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听障学生随班就读有效安置这一主题,在为听障学生提供最小受限制环境这一理念指导下,就如何在位置安排、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家长协助等方面创建有利于其融入课堂、融入普通班集体的有利因素进行探讨,实现听障学生随班融合的总目标。
关键词:融合教育;随班就读;有效安置
随班就读是我国融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听力障碍学生安置的主要形式之一。听障学生在普通学校中的自我照顾、社会技能、学习方式、生活适应、健康与安全等方面需要一定的支持与援助。因此,普、特学校需要从为听障学生提供最小受限制的教育环境出发,就如何在班级就读、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家长协助等方面创建有利于其融入课堂、融入普通班集体的有利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实现听障学生随班融合的总目标。
厘清概念
融合教育 又称全纳教育,是一种用来描述障碍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专业术语,其基本含义是不要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之内,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
随班就读 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随读学生有效安置 通过对参与随班就读听障生安置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室环境、教师融合素养、随读学生家长参与、课程调整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实现对随读学生合理安置,有效融合的目标。
融合教育下有效安置
随班就读安置方式的建议 班额配置。小班额配置有利于教师对听障生及时关注并给予帮助,不至于受到精力所限,放弃或者降低对随读听障学生的要求,更有利于保障听障生在随班融合中的质量。因此,听障生参与普通班级随班融合,随读班级要求小班额(一般不超过35个)配置,一个班一般安置1至2个听障儿童。
位置安排。对于听障生在随读班级的位置安排一般考虑三个因素——听力、同伴、视觉。听力: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具,并不能完全消除听觉损失,因此,听障生应尽可能就坐距离老师较近位置;同伴:听障学生应安排于能给予良好互动的同伴旁边,有助于及时了解老师的指令、活动的要求,在选择助学同伴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性格因素;视觉:就读位置良好的光线,有助于听障学生捕捉到来自于不同方位的视觉信息,所处位置必须看清老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
师资培养的建议 理论培训,提升融合素养。融合教育是一种崭新的理念,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未来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让特殊孩子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融合教育的基本精神,教师只有进行了必要的理念熏陶,才能提升自身的融合素养,改变对参与随班就读听障学生的态度。
加强实践培训,提升融合教育能力。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应充分体现出弥补听障学生听觉、语言、认知不足的思想,通过板书、PPT增加图片文字呈现、夸大口型、提升语音、手势动作、导学提纲、个别提示等等,帮助其接受、理解、交流,提高听障生在随读班级的学习效率;其次,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随读班级任课教师需提升自身课堂观察与管理能力,能随时关注、察觉听障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及时协助解决,并能引导听障学生参与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并针对课堂上存在的有与听障生融合有关的问题与现象进行归纳反思,制定调整策略,给予解决。
课程设置的建议 更适合的课程。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由于听觉受损,听障生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类的课程方面会有其自身优势,这类课程更加有利于促进听障生在普通班级的融合。例如,在美术、计算机、体育等课程的学习中听障生在学习过程中障碍明显减少,学业水平也有显著的提高,这与听障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对于听障学生弱势课程,如语言类、数理类课程应注重实践体验。
更需要的课程。对于听障生来说需要开设相应的辅导类课程,如语言训练、社会认知、学业辅导、沟通交流等课程,弥补听障生在语言学习、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技能方面的不足。
对于听障学生家长的建议 调整心态,更多理解支持。听障学生由于听力、语言、认知的相对滞后,在校期间的学业成绩、活动效果可能会低于同班学生,因此家長要怀着客观平和的心态,理解并体谅听障孩子,并能在学校安排的个别辅导外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与不足,进行适当的支持。
关注生理心理变化,加强家校沟通。关注孩子随班就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引起的心理变化,并能与老师及时联系,安抚孩子,帮助其疏通心理,解决问题,增强其自信心与成就感。
【本文系泰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2017)年度第(十一)期课题《特殊教育学校促进区域融合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JYZD2017029)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陈云英.中国特殊需要在线远程咨询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4(9).
[2]鲍红安.耳聋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实践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6).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关键词:融合教育;随班就读;有效安置
随班就读是我国融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听力障碍学生安置的主要形式之一。听障学生在普通学校中的自我照顾、社会技能、学习方式、生活适应、健康与安全等方面需要一定的支持与援助。因此,普、特学校需要从为听障学生提供最小受限制的教育环境出发,就如何在班级就读、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家长协助等方面创建有利于其融入课堂、融入普通班集体的有利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实现听障学生随班融合的总目标。
厘清概念
融合教育 又称全纳教育,是一种用来描述障碍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专业术语,其基本含义是不要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之内,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
随班就读 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随读学生有效安置 通过对参与随班就读听障生安置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室环境、教师融合素养、随读学生家长参与、课程调整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实现对随读学生合理安置,有效融合的目标。
融合教育下有效安置
随班就读安置方式的建议 班额配置。小班额配置有利于教师对听障生及时关注并给予帮助,不至于受到精力所限,放弃或者降低对随读听障学生的要求,更有利于保障听障生在随班融合中的质量。因此,听障生参与普通班级随班融合,随读班级要求小班额(一般不超过35个)配置,一个班一般安置1至2个听障儿童。
位置安排。对于听障生在随读班级的位置安排一般考虑三个因素——听力、同伴、视觉。听力: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具,并不能完全消除听觉损失,因此,听障生应尽可能就坐距离老师较近位置;同伴:听障学生应安排于能给予良好互动的同伴旁边,有助于及时了解老师的指令、活动的要求,在选择助学同伴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性格因素;视觉:就读位置良好的光线,有助于听障学生捕捉到来自于不同方位的视觉信息,所处位置必须看清老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
师资培养的建议 理论培训,提升融合素养。融合教育是一种崭新的理念,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未来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让特殊孩子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融合教育的基本精神,教师只有进行了必要的理念熏陶,才能提升自身的融合素养,改变对参与随班就读听障学生的态度。
加强实践培训,提升融合教育能力。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应充分体现出弥补听障学生听觉、语言、认知不足的思想,通过板书、PPT增加图片文字呈现、夸大口型、提升语音、手势动作、导学提纲、个别提示等等,帮助其接受、理解、交流,提高听障生在随读班级的学习效率;其次,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随读班级任课教师需提升自身课堂观察与管理能力,能随时关注、察觉听障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及时协助解决,并能引导听障学生参与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并针对课堂上存在的有与听障生融合有关的问题与现象进行归纳反思,制定调整策略,给予解决。
课程设置的建议 更适合的课程。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由于听觉受损,听障生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类的课程方面会有其自身优势,这类课程更加有利于促进听障生在普通班级的融合。例如,在美术、计算机、体育等课程的学习中听障生在学习过程中障碍明显减少,学业水平也有显著的提高,这与听障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对于听障学生弱势课程,如语言类、数理类课程应注重实践体验。
更需要的课程。对于听障生来说需要开设相应的辅导类课程,如语言训练、社会认知、学业辅导、沟通交流等课程,弥补听障生在语言学习、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技能方面的不足。
对于听障学生家长的建议 调整心态,更多理解支持。听障学生由于听力、语言、认知的相对滞后,在校期间的学业成绩、活动效果可能会低于同班学生,因此家長要怀着客观平和的心态,理解并体谅听障孩子,并能在学校安排的个别辅导外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与不足,进行适当的支持。
关注生理心理变化,加强家校沟通。关注孩子随班就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引起的心理变化,并能与老师及时联系,安抚孩子,帮助其疏通心理,解决问题,增强其自信心与成就感。
【本文系泰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2017)年度第(十一)期课题《特殊教育学校促进区域融合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JYZD2017029)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陈云英.中国特殊需要在线远程咨询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4(9).
[2]鲍红安.耳聋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实践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6).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