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乙状结肠瘘一例

来源 :临床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男性,71 岁.因左侧腹股沟疝术后11 年,切口处肿痛半年于2019 年9月2日入院.11 年前因左侧腹股沟疝行左侧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半年前左侧腹股沟区切口处出现反复红肿并破溃流脓,予单纯瘘道切除、引流,未愈合.有高血压病史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0余年,糖尿病病史6年.体格检查:左侧腹股沟区可见长约6 cm 陈旧性手术瘢痕,瘢痕上缘窦道外口,可见脓液流出,局部压痛.瘘管造影显示左侧腹股沟区瘘管与结肠相通(图 1),诊断为乙状结肠瘘.考虑可能与左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有关.术中可见左侧腹股沟区瘘管与乙状结肠相通,可见补片进入肠管并与肠壁融合,切除该病损肠管后行乙状结肠端端吻合.
其他文献
病人,女,65 岁.突发剑突下疼痛1天余于2020年10 月21 日入院,伴明显恶心、呕吐,伴活动后气促,无黑便.体格检查:右下肺未闻及呼吸音,右下肺叩诊浊音,剑突下及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胸腰段脊柱侧弯.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胸部CT检查:胸腰段脊柱侧弯畸形,右肺及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炎性病变,右侧胸腔积液,邻近肺组织受压节段性不张,膈肌前份不连续并腹腔内部分肠管、脂肪疝入胸腔内,考虑膈疝可能,疝入肠腔内积液,肠壁肿胀(图1 ).血气分析:PO265 mmHg,PCO255 mmHg.术前诊断:右侧
心脏外科术后管理是影响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常规门诊随访并不能完全满足心脏疾病术后病人疾病康复管理需求.通过家用医疗设备、集成手术植入物、搭载于智能手机等数字化医疗模式对病人实行远程术后监测、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指导,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降低再入院率,降低病人医疗负担,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与满意度.基于此,本文就不同模式数字化医疗在心脏疾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主动脉疾病大多病情危重,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治疗技术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学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卫健委医院质量监测系统官方数据,以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为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致病危险因素、发病特征、治疗手段、治疗结局、医疗花费等.中国主动脉疾病的诊疗研究大致呈现以下特征:主要病种的流行病学研究不多,发病率数据仍需完善;致病危险因素研究从器官系统水平走向分子水平,基因检测的临床运用逐步得到重视;外科治疗技术逐步走向开放式手术、腔内微创修复术和杂交手术并存的局面,打造技术全面的主动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比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发热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术后并发症的有无,将20家医院收治的844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TUPKP)治疗的BPH病人分为两组,术后有并发症组118例,术后无并发症组72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年龄、身高、体重、BMI、血红蛋白、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比、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和前
男性,33 岁.活动后头晕 15 天,无头痛、晕厥,无胸闷、胸痛,无心累、气促,于2020年7月21 日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38/72 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7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四肢活动自如.实验室检查:血生化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无明显异常.
目的 观察分段止血联合高频电刀在上肢烧伤病人切削痂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拟行切削痂术的上肢烧伤病人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联合高频电刀,在上臂上1/3处扎橡皮止血带,观察组采用分段止血联合高频电刀,先后在上臂中上1/3处和前臂中段扎橡皮止血带.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分为削痂术和切痂术,对比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植皮外观优良率、临床疗效、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切痂术(21.65±3.43)ml,削痂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氙气作为一种优质麻醉剂,可以通过改善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抑制炎症反应,抑制β-淀粉样蛋白积累,减轻麻醉药物的神经毒性等机制降低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本文就氙气减轻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做一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组织的微小脆弱及解剖结构的复杂多变增大了心外科医师进行手术的难度.因此,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手术经验及个体化地掌握病理结构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修复.先天性心脏病3D打印模型的出现让心外科医师有机会安全而高效地训练手术技能,全面且直观地了解解剖结构,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相关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其发病率、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地域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饮酒、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本文通过对心房颤动流行病学的特点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相关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是以呼吸急促和疲乏为典型特点的一组综合征.尽管心力衰竭是一种不可逆且难以治愈的病症,却也能通过早期预防并经过合理的药物治疗与管理延缓其发生发展.该文系统回顾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现状、相关病因和危险因素、治疗策略变迁以及预防措施,旨在明确心力衰竭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医患协作、全程动态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从而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以及个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