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黄河还在以造地的名义逼退大海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将近一百年前,哈佛大学诞生了著名的诺顿讲座,讲座的主题是“最广泛意义上的诗意”。1967年,诺顿讲座迎来博尔赫斯先生——他的“诺顿六讲”后来在中国出版时书名叫做《博尔赫斯谈诗论艺》——博尔赫斯开篇即说,他快要七十岁了,他把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贡献给了文学,不过他能告诉大家的还是只有满腔的困惑。博尔赫斯的话,当然含有谦逊的成分,事实上他的“诺顿六讲”娓娓道来,收放自如,并非只有满腔困惑,而是充满了解决困惑的智慧。博尔赫斯去世之后,在他未曾造访过的中国,出现了两个博尔赫斯——被支持的博尔赫斯和被忽视的博尔赫斯。诗歌并不赞成通过一部法律消灭艺术分歧,制裁自由的心灵,博尔赫斯亦无意于此,所以他建造了一个有交叉小径的花园,用以安置分道扬镳或者殊途同归。作为博尔赫斯的拥趸,我愿意向这位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老派绅士致敬:他用诗歌为自己赢取不朽,继而用诗歌验证了人类的文化成色和思想深度——触类旁通,献给博尔赫斯先生的敬意,同样允许献给尼采先生,献给惠特曼先生,献给弗罗斯特先生,献给佩索阿先生,献给巴列霍先生,献给叶赛宁先生,献给曼德尔施塔姆先生,献给米沃什先生,献给阿米亥先生,献给布罗茨基先生,献给阿多尼斯先生,献给每一位卓越、光辉而伟大的诗人先生——尽管最广泛意义上的诗意不可能由一颗星辰来完成,甚至,局部意义上的诗意都不可能由一颗星辰来完成。
  3
  前述诗人,从尼采到阿多尼斯,个个都是宗师级别的大神。他们各为山峰,他们的身影投向大地,拥有力透纸背的智慧和自成体系的气场,而我们从写作那里索取的沾沾自喜,明显属于放大镜下的产物可有可无。百年汉语新诗流变,不乏呕心沥血,不乏前赴后继,不乏波澜壮阔,但尚不足以替诗歌史的当代写法盖棺定论:亲历亲为的时代仿佛没有例外,江湖貌似风起云涌,庙堂实则冷冷清清,最不需要决出胜负的个性化写作,胜负居然成了写作的顶级评判指标,于是,削足适履的格局诞生了削足适履的诗篇,分等级的“附属诗意”开始大行其道。削足适履的诗篇不好吗?分等级的“附属诗意”不好吗?很抱歉,我不打算正面回答这样的疑问。拉低平均线的写作角色及其衍生诉求太多了,所以诗歌的整体含金量必须不断下降,像阅读的好奇心被标题党反复消费那样轻而易举,诗歌的每一次“社会出台”,高光而虎头蛇尾,总是无法摆脱“司马缸砸光”的喜剧性魔咒。网络时代以降,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借助电子科技的升级,诗歌圈进入内部循环的提速状态,把不设门槛的自媒体运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主角纷繁,自我加冕的“诗歌诸侯”们怀着惊人的热情迈入惊人的自恋岁月,仿佛汉语诗歌根本不缺少尼采,也不需要阿多尼斯。作为人类文明的共享资源,票友拥有自得其乐的权利,把票友级别的诗篇奉为丛林法则的胜出者——商人以物易诗、小吏以权谋文而没有任何阻力或者异样,却是细思极恐实现了对诗神的间接羞辱——当然,对于合格的诗人来说,这本来就是一个多余的话题,注定灭失于正道沧桑。
  4
  那么,什么是合格的诗人?通俗地说,写出了合格的诗篇,就可以称之为合格的诗人。问题又来了:什么是合格的诗篇?弗罗斯特说,“始于喜悦,终于智慧”的诗篇配得上“合格”的检阅;博爾赫斯则认为,一味挖掘诗歌里面的意义是拜物的行为,而太过有力的隐喻则会破坏诗歌的诠释构架。假定“合格”拥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同一个诗人,有时写出了合格的诗篇,有时写出了不合格的诗篇,我们如何给他打分?很显然,就高不就低的取舍原则更符合艺术的恒久规律——李白也有败笔,但他肯定是合格的诗人;乾隆虽然在作品数量上一骑绝尘,要从诗歌学校领取毕业证书却可能会遭遇反对,他只是完成了数量积累,实践证明,写作数量的积累连参考标准都算不上——艺术就是这样,有时粗暴武断,有时善解人意,大浪淘沙之后,没有一首杰出的诗篇饮恨未来。
  6
  诗人的责任,不只是奉献佳作,还要有能力向读者展示一首好诗的来历,或曰分娩过程。这方面的当代范例是柏桦的长诗《水绘仙侣》,他写了两百行诗,写了十万字的注释——后者可以视为前者的附属,也可以视为前者的有机构成。如果不赞成柏桦,我们不妨拎出苏轼,这位大腕由黄州贬赴汝州,途经庐山写下命令读者背诵的《题西林壁》,自问自答,举重若轻地把核心问题解决于文本之内。丧失拆解欲望的写作者,一般也不具有重新组装的能力,往往喜欢贩卖“神来”“天成”“梦中偶得”之类不需要证据链的观点,刻意模糊“一厢情愿”和“一叶障目”的边界,洗白江郎。偷梁换柱是一个古老的游戏毫无新意,天马行空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现实而非相反——夕阳沉落,黑夜开始孕育新的黎明,这么说吧,如果不是长夜漫漫,诗歌将和星月一样无处寄存,而诗人的责任将成为诗人虚构的责任陷入虚构的泥淖不能自拔。
  7
  有些诗人喜欢谈想象力,试图通过对想象力的格式化阐释,实现诗歌的去神秘化存在。殊不知,想象力一经谈论,便折了一只翅膀;大谈特谈之后,另一只翅膀也不再具有飞翔的功能。科学研究表明,孩子一岁时,想象力高达96%,长到十岁,这个数字降为了4%。想象力是手工品而非印刷体,是主体的精神冒险不向客体妥协的自由之歌和非物质遗产,没有一种想象力愿意像规章制度那样以约束更多的人为己任,所以董仲舒认为,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莎士比亚对此深表赞成,他的说法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前不久我去晋南,看了很多地方,恶补了很多地方文化和历史知识,印象尤为深刻的,不是晋国博物馆那些国宝级文物,而是一个不经推敲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在民间还为人津津乐道: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亲生儿子奚齐上位,数次陷害太子申生,其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次谋杀是,骊姬做了一艘大船让申生游湖,这艘大船的奥秘在于,用胶粘合,遇水不久即会开裂沉没,奚齐年幼,见这艘大船描龙画凤,死活也要上去,结果船至湖心而沉,申生以德报怨,舍身救起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在这个不入正史的故事中,骊姬的想象力堪称惊艳,足以让司马迁甘拜下风。至于跟骊姬差不多同一时期的越女东施被我们所讥笑,因为她长得丑,更因为她的想象力过于糟糕。诗歌允许想象力怀着巨大的优越感为写作者提供具体服务,但若把想象力奉为写作的最高准则,怕是也不怎么值得同情——据说人类最早的想象力源于闪电之火,当火成为一种可以控制的生活资料以后,人类对火的想象力便丧失了,这意味着,发现想象力和使用想象力不是一回事,使用想象力和解剖想象力也不是一回事——解剖想象力等同于埋葬想象力。
  9
  我写过这样的诗句:请不要在来信中囚禁燃烧;也写过这样的诗句:满脸星辰的人消失了;还写过这样的诗句:只有黄河还在以造地的名义逼退大海。但我没有征求黄河的意见。我写过很多没有征求意见的诗篇,我理解把写作降为生存哲学的选择也理解不愿把写作降为生存哲学的固执——博尔赫斯有言在先,当作家了解自己的工作挣不到多少钱时,他就感到了较大的自由度。
  博尔赫斯风趣可爱,平易近人,有着超越想象的幽默、穷尽可能的智慧、不动声色的观点、原来如此的格局以及卡夫卡所追求的那种“不可摧毁”的力量;博尔赫斯的作品,连卡尔维诺也予以了毫无保留的盛赞,“博尔赫斯是一位简洁大师,能够把极其丰富的意念和诗歌魅力浓缩在只有几页长的篇幅里……所有这一切,都是一种风格上的奇迹,在西班牙语中无可匹敌,且只有博尔赫斯才知道其秘方。”至于喜爱博尔赫斯的读者,允许对他怀有难以置信的敬畏心情而不负责陈述理由。我在写作中遇到困难时,总是忍不住求助于他——这一次依旧如法炮制——如果你从我写下的这篇不知所云的文字中什么都没读到,起码还会记得我对博尔赫斯的热爱。
其他文献
“漂泊”“生活”和“诗歌”。在电脑上敲击出这几个字时,我的心潮随之澎湃开来。  我的眼前不由呈现出一幅画: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漫天黄沙的荒原,迎着地平线前行,脚步匆匆,背影坚毅。唯一的行囊,是肩上一个牛皮缝制的“壶”,可以装水也可以藏酒,那是母亲亲手制作的,有着满满的爱和祝福。一个人走着,偶尔他会卸壶畅饮,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味道,或甘甜、或醇香、或苦涩……也许早已经空空如也,举起壶不过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期刊
《谁能占卜我的命》(北京燕山出版社),薄薄一册,70余章,置于我案头已半月有余。在我收到的诗友馈赠大著中,它算是最薄、篇章最少的一本了。没有砖头般厚实的重量,也没有煌煌数十万言的字数,待我断断续续读完之后,感觉无论是内容的厚实广博、语言艺术的精湛高超,还是构思谋篇的颖异妙巧,一点也不逊色于他人,反而有领先之势。  澄泉兄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于重庆万州,年少时受父亲启蒙,埋下文学的种子,16岁考上南
期刊
康斯坦丁·卡瓦菲斯[2]1863年生于埃及亚历山大,70年后在那里死于喉癌。卡瓦菲斯是一个富裕商人家庭的第九个孩子,这个家庭的繁荣随着他父亲的逝世而迅速衰落。9岁时,这位未来的诗人前往卡瓦菲斯父子公司设有分公司的英国,又于16岁时返回亚历山大。他是在希腊东正教的宗教背景下长大的。有一阵子,他曾就读于亚历山大一间商校赫尔墨斯学校,有些资料告诉我们,他在那里时,对古典文学和历史研究更感兴趣,而非经商之
期刊
我瘦如走动的竹子,对不起。  正如但丁所言,瘦削包含着  全部的欲望。我,感到抱歉  如果瘦,也是对你们的干扰。  抚摸我身体里,毛皮光滑的  小啮齿动物,一刹那,静息。  我熟悉它们,世间诸般变相:  女人,熟水果,钱币,别墅。  诗有时如此机械,可以旋转  伸缩,剪贴,拆卸,再拼凑。  有时候,我厌烦透了,带着  这么多争吵的词语,还要穿  不合适的外套。我应该再胖  一些:多吃,保持充足睡眠
期刊
一、石与诗:在诗歌的源头矗立着石头  石头作为一个意象,其象征意义无外乎三种:重、硬、动或定。最后一种富于辩证意味,最为微妙,也最具有审美张力所构成的美学价值。  在人类最早的诗歌中,石头就以这三种寓意被广泛应用。  (一)诗歌中的石头之重  也许因为南方植被繁茂,石头都被草木遮掩了。在中国诗歌起源时期,南方诗人写石的本领不如北方诗人。屈原作品中多的是香草,石头很少。不过,最后,帮助他实现自沉愿望
期刊
我从未这样快活过  从未 因黄昏喝了两杯酒  而让此夜四处充满  鲜葡萄的色泽和味道  可以什么都不想 什么都想  像一阵风离开九顶山  在女贞树上 瞬间  变成了一匹吃足草料的马  我被疲惫围在它的核心  仿佛有一种想法  是我赖以脱困的出路  星光微弱  此刻 它是我的一部分  稍后,将是春天的一部分  推荐语  诗人写诗,是与永恒拔河。通过酒释放自己,正如尼采所说的狄俄尼索斯酒神精神。換一种
期刊
在泉水中打马 在泉水的深处  遇见她 白衣似雪 隐忍如铁  之上 五马归槽 守土成仁  百柱成庙 万法归宗 谁又能以此质押自己?  于是,在溪水中種花,在光阴慢的  青山下,洒扫内心,不让它乱如麻  这步步生莲的漫山遍野  这恒河沙数的古道繁华  这深山浅黛 这谁也不敢抄袭的  普天下弘法 仍然热烈 无法冷却  推荐语  在这首诗中,清澈是全诗的灵魂,百柱庙的万法,光阴慢的溪水中种花,内心的洒扫,
期刊
在深夜里擦亮眼镜的人,容易被景物的外观所迷惑  “阿贝尔,你到这里来。”  “不,我拒绝,你又要拿你的镜子照我。”  我那不太令人满意的样子,眉宇间  透露的忧虑和不自信,时刻在夸大着痛苦  “马尔索,我觉得不能呼吸了。”  “谁?天呐,这是每个人都要做的最正常的事情了。”  床将变成夜晚的仪式,桌椅都会伸长起  明天的細腿。遥远的电流点亮了,萤火像星星。  “来看看吧,这就是你呢。”  在明亮的
期刊
大约20年前,我们一家再次重返故乡。与往时不同的是,我们一家将在“故乡”这片土地上常住下来。用我父亲的话说,叫“落叶归根”。  然而“故乡”于我,终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童年是在黔桂交界的一座矿山度过的。在那里,我经历了人生最初的启蒙和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我的父亲是一名煤矿掘进工人,从事煤炭挖掘工作逾三十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亲历了无数次透水、塌方、瓦斯泄漏等诸多险情,所幸每一
期刊
它有力的腿,它乌黑的甲壳  像星星点缀于这漫无生机的舞台  一个平庸的年代,连恶  也成为虚荣。它们这时间之沙的骑士  生命像沙一样流走  像是徒劳,像是上帝之手的精妙  带着对大地的羞怯,它们  一代代繁衍,但从不命名  因为它们自己就是一个地球。  ——节选自《屎壳郎》  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界处的边缘,也就是我们种植的梭梭林中,可以看到的生命中最多的是蜣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屎壳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