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黎确实是一座繁华的名城,她的市区内外绿树成荫,马路旁矗立着各式各样的楼房,大部保持着法国十八、十九世纪歌德式的传统造型,一般高度为5-8层。建筑物上均饰有与楼形相谐的人物塑像及各种花纹浮雕,并且几乎每个窗口都有花卉点缀,嫣红姹紫,使古老典雅的建筑透出一派生机。至于高达四、五十层的建筑,有的形如圆柱,有的貌如城堡,有的顶尖如削。在幽静的住宅区,庭院洁净,花红柳绿,碧草如茵。行人在街头闲步,每被花枝拂面,并常遇小犬阻路,扬声高吠,向行人示威。随着犬吠,往往有六、七岁的男孩或女孩,从院中走出,一面向行人微笑,一面把小犬拖回院内。这样有趣的一场合,每天会遇到若干次。
巴黎街头,设有一些和我国的小茶馆相似的露天咖啡馆,摆着小桌和坐椅,任游人过客休息,喝咖啡和果汁、啤酒等。
巴黎的协和广场上有小圆水池,是儿童们常来游玩的地方。孩子们在水池中比赛他们的小汽艇、小帆船。他们的母亲作为小竞争者的“安全监护人”和热心的观众在一旁助兴。在广场四周,植有粗壮的阔叶橡树,树影婆娑,令人心旷神怡,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理想场所。
巴黎的地下铁道四通八达,进口处设有自动检票装置。乘车者买好车票走到入口处后,必须将车票塞入铁栅栏的一个传送轨道中,轨道将车票送向前方,铁栅栏随之松动。此时,用手一推,栅栏转向一边,闪出通路,旅客通过,而车票亦沿轨道送出,乘客接住后持票上车。这一装置可以避免无票乘车者混入站内。
地铁的站台宽绰明亮,令人遗憾的是两侧墙壁皆为各种商标广告所覆盖;站台出口处也被散发商业广告及传单的人弄得纷然杂陈,甚至还会听到他们之间的争吵声,这使人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激烈竞争的一个侧面。
在巴黎,我参观了几处有历史意义的地方。雄壮的凯旋门、巍峨的埃菲尔铁塔、有名的罗浮尔宫和巴黎公社社员墙、拉兹雪夫公墓、巴黎圣母院、巴黎高地的圣心院与设在圣心院附近的画市。
其中,罗浮尔宫是尤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世界上最壮观的建筑之一。它创建于法国菲力普第二时代(1180~1223年),至拿破仑第三始告完成。其名贵还在于那里珍藏着举世闻名的油画和雕塑,如达芬奇的《永恒的微笑》,大卫的《拿破仑加冕礼》,米开朗基罗的《胜利女神》等等。除了四壁悬挂和绘制的名画之外,在它拱形和圆形的屋顶上也有各种彩绘,如圣母像和带有双翅的安琪儿以及耶稣基督的圣灵神话等。
在另外一层宫殿中还陈列着名贵雕塑,所雕塑的男女人物,造型各异、线条优美、神情逼真、栩栩如生,使参观者四顾环视,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此外,还陈列着举世罕匹的路易十四的王冠和其他稀有的金银器皿。
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岛上,这个小岛在巴黎赛纳河上。我看过《巴黎圣母院》这部电影,对她印象颇深。现在我参观过的巴黎圣母院,前边的广场已没有吉普赛女郎的精彩表演,只有许多游人在那里悠闲地散步,并伴有大群的驯鸽在广场上自由自在地觅食,构成一幅宁静安详的画面,和《巴黎圣母院》电影中的那种喧嚣纷乱的场面完全不同。而在巴黎圣母院的内部,高大而深邃的教堂大厅中,则呈现一种昏暗阴森的气氛。由五彩玻璃镶成的窗门紧闭着,阳光没有机会光临到她的内部。大厅中设有传教士诵经的讲坛,下有长凳坐椅,是教徒们聆听圣音的地方。此外,在大厅四周的各个阴暗角落,点燃着数十支蜡烛,烛光摇曳,飘忽闪动,如同点点萤火。烛光下坐着神职人员,在他的面前跪着善男信女向他祈祷和忏悔。不过,我觉得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下,不但不会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反而会有一种难以忍受的压抑感。
巴黎公社社员大墙却是真正值得瞻仰的地方。那里记载着巴黎公社起义战士的革命斗争事迹。自从1871年5月29日巴黎公社最后一批战士与凡尔赛反革命军在此进行血战,全部壮烈牺牲后,每年五月的最后一周,法国劳动者常来这里凭吊。在这堵大墙上可以看到一位伟大的女战士巍然屹立、威武不屈的形象。在拉兹雪夫公墓中还有《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荻埃的衣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击德寇法西斯的烈士墓群。
我还参观了周恩来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故居,现在这里已是巴黎的一座旅馆(戈法佛鲁凡旅馆)。在这座旅馆的墙壁上悬有中文书写的“周恩来总理故居”的铜匾。周恩来同志当年住在二层楼上的一个小房间里,现在这房间封闭着,留作纪念。
巴黎居民爱养狗,有很俊巧玲珑的小哈叭狗,也有笨拙丑陋的大耳长嘴狗……,常见老翁少妇,手牵一狗,漫步街头。
巴黎青年学生,多穿瘦腿蓝色劳动布裤,而上衣颜色红、黄、粉、绿各有不同,亦有周身一色者。青年男女多披长发,猝遇于途,常使人难辨雌雄。
在巴黎各大市场的商店中,商品数量品种繁多,但顾客却寥寥无几。这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和购买力衰退、经济萧条的景象。同时在巴黎地铁中演奏乞讨者亦不乏其人。大街上公开挂牌的赌场也可见到。夜总会、脱衣舞和街头妓女拉客的情形,我也目睹过。至于香榭丽舍大街电影院门前的裸体电影广告,小书摊出售的裸体画片和商店橱窗中陈列的裸体模特,更屡见不鲜。
这些萎靡、颓废、甚至是低级下流的东西,作为资本主义腐朽生活的顽症,给美丽的巴黎留下了难以治愈的溃伤,使之大为减色。如果有朝一日,此类疮痍尽除,巴黎将会变得更加妩媚诱人,令人流连忘返。
巴黎街头,设有一些和我国的小茶馆相似的露天咖啡馆,摆着小桌和坐椅,任游人过客休息,喝咖啡和果汁、啤酒等。
巴黎的协和广场上有小圆水池,是儿童们常来游玩的地方。孩子们在水池中比赛他们的小汽艇、小帆船。他们的母亲作为小竞争者的“安全监护人”和热心的观众在一旁助兴。在广场四周,植有粗壮的阔叶橡树,树影婆娑,令人心旷神怡,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理想场所。
巴黎的地下铁道四通八达,进口处设有自动检票装置。乘车者买好车票走到入口处后,必须将车票塞入铁栅栏的一个传送轨道中,轨道将车票送向前方,铁栅栏随之松动。此时,用手一推,栅栏转向一边,闪出通路,旅客通过,而车票亦沿轨道送出,乘客接住后持票上车。这一装置可以避免无票乘车者混入站内。
地铁的站台宽绰明亮,令人遗憾的是两侧墙壁皆为各种商标广告所覆盖;站台出口处也被散发商业广告及传单的人弄得纷然杂陈,甚至还会听到他们之间的争吵声,这使人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激烈竞争的一个侧面。
在巴黎,我参观了几处有历史意义的地方。雄壮的凯旋门、巍峨的埃菲尔铁塔、有名的罗浮尔宫和巴黎公社社员墙、拉兹雪夫公墓、巴黎圣母院、巴黎高地的圣心院与设在圣心院附近的画市。
其中,罗浮尔宫是尤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世界上最壮观的建筑之一。它创建于法国菲力普第二时代(1180~1223年),至拿破仑第三始告完成。其名贵还在于那里珍藏着举世闻名的油画和雕塑,如达芬奇的《永恒的微笑》,大卫的《拿破仑加冕礼》,米开朗基罗的《胜利女神》等等。除了四壁悬挂和绘制的名画之外,在它拱形和圆形的屋顶上也有各种彩绘,如圣母像和带有双翅的安琪儿以及耶稣基督的圣灵神话等。
在另外一层宫殿中还陈列着名贵雕塑,所雕塑的男女人物,造型各异、线条优美、神情逼真、栩栩如生,使参观者四顾环视,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此外,还陈列着举世罕匹的路易十四的王冠和其他稀有的金银器皿。
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岛上,这个小岛在巴黎赛纳河上。我看过《巴黎圣母院》这部电影,对她印象颇深。现在我参观过的巴黎圣母院,前边的广场已没有吉普赛女郎的精彩表演,只有许多游人在那里悠闲地散步,并伴有大群的驯鸽在广场上自由自在地觅食,构成一幅宁静安详的画面,和《巴黎圣母院》电影中的那种喧嚣纷乱的场面完全不同。而在巴黎圣母院的内部,高大而深邃的教堂大厅中,则呈现一种昏暗阴森的气氛。由五彩玻璃镶成的窗门紧闭着,阳光没有机会光临到她的内部。大厅中设有传教士诵经的讲坛,下有长凳坐椅,是教徒们聆听圣音的地方。此外,在大厅四周的各个阴暗角落,点燃着数十支蜡烛,烛光摇曳,飘忽闪动,如同点点萤火。烛光下坐着神职人员,在他的面前跪着善男信女向他祈祷和忏悔。不过,我觉得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下,不但不会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反而会有一种难以忍受的压抑感。
巴黎公社社员大墙却是真正值得瞻仰的地方。那里记载着巴黎公社起义战士的革命斗争事迹。自从1871年5月29日巴黎公社最后一批战士与凡尔赛反革命军在此进行血战,全部壮烈牺牲后,每年五月的最后一周,法国劳动者常来这里凭吊。在这堵大墙上可以看到一位伟大的女战士巍然屹立、威武不屈的形象。在拉兹雪夫公墓中还有《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荻埃的衣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击德寇法西斯的烈士墓群。
我还参观了周恩来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故居,现在这里已是巴黎的一座旅馆(戈法佛鲁凡旅馆)。在这座旅馆的墙壁上悬有中文书写的“周恩来总理故居”的铜匾。周恩来同志当年住在二层楼上的一个小房间里,现在这房间封闭着,留作纪念。
巴黎居民爱养狗,有很俊巧玲珑的小哈叭狗,也有笨拙丑陋的大耳长嘴狗……,常见老翁少妇,手牵一狗,漫步街头。
巴黎青年学生,多穿瘦腿蓝色劳动布裤,而上衣颜色红、黄、粉、绿各有不同,亦有周身一色者。青年男女多披长发,猝遇于途,常使人难辨雌雄。
在巴黎各大市场的商店中,商品数量品种繁多,但顾客却寥寥无几。这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和购买力衰退、经济萧条的景象。同时在巴黎地铁中演奏乞讨者亦不乏其人。大街上公开挂牌的赌场也可见到。夜总会、脱衣舞和街头妓女拉客的情形,我也目睹过。至于香榭丽舍大街电影院门前的裸体电影广告,小书摊出售的裸体画片和商店橱窗中陈列的裸体模特,更屡见不鲜。
这些萎靡、颓废、甚至是低级下流的东西,作为资本主义腐朽生活的顽症,给美丽的巴黎留下了难以治愈的溃伤,使之大为减色。如果有朝一日,此类疮痍尽除,巴黎将会变得更加妩媚诱人,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