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史上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为日后封建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孕育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和思想,在这漫长的2000多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依托自身的创造性和能力,为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這一时期,中华文明从弱小到强大,牢牢占据着世界主要地位,成为世界各国向往的目标。
关键词: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发展演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封建社会的开端
众所周知,中国的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代表农耕文明的农民阶级具有举足轻重轻重的地位,对于统治者而言,掌握了农民阶级也就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无论社会如何演变,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占有主导地位。在秦朝未统一六国之前,周朝采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极大地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发展,同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阶级的自身发展性。这为秦朝完成日后统一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要想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要牢牢掌握主动权,如何使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同时兼顾被统治阶级的权利,成为2000多年来封建统治者追求的目标。教师在教授此方面内容时,要牢牢把握社会关系的发展演变,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用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采用批判性的眼光去正确看待封建社会的发展,达到学习,思考两不误的目的。
如在课本《秦统一中国》当中,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得益于几个先决条件,一是西周末年,也就是所谓的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日趋落后,分封制的局限性,各诸侯国之间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状态,纷纷通过变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军事主张,为日后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这个时候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来完成统一,从而将人民带出战争的苦海,以便更好地发展经济进行休养生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秦国便脱颖而出。二是行朝自身的演变,形成了未来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自孝公时期开始,商鞅变法,运用法家思想广泛推行郡县制度,针对分封制的弊端,大胆进行改革,军事上建立军功制度,从而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物质基础。秦朝建立后,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系列弊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方面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良好开局。为政策的传达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建立郡县制度,改变了地方权力大于中央权力的弊端,开创了中央统治地方的历史先河,至今仍在沿用。
二、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不能操之过去,特别是涉及重大改革的事项一定要仔细慎重,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断循序渐进的去推动政治的变革,2000多年来中央集权的演变过程,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哲学观点,可以说2000多年来中央集权一直在加强,但都是通过自下而上的形式,逐步形成了后期的中央集权统治。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政府以来,往后的封建王朝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牢牢把握中央集权这一原则。可以说,封建王朝的统治兴于中央集权,亡于地方分治。
如在课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当中,因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阶级不断涌现出来,这就需要统治者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和转换自身统治的政治成果,多形式的巩固自身统治,吸纳更多的阶级人员为自身效力,这就是日后封建政治制度不断演变的原因之一。在秦朝时期,丞相掌握着重大的行政权力,这点在起初并没有多大的危害,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会发现相权的过于庞大,会直接威胁到皇帝的权力,从而影响统治阶级地位的稳固。汉朝建立后,承载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推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制度,在巩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缓和了阶级矛盾,从而得到了一段时期的稳定。但从用人制度上来讲,秦汉时期并没有将统治阶层进行大范围的扩充,仅仅掌握在部分官僚手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隋唐时期,为了缓和新兴阶层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建立了科学制度,为统治阶级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为了削弱相权,不断完善,形成了唐宋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在这一制度的推广下,相权一分为三,皇权从而得到明显加强。而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更加明确地奠定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存在的隐患,为明清时期的中央集权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三、封建统治的巅峰
随着中央权力的不断加强,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明朝建立初期,因为朱元璋本人性格的原因,加之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这就导致了皇权与相权之间必有一败的局面,在这一时期。朱元璋为巩固皇权,借胡惟庸惨案废除了丞相制度,改为六部制,从此近千年的皇权与相权之争落下帷幕,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达到巅峰。
如课本《明朝的统治》当中,朱元璋自废除丞相制度之后,建立了内阁制度,一方面通过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内阁权利过大,对内阁人员进行严格管控,从而将皇权集于一身。并且设立相应的特务机关去监测朝堂,为自身的统治无所不用其极。清朝借鉴明朝的政治制度,进一步扩大皇权,建立军机处将国家大权、军机要事统筹由皇帝一人裁决,而这个时候内阁便形同虚设,可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皇权统治达到了最高巅峰,同样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了稳固。
总而言之,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通过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使皇权加强的同时削弱了地方的权力,教师只有把握好中央集权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去分析判断问题,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去看待2000多年的封建史。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的编写思路及教学建议[J].人民教育,2017(18):39-43.
[2]谢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33+35.
关键词: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发展演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封建社会的开端
众所周知,中国的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代表农耕文明的农民阶级具有举足轻重轻重的地位,对于统治者而言,掌握了农民阶级也就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无论社会如何演变,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占有主导地位。在秦朝未统一六国之前,周朝采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极大地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发展,同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阶级的自身发展性。这为秦朝完成日后统一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要想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要牢牢掌握主动权,如何使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同时兼顾被统治阶级的权利,成为2000多年来封建统治者追求的目标。教师在教授此方面内容时,要牢牢把握社会关系的发展演变,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用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采用批判性的眼光去正确看待封建社会的发展,达到学习,思考两不误的目的。
如在课本《秦统一中国》当中,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得益于几个先决条件,一是西周末年,也就是所谓的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日趋落后,分封制的局限性,各诸侯国之间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状态,纷纷通过变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军事主张,为日后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这个时候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来完成统一,从而将人民带出战争的苦海,以便更好地发展经济进行休养生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秦国便脱颖而出。二是行朝自身的演变,形成了未来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自孝公时期开始,商鞅变法,运用法家思想广泛推行郡县制度,针对分封制的弊端,大胆进行改革,军事上建立军功制度,从而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物质基础。秦朝建立后,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系列弊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方面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良好开局。为政策的传达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建立郡县制度,改变了地方权力大于中央权力的弊端,开创了中央统治地方的历史先河,至今仍在沿用。
二、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不能操之过去,特别是涉及重大改革的事项一定要仔细慎重,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断循序渐进的去推动政治的变革,2000多年来中央集权的演变过程,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哲学观点,可以说2000多年来中央集权一直在加强,但都是通过自下而上的形式,逐步形成了后期的中央集权统治。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政府以来,往后的封建王朝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牢牢把握中央集权这一原则。可以说,封建王朝的统治兴于中央集权,亡于地方分治。
如在课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当中,因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阶级不断涌现出来,这就需要统治者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和转换自身统治的政治成果,多形式的巩固自身统治,吸纳更多的阶级人员为自身效力,这就是日后封建政治制度不断演变的原因之一。在秦朝时期,丞相掌握着重大的行政权力,这点在起初并没有多大的危害,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会发现相权的过于庞大,会直接威胁到皇帝的权力,从而影响统治阶级地位的稳固。汉朝建立后,承载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推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制度,在巩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缓和了阶级矛盾,从而得到了一段时期的稳定。但从用人制度上来讲,秦汉时期并没有将统治阶层进行大范围的扩充,仅仅掌握在部分官僚手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隋唐时期,为了缓和新兴阶层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建立了科学制度,为统治阶级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为了削弱相权,不断完善,形成了唐宋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在这一制度的推广下,相权一分为三,皇权从而得到明显加强。而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更加明确地奠定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存在的隐患,为明清时期的中央集权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三、封建统治的巅峰
随着中央权力的不断加强,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明朝建立初期,因为朱元璋本人性格的原因,加之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这就导致了皇权与相权之间必有一败的局面,在这一时期。朱元璋为巩固皇权,借胡惟庸惨案废除了丞相制度,改为六部制,从此近千年的皇权与相权之争落下帷幕,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达到巅峰。
如课本《明朝的统治》当中,朱元璋自废除丞相制度之后,建立了内阁制度,一方面通过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内阁权利过大,对内阁人员进行严格管控,从而将皇权集于一身。并且设立相应的特务机关去监测朝堂,为自身的统治无所不用其极。清朝借鉴明朝的政治制度,进一步扩大皇权,建立军机处将国家大权、军机要事统筹由皇帝一人裁决,而这个时候内阁便形同虚设,可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皇权统治达到了最高巅峰,同样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了稳固。
总而言之,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通过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使皇权加强的同时削弱了地方的权力,教师只有把握好中央集权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去分析判断问题,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去看待2000多年的封建史。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的编写思路及教学建议[J].人民教育,2017(18):39-43.
[2]谢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