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与学生关系的法律定位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国家公立高校作为“公法人”,一般纳入行政法范畴内的行政主体。我国相关法律将我国国办高校定位为事业单位法人是有缺陷的。在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属于行政主体中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应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在高校与学生间实际上存在着两类性质不同的法律关系:一类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另一类则属于地位不对等主体之间的特别行政法律关系。高校学生管理应当坚持基本的法律理念和原则,并主要承担两种类型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高校对学生进行法制化管理,有利于建立法治背景下高校与
其他文献
有资料称,报人张季鸾1913年第一次入狱,是因为对宋教仁案不平。但是具体情形如何,一直不得而知。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还在留学日本时,张就对宋深表钦佩,并称其为湖南三杰之一。
本文旨在讨论哲学本体论的实质及其理论形态,把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的相互矛盾、对立的认识在三个层面上作出统一的理解: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或是对本体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