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我的班,我会第一个录取你”
1986年初,德国人露特·梅尔辛第一次来到中国。那年她将近60岁,在人艺,她成了我的老师。
在训练中,梅尔辛教授大量使用身体技术来激发演员的潜能,三四个小时的课程包括翻滚、跳跃等运动技巧,很辛苦,一些同学也很抵触。我们班的吴刚(《潜伏》里陆桥山饰演者),就称病逃避上课。我上课一直特认真,不惜力,领悟也快,梅尔辛教授经常表扬我。
一天,梅尔辛教授跟我说:“如果你明年去德国,考我的班,我会第一个录取你。”我却回答:“不愿意。”人艺是中国最好的剧院,我不想刚进来就离开。不久,梅尔辛教授就回了德国。
1986年下半年,我从学员班被抽调到剧院排《北京人》,演曾文清,算是主演了。那时,剧院第二次把梅尔辛教授请来给我们上课。她再一次郑重地希望我去德国,我再一次回绝了她。
1987年暑假,梅尔辛教授第三次来到北京,那时我才知道她给我发过好几次邀请函,寄到人艺;都被扣下来了。她临走前,跟我说:“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去德国上学,就去三个月吧,完整地看一看格洛托夫斯基流派的教学。”
一年之后,我从人艺毕业,因失恋大受打击,就给梅尔辛写信说打算去德国,她特别高兴,立刻重新给我发了邀请函——这次寄到了我家里。
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
1989年11月8日早晨7点,我终于敲开了梅尔辛的家门。那一天,我看见了柏林墙——梅尔辛带我上了瞭望塔,我看到墙下一道有五六百米宽的隔离地带,它空荡荡的,只有电网和岗哨,梅尔辛又告诉我,要有人从那儿跑过,士兵就会开枪。
那是我第一次触摸到柏林墙,那也是它形态完整的最后一天。第二天早上6点,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好多人拿着鲜花泪流满面——东西德的边境开放了。
我顺利在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注册入学,跟着梅尔辛上表演课,还修灯光、修舞台美术、修服装设计、修形体……课余时间几乎所有中国留学生都忙着打工、找房子,可梅尔辛每个月给我800马克的生活费,她希望我不打工,专心学习。
就这样在梅尔辛家住了一年,我想搬出来了。因为白吃白喝白住,我自己也觉得不像话。
梅尔辛拗不过我,但她安排我在她一个学生开的剧团里演戏,每月我有1500到2000马克的收入。可是一年之后,我开始像哈姆雷特思考“生存或者毁灭”一样思考“留下或者回去”。相比之下,德国一年语言学校加四年高等艺术学院毕业之后,很可能根本没有人找我做演员;如果我继续读书,读戏剧史或戏剧理论,读到博士毕业都快40岁了。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
“妈妈,再见,一切顺利”
我跟梅尔辛談过三次。她想让我继承格洛托夫斯基流派,成为她的传人。
在艺术领域,格洛托夫斯基流派认为任何人只要智商没问题,都有成为好演员的潜质,同时,老师的言传身教特别重要。梅尔辛师从格洛托夫斯基本人,是嫡系传人,这也是为什么她把传人看得特别重。
可我必须回去,柏林墙已经拆了,但是在德国的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会有一道墙,就是中国跟德国之间文化的、生活习惯的墙。
回国的前一天,梅尔辛态度很冷淡,我知道我是真的让她难过了。在门外,我拥抱了梅尔辛,说:“妈妈,再见,一切顺利。”
在中国,格洛托夫斯基流派只有我会。其实当初如果我再在德国待个五年十年,回来可能也能当演员,但我就不会遇到《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感谢梅尔辛,没有她,没有格洛托夫斯基,我不会有今天。
(摘自《人物周刊》)
1986年初,德国人露特·梅尔辛第一次来到中国。那年她将近60岁,在人艺,她成了我的老师。
在训练中,梅尔辛教授大量使用身体技术来激发演员的潜能,三四个小时的课程包括翻滚、跳跃等运动技巧,很辛苦,一些同学也很抵触。我们班的吴刚(《潜伏》里陆桥山饰演者),就称病逃避上课。我上课一直特认真,不惜力,领悟也快,梅尔辛教授经常表扬我。
一天,梅尔辛教授跟我说:“如果你明年去德国,考我的班,我会第一个录取你。”我却回答:“不愿意。”人艺是中国最好的剧院,我不想刚进来就离开。不久,梅尔辛教授就回了德国。
1986年下半年,我从学员班被抽调到剧院排《北京人》,演曾文清,算是主演了。那时,剧院第二次把梅尔辛教授请来给我们上课。她再一次郑重地希望我去德国,我再一次回绝了她。
1987年暑假,梅尔辛教授第三次来到北京,那时我才知道她给我发过好几次邀请函,寄到人艺;都被扣下来了。她临走前,跟我说:“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去德国上学,就去三个月吧,完整地看一看格洛托夫斯基流派的教学。”
一年之后,我从人艺毕业,因失恋大受打击,就给梅尔辛写信说打算去德国,她特别高兴,立刻重新给我发了邀请函——这次寄到了我家里。
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
1989年11月8日早晨7点,我终于敲开了梅尔辛的家门。那一天,我看见了柏林墙——梅尔辛带我上了瞭望塔,我看到墙下一道有五六百米宽的隔离地带,它空荡荡的,只有电网和岗哨,梅尔辛又告诉我,要有人从那儿跑过,士兵就会开枪。
那是我第一次触摸到柏林墙,那也是它形态完整的最后一天。第二天早上6点,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好多人拿着鲜花泪流满面——东西德的边境开放了。
我顺利在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注册入学,跟着梅尔辛上表演课,还修灯光、修舞台美术、修服装设计、修形体……课余时间几乎所有中国留学生都忙着打工、找房子,可梅尔辛每个月给我800马克的生活费,她希望我不打工,专心学习。
就这样在梅尔辛家住了一年,我想搬出来了。因为白吃白喝白住,我自己也觉得不像话。
梅尔辛拗不过我,但她安排我在她一个学生开的剧团里演戏,每月我有1500到2000马克的收入。可是一年之后,我开始像哈姆雷特思考“生存或者毁灭”一样思考“留下或者回去”。相比之下,德国一年语言学校加四年高等艺术学院毕业之后,很可能根本没有人找我做演员;如果我继续读书,读戏剧史或戏剧理论,读到博士毕业都快40岁了。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
“妈妈,再见,一切顺利”
我跟梅尔辛談过三次。她想让我继承格洛托夫斯基流派,成为她的传人。
在艺术领域,格洛托夫斯基流派认为任何人只要智商没问题,都有成为好演员的潜质,同时,老师的言传身教特别重要。梅尔辛师从格洛托夫斯基本人,是嫡系传人,这也是为什么她把传人看得特别重。
可我必须回去,柏林墙已经拆了,但是在德国的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会有一道墙,就是中国跟德国之间文化的、生活习惯的墙。
回国的前一天,梅尔辛态度很冷淡,我知道我是真的让她难过了。在门外,我拥抱了梅尔辛,说:“妈妈,再见,一切顺利。”
在中国,格洛托夫斯基流派只有我会。其实当初如果我再在德国待个五年十年,回来可能也能当演员,但我就不会遇到《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感谢梅尔辛,没有她,没有格洛托夫斯基,我不会有今天。
(摘自《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