教学中形成连续4年外语教学“不断线”的传统。四是力推首批世界银行贷款留学生出国深造。1983年,学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选送38位优秀的交大学子出国留学。此举打破了当时国内只派进修教师出国的传统做法,上海交大成为第一个选派研究生出国学习的高校。
  (三)科教相长,发展高新科技及拓展科研协作
  高校科学研究是发展和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方面,是强化学科建设、锻炼师资队伍、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经。范绪箕校长到任后,以多年亲历高校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丰富经验,对学校科研工作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指出“知识的废旧率是很高的,如不自己从事研究,开发新的知识,高等教育就会落后。因此在高等学校必须开展科研”。他强调“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应该放在发展学科和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要把出成果与出人才结合起来;高校科研“以发展高新科技为目的”,要用“战略眼光”看待“科研与经济的关系”,既要看到技术服务所带来的近期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到远期的基础性研究对于国民经济的深远影响。晚年,范绪箕在总结科研心得时,还语重心长地告诫师生:开展研究工作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具备辩证思维,要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要坚守科研道德观。如果这五点都做到了,那就是一名合格的研究人员。   在范绪箕等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下,上海交大自1979年起探索科研管理改革,实行科技成果奖励制度、科研收益留成基金制度和科研课题合同制,为教师和科研人员创造自主、宽松的科研环境,形成良性的科研激励机制。学校重视科研基地建设,先后恢复、调整和新建一大批研究所(室)、跨系委员会和实验室,从系统构成和组织管理上保证了学校科研工作的稳定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学校积极开拓科研渠道,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下达的课题、社会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以及学校规划课题、各系(所)教师自选课题,有力地支持了一大批科研项目的开展。经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学校从1981年至1985年共承接各类科研项目3829项,科研总经费累计达5745.7万元。全校科研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诞生了一批重大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范绪箕大学教育思想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任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高度评价道:“中国高等教育波澜壮阔的改革则是从上海交通大学范绪箕校长和邓旭初书记手中启动的,他们带领交大成功度过了1980-1984年高等教育转型突破最困难的关键期。”当时恰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工作重点是贯彻改革开放精神。在范绪箕和全体交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面对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恢复、建设和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了由船、机、电学科为主的工科大学转向以理、工、管学科为主,兼有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发展的战略调整,学校综合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明显上升,为祖国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学校在新世纪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范绪箕大学教育思想对当前的启示
  范绪箕主张的大学发展之道是立足于本国、本校的实际,走出自己的大学发展路径。因此,他的教育思想本身就蕴含着辩证的思维、发展的逻辑,对于当今中国教育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样有着发人深省的重要启示:
  其一,中国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关键是要找准定位,办出特色。范绪箕认为,办一所大学应该有它自己的特色,这所大学和那所大学要有所区别。如果一味追求大而全,各个大学都一个样,就没有特色了。因此,中国大学的“双一流”建设要以“一流”为目标,结合各所高校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办学特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走出各具特色的“双一流”建设发展路径。
  其二,中国大学要办出特色,首要任务是明确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范绪箕指出,学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办学的中心思想,即明确以哪个发展方向为主;如果各类学科任其自由发展,那是成不了大气候的。他举例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皆以理工见长,但两校学科建设路径又各有侧重。麻省理工学院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加州理工学院则以理为主,以工为辅。中国高校学科建设同样要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办出特色,形成优势。
  其三,中国大学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教学科研的先进性。范绪箕强调,大学作为教学科研单位,所拥有的资本即人的知识及仪器设备。大学拿了这些资本去开发新科技,就是发挥创造力;拿了这些资本去谋求经济效益,则是遏制了创造力。大学一定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将科研所得的新知识、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出人才和出成果相结合;高校办学必须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避免出现舍难求易、唯利是图的弊端,以保证教学科研的先进性。
  概括言之,范绪箕主张“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思想,依然切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对“双一流”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探索价值,值得中国高等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挖掘學习并借鉴。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
其他文献
今年的“双十一”,来的比往年更早一些,各大平台早在10月份就开启了线上预售,持续22天,堪称“史上最长双十一”,在这个长达22天的购物节里,我们享受到比往年更便捷的服务,体
期刊
期刊
购物盛宴 捷报频传rn自2009年开始,“双十一”购物节让每年的十一月都变得热闹非凡.十一年后的今天,“双十一”购物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商家在11月11日当天进行促销的营销活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杭州市萧山区档案馆珍藏着95件由萧山区吴越历史文书博物馆捐赠的档案文献,这批档案文献出自于萧山丁村周氏家族,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时间跨度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至19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