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 引言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是在职业技术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所以,如何改革能满足装甲装备专业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是课程建设的重点。
1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装甲装备专业士官人才培养目标,以装备士官岗位需求为牵引,以更新课程建设理念为先导,以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重点,遵循工程力学学科特点,注重利用力学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培养学员观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把工程力学课程建设成为具有较强时代性、先进性、针对性、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提高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能力。
2 建设原则
2.1 够用为度原则。针对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以后从事的工作,注重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逻辑思维和解题技巧的讲解。对于复杂问题的讲解要把握尺度,以了解为主。总之,以用为主,怎样的更好的使用所学知识是课程建设的关键。
2.2 前导后续有机衔接原则。对于前导课程(如物理学。数学等)主要把握不重复的原则。对于前导课程中的逻辑分析,在本门课程中做到点到为止,把重点放在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上。对于后续课程主要把握适用原则,怎样能将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是课程建设的重点,也是突出体现本门课程地位的重要标志。
2.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工程中,如何体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把抽象的公式灵活应用就必须联系实际情况加以分析。这也是培养学员力学思想,建立力学模型的关键。将理论与实际恰当融合,让学员能够自主的分析实际问题,是课程建设的主要思想。
2.4 服务专业原则。这与之前所说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本质上是一致的。基础课程的作用就是服务专业。所以,按照专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打破“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按照装甲装备专业士官岗位任职职责与专业要求来调整优化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2.5 创新能力原则。现代战争高新技术特色的军事装备的战争,这就要求职业军人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任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对知识应用的创新性。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也应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3 建设内容
3.1确定合适的教学理念是课程建设的立足点。教学理念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从以教员为主体向以学员为主体转变。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工程力学的教学模式是总体上是“基于知识导向”的,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也居于支配性地位,仍然带有很强的学历教育的特点。为此,要突出树立基于“行动过程”的课程观以及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以此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设。
3.2 整合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根据目前我院任职教育的需要、部队发展的趋势及对相应人才质量的要求。工程力学课程体系的教学过程,必须贯彻落实强化基础、注重应用、培养能力这一具体的建设思路。要从教学需要、专业特点、工程实际应用和知识结构整体优化等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删减内容和新增加内容。重点应放在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上,淡化理论与推导,加强工程力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3.3 强化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是课程建设的工具。以“加强基础、注重能力、培养素质、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注重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结合。采用传统教学、启发教学、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以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4 采用先进的评价手段,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工程力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其本质就是服务专业,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培养工程学科思维方式,强调动脑动手能力是该学科应该突出解决的问题。所以评价手段就应该与目标相适应,不能只追求会做题,会答卷。灵活的考核方式,活跃的第二课堂,才能更好体现学科本质。
3.5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创建和实施课程建设的动力。保证课程建设质量要使课程达到“精品”的标准,就要鼓励高水平教员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当中,课程建设、实施需要投入很大的时问和精力,这就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使所付出的努力和精力得到鼓励和肯定,以提高教员推广精品课程的积极性。激励机制的建立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精品课的建设要充分体现教员的个人成长。(2)基础课程建设要作为教员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使好的建设融入教员的日常授课中,“天天精品”要成为教员授课的常态。
4 总体策略
随着我院教学任务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发生转变,工程力学授课对象的性质与层次都发生了转变。所以,如何适应专业及岗位任职需求,如何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又能加强与专业之间的联系,这是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岗位任职教育与以往的学历教育的侧重点所有不同。岗位任职教育要求学员所学课程适用专业、适用岗位。而工程力学教学长期以来沿袭的是学科型教学体系,它主要有两个特征:其一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其它的实践性环节(如实验、实习)只是作为验证的手段,而不是作为培养能力的手段,理论教学是主线,其它都是附属;其二,每门课程的内容过分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学时太多,实践性环节不足。缺乏应有的沟通,造成了评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样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并小是应用型的人才。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必须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从学科本位到能力本位是世界性的趋势。所以工程力学改革也是顺从世界潮流发展需要的。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是关键。当前,部队科技化建设和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应当是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开展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等多样化现代课程模式的探索和实验。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技能,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因此,以分析应用型人才,改革单一的学科型课程模式,从能力本位来开发课程,并将学员综合能力和伞面素质的培养系统地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更能体现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特性。
参考文献:
[1]冯曼,谈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J],课程与教材,2010:11.
[2]冯学军,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学实践研究,2012,(6).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是在职业技术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所以,如何改革能满足装甲装备专业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是课程建设的重点。
1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装甲装备专业士官人才培养目标,以装备士官岗位需求为牵引,以更新课程建设理念为先导,以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重点,遵循工程力学学科特点,注重利用力学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培养学员观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把工程力学课程建设成为具有较强时代性、先进性、针对性、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提高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能力。
2 建设原则
2.1 够用为度原则。针对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以后从事的工作,注重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逻辑思维和解题技巧的讲解。对于复杂问题的讲解要把握尺度,以了解为主。总之,以用为主,怎样的更好的使用所学知识是课程建设的关键。
2.2 前导后续有机衔接原则。对于前导课程(如物理学。数学等)主要把握不重复的原则。对于前导课程中的逻辑分析,在本门课程中做到点到为止,把重点放在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上。对于后续课程主要把握适用原则,怎样能将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是课程建设的重点,也是突出体现本门课程地位的重要标志。
2.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工程中,如何体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把抽象的公式灵活应用就必须联系实际情况加以分析。这也是培养学员力学思想,建立力学模型的关键。将理论与实际恰当融合,让学员能够自主的分析实际问题,是课程建设的主要思想。
2.4 服务专业原则。这与之前所说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本质上是一致的。基础课程的作用就是服务专业。所以,按照专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打破“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按照装甲装备专业士官岗位任职职责与专业要求来调整优化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2.5 创新能力原则。现代战争高新技术特色的军事装备的战争,这就要求职业军人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任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对知识应用的创新性。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也应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3 建设内容
3.1确定合适的教学理念是课程建设的立足点。教学理念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从以教员为主体向以学员为主体转变。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工程力学的教学模式是总体上是“基于知识导向”的,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也居于支配性地位,仍然带有很强的学历教育的特点。为此,要突出树立基于“行动过程”的课程观以及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以此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设。
3.2 整合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根据目前我院任职教育的需要、部队发展的趋势及对相应人才质量的要求。工程力学课程体系的教学过程,必须贯彻落实强化基础、注重应用、培养能力这一具体的建设思路。要从教学需要、专业特点、工程实际应用和知识结构整体优化等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删减内容和新增加内容。重点应放在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上,淡化理论与推导,加强工程力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3.3 强化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是课程建设的工具。以“加强基础、注重能力、培养素质、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注重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结合。采用传统教学、启发教学、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以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4 采用先进的评价手段,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工程力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其本质就是服务专业,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培养工程学科思维方式,强调动脑动手能力是该学科应该突出解决的问题。所以评价手段就应该与目标相适应,不能只追求会做题,会答卷。灵活的考核方式,活跃的第二课堂,才能更好体现学科本质。
3.5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创建和实施课程建设的动力。保证课程建设质量要使课程达到“精品”的标准,就要鼓励高水平教员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当中,课程建设、实施需要投入很大的时问和精力,这就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使所付出的努力和精力得到鼓励和肯定,以提高教员推广精品课程的积极性。激励机制的建立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精品课的建设要充分体现教员的个人成长。(2)基础课程建设要作为教员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使好的建设融入教员的日常授课中,“天天精品”要成为教员授课的常态。
4 总体策略
随着我院教学任务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发生转变,工程力学授课对象的性质与层次都发生了转变。所以,如何适应专业及岗位任职需求,如何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又能加强与专业之间的联系,这是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岗位任职教育与以往的学历教育的侧重点所有不同。岗位任职教育要求学员所学课程适用专业、适用岗位。而工程力学教学长期以来沿袭的是学科型教学体系,它主要有两个特征:其一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其它的实践性环节(如实验、实习)只是作为验证的手段,而不是作为培养能力的手段,理论教学是主线,其它都是附属;其二,每门课程的内容过分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学时太多,实践性环节不足。缺乏应有的沟通,造成了评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样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并小是应用型的人才。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必须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从学科本位到能力本位是世界性的趋势。所以工程力学改革也是顺从世界潮流发展需要的。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是关键。当前,部队科技化建设和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应当是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开展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等多样化现代课程模式的探索和实验。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技能,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因此,以分析应用型人才,改革单一的学科型课程模式,从能力本位来开发课程,并将学员综合能力和伞面素质的培养系统地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更能体现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特性。
参考文献:
[1]冯曼,谈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J],课程与教材,2010:11.
[2]冯学军,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学实践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