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从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中突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绿色金融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虽然绿色保险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实际发展缓慢,甚至一度停滞。因此,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从绿色金融这一上位概念的角度对绿色保险内涵作出分析,以浙江省湖州市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以来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为例,重点分析了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及其他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分析了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湖州市;绿色保险;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F840.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1-0122-05
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了社会进步的最大约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方案,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金融”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并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作出了全方位的解读。保险业作为金融领域最精巧的社会稳定器,保险业的绿色发展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对推动绿色经济建设和把控环境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我国绿色保险一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一、绿色保险内涵分析
我国长期以来对绿色保险的认知仅局限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即环责险),其根本原因在于后工业化时期对绿色金融的定义不明确。要想对绿色保险内涵作出合理而深入的分析,首先必须对其上位概念——绿色金融进行阐述。目前虽然对绿色保险和绿色金融还未形成正式的法律概念,但从一些学者论述和政策文件中可以对绿色金融的内涵从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是环境权益交易的金融化,其次是传统金融业务的绿色化。而金融业务的绿色化即将绿色标准导入到信贷、证券和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务中,“绿色保险”就属于这一概念范畴。本文尝试从这一视角探析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绿色化问题。
关于绿色保险的界定,2010年“绿色保险与可持续发展”曹妃甸论坛上,绿色保险被定义为可持续类保险,认为绿色保险是保险产品绿色化创新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保险业的具体体现。王顺庆(2013)将绿色保险等同于生态保险,认为绿色保险属于责任保险范畴,并将其分为环境污染责任险、生态责任险和食品安全责任险。王国军和庹国柱(2016)认为,绿色保险具有三层内涵,第一是直接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保险产品和业务,第二是绿色保险在绿色发展中起到防灾防损和节约资源的作用,第三是绿色保险意味着保险行业绿色化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险业的具体体现。其他关于绿色保险的认识还有很多,例如,安联保险认为,绿色保险不仅局限于相关保险产品,还将绿色保险上升到根据环境组织原则的核心要素为客户提供绿色解决方案的战略层面。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保险资金的绿色运用和绿色运营也可以攘括到绿色保险之中。
通过对目前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对绿色保险的内涵分析已经走出了长期以来狭隘的视角,但又呈现出一种过于拓宽绿色保险内涵的趋势。绿色保险虽然不仅限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但也不宜过于宽泛,例如,保险公司的绿色运营(如无纸化办公)与其他行业并未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将绿色运营等全部纳入绿色保险的范畴内,则必然导致保险业的绿色化丧失独特性。因此,本文根据已有的文献,认为绿色保险同样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定义。从狭义上说,绿色保险是指保险业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绿色化转型升级,在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中具体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广义上而言,绿色保险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险业的发展,通过将绿色化融入到保险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之中,利用保险的独特优势引导企业绿色化发展方向,使得保险业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绿色保险的创新发展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找到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困境的原因。
二、绿色保险的创新发展——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绿色保险不仅是一种绿色发展理念,更是以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近几年绿色金融发展的热潮中,社会各界将目光投向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而忽略了绿色保险。事实上,保险作为一种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具有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特征,能够有效补齐环境污染治理体制的短板。2017年6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政治局常务会上指出,發展绿色保险是推进绿色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相关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绿色保险创新发展情况为例,从多角度分析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险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绿色保险就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它是实践时间最长的绿色保险产品。2017年6月14日湖州市和衢州市被列为绿色金融改革和创新试验区,6月23日七部委下发《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为了贯彻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湖州市先后出台了《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湖州市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构建绿色保险体系,并设立绿色金改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绿色保险服务,力争2020年环境污染责任险覆盖率超过90%,保险深度超过4%;2021年提供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的经营主体超过12家,并在环境高风险产业建立成熟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投保企业超过50家。
环责险是国际上通行的环境风险管理市场化手段之一。2018年1月,湖州市出台了《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保险+服务+监管+信贷”相结合的“湖州模式”,并开发了“边体检边承保”的创新推动方式,将保险监督、环保监管和信贷联惩相结合,培育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风险防范、管控能力。2018年4月9日,湖州市召开了环境污染责任险动员大会,标志着湖州市新一代环责险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18年,174家试点企业的体检率和承保率为100%,签单保费达到628.58万元,共计提供保障费用2.97亿元。环境污染责任险成为了湖州市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亮点工作。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制定第一个绿色保险产品市级地方评估标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明确环境风险指标可分为静态风险指标和动态风险指标,前者表示客观因素而引起的企业各种环境风险的程度,包含环境风险物质方面;后者表示管理水平而引起的企业环境风险的程度,包含环境保护基础管理方面。而且两类指标均被细分,静态风险指标有80项,主要是危险物质规模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动态风险指标有90项,主要是包含管理机构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在明确的标准条件下,企业的环境风险状况按等级分为低风险、一般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
在这一精准的评估标准背景下,通过10类“5+5”风险指标,对电镀、化工、纺织印染、制革等6类产业进行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并将风险等级与保费和政府补贴相挂钩,而且为企业推出了“环保管家”服务,并匹配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服务机制。从2019年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险保费和政府补助情况来看,吴兴区、南浔区和南太湖新区三个区域的环责险发展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对于南太湖新区而言,吴兴区和南浔区的污染情况更为严重,环境污染造成的风险等级也更高。
湖州市建立了规范化、市场化和标准化的环境体检制度。财险公司根据“环境体检”所得的环境风险等级决定其保费,即将风险等级与环责险的保费相挂钩。一般风险和中等风险的企业是财险公司的优质客户,是每个保险经营主体争取的客户,而政府也将风险等级与财政补贴相挂钩,财政补贴额与环境风险等级呈现反向相关关系。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推广呈现出“政府引导”的特色。2017年湖州市政府明确规定试点期间给予参保环责险的企业保费20%—50%的财政补助。从表1可知湖州市截至2019年12月三个区域的环境污染责任险保费共计245.26万元,政府的财政补贴额为98.31万元,总体而言,在保费收入中政府补贴占比高达40.08%。按风险等级不同可知,2019年一般风险等级财政补贴占保费比率为45%,中等风险等级财政补贴占比为40%,而较高风险等级财政补贴占比为35%。从实际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行的区域获得的政府补贴是与政府政策规定相一致的。例如,湖州繁华绢纺有限公司投保了环责险,体检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其环境风险等级为中等,保费总额为3.7万元,其中财政补贴1.48万元(40%),公司只需缴纳保费2.22万元(60%)。
从三个区域的投保企业数量来看,南浔区投保企业截至2019年12月共42家,吴兴区共20家,而南太湖新区只有4家,如图1。南太湖新区投保环责险的企业数量远远低于其他两个区域要归因于区域内产业发展特点。南太湖新区属于新兴开发区,相对而言,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互联网行业等高科技新兴产业为主;从具体的风险等级而言,无论是吴兴区、南浔区还是南太湖新区都是以中等环境风险为主。仅在南浔区有两家较高风险等级的企业参与了投保,说明目前湖州市高环境污染的企业的环责险参保率比较低,参保率大约仅为3.03%左右。湖州市环责险的未来发展方向必须进
一步推动高污染企业参与投保,这也与其“十三五”规划中逐渐在高污染行业内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方向一致。事实上,对于存在较高污染风险的企业,投保环责险能有效转移风险责任,降低甚至避免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运用费率的杠杆作用能有效提高企业环境风险管控能力。
从参保企业的具体类别来看(如图2),湖州市目前参保环责险的企业主要是印染纺织行业,共有42家企业,占所有参保企业的63.64%左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工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其生产制造主打产业主要以服饰生产为主,尤其是婴幼儿服饰和丝绸的生产基地。
(二)德清县环责险“六维”发展模式分析
湖州市在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的过程中没有用“一刀切”的定式发展模式,而是鼓励每一个区域单位自主选择符合当地实情的发展方式,重视地域特色的发展。接下来对德清县的环责险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2017年,德清县率先推出环境污染责任险,并制定了“政府引导、协会推广、保险保障、专家防患、环保督查、企业整改”的六维发展模式,从环境污染的源头进行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环境风险。截至2017年1月16日,签订环境污染责任险协议的企业共有47家,其中25家企业已完成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环境体检”,14家企業已完成保费缴纳。下面具体分析德清县环责险实施方案。
1.精准定位,构建统筹机制
从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出发,2017年德清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可操作的《德清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了统一明确的环责险的协调运作体系,其中明确规定了保险对象、保险责任、投保程序、理赔程序和保障措施。
2.创新引领,打造多赢模式
县财政设立了环责险专项补助资金,补助标准与环境风险等级相挂钩,其中低风险、一般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企业的补助分别为当年保费的50%、45%、40%、35%和30%。要求保险公司预提固定比例保费,主要用于聘请专业环保服务机构为投保企业开展环境体检和培训工作;而且为每一个投保企业制定专业化的绿色整改方案。环境体检按“同行业同标准”进行,根据体检所确定的环境风险等级和企业规模等因素确定保费,实施保费浮动机制。建立由水、气、土壤三个领域专家组成的“环保专家服务团”,不定期为有环保需求的企业开展免费环保服务和培训等工作。
3.先行先试,推动全域实施
德清县环责险发展采用“以点带线扩面”的方式,组织保险公司代表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代表对47家拟投保企业进行了环境污染责任险培训,详细介绍环责险险种相关情况和投保工作流程,并对环责险体检方案和环保服务内容进行详细解读。采用分类推广方式,明确要求重金属排放和化工重污染等企业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要求2021年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在环境高风险企业的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全面推进“保险+服务+监管+防范”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三)湖州市绿色保险产品的其他创新
湖州市保险业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绿色保险服务模式,创新升级种植养殖险等传统业务的服务能力,在全国首推各类绿色保险创新,推动保险业参与社会治理。
从养殖险而言,首创生猪保险的“龙游模式”发展机制,即将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相结合。保险补偿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相结合,得以从根源上解决病死猪乱扔和流入餐桌的环境安全问题,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的模式已经在浙江省全省进行复制推广。同时,推广湖羊养殖保险在湖州市实现全覆盖,并将这种联动机制推广到了鸡鸭、淡水鱼等保险品种。
从种植险而言,首创安吉白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将降雨量、温度等气象要素作为承保、风控和理赔的依据,通过气象资料的分析和运用,探索基于气象指数的履约、保证险及互联网保险产品,及时提供防灾防损气象信息服务等,推动气象技术与农业保险深入融合。目前该险种已在杨梅、水稻、杭白菊等其他作物保险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6月,台州市仙居杨梅种植产业因连续降雨损失巨大,人保财险浙江分公司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累计赔偿农户2 400余万元。
三、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成熟的绿色保险产品不仅能够转嫁风险,而且能够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从以上对湖州市绿色保险产品的分析可知,虽然我国绿色保险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的发展水平相比,绿色保险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保险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应用也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仍然存在。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学术界和业界对绿色保险的认知和探讨仍然没有走出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思维定式,使得各类推动绿色保险创新发展的要素之间呈现协调失灵、杂乱无章的状态。而且保险业在助推绿色金融转型的过程中仅停留在对污染事件的经济补偿层面,而保险的风险管理和资金融通方面的功能并没有真正成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的强大助力。其次,支持环境保护和推动绿色保险的政策法规仍停留在建议性层面,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而且由于对环境保护的主体和责任界定不清,使得环境成本呈现出明显的外部性特征,企业投保意愿不足,绿色保险在实际操作层面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保险经营主体环保意识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严重缺乏,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并不具备深度开展绿色保险的能力,在产品开发、风险控制和理赔等环节上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最后,保险市场内生发展动力缺乏。目前绿色保险的推广主要依赖于行政力量的干预,虽然在发展初期能迅速推动绿色保险的发展,但是会造成风险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行政强制也造成绿色保险的创新力不足。目前,绿色保险产品及服务主要以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险为主,仅仅停留在补贴污染治理的程度,对于环境污染产生的复杂性问题缺乏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在环境污染治理体系中,绿色保险通过专业化、市场化手段能有效降低环境风险,但是绿色保险的社会治理功能仅依靠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的推动是不可能发挥最大化功效的。绿色保险功能的提升必须要从立法保障、制定行业标准规章准则、相应制度机制改革、绿色保险产品开发、理念宣传带动等方面共同发力,在全社会建立社会联动、共同参与的多层次绿色保险体系,使绿色融入到社会个体之中,最终达到企业绿色转型、优化生活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畅.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9.
[2] 刘小逸.关于赣江新区绿色保险试点的案例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3] 刘艳.对我国发展绿色保险的相关研究——以浙江省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7.
[4] 张春飞,罗翔.绿色保险服务浙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路径研究[C]//.浙江保险科研成果选编,2018.
[5] 邵传林,雒玉箫.动态博弈视角下绿色保险发展的背景、动因及政策支持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2-103.
[6] 胡鹏.论我国绿色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J].税务与经济,2018,(4):219.
[7] 郑晓.我国绿色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上海保险,2017,(7):52-54.
[8] 郭佳俊.生态保护视角下甘肃省绿色保险体系构建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9.
[9] Lara Johannsdottir. Drives of proactive environmental actions of small, mediumand large Nordic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insurers as a driving force ofaction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5.
[10] 2019年環境污染责任保险拟补助奖励名单公示[EB/OL].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http://jrw.huzhou.gov.cn/tzgg/20191206/i2563050.htm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surance in China
— Take Hu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ANG Gui-long
(School of Economics,Wuh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Wuhan 430056,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theme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een finance has rapidly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green financial system, green insurance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Although green insurance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 years in China, its actual development is slow, even stagnant.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insur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finance. Taking Hu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iability insurance in Huzhou and the innovation of other green insurance produ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color insura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
Key words: Huzhou; green insuranc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湖州市;绿色保险;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F840.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1-0122-05
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了社会进步的最大约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方案,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金融”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并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作出了全方位的解读。保险业作为金融领域最精巧的社会稳定器,保险业的绿色发展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对推动绿色经济建设和把控环境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我国绿色保险一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一、绿色保险内涵分析
我国长期以来对绿色保险的认知仅局限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即环责险),其根本原因在于后工业化时期对绿色金融的定义不明确。要想对绿色保险内涵作出合理而深入的分析,首先必须对其上位概念——绿色金融进行阐述。目前虽然对绿色保险和绿色金融还未形成正式的法律概念,但从一些学者论述和政策文件中可以对绿色金融的内涵从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是环境权益交易的金融化,其次是传统金融业务的绿色化。而金融业务的绿色化即将绿色标准导入到信贷、证券和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务中,“绿色保险”就属于这一概念范畴。本文尝试从这一视角探析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绿色化问题。
关于绿色保险的界定,2010年“绿色保险与可持续发展”曹妃甸论坛上,绿色保险被定义为可持续类保险,认为绿色保险是保险产品绿色化创新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保险业的具体体现。王顺庆(2013)将绿色保险等同于生态保险,认为绿色保险属于责任保险范畴,并将其分为环境污染责任险、生态责任险和食品安全责任险。王国军和庹国柱(2016)认为,绿色保险具有三层内涵,第一是直接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保险产品和业务,第二是绿色保险在绿色发展中起到防灾防损和节约资源的作用,第三是绿色保险意味着保险行业绿色化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险业的具体体现。其他关于绿色保险的认识还有很多,例如,安联保险认为,绿色保险不仅局限于相关保险产品,还将绿色保险上升到根据环境组织原则的核心要素为客户提供绿色解决方案的战略层面。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保险资金的绿色运用和绿色运营也可以攘括到绿色保险之中。
通过对目前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对绿色保险的内涵分析已经走出了长期以来狭隘的视角,但又呈现出一种过于拓宽绿色保险内涵的趋势。绿色保险虽然不仅限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但也不宜过于宽泛,例如,保险公司的绿色运营(如无纸化办公)与其他行业并未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将绿色运营等全部纳入绿色保险的范畴内,则必然导致保险业的绿色化丧失独特性。因此,本文根据已有的文献,认为绿色保险同样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定义。从狭义上说,绿色保险是指保险业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绿色化转型升级,在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中具体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广义上而言,绿色保险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险业的发展,通过将绿色化融入到保险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之中,利用保险的独特优势引导企业绿色化发展方向,使得保险业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绿色保险的创新发展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找到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困境的原因。
二、绿色保险的创新发展——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绿色保险不仅是一种绿色发展理念,更是以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近几年绿色金融发展的热潮中,社会各界将目光投向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而忽略了绿色保险。事实上,保险作为一种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具有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特征,能够有效补齐环境污染治理体制的短板。2017年6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政治局常务会上指出,發展绿色保险是推进绿色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相关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绿色保险创新发展情况为例,从多角度分析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险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绿色保险就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它是实践时间最长的绿色保险产品。2017年6月14日湖州市和衢州市被列为绿色金融改革和创新试验区,6月23日七部委下发《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为了贯彻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湖州市先后出台了《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湖州市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构建绿色保险体系,并设立绿色金改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绿色保险服务,力争2020年环境污染责任险覆盖率超过90%,保险深度超过4%;2021年提供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的经营主体超过12家,并在环境高风险产业建立成熟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投保企业超过50家。
环责险是国际上通行的环境风险管理市场化手段之一。2018年1月,湖州市出台了《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保险+服务+监管+信贷”相结合的“湖州模式”,并开发了“边体检边承保”的创新推动方式,将保险监督、环保监管和信贷联惩相结合,培育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风险防范、管控能力。2018年4月9日,湖州市召开了环境污染责任险动员大会,标志着湖州市新一代环责险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18年,174家试点企业的体检率和承保率为100%,签单保费达到628.58万元,共计提供保障费用2.97亿元。环境污染责任险成为了湖州市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亮点工作。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制定第一个绿色保险产品市级地方评估标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明确环境风险指标可分为静态风险指标和动态风险指标,前者表示客观因素而引起的企业各种环境风险的程度,包含环境风险物质方面;后者表示管理水平而引起的企业环境风险的程度,包含环境保护基础管理方面。而且两类指标均被细分,静态风险指标有80项,主要是危险物质规模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动态风险指标有90项,主要是包含管理机构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在明确的标准条件下,企业的环境风险状况按等级分为低风险、一般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
在这一精准的评估标准背景下,通过10类“5+5”风险指标,对电镀、化工、纺织印染、制革等6类产业进行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并将风险等级与保费和政府补贴相挂钩,而且为企业推出了“环保管家”服务,并匹配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服务机制。从2019年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险保费和政府补助情况来看,吴兴区、南浔区和南太湖新区三个区域的环责险发展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对于南太湖新区而言,吴兴区和南浔区的污染情况更为严重,环境污染造成的风险等级也更高。
湖州市建立了规范化、市场化和标准化的环境体检制度。财险公司根据“环境体检”所得的环境风险等级决定其保费,即将风险等级与环责险的保费相挂钩。一般风险和中等风险的企业是财险公司的优质客户,是每个保险经营主体争取的客户,而政府也将风险等级与财政补贴相挂钩,财政补贴额与环境风险等级呈现反向相关关系。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推广呈现出“政府引导”的特色。2017年湖州市政府明确规定试点期间给予参保环责险的企业保费20%—50%的财政补助。从表1可知湖州市截至2019年12月三个区域的环境污染责任险保费共计245.26万元,政府的财政补贴额为98.31万元,总体而言,在保费收入中政府补贴占比高达40.08%。按风险等级不同可知,2019年一般风险等级财政补贴占保费比率为45%,中等风险等级财政补贴占比为40%,而较高风险等级财政补贴占比为35%。从实际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湖州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行的区域获得的政府补贴是与政府政策规定相一致的。例如,湖州繁华绢纺有限公司投保了环责险,体检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其环境风险等级为中等,保费总额为3.7万元,其中财政补贴1.48万元(40%),公司只需缴纳保费2.22万元(60%)。
从三个区域的投保企业数量来看,南浔区投保企业截至2019年12月共42家,吴兴区共20家,而南太湖新区只有4家,如图1。南太湖新区投保环责险的企业数量远远低于其他两个区域要归因于区域内产业发展特点。南太湖新区属于新兴开发区,相对而言,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互联网行业等高科技新兴产业为主;从具体的风险等级而言,无论是吴兴区、南浔区还是南太湖新区都是以中等环境风险为主。仅在南浔区有两家较高风险等级的企业参与了投保,说明目前湖州市高环境污染的企业的环责险参保率比较低,参保率大约仅为3.03%左右。湖州市环责险的未来发展方向必须进
一步推动高污染企业参与投保,这也与其“十三五”规划中逐渐在高污染行业内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方向一致。事实上,对于存在较高污染风险的企业,投保环责险能有效转移风险责任,降低甚至避免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运用费率的杠杆作用能有效提高企业环境风险管控能力。
从参保企业的具体类别来看(如图2),湖州市目前参保环责险的企业主要是印染纺织行业,共有42家企业,占所有参保企业的63.64%左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工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其生产制造主打产业主要以服饰生产为主,尤其是婴幼儿服饰和丝绸的生产基地。
(二)德清县环责险“六维”发展模式分析
湖州市在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的过程中没有用“一刀切”的定式发展模式,而是鼓励每一个区域单位自主选择符合当地实情的发展方式,重视地域特色的发展。接下来对德清县的环责险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2017年,德清县率先推出环境污染责任险,并制定了“政府引导、协会推广、保险保障、专家防患、环保督查、企业整改”的六维发展模式,从环境污染的源头进行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环境风险。截至2017年1月16日,签订环境污染责任险协议的企业共有47家,其中25家企业已完成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环境体检”,14家企業已完成保费缴纳。下面具体分析德清县环责险实施方案。
1.精准定位,构建统筹机制
从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出发,2017年德清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可操作的《德清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了统一明确的环责险的协调运作体系,其中明确规定了保险对象、保险责任、投保程序、理赔程序和保障措施。
2.创新引领,打造多赢模式
县财政设立了环责险专项补助资金,补助标准与环境风险等级相挂钩,其中低风险、一般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企业的补助分别为当年保费的50%、45%、40%、35%和30%。要求保险公司预提固定比例保费,主要用于聘请专业环保服务机构为投保企业开展环境体检和培训工作;而且为每一个投保企业制定专业化的绿色整改方案。环境体检按“同行业同标准”进行,根据体检所确定的环境风险等级和企业规模等因素确定保费,实施保费浮动机制。建立由水、气、土壤三个领域专家组成的“环保专家服务团”,不定期为有环保需求的企业开展免费环保服务和培训等工作。
3.先行先试,推动全域实施
德清县环责险发展采用“以点带线扩面”的方式,组织保险公司代表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代表对47家拟投保企业进行了环境污染责任险培训,详细介绍环责险险种相关情况和投保工作流程,并对环责险体检方案和环保服务内容进行详细解读。采用分类推广方式,明确要求重金属排放和化工重污染等企业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要求2021年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在环境高风险企业的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全面推进“保险+服务+监管+防范”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三)湖州市绿色保险产品的其他创新
湖州市保险业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绿色保险服务模式,创新升级种植养殖险等传统业务的服务能力,在全国首推各类绿色保险创新,推动保险业参与社会治理。
从养殖险而言,首创生猪保险的“龙游模式”发展机制,即将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相结合。保险补偿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相结合,得以从根源上解决病死猪乱扔和流入餐桌的环境安全问题,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的模式已经在浙江省全省进行复制推广。同时,推广湖羊养殖保险在湖州市实现全覆盖,并将这种联动机制推广到了鸡鸭、淡水鱼等保险品种。
从种植险而言,首创安吉白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将降雨量、温度等气象要素作为承保、风控和理赔的依据,通过气象资料的分析和运用,探索基于气象指数的履约、保证险及互联网保险产品,及时提供防灾防损气象信息服务等,推动气象技术与农业保险深入融合。目前该险种已在杨梅、水稻、杭白菊等其他作物保险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6月,台州市仙居杨梅种植产业因连续降雨损失巨大,人保财险浙江分公司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累计赔偿农户2 400余万元。
三、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成熟的绿色保险产品不仅能够转嫁风险,而且能够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从以上对湖州市绿色保险产品的分析可知,虽然我国绿色保险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的发展水平相比,绿色保险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保险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应用也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仍然存在。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学术界和业界对绿色保险的认知和探讨仍然没有走出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思维定式,使得各类推动绿色保险创新发展的要素之间呈现协调失灵、杂乱无章的状态。而且保险业在助推绿色金融转型的过程中仅停留在对污染事件的经济补偿层面,而保险的风险管理和资金融通方面的功能并没有真正成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的强大助力。其次,支持环境保护和推动绿色保险的政策法规仍停留在建议性层面,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而且由于对环境保护的主体和责任界定不清,使得环境成本呈现出明显的外部性特征,企业投保意愿不足,绿色保险在实际操作层面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保险经营主体环保意识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严重缺乏,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并不具备深度开展绿色保险的能力,在产品开发、风险控制和理赔等环节上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最后,保险市场内生发展动力缺乏。目前绿色保险的推广主要依赖于行政力量的干预,虽然在发展初期能迅速推动绿色保险的发展,但是会造成风险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行政强制也造成绿色保险的创新力不足。目前,绿色保险产品及服务主要以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险为主,仅仅停留在补贴污染治理的程度,对于环境污染产生的复杂性问题缺乏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在环境污染治理体系中,绿色保险通过专业化、市场化手段能有效降低环境风险,但是绿色保险的社会治理功能仅依靠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的推动是不可能发挥最大化功效的。绿色保险功能的提升必须要从立法保障、制定行业标准规章准则、相应制度机制改革、绿色保险产品开发、理念宣传带动等方面共同发力,在全社会建立社会联动、共同参与的多层次绿色保险体系,使绿色融入到社会个体之中,最终达到企业绿色转型、优化生活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畅.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9.
[2] 刘小逸.关于赣江新区绿色保险试点的案例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3] 刘艳.对我国发展绿色保险的相关研究——以浙江省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7.
[4] 张春飞,罗翔.绿色保险服务浙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路径研究[C]//.浙江保险科研成果选编,2018.
[5] 邵传林,雒玉箫.动态博弈视角下绿色保险发展的背景、动因及政策支持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2-103.
[6] 胡鹏.论我国绿色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J].税务与经济,2018,(4):219.
[7] 郑晓.我国绿色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上海保险,2017,(7):52-54.
[8] 郭佳俊.生态保护视角下甘肃省绿色保险体系构建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9.
[9] Lara Johannsdottir. Drives of proactive environmental actions of small, mediumand large Nordic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insurers as a driving force ofaction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5.
[10] 2019年環境污染责任保险拟补助奖励名单公示[EB/OL].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http://jrw.huzhou.gov.cn/tzgg/20191206/i2563050.htm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surance in China
— Take Hu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ANG Gui-long
(School of Economics,Wuh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Wuhan 430056,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theme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een finance has rapidly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green financial system, green insurance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Although green insurance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 years in China, its actual development is slow, even stagnant.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insur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finance. Taking Hu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iability insurance in Huzhou and the innovation of other green insurance produ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color insura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
Key words: Huzhou; green insuranc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