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关鍵。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我在探索与实践中大胆创新,构建了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教结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课堂教学结构新模式——“指导自学、质疑问难法”教学。“自学”即自主学习,其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学生自觉求知、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并通过强化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灵活指导学生自学处理教材,既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要指导好学生自学处理教材,必须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具体的阅读教材方法有四小点:
1.阅读要有自觉性和专一性。进行阅读要做到一字一句地读、聚精会神读,尽快进入阅读的意境,保持稳定的情绪,抑制思想开小差。
2.边读边标记,提高阅读效果。进行阅读要做到抓住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词语和重点句子进行标记,并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关键性的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3.注意全面阅读,划分教材的主次部分。进行阅读要做到全面性,理解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既能把全文的知识点列出来,又能把全文的主次划分出来,进一步理解教材,提高阅读效果。
4.注意阅读的情感,充分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阅读要做到情感交融,深入领悟作者表达的喜、怒、哀、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如教《林海》一课中,在学生掌握阅读教材方法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准确地画出描写“岭”、“林”、“花”的特点的关键性词语和重点句子,又能抓住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划分课文的主次部分,并通过情感阅读领略到作者对大兴安岭那种赞美与喜爱之情。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阅读教材,不但掌握了教材的内容,还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自学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讨论,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自学讨论,是对教材懂得什么的讨论目标。通过进行积极的参与、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月光曲》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走进茅屋给盲姑娘弹琴?他不进去行吗,为什么?”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很快就把第一问的答案写了出来:“那就是兄妹俩的对话中饱含着盲姑娘对音乐的爱以及哥哥无法使盲姑娘得到满足感到遗憾和内疚感动了贝多芬。”而第二个问题答案就冲突了。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行,因为贝多芬到各地演出是为了钱,盲姑娘买不起入场券听不到贝多芬弹钢琴是理所当然的,贝多芬根本不用同情盲姑娘。”另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不行,贝多芬到各地演出虽然是为了钱,但听到兄妹俩凄楚感人的对话,如果不进去,良心会自责,依理也说不过;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谱写出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学生经过了激烈的辩论,接受的知识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求异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少年儿童天生好奇,对万物万事都爱问个为什么,这是学生本身就有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本能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引导学生那两种思维发散和深化,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凡卡》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凡卡提心吊胆好不容易有机会把写好了一封关系到命运的信投入邮箱以后,结果将会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后,同学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出答案:“信寄不出去,凡卡命运改变不了,他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这时,我抓住时机提出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发生吗?”这样一引导,就点燃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说:“过几天,凡卡的爷爷就把凡卡接回去了。因为送信的邮差正好是凡卡爷爷的好朋友,把凡卡那一封死信送出去”;有的学生说:“信虽然寄不出去,但碰巧凡卡的爷爷第二天来看望凡卡,凡卡把悲惨生活告诉了爷爷,爷爷就把凡卡接回去了”;还有的学生说:“凡卡等了一个多月不见爷爷来接他,他又再也忍受不了,就逃出老板家,正好碰到马车夫帮人送货,马车夫就把凡卡带回去了”等等。
由此可见,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思考,而且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一般只限于对事理的认识和表象的认识,未能对知识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找知识点学习后,认为已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无疑可质。如果这时教师能把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教《草船借箭》一课中,同学对这样的历史故事一看就懂了,似乎掌握了要学的东西。这时,我抓住贯穿全文的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进行设疑:①诸葛亮先神机妙算到什么才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枝箭?②诸葛亮还算到什么才能成功借到箭?③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一设疑,把学生带进了思考和探讨之中,让学生一点一点地进行讨论、交流,并鼓励同学们大胆把想到的都说出来。这样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通过遇难解难,得来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也特别有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运用“指导自学、质疑问难法”进行教学,可突出以下几方面:(一)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局面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大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四)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单靠传统式传授知识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只有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深挖学生创新潜能,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
一、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要指导好学生自学处理教材,必须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具体的阅读教材方法有四小点:
1.阅读要有自觉性和专一性。进行阅读要做到一字一句地读、聚精会神读,尽快进入阅读的意境,保持稳定的情绪,抑制思想开小差。
2.边读边标记,提高阅读效果。进行阅读要做到抓住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词语和重点句子进行标记,并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关键性的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3.注意全面阅读,划分教材的主次部分。进行阅读要做到全面性,理解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既能把全文的知识点列出来,又能把全文的主次划分出来,进一步理解教材,提高阅读效果。
4.注意阅读的情感,充分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阅读要做到情感交融,深入领悟作者表达的喜、怒、哀、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如教《林海》一课中,在学生掌握阅读教材方法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准确地画出描写“岭”、“林”、“花”的特点的关键性词语和重点句子,又能抓住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划分课文的主次部分,并通过情感阅读领略到作者对大兴安岭那种赞美与喜爱之情。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阅读教材,不但掌握了教材的内容,还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自学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讨论,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自学讨论,是对教材懂得什么的讨论目标。通过进行积极的参与、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月光曲》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走进茅屋给盲姑娘弹琴?他不进去行吗,为什么?”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很快就把第一问的答案写了出来:“那就是兄妹俩的对话中饱含着盲姑娘对音乐的爱以及哥哥无法使盲姑娘得到满足感到遗憾和内疚感动了贝多芬。”而第二个问题答案就冲突了。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行,因为贝多芬到各地演出是为了钱,盲姑娘买不起入场券听不到贝多芬弹钢琴是理所当然的,贝多芬根本不用同情盲姑娘。”另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不行,贝多芬到各地演出虽然是为了钱,但听到兄妹俩凄楚感人的对话,如果不进去,良心会自责,依理也说不过;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谱写出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学生经过了激烈的辩论,接受的知识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求异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少年儿童天生好奇,对万物万事都爱问个为什么,这是学生本身就有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本能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引导学生那两种思维发散和深化,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凡卡》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凡卡提心吊胆好不容易有机会把写好了一封关系到命运的信投入邮箱以后,结果将会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后,同学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出答案:“信寄不出去,凡卡命运改变不了,他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这时,我抓住时机提出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发生吗?”这样一引导,就点燃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说:“过几天,凡卡的爷爷就把凡卡接回去了。因为送信的邮差正好是凡卡爷爷的好朋友,把凡卡那一封死信送出去”;有的学生说:“信虽然寄不出去,但碰巧凡卡的爷爷第二天来看望凡卡,凡卡把悲惨生活告诉了爷爷,爷爷就把凡卡接回去了”;还有的学生说:“凡卡等了一个多月不见爷爷来接他,他又再也忍受不了,就逃出老板家,正好碰到马车夫帮人送货,马车夫就把凡卡带回去了”等等。
由此可见,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思考,而且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一般只限于对事理的认识和表象的认识,未能对知识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找知识点学习后,认为已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无疑可质。如果这时教师能把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教《草船借箭》一课中,同学对这样的历史故事一看就懂了,似乎掌握了要学的东西。这时,我抓住贯穿全文的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进行设疑:①诸葛亮先神机妙算到什么才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枝箭?②诸葛亮还算到什么才能成功借到箭?③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一设疑,把学生带进了思考和探讨之中,让学生一点一点地进行讨论、交流,并鼓励同学们大胆把想到的都说出来。这样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通过遇难解难,得来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也特别有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运用“指导自学、质疑问难法”进行教学,可突出以下几方面:(一)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局面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大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四)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单靠传统式传授知识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只有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深挖学生创新潜能,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