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曾去澳洲之前,我记得关于它的一句广告语:“没有音乐,你也可以和阳光热舞!” 从长沙的暑气蒸腾里逃脱,到达悉尼时真是到了阳光的故乡。所有的感官全开放:阳光灿烂却清冷,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各式洋房都无一例外地配备着一方宽大的阳台,没有国内常见的如潮人流,没有似乎永远不能完工的建筑工地,没有想象当中的高楼大厦,没有汽车嗽叭……
十天的旅程,一座城市的信息纷至沓来,零碎,杂乱,但是真实可感,嫉妒这里的阳光,无论它是照耀在沙滩、海岛、山谷、沙漠还是每一个澳洲人的心。
邦带海滩边有众名人的房产,也有赤裸上身晒日光浴的人
入住的酒店在邦带海滩边的别墅区,众多名人在这里都有房产,比如我喜欢的尼可.基德曼。每天早上都会被海鸥在睡梦中叫醒。惬意的生活由此开始。 清晨,从酒店步行到海滩上坐了一会儿,不远处有个金发女子在旁若无人地浑身擦着防晒油,然后解开比基尼的扣子,趴在沙滩上,阳光温暖地抚摸着她的背。邦带海滩,可以上身赤裸。澳洲有明确的规定,哪些海滩可以赤裸上身,哪些可以全裸,哪些都不可以,据说有游人趁机对着女生赤裸的胸部照相最后被告上法庭的。 右边的沙滩排球场地上,一大清早就进行着2对2的激战,开始是男双比赛,后来就变成了混双,我倒是看的很有兴趣。忽然,就感觉脑袋边一阵风,什么东西飞过来了。原来是那些没有球网的人们,就随便拿个橄榄球,在沙滩上玩远距离抛球接球,正好打到我这边。我还是第一次摸橄榄球,感觉很不一样,不是很好抓,扔给他们的时候也有点发不上力的感觉。 顺着原路返回,看见岩石峭壁上有外国“得道高人”在打坐,不知是练得什么功,勇气可嘉。下面就是大海了。闭目养神,倾听海浪的喧嚣,吸取天地灵气,只要别睡过去,一切都很飘飘然。但凡在太阳下打个盹,前倾,之后,便是深渊了。
悉尼歌剧院,放下高高的架子,摆出亲民的姿态
悉尼歌剧院是一定要去的。这是在无数的海报宣传画和电视里看多了的场景。它白色的外立面像一瓣瓣桔片,层层散开又层层覆盖,像花一般的含苞待放,骄傲地向世界展示它独特的魅力。 走近看,会有点失望,毕竟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外墙质地显得灰暗,所以远景胜于近景。但真心感动的是,它放下高高的架子,摆出亲民的姿态。歌剧院前,处处是惬意的酒吧、餐厅、商店,还有流浪艺人,许许多多的太阳伞与摆在门外的桌椅,与黄昏时分的几抹金黄,让人觉得特别放松。其实,标志性建筑不止是让人观赏,瞻仰的,它们也是人们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我真的是希望,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标志性建筑,那些空旷得让人绝望的广场,也可以融入休闲生活,让人成为放松心灵的场所。
不知不觉华灯已上,悉尼的夜景妩媚动人,所有的写字楼都开着灯,似乎这个国家的电是不要钱的。满眼是清冷的灯光,璀璨,明亮,色彩缤纷,闪烁无定,与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这边的夜空少有尘埃,能见度极高,是以星月和灯火都显得晶莹透彻。这如同绚彩斑斓的万花筒,转一个角度便是一种颜色,重新回望又是另一种风情。
澳洲人热情友好,大约是阳光把他们心底的潮气都晒干了
悉尼人是为自己的夜景自豪的。这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的。这个47岁的大叔很健谈,他告诉我,曾经是一家银行的职员,从凯恩斯回到悉尼想陪伴在妻子和孩子身边,所以放弃了银行里的高薪来开出租车。从悉尼歌剧院去牛津街的路上,因为从未去过,加之路线复杂,又没有带地图,所以迷了路,他得知我迷了路,就拿出自己的交通图,用笔在图上作出标记,并把地图也一并送给了我。他见我还是面露疑惑,一直看我找定了目的地才鸣笛离开。澳洲人的热情友好是显而易见的,我想,是否是因为这里的阳光把他们心底的潮气都晒干了。走在路上,素不相识的人会主动同你打招呼:“Good day mate!”到商店、到银行、到邮局办事,听到的第一句话总是:“How are you today?”完事后,他们除了道谢外,还会来一句:“Have a nice day!”走在这一群人当中,心情顿时加倍舒畅起来了。
维多利亚大楼,很象是在看展览,而不是在吵闹的商店里
对于每一个视“购物”、“拍照”为旅行两大要义的人,维多利亚女王大楼一定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既可以疯狂购物又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复古的华丽之中。 这座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华丽典雅的风格成为悉尼传统商业建筑的代表的大楼,像她的名字一样,完美地结合了现代与复古的双重元素,269家精品时装、首饰店,听说以前都只为女王私人服务,普通百姓都没有进去的机会,而现在,上下三层对市民开放,是一个名品聚集的地方。皮尔.卡丹口中“全世界最漂亮的购物中心”。 走在地毯上,很安静,感觉很舒服,当你慢慢的欣赏着橱窗里的商品的时侯,很象是在看展览,而不是在吵闹的商店里。 在大厦的中部有楼梯,边上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彩色玻璃窗,上面的图案都是用各种颜色的玻璃镶在一起而形成的图案,相信这种特有的建筑在欧洲是很多的,7扇玻璃窗,7是英国人的幸运数字,不是8。玻璃上有大写的英文字母QVB是代表维多利亚女皇大厦的意思。很喜欢这里的地砖,那是原汁原味的,每一层的地砖都有不同的图案,英国式的建筑就喜欢多变的图案。许多年过去了,地砖还是那样的完好,只是真的不知是如何保护的,你看这每天的人来人往。
哈里的轮上咖啡馆通宵营业,薯条明显走的是马蒂斯野兽派的路线
晃荡了一整天,肚子很饿。根据在此留学过的朋友的建议,海滨步行道边的“哈里的轮上咖啡馆”被我列入长长的必去名单。在弧形步行道的一侧,一台仿佛就是你在世界各地的高速公路上能看到的卖餐饮的卡车,手绘的壁画布满了车身的四周,霓虹灯招牌显示这家店创立于1945年,还挂着很多知名客人的照片。我排着队,四周是穿着衬衣打着领带的商人和两个晒得黝黑的英国游客。说实在话,我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哪怕是点一杯咖啡,在这里你也得用完全不同的词汇:caffe latte(拿铁咖啡)得叫“flat white(纯白)”;要一杯Americano(美式咖啡),你得说要“long black(黑咖啡)”。 我点单后,亚裔的柜台小姐递给我一个老虎派,里面是牛肉,上面是土豆泥和糊状的豌豆泥,馅饼的凹陷处还装着肉汤,和一份薯条还有一杯短粗瓶装的冰冻姜汁啤酒。不同于之前吃过的fish and chips 里薯条都是麦当劳那种细细长长的样子,这家店的薯条明显走的是马蒂斯野兽派的路线——特别粗犷,仿佛就是土豆削皮糊弄切几下搞定。先烤再稍微炸了炸的方法也比传统的吃起来更有水分。
达令港的鸽子不怕人,款款而行或者彬彬有礼地与你对视,俨然一副主人的作派
Darling harbour (达令港),由字生意,是情人们约会的好地方。我去的时候是一个黄昏。 一对对情人就坐在岸边,艳丽的晚霞给情人港浓郁的玫瑰色。他们自动隔开两个桥墩之间的距离,旁若无人地卿卿我我。那夕阳下的一对,男孩高大挺拔、白衫长裤,银灰色毛衫随意搭在肩上,与白衣白裙的娇小女友时而相视而笑,时而相拥而吻,一位手拿长枪短炮的摄影师喀嚓喀嚓地记录着美丽瞬间,看着他们,感觉连空气也变得柔情蜜意。那边走来手牵手的一对,是白发的老人,微笑着走在风景中;又一对老人在提岸旁的长椅上相伴而坐,有说有笑地吃东西;再走来两大三小的一个组合,年青的父母推着婴儿车,车里的宝贝已熟睡…… 坐在海湾边的木阶上,和一对初识的美籍华人老年夫妻聊天,他们是台湾人,40岁移民美国开餐馆,吃苦受累、相依相伴奋斗30年,盼得儿女事业有成,年过70两人商议卖了餐馆周游世界,走走停停,从纽约、夏威夷、意大利,一路走到澳洲,下一站,新西兰。 当我端起相机,便不断地有鸽子和红嘴鸥跳入镜头,或许是市面见多了,胆子也大了,这些鸟儿并不怕人,悠然自得地款款而行或者彬彬有礼地与你对视,俨然一副主人的作派。
从一顿饭到另一顿饭的路上,只见牛羊,不见人影
动物总是能随随便便地打动人,轻轻地将人身体里藏着的单纯快活的小人拽出来,澳洲的几天里,反复如此.从一顿饭到另一顿饭的路上,只见牛羊,不见人影,牧羊犬像两个正襟危坐的小官僚,巡抚这一群可怜的绵羊。辽阔的牧场上,一群花奶牛排着队,缓缓而行…… 天堂农庄里的考拉。这真是个懒懒的家伙,温顺的像只猫。摸着沉睡中的考拉柔软的毛,就算不是它的粉丝,也有种美梦成真的愉悦。听说考拉一天睡20个小时,吃4个小时,是澳洲人最喜爱的动物,这倒是很能理解。还有袋鼠,傻傻的,拍照的时候任人摆布,实在烦了就后腿一蹬到一边去。可成群的游客怎么可能给它们躲避的机会呢,无论到哪里都会有人笑眯眯的揪着它们的耳朵拍照,这也算是为澳洲的旅游事业献身了。 剪羊毛是天堂农庄的传统节目,也很吸引人。这里的羊是美丽诺羊,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羊种。克隆的多莉就是这种羊。没剪羊毛之前,整只羊有半人高,身上的毛能垂到地上,可剪完之后,起码要小上两圈。表演时现场剪了一只,从圈里拖出来时,这只羊像一个负重的人动都不能动,当头脚被夹住时,它只是懒懒的扭了几下表示抗议。可两分钟后,这只羊就被从头到脚剃了个精光,小鹿一般蹦着跳着的跑回圈了。这前后的对比,笑得我气都接不上了。
黄金海岸 各种肤色的比基尼女孩是一道风景线
想起看过的一很迷幻的公路电影,两男一女日本青年驾着绿色的福特老爷车环游澳洲,想找寻传说中的冲浪天堂。也许那个幻想天堂就是眼前的黄金海岸吧。 这个平静的早晨,近岸的海浪虽然只有两三米高,已经有数人在浪里冲锋陷阵,那些远远的翻滚的巨浪中,也有小小的一些人影在若隐若现。一直阴沉的天,突然太阳从云层后面闪了出来,海水顿时妖娆地蓝了起来,沙滩一片金黄。 冬日的海滩上还是有不少人,外来的我,对于冬日水上活动还是敬而远之吧,在沙滩不远处的咖啡店里买上一杯咖啡,细细品着,看着海滩上的人们那么“英勇”地光着身子,我还是不禁打了几个颤。海滩上很多年轻漂亮的女孩,16,17岁,金色的卷发下碧蓝的眼睛闪啊闪,鼻子附近撒着浅浅的雀斑,泼了牛奶般的肤色,裹着色彩艳丽的比基尼,卷舌的口音里净是软软的媚意。最可怕的是她们的身材,一个模子里的饱满的胸脯,柔软的腰的曲线一直延续到足踝。比起东方女明星,那些所谓的性感真是算不了什么。这里的性感和自然成群结队,并不稀罕。 海滩上有位老人在放七彩风筝,还有一个形状奇特的超大气球!那色彩和天空海洋沙滩的配合简直是无法言语的完美。他娱乐了自己,也愉悦了众人的眼睛。我说,他真是个艺术家,这是老人与海。
海岸线很长,海水非常蓝,海风很大,偶尔露出的朝霞照耀着海面发出粼粼波光,非常迷人,在朝霞中我们抓拍了几张照片,踩着柔软的细沙在海边玩耍,就像回到了童年,几乎就要这么寒暑人我皆相忘,乐不思归了。
1.海德公园的圣玛丽大教堂,是悉尼最古老的教堂。
2.悉尼歌剧院里的明德中学艺术团湘情湘韵的演出《UP向日葵》是全程见证者。
1-2.鸡排套餐和牛排套餐25澳元一份,多得2个人分食有余。
3.黄金海岸边坚持晨跑的母亲和她3岁的女儿。
4.华特兄弟电影乐园的小丑,会大大方方的痛每一个游客合影留恋。
1.7岁的阿尔吉尼亚小女孩Soda,是澳大利亚的新移民。
2.所有无名的花草,在悉尼的阳光里充满暖意。
3.天堂农庄里的剪羊毛表演,羊儿们很乖很配合。
4. 在布里斯班的一处游艇码头的指示牌,码头上有各式美食。
5.悉尼歌剧院广场上惬意的一家三口。
6.悉尼的夜晚很安静,通常到9点街上就人烟稀少了。
旅行TIPS
1.悉尼唐人街上的潇湘酒楼,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家中餐馆,老板是正宗的长沙人,可以吃正宗的湖南风味美食,吃多了面包黄油,可以去这里解解馋。
2.牛奶很便宜,别的都很贵。
3.冰激淋味道非常的好,而且份量之多,足以吃撑死。如果脸皮够厚,可以2个人分着吃。
4.邦带海滩著名的鱼市场的价格比长沙便宜很多,并且味道很赞。而且可以买了生的后请他们加工。味道不错。一般人均:40澳元左右。但好像没有看到鲍鱼。龙虾倒是到处都是。
5.澳洲大多地方都不能使用银联卡,只能使用VISA 和MASTER 卡。能够使用银联的地方大多是中国人开的店,也就是导游带领去的枪店。有些枪店居然用银联还需要有限制:消费30澳以上、加收3%手续费。
6.澳洲80-90%的东西是MADE IN CHINA.只有导游带领去的枪店倒是所有东西MADE IN AUSTRILIAN.
7.保健品在一般的大超市都有购买。价格适中。羊毛被倒是没有看到哪里有卖。好像只有枪店了。
8.在每一个社区的附近,都有一个巨大的SHOPPING MALL。
9.悉尼铁塔下方圆一公里是购物中心聚集的地方,westfeild的负一楼,大牌包包堆在花车里卖的。
10.搭澳洲的公车似乎非常的难,至今我还不明白究竟这些公车有没有车号。而且间隔时间也非常长。打车的起步价是10澳左右。
十天的旅程,一座城市的信息纷至沓来,零碎,杂乱,但是真实可感,嫉妒这里的阳光,无论它是照耀在沙滩、海岛、山谷、沙漠还是每一个澳洲人的心。
邦带海滩边有众名人的房产,也有赤裸上身晒日光浴的人
入住的酒店在邦带海滩边的别墅区,众多名人在这里都有房产,比如我喜欢的尼可.基德曼。每天早上都会被海鸥在睡梦中叫醒。惬意的生活由此开始。 清晨,从酒店步行到海滩上坐了一会儿,不远处有个金发女子在旁若无人地浑身擦着防晒油,然后解开比基尼的扣子,趴在沙滩上,阳光温暖地抚摸着她的背。邦带海滩,可以上身赤裸。澳洲有明确的规定,哪些海滩可以赤裸上身,哪些可以全裸,哪些都不可以,据说有游人趁机对着女生赤裸的胸部照相最后被告上法庭的。 右边的沙滩排球场地上,一大清早就进行着2对2的激战,开始是男双比赛,后来就变成了混双,我倒是看的很有兴趣。忽然,就感觉脑袋边一阵风,什么东西飞过来了。原来是那些没有球网的人们,就随便拿个橄榄球,在沙滩上玩远距离抛球接球,正好打到我这边。我还是第一次摸橄榄球,感觉很不一样,不是很好抓,扔给他们的时候也有点发不上力的感觉。 顺着原路返回,看见岩石峭壁上有外国“得道高人”在打坐,不知是练得什么功,勇气可嘉。下面就是大海了。闭目养神,倾听海浪的喧嚣,吸取天地灵气,只要别睡过去,一切都很飘飘然。但凡在太阳下打个盹,前倾,之后,便是深渊了。
悉尼歌剧院,放下高高的架子,摆出亲民的姿态
悉尼歌剧院是一定要去的。这是在无数的海报宣传画和电视里看多了的场景。它白色的外立面像一瓣瓣桔片,层层散开又层层覆盖,像花一般的含苞待放,骄傲地向世界展示它独特的魅力。 走近看,会有点失望,毕竟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外墙质地显得灰暗,所以远景胜于近景。但真心感动的是,它放下高高的架子,摆出亲民的姿态。歌剧院前,处处是惬意的酒吧、餐厅、商店,还有流浪艺人,许许多多的太阳伞与摆在门外的桌椅,与黄昏时分的几抹金黄,让人觉得特别放松。其实,标志性建筑不止是让人观赏,瞻仰的,它们也是人们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我真的是希望,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标志性建筑,那些空旷得让人绝望的广场,也可以融入休闲生活,让人成为放松心灵的场所。
不知不觉华灯已上,悉尼的夜景妩媚动人,所有的写字楼都开着灯,似乎这个国家的电是不要钱的。满眼是清冷的灯光,璀璨,明亮,色彩缤纷,闪烁无定,与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这边的夜空少有尘埃,能见度极高,是以星月和灯火都显得晶莹透彻。这如同绚彩斑斓的万花筒,转一个角度便是一种颜色,重新回望又是另一种风情。
澳洲人热情友好,大约是阳光把他们心底的潮气都晒干了
悉尼人是为自己的夜景自豪的。这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的。这个47岁的大叔很健谈,他告诉我,曾经是一家银行的职员,从凯恩斯回到悉尼想陪伴在妻子和孩子身边,所以放弃了银行里的高薪来开出租车。从悉尼歌剧院去牛津街的路上,因为从未去过,加之路线复杂,又没有带地图,所以迷了路,他得知我迷了路,就拿出自己的交通图,用笔在图上作出标记,并把地图也一并送给了我。他见我还是面露疑惑,一直看我找定了目的地才鸣笛离开。澳洲人的热情友好是显而易见的,我想,是否是因为这里的阳光把他们心底的潮气都晒干了。走在路上,素不相识的人会主动同你打招呼:“Good day mate!”到商店、到银行、到邮局办事,听到的第一句话总是:“How are you today?”完事后,他们除了道谢外,还会来一句:“Have a nice day!”走在这一群人当中,心情顿时加倍舒畅起来了。
维多利亚大楼,很象是在看展览,而不是在吵闹的商店里
对于每一个视“购物”、“拍照”为旅行两大要义的人,维多利亚女王大楼一定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既可以疯狂购物又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复古的华丽之中。 这座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华丽典雅的风格成为悉尼传统商业建筑的代表的大楼,像她的名字一样,完美地结合了现代与复古的双重元素,269家精品时装、首饰店,听说以前都只为女王私人服务,普通百姓都没有进去的机会,而现在,上下三层对市民开放,是一个名品聚集的地方。皮尔.卡丹口中“全世界最漂亮的购物中心”。 走在地毯上,很安静,感觉很舒服,当你慢慢的欣赏着橱窗里的商品的时侯,很象是在看展览,而不是在吵闹的商店里。 在大厦的中部有楼梯,边上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彩色玻璃窗,上面的图案都是用各种颜色的玻璃镶在一起而形成的图案,相信这种特有的建筑在欧洲是很多的,7扇玻璃窗,7是英国人的幸运数字,不是8。玻璃上有大写的英文字母QVB是代表维多利亚女皇大厦的意思。很喜欢这里的地砖,那是原汁原味的,每一层的地砖都有不同的图案,英国式的建筑就喜欢多变的图案。许多年过去了,地砖还是那样的完好,只是真的不知是如何保护的,你看这每天的人来人往。
哈里的轮上咖啡馆通宵营业,薯条明显走的是马蒂斯野兽派的路线
晃荡了一整天,肚子很饿。根据在此留学过的朋友的建议,海滨步行道边的“哈里的轮上咖啡馆”被我列入长长的必去名单。在弧形步行道的一侧,一台仿佛就是你在世界各地的高速公路上能看到的卖餐饮的卡车,手绘的壁画布满了车身的四周,霓虹灯招牌显示这家店创立于1945年,还挂着很多知名客人的照片。我排着队,四周是穿着衬衣打着领带的商人和两个晒得黝黑的英国游客。说实在话,我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哪怕是点一杯咖啡,在这里你也得用完全不同的词汇:caffe latte(拿铁咖啡)得叫“flat white(纯白)”;要一杯Americano(美式咖啡),你得说要“long black(黑咖啡)”。 我点单后,亚裔的柜台小姐递给我一个老虎派,里面是牛肉,上面是土豆泥和糊状的豌豆泥,馅饼的凹陷处还装着肉汤,和一份薯条还有一杯短粗瓶装的冰冻姜汁啤酒。不同于之前吃过的fish and chips 里薯条都是麦当劳那种细细长长的样子,这家店的薯条明显走的是马蒂斯野兽派的路线——特别粗犷,仿佛就是土豆削皮糊弄切几下搞定。先烤再稍微炸了炸的方法也比传统的吃起来更有水分。
达令港的鸽子不怕人,款款而行或者彬彬有礼地与你对视,俨然一副主人的作派
Darling harbour (达令港),由字生意,是情人们约会的好地方。我去的时候是一个黄昏。 一对对情人就坐在岸边,艳丽的晚霞给情人港浓郁的玫瑰色。他们自动隔开两个桥墩之间的距离,旁若无人地卿卿我我。那夕阳下的一对,男孩高大挺拔、白衫长裤,银灰色毛衫随意搭在肩上,与白衣白裙的娇小女友时而相视而笑,时而相拥而吻,一位手拿长枪短炮的摄影师喀嚓喀嚓地记录着美丽瞬间,看着他们,感觉连空气也变得柔情蜜意。那边走来手牵手的一对,是白发的老人,微笑着走在风景中;又一对老人在提岸旁的长椅上相伴而坐,有说有笑地吃东西;再走来两大三小的一个组合,年青的父母推着婴儿车,车里的宝贝已熟睡…… 坐在海湾边的木阶上,和一对初识的美籍华人老年夫妻聊天,他们是台湾人,40岁移民美国开餐馆,吃苦受累、相依相伴奋斗30年,盼得儿女事业有成,年过70两人商议卖了餐馆周游世界,走走停停,从纽约、夏威夷、意大利,一路走到澳洲,下一站,新西兰。 当我端起相机,便不断地有鸽子和红嘴鸥跳入镜头,或许是市面见多了,胆子也大了,这些鸟儿并不怕人,悠然自得地款款而行或者彬彬有礼地与你对视,俨然一副主人的作派。
从一顿饭到另一顿饭的路上,只见牛羊,不见人影
动物总是能随随便便地打动人,轻轻地将人身体里藏着的单纯快活的小人拽出来,澳洲的几天里,反复如此.从一顿饭到另一顿饭的路上,只见牛羊,不见人影,牧羊犬像两个正襟危坐的小官僚,巡抚这一群可怜的绵羊。辽阔的牧场上,一群花奶牛排着队,缓缓而行…… 天堂农庄里的考拉。这真是个懒懒的家伙,温顺的像只猫。摸着沉睡中的考拉柔软的毛,就算不是它的粉丝,也有种美梦成真的愉悦。听说考拉一天睡20个小时,吃4个小时,是澳洲人最喜爱的动物,这倒是很能理解。还有袋鼠,傻傻的,拍照的时候任人摆布,实在烦了就后腿一蹬到一边去。可成群的游客怎么可能给它们躲避的机会呢,无论到哪里都会有人笑眯眯的揪着它们的耳朵拍照,这也算是为澳洲的旅游事业献身了。 剪羊毛是天堂农庄的传统节目,也很吸引人。这里的羊是美丽诺羊,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羊种。克隆的多莉就是这种羊。没剪羊毛之前,整只羊有半人高,身上的毛能垂到地上,可剪完之后,起码要小上两圈。表演时现场剪了一只,从圈里拖出来时,这只羊像一个负重的人动都不能动,当头脚被夹住时,它只是懒懒的扭了几下表示抗议。可两分钟后,这只羊就被从头到脚剃了个精光,小鹿一般蹦着跳着的跑回圈了。这前后的对比,笑得我气都接不上了。
黄金海岸 各种肤色的比基尼女孩是一道风景线
想起看过的一很迷幻的公路电影,两男一女日本青年驾着绿色的福特老爷车环游澳洲,想找寻传说中的冲浪天堂。也许那个幻想天堂就是眼前的黄金海岸吧。 这个平静的早晨,近岸的海浪虽然只有两三米高,已经有数人在浪里冲锋陷阵,那些远远的翻滚的巨浪中,也有小小的一些人影在若隐若现。一直阴沉的天,突然太阳从云层后面闪了出来,海水顿时妖娆地蓝了起来,沙滩一片金黄。 冬日的海滩上还是有不少人,外来的我,对于冬日水上活动还是敬而远之吧,在沙滩不远处的咖啡店里买上一杯咖啡,细细品着,看着海滩上的人们那么“英勇”地光着身子,我还是不禁打了几个颤。海滩上很多年轻漂亮的女孩,16,17岁,金色的卷发下碧蓝的眼睛闪啊闪,鼻子附近撒着浅浅的雀斑,泼了牛奶般的肤色,裹着色彩艳丽的比基尼,卷舌的口音里净是软软的媚意。最可怕的是她们的身材,一个模子里的饱满的胸脯,柔软的腰的曲线一直延续到足踝。比起东方女明星,那些所谓的性感真是算不了什么。这里的性感和自然成群结队,并不稀罕。 海滩上有位老人在放七彩风筝,还有一个形状奇特的超大气球!那色彩和天空海洋沙滩的配合简直是无法言语的完美。他娱乐了自己,也愉悦了众人的眼睛。我说,他真是个艺术家,这是老人与海。
海岸线很长,海水非常蓝,海风很大,偶尔露出的朝霞照耀着海面发出粼粼波光,非常迷人,在朝霞中我们抓拍了几张照片,踩着柔软的细沙在海边玩耍,就像回到了童年,几乎就要这么寒暑人我皆相忘,乐不思归了。
1.海德公园的圣玛丽大教堂,是悉尼最古老的教堂。
2.悉尼歌剧院里的明德中学艺术团湘情湘韵的演出《UP向日葵》是全程见证者。
1-2.鸡排套餐和牛排套餐25澳元一份,多得2个人分食有余。
3.黄金海岸边坚持晨跑的母亲和她3岁的女儿。
4.华特兄弟电影乐园的小丑,会大大方方的痛每一个游客合影留恋。
1.7岁的阿尔吉尼亚小女孩Soda,是澳大利亚的新移民。
2.所有无名的花草,在悉尼的阳光里充满暖意。
3.天堂农庄里的剪羊毛表演,羊儿们很乖很配合。
4. 在布里斯班的一处游艇码头的指示牌,码头上有各式美食。
5.悉尼歌剧院广场上惬意的一家三口。
6.悉尼的夜晚很安静,通常到9点街上就人烟稀少了。
旅行TIPS
1.悉尼唐人街上的潇湘酒楼,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家中餐馆,老板是正宗的长沙人,可以吃正宗的湖南风味美食,吃多了面包黄油,可以去这里解解馋。
2.牛奶很便宜,别的都很贵。
3.冰激淋味道非常的好,而且份量之多,足以吃撑死。如果脸皮够厚,可以2个人分着吃。
4.邦带海滩著名的鱼市场的价格比长沙便宜很多,并且味道很赞。而且可以买了生的后请他们加工。味道不错。一般人均:40澳元左右。但好像没有看到鲍鱼。龙虾倒是到处都是。
5.澳洲大多地方都不能使用银联卡,只能使用VISA 和MASTER 卡。能够使用银联的地方大多是中国人开的店,也就是导游带领去的枪店。有些枪店居然用银联还需要有限制:消费30澳以上、加收3%手续费。
6.澳洲80-90%的东西是MADE IN CHINA.只有导游带领去的枪店倒是所有东西MADE IN AUSTRILIAN.
7.保健品在一般的大超市都有购买。价格适中。羊毛被倒是没有看到哪里有卖。好像只有枪店了。
8.在每一个社区的附近,都有一个巨大的SHOPPING MALL。
9.悉尼铁塔下方圆一公里是购物中心聚集的地方,westfeild的负一楼,大牌包包堆在花车里卖的。
10.搭澳洲的公车似乎非常的难,至今我还不明白究竟这些公车有没有车号。而且间隔时间也非常长。打车的起步价是10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