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轮课程改革从启动至今已经近15年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已经为广大生物教师所熟知。然而,审视高中生物课堂,从PPT到板书,从教材到教辅,从讲解到习题,从测验到考试,似乎除了为数极少的实验以及用电脑投影能增加直观印象、加大信息量外,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辅以学生的习题练习的教学模式仍然牢固地占领着课堂阵地。
今天,当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现代生命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成果不断进入高中生物课程,成为当今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时,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不作出新的调整和改变,将离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和较为开阔国际视野、具有很强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新时代人才的目标会越来越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因此,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扭转单纯地依赖PPT、书本、讲授、习题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专家和基层教师的共识;但从哪里进行突破?如何突破?经过分析和思考,2014年以来,自主研发适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学具(目前研制的学具主要是永久模型组件学具)。学具是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帮助学生学习,由学生操作使用的模型、实物、图表等的统称;让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动手、动脑、探索,理解、思考、实践,互助、思辨,运用相关知识和原理,探究生命科学的真谛,真正实践本轮课程改革倡导和要求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题:中心法则中关于DNA复制、转录等相关问题。
分组:每小组4人;组内每2人为一小小组。
材料:每组发2套学具(五碳糖、磷酸各20个,同位素标记磷酸2个,A、T、C、G各5个,另发U6个)。
课前教师先让几名学生准备对“中心法则”的理解和存在的疑问。课堂上,首先让学生代表利用PPT阐述自己的认识,并提出疑问。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活动。
活动1:建构DNA分子模型(每2名学生为组)。
学生思考与动手:
(1) 建构DNA的基本单位,比较它们的共同之处及区别。
(2) 建构DNA单链片段。
(3) 根据
今天,当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现代生命科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成果不断进入高中生物课程,成为当今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时,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不作出新的调整和改变,将离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和较为开阔国际视野、具有很强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新时代人才的目标会越来越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因此,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扭转单纯地依赖PPT、书本、讲授、习题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专家和基层教师的共识;但从哪里进行突破?如何突破?经过分析和思考,2014年以来,自主研发适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学具(目前研制的学具主要是永久模型组件学具)。学具是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帮助学生学习,由学生操作使用的模型、实物、图表等的统称;让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动手、动脑、探索,理解、思考、实践,互助、思辨,运用相关知识和原理,探究生命科学的真谛,真正实践本轮课程改革倡导和要求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题:中心法则中关于DNA复制、转录等相关问题。
分组:每小组4人;组内每2人为一小小组。
材料:每组发2套学具(五碳糖、磷酸各20个,同位素标记磷酸2个,A、T、C、G各5个,另发U6个)。
课前教师先让几名学生准备对“中心法则”的理解和存在的疑问。课堂上,首先让学生代表利用PPT阐述自己的认识,并提出疑问。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活动。
活动1:建构DNA分子模型(每2名学生为组)。
学生思考与动手:
(1) 建构DNA的基本单位,比较它们的共同之处及区别。
(2) 建构DNA单链片段。
(3) 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