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痴迷收藏艺术,
从不迷信权威,
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洞悉真假,
以自己敏锐的嗅觉探寻珍奇。
沙里淘金,
挖掘历史残留的吉光片羽;
广纳博采,
搜寻时代的缩影和中华瑰宝。
学无止境,钟情于初。
先是商人,后是收藏经纪人
别看刘道子先生步入收藏爱好者的行列不足六年,但他对收藏这门艺术的兴趣却已持续半生。刘先生介绍,他有个叔叔以前特别喜欢收藏,兴起时常跟亲友高谈阔论,在其熏陶下受到感染,小小年纪的他也开始着迷于此。
入收藏界,资金、眼光、胆识三者缺一不可。刘道子先生的胆识,早年就初显端倪。他是顺德人,亦继承了祖辈勇于开拓的血脉,1981年在澳门开公司,1986年在顺德开中外合资工厂,1990年豪掷三千万购买明珠阁酒楼,面积达两千平米,规模之大,在1990年时澳门名列前五。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市场的局限让他的酒楼无以为继,守了15年,亏损七千多万。2003年,刘道子先生将其无奈转让。这些年,他还投资过农业,曾在新村拥有500亩的鱼塘,因为缺乏专业人才,管理困难,也只得匆匆收场。经历过大起大落,刘先生的心底一如湖面般平静。他目前只专注收藏,因为过去的已然过去,现在和未来才至关重要。
拾起儿时兴趣,分外用心
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拾起小时候的梦想,刘先生自然分外用心。看书、拜师、只身淘宝,他抓住机会研究学习,六年间,俨然已经从一个爱好者成长为一个专业人士。这个过程中自然也积攒了许多心得,他随手拿起相应古玩举例:这是官窑,真与假只在一线之间,彩头要对,釉料要对,演变得好,用手去感觉它是有高低层次感的;宝光与火光之分,现代火炉烧的还是旧火炉烧的也有差别,快火与慢火烧制的亦然,温差起伏会产生波浪;如这成化青花,青花釉一般要偏青、偏灰、偏蓝、偏紫,发色好,工笔稳细、胎骨细滑,自然流畅;这是玉器,时间长了就会氧化;这是寿山田坑石,埋在地底下经过地壳运动作用加温受压,反复地开而成;每看一件古玩,都要看线条是不是流畅,不然,很有可能是假的。
在刘道子先生的指点下,这些稀世古玩果真变得鲜活,它们图案各异——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栩栩如生;形状不一——或大或小,造型奇特;做工考究,有粗犷之貌,也不乏精细之处。面对它们,刘先生的眼里满是柔情,每拿起一件都能滔滔不绝叙说它背后的故事,好像重新认识了一次,永远兴致勃勃。但是,一谈及社会上少量的丑恶现象,他立即露出痛心疾首的神色。
有两种情况令他扼腕:其一仿真手段愈益高明,赝品多如牛毛;其二有些鉴定专家由于某种主观原因,不能准确地分辨真品与赝品;其实,除刘先生所说的还有第三种情况,人们同样不为苟同:有些人不是收藏家却偏偏滥竽充数,扰乱收藏市场。刘先生表示,收藏家挽救文物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道德建设。没有认真求证,便不应轻易断定真伪。好比法官审判犯人,没有充足证据不可随意收押。
懂文物 惜文物 精品在握
其实收藏的功夫深厚与否在于规模的大小和精品的疏密,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说起来,刘先生就有精品在握。
田黄:重达百斤,粗看油光水滑,玉体通透,细看质地细腻圆润,十分可人。据了解,田黄产自福建,由于材质稀缺,故易于保值增值,已成为大众投资的优选。有人说,“一两田黄三两金”,刘先生的这尊保守估计在市面上价值三千万,可谓名贵;元代的十八罗汉:宝石蓝,颜色饱满鲜艳。刘先生介绍时连连称奇,为古人的智慧结晶喝彩。十八罗汉乃佛教中释迦牟尼的弟子,象征维护正义,度人净化的圣者。唐代时流行十六尊,宋代盛行十八尊,由古代书画家咏赞推广,延续至今;大明成化五彩:据资料记载,是为成化皇帝创制,属于明代瓷器的高峰,做工精美,颜色明艳,极具艺术收藏价值,刘道子先生介绍它时直呼它是国宝;此外还有斗唐三彩:大唐贞观年间的瓷器,刘先生端详片刻,亦说其不可多得。据有关专家表示,金彩地斗唐三彩是国家一级文物,现留存于世的已经相当稀少,以景德瓷三彩最为名贵。除海外流失或家族继承,大部分仅限国家博物馆所有。的确,眼前的景德瓷金彩地斗唐三彩,金光灿烂,温润如玉,成色纯正,画工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刘道子先生说,只有懂文物的人才知道珍惜文物,否则可能面对国宝而无动于衷,让其白白流失。刘先生淘得的部分藏品只花费了数千元,甚至数百元,但它们真正的价值却远远超出其购买时的价格。例如乾隆时期的一只碗,最初买时不过两千元,后来有人看中,出价高达六十万,但刘道子先生并未同意,因为真正艺术品的收藏价值远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历史上,买椟还珠的笑话不在少数,慧眼识珠的人才能担当起挽救国宝的大任。
好心态作支撑 毅然前行
俗话说,“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现在的刘道子先生似乎有些孤独,有些疑惑:澳门现在盘弄古玩的人成百上千,但水平良莠不齐,实力越雄厚,认同性反而越低。他亦坦诚表示,家中数千件藏品,就自己认定的国宝级文物约一两百件,但部分业内人士看过些许之后却说它们是赝品。为此,刘先生并不生气。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从入行到现在,受到这样打击已经不少。靠着良好心态毅然走到现在。
印象较深刻的是那次在香港,对方不予颁发收藏家资格证。刘道子先生表示,如果只是为了证明收藏鉴赏水平高超,以个人的思维断定古玩真假,这是对历史、艺术的不公道,只有自身真正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才能看到古玩隐藏的魅力。
刘道子先生不盲目迷信权威,他鉴赏文物总是注意结合它的历史背景入手,从不会“听风就是雨”,除非对方拿出有力证据,否则他不会轻易推翻自己辛勤鉴赏的成果。
当然,刘道子先生不会刻意“闭门造车”,他一直都在积极地与其它人士一起,为喜爱的收藏事业作贡献。2010年9月,他曾参与负责澳门书画印章展,其中大部分精美印章展品是他和虞正祥先生友情提供,不少精品还受到来访北京同行人士的肯定。
刘道子先生自言没有业余爱好,闲暇时最大的娱乐仍然是鼓捣他的古玩,家人原本不支持,但被他的全心全意所打动,也便不再反对。已筹办一年的“澳门古董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顺利落成,便水到渠成地成为了他全新的人生寄托,以此促进同行间的交流,推动澳门的收藏文化!
刘道子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祖籍顺德
收藏经纪人
来澳门30多年,擅收藏鉴赏,
2005年入行收藏
现为澳门莲花古董艺术交流中心负责人之一
专营田黄、青铜器、古木器、玉器、古大印等
曾办过酒楼、酒厂、服装厂,农场等
从不迷信权威,
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洞悉真假,
以自己敏锐的嗅觉探寻珍奇。
沙里淘金,
挖掘历史残留的吉光片羽;
广纳博采,
搜寻时代的缩影和中华瑰宝。
学无止境,钟情于初。
先是商人,后是收藏经纪人
别看刘道子先生步入收藏爱好者的行列不足六年,但他对收藏这门艺术的兴趣却已持续半生。刘先生介绍,他有个叔叔以前特别喜欢收藏,兴起时常跟亲友高谈阔论,在其熏陶下受到感染,小小年纪的他也开始着迷于此。
入收藏界,资金、眼光、胆识三者缺一不可。刘道子先生的胆识,早年就初显端倪。他是顺德人,亦继承了祖辈勇于开拓的血脉,1981年在澳门开公司,1986年在顺德开中外合资工厂,1990年豪掷三千万购买明珠阁酒楼,面积达两千平米,规模之大,在1990年时澳门名列前五。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市场的局限让他的酒楼无以为继,守了15年,亏损七千多万。2003年,刘道子先生将其无奈转让。这些年,他还投资过农业,曾在新村拥有500亩的鱼塘,因为缺乏专业人才,管理困难,也只得匆匆收场。经历过大起大落,刘先生的心底一如湖面般平静。他目前只专注收藏,因为过去的已然过去,现在和未来才至关重要。
拾起儿时兴趣,分外用心
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拾起小时候的梦想,刘先生自然分外用心。看书、拜师、只身淘宝,他抓住机会研究学习,六年间,俨然已经从一个爱好者成长为一个专业人士。这个过程中自然也积攒了许多心得,他随手拿起相应古玩举例:这是官窑,真与假只在一线之间,彩头要对,釉料要对,演变得好,用手去感觉它是有高低层次感的;宝光与火光之分,现代火炉烧的还是旧火炉烧的也有差别,快火与慢火烧制的亦然,温差起伏会产生波浪;如这成化青花,青花釉一般要偏青、偏灰、偏蓝、偏紫,发色好,工笔稳细、胎骨细滑,自然流畅;这是玉器,时间长了就会氧化;这是寿山田坑石,埋在地底下经过地壳运动作用加温受压,反复地开而成;每看一件古玩,都要看线条是不是流畅,不然,很有可能是假的。
在刘道子先生的指点下,这些稀世古玩果真变得鲜活,它们图案各异——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栩栩如生;形状不一——或大或小,造型奇特;做工考究,有粗犷之貌,也不乏精细之处。面对它们,刘先生的眼里满是柔情,每拿起一件都能滔滔不绝叙说它背后的故事,好像重新认识了一次,永远兴致勃勃。但是,一谈及社会上少量的丑恶现象,他立即露出痛心疾首的神色。
有两种情况令他扼腕:其一仿真手段愈益高明,赝品多如牛毛;其二有些鉴定专家由于某种主观原因,不能准确地分辨真品与赝品;其实,除刘先生所说的还有第三种情况,人们同样不为苟同:有些人不是收藏家却偏偏滥竽充数,扰乱收藏市场。刘先生表示,收藏家挽救文物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道德建设。没有认真求证,便不应轻易断定真伪。好比法官审判犯人,没有充足证据不可随意收押。
懂文物 惜文物 精品在握
其实收藏的功夫深厚与否在于规模的大小和精品的疏密,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说起来,刘先生就有精品在握。
田黄:重达百斤,粗看油光水滑,玉体通透,细看质地细腻圆润,十分可人。据了解,田黄产自福建,由于材质稀缺,故易于保值增值,已成为大众投资的优选。有人说,“一两田黄三两金”,刘先生的这尊保守估计在市面上价值三千万,可谓名贵;元代的十八罗汉:宝石蓝,颜色饱满鲜艳。刘先生介绍时连连称奇,为古人的智慧结晶喝彩。十八罗汉乃佛教中释迦牟尼的弟子,象征维护正义,度人净化的圣者。唐代时流行十六尊,宋代盛行十八尊,由古代书画家咏赞推广,延续至今;大明成化五彩:据资料记载,是为成化皇帝创制,属于明代瓷器的高峰,做工精美,颜色明艳,极具艺术收藏价值,刘道子先生介绍它时直呼它是国宝;此外还有斗唐三彩:大唐贞观年间的瓷器,刘先生端详片刻,亦说其不可多得。据有关专家表示,金彩地斗唐三彩是国家一级文物,现留存于世的已经相当稀少,以景德瓷三彩最为名贵。除海外流失或家族继承,大部分仅限国家博物馆所有。的确,眼前的景德瓷金彩地斗唐三彩,金光灿烂,温润如玉,成色纯正,画工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刘道子先生说,只有懂文物的人才知道珍惜文物,否则可能面对国宝而无动于衷,让其白白流失。刘先生淘得的部分藏品只花费了数千元,甚至数百元,但它们真正的价值却远远超出其购买时的价格。例如乾隆时期的一只碗,最初买时不过两千元,后来有人看中,出价高达六十万,但刘道子先生并未同意,因为真正艺术品的收藏价值远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历史上,买椟还珠的笑话不在少数,慧眼识珠的人才能担当起挽救国宝的大任。
好心态作支撑 毅然前行
俗话说,“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现在的刘道子先生似乎有些孤独,有些疑惑:澳门现在盘弄古玩的人成百上千,但水平良莠不齐,实力越雄厚,认同性反而越低。他亦坦诚表示,家中数千件藏品,就自己认定的国宝级文物约一两百件,但部分业内人士看过些许之后却说它们是赝品。为此,刘先生并不生气。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从入行到现在,受到这样打击已经不少。靠着良好心态毅然走到现在。
印象较深刻的是那次在香港,对方不予颁发收藏家资格证。刘道子先生表示,如果只是为了证明收藏鉴赏水平高超,以个人的思维断定古玩真假,这是对历史、艺术的不公道,只有自身真正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才能看到古玩隐藏的魅力。
刘道子先生不盲目迷信权威,他鉴赏文物总是注意结合它的历史背景入手,从不会“听风就是雨”,除非对方拿出有力证据,否则他不会轻易推翻自己辛勤鉴赏的成果。
当然,刘道子先生不会刻意“闭门造车”,他一直都在积极地与其它人士一起,为喜爱的收藏事业作贡献。2010年9月,他曾参与负责澳门书画印章展,其中大部分精美印章展品是他和虞正祥先生友情提供,不少精品还受到来访北京同行人士的肯定。
刘道子先生自言没有业余爱好,闲暇时最大的娱乐仍然是鼓捣他的古玩,家人原本不支持,但被他的全心全意所打动,也便不再反对。已筹办一年的“澳门古董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顺利落成,便水到渠成地成为了他全新的人生寄托,以此促进同行间的交流,推动澳门的收藏文化!
刘道子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祖籍顺德
收藏经纪人
来澳门30多年,擅收藏鉴赏,
2005年入行收藏
现为澳门莲花古董艺术交流中心负责人之一
专营田黄、青铜器、古木器、玉器、古大印等
曾办过酒楼、酒厂、服装厂,农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